刘苏里:书名的震撼
读者熟悉的历史,多是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等。有个性的家族史登堂入室,成规模的,是近几年的事儿,2010年尤甚,好作品不断。坊间流行的,有台湾文学家齐邦媛的《巨流河》,写父亲齐世英和作者自己两代人近百年的际遇,十分感人。有英若诚自传《水流云在》,写英氏三代人于历史的排空浊浪中起伏沉降的命运,也有百年之数。不那么流行的,有熊景明《家在云之南》,以父母辈为经,作者为纬,不长的篇幅,极尽铺陈,一个家族跌宕吊诡的传奇故事,在历史悠远的隧道中回响。几被湮没的,是任均《我这九十年》。 作者任均,85岁高龄开始口述自己的一生,90岁完成。有两个细节,特别需要点出,一是作者口述,始于美国新泽西的女儿家;一是口述记录、整理者,是儿子王克明。前者关乎时空转换,相信对叙述者有着不经意的影响。克明兄是严谨的民间学者,有《听见古代: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等作品问世。阅读中,时时感到两个因素对作品质量的意义。
作者的父亲,是国民革命时代的老革命者,与那一代多数人共通的,是思想的左翼倾向。自己践行,也鼓励自己的后代,所以,作者18岁时,他亲自将作者送到延安,由此改变了作者的人生轨迹,成了红色一代。但老人并未因此得济,反倒在“文革”轰轰烈烈的浪潮中“抑郁而终”。老人寿数颇高,比多数人看到的多,想的多,惜之所记不多。
这个家族,展开了,差不多相当于半部中国现代史。回忆中牵扯的人物,从孙中山、周恩来、江青、孙炳文、孙维世,到冯友兰、任继愈、宗璞,甚至还有上世纪80年代出名的排球运动员张蓉芳、物理学家王克林,多不可胜举。当然,属珍贵史料的故事,如潺潺流水,随传主思绪蔓延开来,到处闪光。应是克明兄之功,文字干净整洁,朗朗上口。
整理者在“后记”里,有两段极其重要的结语,不能判断是否代父母一代对他们一生经验教训总结。篇幅所限,读者自阅,切不可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