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的中短篇小说何以一枝独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9 09:5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当下文坛“长篇崇拜”的浪潮中江苏的中短篇小说何以一枝独秀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07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作为一个有着中短篇小说写作传统的文学大省,江苏的创作盛景横跨两个世纪,也依然始终站在全国的创作潮头。陆文夫、高晓声、汪曾祺等曾在中国文坛叱咤风云的作家,创作了一批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也将江苏的中短篇小说推向中国文坛的领先地位。面临新媒介的发展对传统小说的冲击,江苏作家和全国作家一样面临很多新的问题。4月26日,江苏省中短篇小说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江苏的中短篇小说创作问诊把脉。
    “江苏当代中短篇小说写作是无愧于20世纪的。”据江苏省当代作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帆介绍,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陆文夫、高晓声、方之、叶至诚、梅汝恺、陈椿年等一批年轻的“探求者”勇于探索,他们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新时期之初,方之、胡石言、张弦、汪曾祺、庞瑞银、梅汝恺、赵本夫、范小青、朱苏进、周梅森、储福金、苏童、黄蓓佳、叶兆言等一大批作家都在中短篇小说写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90年代开始,另有一批重要的作家,如毕飞宇、韩东、朱文、荆歌等,也渐渐成为中短篇小说写作的重要力量。上个世纪的江苏中短篇小说写作,不仅题材多元,而且创作手法各异,这也决定了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且总能为那个时代留下最强音和值得回味的经典作品。
    不同的时代总会带给人们不同的问题和困境,在新世纪的时代氛围中,江苏省中短篇小说创作在全国引起反响的现象减弱,长篇写作则愈演愈烈,这是江苏的问题,也是全国的问题。丁帆提出,很多时候,茅奖成为检验文学创作的试金石,有些作家因为有“茅奖情结”,不具备掌握长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结构能力,也去写作长篇,难免捉襟见肘。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几乎没有,而一年磨几剑的垃圾作品大量存在,这是文学创作的悲哀。
    青年评论家黄发有也认同“长篇小说崇拜”这一观点。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坛,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勃兴与大众传媒的炒作,长风盛行的语境中,中短篇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越来越边缘化,不少作家也习惯于拉长篇幅,将短篇扩充成中篇,将中篇稀释成长篇。长此以往,小说的语言变得日益芜杂、臃肿和肥胖,缺乏审美冲击力和艺术张力。
    “如果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还可以宽容一个作家不写长篇小说,现在这种忍耐性几乎完全丧失,极端地说,作家们都有一种以长篇小说作为自己文学标高的焦虑。”评论家何平提出,在这种背景下讨论,我们甚至可以说,不写长篇小说,或者只是写“江南”的长篇小说应该是江苏当代文学的传统。中篇小说,尤其是以技术见长的短篇小说本身的文类特征是和江南的文人和市民文化有着内在的精神呼应的。长篇创作热潮正愈演愈烈,似乎有压倒中短篇小说写作的趋势。但是仔细梳理新世纪以来江苏的小说创作,中短篇依然是江苏文学创作的主流。苏童、毕飞宇、范小青、叶兆言、荆歌、叶弥等作家尽管倾心于长篇小说的写作,但其中短篇小说的写作依然数量惊人、质量上乘。自新世纪以来,苏童创作了四十多篇中短篇小说,范小青则有近一百篇的中短篇小说创作量,即便是近年来倾向于散文写作的叶兆言,也有十几篇的短篇小说问世。这些,都足以说明短篇写作的传统在新世纪以来的传承和延续。那么,江苏省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何以长期处于全国中短篇小说创作前沿呢?
    评论家贺绍俊分析的原因是,江苏的中短篇小说作家追求自己的个性,呈现多姿多彩的形态,虽然追根溯源能够发现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文化基因的变异很大。江苏的作家们各自为阵,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但并非一盘散沙,而是能够相互影响和渗透,其原因在于江苏具有一个比较良好的文学生态环境。贺绍俊注意到,江苏新世纪中短篇小说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江苏的作家不趋赶文学潮流,在对现实的表现上有着自己的切入点。江苏的中短篇小说基本不在故事的外在对立和冲突上做文章,而是面对矛盾舒缓的现实,就有可能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去探寻现实变化在人们精神层面造成的影响。江苏这一“新的现实”是江苏作家最值得珍惜的文学资源。
    谈到江苏作家在中短篇创作上保持一定的优势,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可能和作家们的心态有关系,江苏作家比较少东张西望,也比较少受外界影响,喜欢写短的,就安心写短的,不太会这山望着那山高——当然,这是优点,可能也是缺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4:07 , Processed in 0.0831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