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语文学与教之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2 23:0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我的语文学与教之旅作者:邢春
我的语文学与教之旅
邢  春
记不太清楚了,何时爱上文学,何时喜欢语文,何时决定要做一个语文老师?还是拾起几块记忆的碎片,连缀此文吧。
三探红鱼洞
那是小学,还是初中?我刚从爸爸的《西游记》故事中走出来,满世界找书看,可是能找到的都是红宝书之类。有一次,我在供销社的图书柜台里看到厚厚两本《三探红鱼洞(上、下)》,就迎着售货员冰冷的脸,要来翻了翻。我一下子被吸进书里,几个小孩子的探险经历对于生活平淡而又爱做稀奇古怪的梦的我,那是多大的诱惑?
回到家里,死缠着爸爸妈妈,要买那两本书。爸爸的怀疑,妈妈的吝啬,那时都有道理,因为穷。可是,我一定要看《三探红鱼洞》!我忘了最终用什么办法让父母妥协的,只记得我从供销社柜台里把它们搬回来了,像捧着宝贝似的,我一路小心翼翼地狂奔回家,还是在家门口跌了一跤,把一本书的封面弄脏了,另一本书的书角弄破了!
然后便是痴迷而疯狂地读书,不分昼夜,无休无止,一口气读了三四遍。偶尔抬起头来,是因为爸爸的训斥、妈妈的疼惜。
现在,我完全记不得里面的情节了。如果拿来给我那从小遍读西方经典童话、小说的女儿看,也许她会嗤之以鼻,但那些伴随我的童年的书,和我在那荒诞岁月里的读书经历却让我刻骨铭心。
红楼一梦
读高中了,每天我都要在盘桓的山路上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走到学校。离校门三百米左右,有一个新华书店。里面竟然有我朝思暮想的《红楼梦》!绿色封面,四册,定价3.45元。那时,3.45元,对于我是天文数字!父亲的月工资不到20元,要养活全家五口人,还不包括老家的爷爷奶奶。所以,我只有隔着高高的柜台,远远地看《红楼梦》。
198148日,早上,快走到学校的时候,我突然在尘土飞扬的马路上捡到5元钱。我站在那儿,前后左右看了一遍,没有人关注我,我的心剧烈地跳动,怎么办?交给老师还是警察?旁边没有警察。我向学校方向走了几步,正好看到新华书店!我犹豫了,怎么办怎么办?5元钱可以买一套《红楼梦》了,还可以……我来来回回好几趟,最终,《红楼梦》攫取了我的理智,我小偷似的走进新华书店,把攥得皱皱的5元钱送到满脸疑惑的书店阿姨手里,买下一套《红楼梦》和另一本什么书,心怦怦跳着飞奔学校。
这套绿色封面的四册《红楼梦》,后来遗失了一本,另外三本现在还躺在我的书橱里。每次翻开扉页,赫然看到“198148日于黄山”的字样,我又惊惶又羞愧,心绪难平。那也算是红楼一梦吧。
偶遇普希金
由于对文学的痴迷,我胡乱地寻觅、拜读着我能找到的一切文学著作。
有一次,父亲带我去南京,买好了返程车票,在火车站候车的时候,我在花花绿绿的杂志小报间忽然看到一套上下两册的《普希金诗集》。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里,普希金可是诗神呀!我请求父亲把书买下来,可是父亲坚决不同意。
“你还没吃早饭,我给你钱,你去买早点。”父亲的声音有点软。
我摇摇头,恳求父亲:“我可以不吃早饭,但一定要买那套书!”
“书能当饭吃吗?”
“书当然比饭好!”我执拗地说。
僵持了很长时间,最后我以不上车,不回家威胁父亲,在父亲的气愤和无奈中,买回了“普希金”。
洛阳纸贵
初中时的语文老师陈兆同是赤脚医生转做教师的,印象中他很儒雅,古文根底很深。我是他的语文课代表,作文经常受到他的表扬,当作范文在班上读。
有一次考场作文,我写了一篇《由洛阳纸贵想到的》,得了满分。老师在语文课上摇头晃脑地读,边读边赞,我抬着头,享受着同学们的羡慕眼光。下课后,一位男生拉着我的肩膀问:“你怎么知道‘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的?”我个子矮,踮起脚拍拍他的脑袋,得意地说:“这都不知道?我小学时就晓得了!”其实我是考试前凑巧从一本杂志上读到的,只不过活学活用,现炒现卖而已。那位男生很佩服我,放学的路上,很认真地跟其他同学说:“邢春太厉害,将来不得了!”
我语文很好,但数理化糟糕,考了个普通高中。高中语文老师很瘦,戴副黑框眼镜,锐利的眼光从厚厚的镜片后面直射出来,让很多同学害怕。但我不怕,我的作文还是很优秀。有一次,讲评作文,老师读了两三位同学的文章后,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说:“这次作文最好的是邢春同学的《黑老包》!”然后拿起我的作文,一字一句,边读边讲评,从谴词造句到抑扬详略,分析了半天。最后,老师的眼光从厚镜片里射向得意洋洋的我,一字一顿地说:
“你这篇作文是抄来的吧?我好像在哪儿看过!”
我气血上涌,满脸通红:“这是我自己写的,我从不抄作文!”
老师不置可否,转身板书他的作文要略。而我,从此不再喜欢那个老师。现在想来,可能是我虚构的改革开放时的农民形象“黑老包”,与当时报章杂志上宣传的典型人物有很多雷同,老师的怀疑并非全无道理。但我还是愤恨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开怀疑我的举动。后来我做老师,有一条基本原则:决不当众怀疑学生。有怀疑,可以私下里跟学生讨论,意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学生总归是稚嫩而脆弱的。
高中毕业前,我的一篇作文发表《合肥晚报》上,那是这所普通中学从未有过的事,我成了学校的新闻人物。后来我知道,我的语文老师也很为我自豪。
大学中文系
高考预选考是我们这届毕业生面前的鸿沟。因为是普通高中,升学率低,学校分到三个预选名额:两个理科,一个文科。我选择了文科。尽管我学科发展不平衡,单靠语文打天下,但还是脱颖而出,获得了那唯一的文科高考名额。
但在当年高考中,我名落孙山。
于是,我走上了漫漫复读路。在当涂一中,我遇到了我最佩服的中学老师:语文老师徐立先生,数学老师谭力青先生。我的语文成绩虽然不像数学成绩那样直线上升,但我对文学的痴狂更加剧了。我每天在县城东南角的小书店里流连忘返;我踏着被稀疏的雨点打湿的青石板路,寻觅郁达夫的足迹;我读着《姑孰县志》,把写成的诗稿塞到江边破损的塔楼上……那年高考,我是县里的文科状元。但我除了还在做文学梦,已一无所有,信心已被惨酷的高考磨损殆尽!进什么学校已不重要,只要能上中文系!
我终于踏入大学的校门,直奔中文系大楼。
至于将来要做语文老师,我并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语文老师
从大学出来,我带着十几梱书。教材、笔记都舍不得丢。我被分配到马鞍山市二十中━一所城郊中学,围墙外是田野,隔着一条浑浊的小河,一座破败的石桥,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城里楼房的影子。
我开始做语文老师,在一群衣着不整的男孩女孩中做孩子王。我爱孩子,鼓励他们读书、写作、办报、辩论、演讲。中午的时候,我与学生一起在学校广播里朗读学生的作文、自己和其他老师写的诗文。我虽然不太懂教学方法,但我用爱和热情点燃了学生,我的学生爱老师,因而爱语文,尽管考试成绩未必很好,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却与日俱增。
我开始上公开课,但我在全区语文老师面前费力地解读小说时,却看到了孩子们茫然的眼神和低垂的小手,我的课是上给听课老师们看的,不是上给我的学生听的!公开课完全不像我的家常课!我经历着失败和挫折,却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一个老师,首先应该心中爱孩子,眼里有孩子。后来,我只上素朴的课,只为我的孩子们上他们喜欢上的语文课。
三年后,我开始做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从团委书记、政教主任到副校长、校长,但我始终没有离开语文老师岗位,始终教着一个班的语文课,我也从新教师成长为市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有一点遗憾,是后来才发现的,我与学生之间有了一些距离。
上海,从头再来
20022月,我决定到上海来。
在上海市进才北校,我先教一个初二班级的语文课。很奇怪,我发现学生不爱学语文。起初我以为是学生不适应我,后来我认为是我不适应上海的学生,再后来,我才发现,根本原因是我和学生没有情感交流和共振。我讨厌那些调皮捣蛋的男生,也不喜欢那些倨傲的小女生;他们也不喜欢我这个“乡下”来的既不帅又土气的男教师。于是,我被调离了那个班级。
然后,我接手两个初一班的语文课,兼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从做班主任开始,我整天泡在班里,与一群小不点同忧同喜,被其他老师戏称为“坐台先生”,我也真正开始体验到教学相长的意味。渐渐地,我的语文课成了学生最爱听的课,我的学生满意率也年年百分百了。
后来,我又开始做行政工作,从课程处主任到校长助理、副校长。但我的语文课始终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三位来自海南的骨干教师跟踪听了我三个月的课,他们写到:
“听邢春老师解读《孔乙己》,我读出了新课改的理念: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李南梅《!·?——听邢春老师解读<孔乙己>》)
“邢老师的课的特点是收放自如,放开让学生讨论问题,收回讨论结果。他犹如撒一手好网,然后再慢慢收网,收获总是沉甸甸的。他的教学内容选择得好,他的教学方法在原理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技巧层面炉火纯青,所以我说听邢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我们被邢老师与学生的幸福所深深的感染着。”(王世焱《生命的沉思——听邢春老师执教<>有感》)
我知道其中有誉美之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爱孩子,孩子爱我的语文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1:25 , Processed in 0.0631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