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十一学校章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 19:5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十一学校章程

2014年12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北京市十一学校教代会闭幕,100多位教师代表以不记名方式高票通过了《学校章程》,开启了十一学校依法治校的新纪元。
按照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要求,到2015年,全国要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因此,制定好学校的“大法”,成为当前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十一学校的《章程》不仅将学校运行中各个领域的工作加以规约,而且还将弹劾校长和校长辞职等涉及人事制度的敏感内容纳入了治理结构的描述之中。
这是一份全校教师共同拟定并达成共识获得通过的《章程》,用李希贵校长的话说:“《章程》为每一位教师创设安全的工作环境和长效的运行机制,学校将不再以校长的更替而产生动荡”。
《章程》分为八章和三个附则,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逐条细细品味。

北京市十一学校章程
北京市十一学校建校于1952年,原为中央军委干部子弟学校,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
学校于1964年划归北京市海淀区管理,1968年开始招收地方子女。1992年提出并实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底,学校回归公办,2010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教育改革实验学校,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现为北京市海淀区区属全日制完全中学。
学校秉持“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宗旨,努力培养志向高远、诚信笃行、思想活跃、言行规范的未来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适应学校发展需要,保障学校依法自主管理,保障学生与教职工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办学品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全称为北京市十一学校,英文名称为Beijing National Day School,简称BNDS。校址为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66号。

第三条 学校由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举办,经北京市海淀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学校为实施六年制完全中学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教育机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章治理结构

第四条 学校实行分权制治理结构。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党总支、学术委员会、学生会、教师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共同组成学校权力机构,分别决策相应事项。各治理主体互相制约,防止决策失误或某一方权力过度膨胀。

第五条 学校坚持教代会讨论审定学校重大方针政策的民主决策机制。对关系到学校发展和教职工权益的重大问题,包括学校行动纲要、战略规划、人事聘任方案、工资分配制度、职称推荐方案、学术工作管理办法等,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方能实施。投票结果必须当场公布。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改变教代会通过的方案。教代会审议采取无记名投票制度,除会议议程等有关程序性事项外,所有方案不得采取举手表决或鼓掌通过方式。

第六条 教代会每年八月底对校长进行信任投票,采取无记名投票,并当场公布投票结果。达不到60%的信任票,校长必须自行辞职;达到60%但连续三年未达到80%时,校长也必须自行辞职。

第七条 教代会代表20人及以上提议,可临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提请对校长的弹劾或对有关政策方案修改的建议议程,经全体代表60%以上同意后,方可启动弹劾校长或修订政策方案的程序。

第八条 教代会每年八月底听取中层及以上干部述职,并进行无记名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提交校长,作为聘任干部的依据。对未达60%或达到60%但连续三年低于80%满意度的人选,新年度不得聘任为中层及以上干部。

第九条 为防止教代会决策因时间变化、上级政策调整等各种原因带来的失误,特殊情况下,校长有权对教代会通过的方案提出暂缓实施的建议,提交教代会主席团同意后,可对有明显问题的方案实施冻结,待下一次教代会审议修改后实施。如有必要,也可经主席团同意,提前召开教代会,对相应方案进行修订。如教代会认为原方案没有修改必要,则仍按原来的决策执行,校长不得再次干预。

第十条 学校设立校务委员会,主要由校长、副校级干部和主持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干部组成。校务委员会由校长主持,负责领导学校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决定教职工的劳动合同聘任,确定各年级各部门岗位编制及职级总量,决定年度财务预算,按照相关规定决定对教职工及学生的奖惩。校务委员会采取审议制,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校长具有最终决定权,责任由校长承担。

第十一条 学校党总支要保障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学校贯彻落实,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党组织建设,领导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等群众组织。

第十二条 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也同时作为教师职称初评委员会。负责教师职称初评,,特级教师和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推荐,学校学术工作室的设立、管理与评价,,重大科研项目的招标。组成人员由校务委员会提名,提交教代会审定,达到80%以上赞成票方能通过。学术委员会由三位委员轮流担任主席,每位轮值主席主持一年工作。学术委员三年一个任期,每个任期需调整三分之一委员。

为保证学校行政工作与学术工作的良好沟通,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列席学校校务会议,学校分管人力资源工作的校务委员列席学术委员会议。特殊情况下,校长如果认为学术委员会决策存在明显问题,可通过校务委员会审议,对学术委员会的决定提出重新审定的提议,学术委员会可进行二次审议,如二次审议仍维持原决定,校长则不得干预。

第十三条 学生会系学生民主自治组织,是学校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如有关学生的规章制度、奖惩办法、校服选用、食堂管理等,学校应通过学生会广泛征求学生意见。每年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对学校相关事项可以提出建议案,学校相关方面必须做出回应。

第十四条 教师家长委员会由相关方面推选的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负责沟通学生教育、学校管理的相关事项。对一定时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对学校相应管理制度提出修改意见,对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诸如行为规范、食堂管理、住宿服务、校服选用等事项提出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听取,随时协商,并做出回应。

第三章管理机制

第十五条 学校实行扁平化、分布式、分权制、制衡型的管理机制。

第十六条 扁平化组织结构。减少学校管理层级,副校级干部直接兼学部(年级)主任或中层部门负责人,学部(年级)作为学校的事业部门,集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管理于一身。

中层部门作为职能部门,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学部(年级)协商、合作开展工作,不作为一级管理部门,对学部(年级)工作不享有指挥权。各学部(年级)、各部门设计各自的内部组织结构,也应当按照扁平化的要求安排,以避免过多的管理层次。

第十七条 分布式领导。学校通过明确管理主体的责权利,最大限度发挥每一个岗位的领导作用。学部(年级)和各部门要依据不同的任务特点和成员能力,确定不同岗位的领导职责,根据实际需求和实施效果,各岗位可以动态更替。

分布式领导的每一个岗位的负责人即是所负责领域的最高责任人,即使行政职务高于该岗位的领导者,在这一领域也应当接受其相应的领导。

第十八条 分权制。学校与各学部(年级)、各部门、各学科实行分权分责的管理机制,在教育教学、人事、财务诸方面明确不同层级的责任,同时赋予相应的权力。

第十九条 制衡型。学校所有的权力均应受到相应制约。不仅学校治理主体各方需要相互制约,管理机制内部各岗位,、各领域,、各环节,也要明确相应的制约机制。

第四章课程与教育教学管理

第二十条 在课程与教育教学领域,校长通过课程研究院和各学科,负责课程规划,明确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和基本原则,确定相关教育教学评价方案;校长和学部(年级)不得以行政手段推行某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各学科选用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提倡百花齐放,对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教师,各学科应该允许他们以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探索,各学科也要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第二十一条 学校构建学部(年级)与学科共同对教育教学质量负责的机制。学部(年级)全面负责本学部(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学部(年级)设立学科教研组,接受学科和学部(年级)的双重领导;学校设立课程首席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接受学科和课程研究院的领导,并定期与学部(年级)保持沟通。

第二十二条 教导处负责教育教学计划的编制、教育教学资源的调配、日常教育教学事务的管理工作,以协商、协调、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

第五章人力资源工作

第二十三条 副校级和中层干部、学部(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每学年由校长聘任。新任干部由校长提名,党总支组织考察,民意测评满意度超过80%,校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方可聘任。

第二十四条 学校实行教职工与学部(年级)、部门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尽可能让教职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校长通过校务会确定各学部(年级)、各部门的编制,确定各学部(年级)、各部门相应的薪酬总量,确定双向选择的相关规定;学部(年级)、部门与全体教职工实施双向选择,校长和其他没有相应聘任权的干部,不得干预聘任过程和聘任结果。招聘优秀教师,按上级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新入职教职工的聘任必须通过简历筛选、试讲或职业能力测试、无领导小组面试以及校务委员会面试四个独立操作、互不干涉的环节方可入职。任何人无权超越任何环节录用新员工。

第二十六条 学校坚持按劳分配、按岗取酬、绩优酬高、薪随岗变的分配原则。

第六章财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 财务工作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每年度提前由学校和各部门根据部门新年度计划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经校务委员会审议、校长批准后实施。学部(年级)、部门负责人为预算执行的第一责任人,财务总监负责预算内支出的审核工作,对是否符合财经纪律、是否符合预算要求予以把关。

第二十八条 财务工作必须相互制约。按照“不让有权的人理财,不让理财的人有权”的原则,校长只有批准年度预算和根据工作需要批准临时申请项目预算的权力,不能对任何具体财务支出签批。财务总监的签批权只能在预算内有效,不得签批预算外的任何支出。

第二十九条 实施财务审计制度。为确保财务工作安全、规范,学校从社会招标聘请资质高、信誉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学校的年度预决算编制、财务收支和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每年度进行两次。审计工作由校长或校长委托相关人员负责,财务人员回避。

第七章学校标识与文化日
第三十条 学校的标识为,其寓意见附件一。学校吉祥物为“龙娃”,其寓意见附件二。

第三十一条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10月1日。学校设立各种文化日,具体见附件三。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在教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校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注:由于篇幅所限,附件一、二、三不再专门刊登。)
原文地址:我眼中的李希贵作者:李振村
校长素描:
我眼中的李希贵
李振村

    跟李希贵校长交往几十年了。在交往过程中,有些当时看来颇为重要的事件,而今早已被时光淘洗殆尽、印象模糊,但是有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却深深刻在了记忆的年轮里,并且随着岁月更替,越来越清晰地从芜杂的生活万象中凸显出来,散发出柔和但持久的光芒,影响着我的思想观念。
    适逢《中小学管理》杂志曾国华君诚意约稿,而且执著有加、再三催促,遂择取若干细节记录如下,希望能给更多的教育人以启迪。
小卡片
    早年跟希贵校长一起吃饭,时常会看到他的一个“小动作”: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会时不时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小纸片,拿出笔在上面记点什么。
    当时我颇感困惑,大家正吃喝闲聊,你“偷偷”记录啥呢!后来,我跟他的一位好友谈及此事,他哈哈一笑,说:“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大家聊天过程中点滴的思想火花、灵光一闪的小创意或者某个有启发的话题,说过了就说过了,过后大家就都忘记了。但希贵马上记下,晚上回家就整理出来,细细琢磨,就变成了有价值的教育财富。”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他学习的一种方式啊。现在,即便已跻身中国最著名中学校长行列,希贵校长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口袋里永远装着一张小纸片,哪怕大家平日里闲聊,只要他感到某一点对自己有启发,仍然会立刻掏出纸片,简要记录几笔。

跨界阅读
    希贵校长的教育管理艺术得到了同仁们的广泛赞许《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都曾为他开辟专栏,每期一篇,介绍他的管理经验。
    为什么他总能屡出奇招、创意连连?很多校长发出这样的询问。希贵校长说:“对我管理工作影响最大的是企业管理。受市场经济的推动,企业管理远比我们教育管理先进和发达,所以我读得最多的是企业管理类的书,正是这些读物,给了我全新的视角。”
    的确,从这种跨界阅读中,希贵校长创造性地借鉴了很多想法和思路。比如:对风靡西方大企业的六西格玛(6sigma)管理法,他不但深入阅读了相关专著,而且抽出时间专门参加了培训,十一学校流程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很多地方都有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影子;再比如,他借鉴营销界普遍使用的网格图来排查教育教学的风险;最近,他又开始思考把大数据引入学校管理之中……

送 书
    我手头有十几本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都是希贵校长送的——这是他的又一个习惯:见了朋友就送书。
    假如朋友是一位校长,他送的书十有八九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书。假如朋友有正读中小学的孩子,他一定会给孩子送上几本书,而且送的书一定是孩子们在那个年龄段应该读的书。
    一位出版社的朋友告诉我,出了新书,他最喜欢给希贵送去一些,因为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卖力的“好书推销员”——只要他认为这本书好,一定会到处送朋友并大力推荐。
    但是,有一点特别有意思,他很少送自己的书给朋友,更很少签名送书。在到处都是书的北京市十一学校,几乎见不到他自己的著作。

不给别人添麻烦
    多年前,还在山东潍坊市教育局担任局长的李希贵到福建开会,然后从福建到北方某城市参加教育部的一个会议。在上海转机时,他打电话给我,说是有点时间,可以见面聊聊。
    我赶到机场接他,只见他一个人拉着行李箱从出站口走来。我有些诧异:“你参加教育部的会议,为什么不带着办公室主任?至少带个助手,帮助打理一下琐碎事务吧?”
    他笑着说:“有那个必要吗?我自己完全能够自理,为什么还要一个人跟着呢?没必要给别人添麻烦,也没必要浪费人力。”
    当时我很感慨。我见过有的县级教育局长甚至校长出差,都要前呼后拥,跟着几个人提供服务,但没见过一个副厅级官员(他当时还兼着潍坊学院党委书记)轻车简从到如此程度。
    不给任何人添麻烦是希贵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比如:无论开会还是日常生活,他从来不要身边的人为他提包或者拿水杯——这个中国官场中被大家习以为常的景象从来没有在他身上出现过。有一次,在广东深圳福田区开会,我与他站在会场门口等待开门。这时,当地教育局长赶过来和他握手,潍坊的一位校长连忙接过希贵手中的水杯。等握手寒暄完毕,希贵转身就去要自己的杯子。那位校长坚持要替他拿着,希贵则是满脸严肃,连说“不可不可”,一把将杯子“夺”了过来。

校长的位置在哪里
    十一校园里到处都是海报,时常会看到老师的巨幅画照贴在学校显眼的地方。十一校史馆里,也挂满了历任校长、名师的图片,但是,这里面你找不到一张希贵校长的照片。
    在十一学校,除非特别需要,只要是和老师、学生一起合影,希贵校长一定是站在边上,而且是坚决站在最不起眼的位置。他说:“当校长站在集体合影边上的时候,整个合影现场所有位置都是最重要的了。”
    2011年3月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委员会要到十一学校调研。为了迎接这次调研,希贵校长约我写一个专题片。写之前,他严肃地跟我说:“在这个专题片里,我的镜头一个都不要。专题片要用孩子的口来说话,用教师的口来说话。要让他们看孩子的生活,看教师的创造,校长的工作成绩应该全部体现在学生和老师身上。”
    专题片由央视《面对面》栏目的欧阳询编辑负责拍摄和制作,欧阳编辑说:“李校长不能一个镜头没有啊!我们做别的专题片好像从没遇到这种情况。专题片结束的时候让李校长说一段话,讲讲十一学校教育改革的意义,这总可以吧?”希贵校长依然一口回绝。
    希贵校长有一本畅销书《学生第一》,打开扉页,满满一页纸上是全校所有教师的名字。说起这本书,团委刘艳萍书记说:“书里面用了有三百多张图片,但李校长要求把他的镜头尽量咔嚓掉,费了我好大的功夫。”
    在校园里,希贵校长把自己的位置努力放低放低再放低,而他对老师的尊重和呵护怎么形容都不过分。他的办公室面积很小,一桌一椅一排书橱而已。但是,他一直跟我讲,要尽最大可能给老师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一次,我跟他说起我们新招聘的硕士毕业生四人住在一间宿舍里,他发火了:“不管多困难也要帮青年老师解决一间单独的宿舍!大男大女的,谈恋爱、约会朋友总要有个地方吧!”
    有一次,我向他请教到底怎样才能带好队伍,他诚恳地说:“带队伍没什么神秘和复杂的,最要紧的就是真心实意地为老师的成长提供服务。你时时琢磨着帮他们成长,谁还会不努力工作?另外,一定要营造一种协商文化——遇事先跟老师商议。商议一次不行,就商议两次;两次不行,就商议三次;三次还不行,那你就要退回去反思:是不是这个决策有问题。一所学校什么时候山呼万岁、一呼百应,听不到不同意见了,这所学校离垮台也就不远了。”
最具特色的教导处
    有一次,希贵校长到上海出差,我跟爱人到机场去接他。上车之后,我爱人驾车,当时我爱人对上海的高架道路还不甚熟悉,我“左转右转”不停地指挥,希贵校长大概实在是忍无可忍了,说:“谁掌握方向盘谁决策,你不要瞎指挥,让人家自己来决定怎么走!”
    这个细节反映了希贵校长一个重要的管理思想,把决策权放给最熟悉情况的人。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导处可能是中国当下管事最多的教导处,比如学生公寓的管理、图书馆的管理,乃至教师办公室、学科教室等的设施配备,这些行政后勤管理的事务,在十一学校全部归教导处管。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教导处距离师生最近,最了解师生的真正需求。

给一年级小朋友送名片
    在很多人眼里,希贵校长很严肃,很理性。其实,当他面对孩子的时候,他的可爱立马就像花儿遇到春天一样灿烂绽放。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首届开学典礼和面具节同时举行,孩子们玩得很亢奋,现场有些乱。我问希贵校长:“要不要整整纪律?”他说:“整什么纪律!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他一边说着,一边顺手把身边的一个装气球的袋子套在了一位一年级小朋友头上。这还得了,小家伙奋起“还击”,马上往他头上套袋子,另有一伙小朋友也搞不清他是谁,涌上来就给他带面具。整个活动,他就一直乐呵呵地带着面具看演出。
    典礼结束,大家散场,那个被他套了袋子的小朋友还拉着他亲热地问东问西,他蹲下来,居然认真地拿出自己的名片,问这个小朋友的名字,他要签上这位小朋友的名字把名片送给他。现场人声嘈杂,小朋友说了几遍,他都没有听清,他就认真地一遍遍问,直到搞清了名字,认真写到名片上,双手递给孩子。后来一位家长告诉我:“看到这一幕,我热泪盈眶!这么尊重和喜欢孩子的校长,怎么会办不好学校!”
    在十一,希贵校长有个外号,叫“贵爷”——这是学生们给他起的。学生们对他的崇拜和爱戴超乎寻常。2012年,十一相关部门曾经做过一个综合调查,其中有一项是让学生填写“你最崇拜的人”,结果4千多学生参与调查,第一就是李希贵。
    为什么他在孩子心中拥有这么高的地位?原因无他,唯有全心全意爱孩子而已!
    一年,他接到教育部邀请观看一个盛大演出,这么好的机会,他没带夫人,没带他的领导班子,而是带了一个拉小提琴的学生,因为那场演出里有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演出结束,希贵校长赶紧带着学生冲到后台,追上那个马上要离开的首席小提琴家,让学生和他交流了一番。
    2012年,时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访问十一学校,除了骆家辉进校门时说了一句“欢迎”、骆家辉离开时说了声“再见”,整个过程,希贵校长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全部是学生接待、学生陪同、学生主持、学生讲解。
临别,骆家辉拍着希贵校长的肩膀,感动地说:“你是一位好校长!”

砍掉三分之一
    大概是1998年,其时李希贵任高密一中校长,我约他到青岛参加一个会议。会议间隙,我去宾馆房间看他,他拿出一本书的初稿——他的第一本专著,诚恳地让我提意见。好为人师的我大致翻了翻,就直接提建议:“这本书太碎,都是些教育小故事,缺少完整的体系。你最好弄一个框架和体系,如此才能完整地体现你的教育追求和教育实践。”希贵校长面带微笑听着,并未表态。
    不多久,书出来了,名字叫《教育艺术随想录》,我发现他并没有采纳我的意见,还是保持了原来的风格。我这才静下心来细细阅读。全书读罢,不由拍案叫绝——在一个个短小的故事里,我看到了闪闪发光的教育大世界,遍地开满了灵感和创意的鲜花。
    这本小册子,我读了无数遍。直到2012年,我受希贵校长委托去给十一学校创办亦庄分校,还又把这本已经泛黄的书找出来重读一遍,算是我当校长的启蒙读物。虽然后来希贵校长的书越出越多,内容也越来越精彩。但是我始终固执地认为,《教育艺术随想录》是他最好的一本书之一,因为那里面更多地体现了他的教育天赋——读了那本书你就会慨叹,他真的就是天生做教育的人。今天他的很多不断赢来喝彩的改革,其实在那本书里都已初露端倪。
    同时,在这本处女作里,希贵校长现在被同仁们广泛认可的教育演讲、教育表达风格——讲故事——已经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直到今天,他的一本本专著和各种场合下的讲座发言,都少有枯燥的理论阐述,基本上都是以娓娓道来的故事传递他的教育思考。只可惜我目光短浅,当时居然当做一个缺点给他提出来,幸亏他定力强大,没有理睬。
    不过,这个细节在我和他的交往中其实并不典型,更多的是相反的例子。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初稿出来后,我读了一遍,给他建议:“里面大量介绍美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制度的‘附录’,比较枯燥,与全书讲故事的格调不相吻合,最好删除。”他欣然认可,说:“那就劳烦你把你认为枯燥的部分全部删除吧。”我说:“这样要删除三分之一啊,七八万字,这可都是你的心血!”他说:“书是给人读的。是不是心血不重要,读者的感受最重要。就按你的感觉删。”
等书出版以后,我打开一看,凡是被我圈出来的,他全部拿掉了。感动之余,也深为他的气度和胸襟所折服。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教育部策划的“当代教育家书系”中的一本。“当代教育家书系”收录的都是国内正活跃着的教育大家,或许因为教育家们的经验和思考太过丰富,所以每本书都有几十万字,厚厚的一大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十分厚重。《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初稿写出后,他照例发给几个朋友提意见,我照例是直言不讳:“一定不要弄得太厚,现在大家都很忙,除了专门做研究的,很少有人能耐心读完这么厚的书。我建议在能够说清楚、不影响故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字数,甚至越少越好!”他欣然接受了我的意见,并让我把我感觉啰嗦的地方统统拿掉。后来,这本书成了整个书系中最薄的一本——薄到书系的编委们都抗议了。但是,这本书后来也成了“当代教育家书系”最畅销的一本之一,被很多地方当做了校长的励志读物。
    从高密四中校长到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到教育部基础教育监测中心副主任(负责筹建、主持工作),最后到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领导岗位上一直担任正职,一直担当决策者的角色,所以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非常坚持,甚至很固执,他认准的事很难改变。从我跟他交往的经历来看,原则问题他的确很坚持,但是,只要你的意见正确,他接纳的尺度之大超乎想象。
当众洒泪
    2012年3月份,“全美最佳教师”、美国总统艺术奖章获得者、《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艾思奎斯到上海演讲,我特邀希贵校长作为嘉宾与雷夫对话。
    作为主持人,我现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雷夫,现在全世界都在流传着你的被誉为奇迹的教育故事;希贵校长成功的教育案例在中国也是被广泛传播。在你们的教育经历中难道就没有失败的例子?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失败的教训?”
    希贵校长首先作答:“失败的例子太多了。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事情。那是上世纪80年代,我校一个学生的外公从台湾回来,送给她一块手表。她每天戴着这块漂亮的手表上学,同学们都十分羡慕。可是,有一天,这个学生的手表忽然不翼而飞!这还了得,要知道手表在上世纪80年代是十分贵重的财物。学校让我负责查处此事,我立刻展开了侦查工作。最后,大家把目标锁定在丢表同学的舍友身上。可是,这位同学却死活不承认。我就和其他老师一起,趁学生上课时进入宿舍检查。我们把耳朵贴到这位同学的箱子上,听到里面有滴答滴答手表的响声。于是,我们把这个女同学喊来,要求她当众打开箱子。果然,手表就在里面。当时,我们几个老师都感到大为畅快,事情处理得十分成功。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女孩第二天就辍学了……手表是找到了,一个女孩的命运也……以后很久没有她的消息,后来听说,她在一个集市上摆小摊谋生……”
    讲到这里,李校长忽然哽咽住了。他热泪盈眶,一时间几乎不能自持。一千多人的会场一片安静。一忽儿,掌声骤起。
   “对不起,”李校长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我现在几乎不能想这件事情,每次想到心里就十分难过。教育就是这样,对我而言,这可能不过是一个失败的教育案例,然而对那个女孩,她的一生都会因此留下阴影……”
    雷夫发言,神情凝重,他说:“我从教30年,还没有遇到过一位校长会为自己几十年前所犯的错误而伤心流泪。我为你们有这样的好校长而羡慕不已。我遇到很多校长,他们从来不会流泪,尤其是不会为了孩子流泪……我会因为有这样的好校长而格外想念你们……”
    说到这里,雷夫忽然停住了。他那蓝色的双眸里,泪光闪闪。 会场上再次掌声雷动。
    理性、克制,在任何场合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这是希贵校长给大家的印象。然而,今天,大庭广众之下,他为了自己几十年前的一个过失而愧疚落泪,我深感惊讶,但更多的是感动,我看到了一个坚强的男人心灵深处那块柔软的湿地。正是这块湿地,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克服万千困难推动课改的力量源泉。
    2013年10月份,我再次主持雷夫的访华演讲会,雷夫再次说起希贵校长的流泪,他说:“现在在美国,很多校长和老师把教育当做了一份职业,所以就不会投入全部的身心来做,当然更不会流泪。我这么多年能够获得成功,原因只有一个,我把教育当做了宗教,把第56号教室当做了我的教堂。我想,李希贵校长也应该是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28 , Processed in 0.1349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