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中筠,传递启蒙的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24 12:5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中筠,传递启蒙的光
2015-05-24
来源:八十年代(ID:leyou1980s)作者:徐庆全


蔡仲德曾说冯友兰先生一生有三个时期:“实现自我、失落自我、回归自我。”资先生对此有戚戚然。她现在就是回归本性,回归“底色”。因为自觉的回归,所以启蒙就成为她晚年的追求。


  2011年,《资中筠自选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首发式之前,出版社印刷一份介绍资中筠先生学术和生平的小册子,用了《资中筠.传递启蒙的光》这样的好标题,并邀请一些和资先生有关系的学者分别写几句话,我也在邀请之列,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认识资中筠先生有十多年了。之后,常常瞻望行旌所向,先生为人为文均令人神往。先生为人,淡淡的,浅浅的,那份从容,若没有家学源渊以及自身经历的“出世”,是万万求之不得的。先生为文,行若流水,所思所想源于常识而高于常识,令人仰之弥高,思之弥深。与先生往,听先生谈,常常想到“若水”一词——上善且刚硬。《马太福音》说:“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先生燃灯,后学自当借光,否则愧对燃灯者。
  这是有感而发的。资先生家学渊源,又是老清华毕业生,学养非常深厚。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她被派驻国外工作;六七十年代,参与了中美建交等关键性历史时刻的工作,并给中央领导人多次做过翻译;改革开放以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任职,以美国史为研究专业。
  在一般人眼里,资先生也算是出入过“庙堂”的人。她大可以像某些与她有过同样经历的人那样,津津乐道地去回忆去渲染,但她则刻意回避。
  我认识资先生时,在办另一份刊物,她为这份刊物写过与斯诺夫人交往的经历。我得知她有“庙堂”经历时,曾极力劝说她写点这方面的回忆文章,但都被她拒绝。
  在这套自选集中,资先生在《我的履历》一文中,特意就人们对她的传言予以澄清。她写道:“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的介绍“可能给不熟悉当代历史的人们一个错觉,以为曾担任高层翻译,就必然关系密切,或地位特殊。因是之故,我更觉得有必要予以澄清,说明我不属于那一类人,也算是爱惜羽毛吧。在我所处的年月,工作秩序还比较正常,无论为谁翻译,只是一项普通的工作,最多说明在业务水平上得到一定的认可,但也不一定是最高水平,因为外文水平更高的,可能有其他更重要的工作。何况此类工作只不过‘用其一技之长’,不会因此显赫起来。”仅此一点,可见其为人之一斑。
  至于为文,只要翻翻这套《资中筠自选集》,就可体会到我所说的“行若流水,所思所想源于常识而高于常识”的文风。《资中筠自选集》分为《感时忧世》、《坐观天下》、《士人风骨》、《不尽之思》、《闲情记美》5卷,随便读读每一卷的文章,都会感受到作者“传递启蒙的光”的用心。
  资先生说:“当前我国急需开启民智,掀起一次再启蒙,打破新老专制制度造成的枷锁,否则民族精神有日益萎缩之虞。”即以收录在《士人风骨》开篇文章《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建设新文化任重而道远》而言,通篇在论述新老专制制度枷锁对人的束缚。作者用“颂圣文化”这样一个准确的名词,剖析专制制度所制造的愚昧现象。
  这篇文章是资先生的老朋友朱尚同老推荐给我的,我读后,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立刻与资先生联系,马上安排刊发。这篇文章一发表,在知识界、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颂圣文化”一词也不胫而走。
  蔡仲德曾说冯友兰先生一生有三个时期:“实现自我、失落自我、回归自我。”资先生对此有戚戚然。她在自序中说:这三个阶段对她也适用。她现在就是回归本性,回归“底色”。因为自觉的回归,所以启蒙就成为她晚年的追求。从这套自选集中,读者的确能够感受到“启蒙的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2:42 , Processed in 0.05772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