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要打通文本与学生生活的链接,实现很好地师生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 16: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一:
教学古诗《题秋江独钓图》,一个自在逍遥、独自垂钓者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且歌且酌,好兴致。我们独处时会做些什么呢?做个有意思的人吧。
生1:我爱给我的布娃娃打针。
师:布娃娃又不会生病,干吗要打针,多吓人。不妨把娃娃打扮得漂亮些。
生1:那是我生气时发泄的。
师:生气时情绪不好很正常,不妨选择与布娃娃说说心里话的方式,让它做你忠实的听众,岂不更好!
生2:我喜欢独自跳舞,自我欣赏。
师:一个爱跳舞的孩子,有音乐吗?
生2:没有,自己随意编排的。
师:最好听着音乐,载歌载舞。瞧,一个人独处时照样有情趣。
生3:我喜欢运动:跑步。
师:很好地爱好,你的身体一定很棒。有安静些的吗?
生4:我喜欢吃零食。
生5:我喜欢读书。
生6:我喜欢写字、画画。
师:同学们一个人的时候学会了生活,学会了自得其乐。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原来一个人的时候,不尽是孤独,可以有愉快的好心情。诗人笔下的垂钓者是个懂得生活的人,他守着一份安宁的心境,怡然自乐。让我们再次读读古诗,感受垂钓者的心境,做个内心充满快乐的人。
    生活即教育,我们应该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生活的质量优劣决定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案例二: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法布尔又将昆虫装满裤兜带回家,准备夜晚好好地欣赏。没想到遭到了父母的强力反对。这对小法布尔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小法布尔肯定十分伤心。他可能想过说服父母,可能会放弃自己的爱好,然而它选择了坚持,偷偷地坚持。面对这样一处文章的情节,怎样组织教学呢?
生:老师,我从“父母亲批评他,但是他坚持偷偷地玩”这样的情节汇总感受到了他对昆虫的着迷。
师: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中七、八小节。想一想父亲为什么责骂他?母亲为什么责备他?
生:父亲骂他,是因为他贪玩,母亲责备是因为担心他受到伤害。
师:理解正确,也许父母已经三番五次叮嘱过他了,可他无动于衷,父母实在生气,所以严厉地指责他,反对他再去玩小虫子。面对父母的责备,假如你是法布尔,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学生思考
生:我会对它们说:爸妈,你就让我玩吧,难道你们不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你们小时候也一定喜爱玩吧。
师:你是在乞求爸妈。估计效果不大,因为你没有正面回答,玩也不一定非要玩昆虫啊!
生:我会很难过,然后对它们说:爸妈,我很喜欢这些昆虫,你们小时候也有自己的爱好,要是大人不让你们玩,你也会难过的,就让我玩吧!
师:你很聪明,希望爸妈理解你的爱好,能设身处地为你着想。
生:我会对爸爸说:“我会好好防鸭子的,空闲时,我再去捉昆虫,行吗?
师:你学会了与大人商量,真好?
生:我会对妈妈说,不要紧的,大不了,我小心点,戴上手套就不会被虫子伤着了。
师:真聪明,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有选择放弃爱好的吗?(没有同学举手)看来昆虫的诱惑力太大了。大家都选择了坚持。看看法布尔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学生齐读八、九小节)
生:法布尔很难过,当面答应下来,背地仍在玩。
师:这样的不顾父母的反对,依然玩虫子,真是达到了迷恋的程度(板书:迷恋)
语文课堂要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这样做是为了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情节,在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着迷”的程度在加深,感受人物形象,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言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绝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何况语文的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
案例三:
《艾滋病小斗士》一文有两条价值取向:第一,如何面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未知的灾难。第二,我们如何看待患上艾滋病这一独特的群体。在朗读感悟、揣摩恩科西的内心、理解发言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学生感受到了恩科西的坚强、勇敢、爱心,是一位小斗士。我让学生合上课本,谈谈心情或感受。
生:我觉得很庆幸,庆幸自己很健康,没被疾病折磨。
师:这是心里话,难道仅仅是庆幸吗?
生:我也为恩科西感到骄傲。因为他很顽强,还很关爱他人。
师: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不平凡,有意义。
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恩科西那样关心艾滋病人,尤其是儿童不要对它们另眼相看,让它们能够感受到活着的快乐。
师:是的,对待无辜的患病儿童,我们不要另眼相看,要一视同仁,关爱他们的生活,关爱他们的成长。
生:我觉得恩科西很了不起,他不愧为艾滋病小斗士。
师:他是名副其实的(读题)艾滋病小斗士。面对恩科西的死亡,南非前总统安德拉是这样评价的……
教育大于教学,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技巧训练的层面,要很好地融合人文,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学生在了解别人故事的同时必然思考自己的成长。这对它们今后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情感的丰富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课,我们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文 /晓风残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08:28 , Processed in 0.07183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