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以一个教师的身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2 08:3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书,以一个教师的身份
作者:李华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育是成就人的事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去阅读,让教育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阅读中不断加强和坚定。有的时候书籍虽然不能直接帮助教师解决现实问题,却能给教师一个更好的看待教育、看待自身的角度,让教师获得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阅读让教师明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吴非老师曾说:“在学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缺乏智慧的教师在辛勤地工作,因为这样的教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聪明的孩子教得不会学习。”在“1+1读书俱乐部”《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一书的分享会上,张文质老师说:“其实我们今天读这样的书(指教育类书)就是像李华说的‘要是早点看多好’,早点看早点觉悟,时间比较多一点,改善的机会也比较多一点。”教师是人,在教育学生和自己孩子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的确应该在阅读和学习中勤反思、多警醒,应该常纠错和少犯错。然而,教师阅读还应该是一个不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过程。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绝不能只停留在改错和少犯错上,那样会将教育教学工作始终置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更应该通过阅读来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在此基础上自觉地运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和指导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有说服力、更有效果。如果能够以创新的思维、严谨的态度,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获取教育自信,最终以自己鲜明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实现人类的教育理想,就能够在成全教育的同时也成全自己。
  福州教育研究院杨继红老师说:“女人过了40岁,可以把一切遭遇当成艳遇。2007年我已是48岁的人渐老、珠已黄的女子,然而加入‘1+1读书俱乐部’八年来,艳遇一堆书也艳遇了新的自我。阅读书籍,像美容护肤品、像良药,保养着我的肌肤,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平稳地度过更年期,延缓进入痴呆期,缓慢地衰老。八年来,我自己也真切地体会与品尝到阅读对生命宽度和深度的影响。”
  长乐教师进修学校黄慧玲老师是“1+1读书俱乐部”的新成员,她说:“俱乐部里浓浓的学习氛围深深吸引了我,每一次的交流都让我激动不已,从教25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那种幸福和快乐,让我第一次一个月内读完三本书,这对不善阅读的我而言简直是个奇迹,第一次发现我还有阅读的欲望,不但能全部读完,还能简单写出自己的感悟,我想这就是‘1+1读书俱乐部’的魅力。为此我为自己点赞,也感到从未有过的自信,是阅读让我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专业恐慌,努力寻求自我突破。”
  阅读本来就应该是也必须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唯有如此,我们才真正将自身与世界万物区分开来,又在阅读中强大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遇见最好的自己,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将人类的文明传承和发扬光大。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成长之中最重要的,既不是学问经验的堆砌,也不是名利权势的攀升,而是心灵的成长,它形成了个人的终极成长。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成长的光环黯淡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成长或代替那些成长,它可以涵养一个人的气质乃至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教师唯有通过读书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教育境界,更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最终实现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目的。可以说,读书是教师教育职业的内在诉求,是教师内心真实需求的呼唤。作为教师,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自己的职业角色决定了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中必须具有阅读的期待。
  教师的阅读,决定着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成长,决定着教育的振兴;教育的振兴,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我理解的阅读的力量。正如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所说:“所有这些人(无论伟人或凡人)都是读者,他们从阅读所获得的乐趣、责任与力量和我所获得的没有两样。我并不孤独。”
  是的,我并不孤独!(李华 作者系福建师大附中教师,入选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中国教育报》201546日第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0:10 , Processed in 0.0629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