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库》十年:原来“你没那么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4 12:5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库》十年:原来“你没那么重要”
2015年11月23日

有人把我们称为“挂读库卖老六”或“挂老六卖读库”。十年下来,《读库》的文字量应该有几千万字,读了那么多人的命运,那么多人的故事之后,最大的感触,一言以蔽之,就是觉得“你没那么重要”。


读库
有人把我们称为“挂读库卖老六”或“挂老六卖读库”。其实我没那么自恋,也不需要这样的风光。读库一开始刚兴起的时候,确实有高度的人格化,和我这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去人格化”,就是“我没那么重要”。
张立宪: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电影资料馆,我们确定下这个场地之后,先来侦察地形,进来就惊呆了,因为这个场地特别大,人在银幕面前显得格外渺小,这样就不能沿袭以前年会的方式。再说,毕竟是中国电影资料馆嘛,就想和电影发生一些关系,所以,我们准备把读库十周年的年会,变成一次电影赏析课。
刚才大家看到的这段视频,在我这张坛子脸出现之前,我们做了一段八十秒的视频,收录了二十八部电影中关于阅读的画面,是我们视频小组的小伙伴们做出来和大家分享的。接下来依然从一些电影的片段开始,我们通过欣赏电影,来分享一些心得。
这部电影是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世界大战》。我相信一些有心的朋友也看出来了,这是一个一镜到底的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我看过斯皮尔伯格关于这部电影的幕后访谈,《世界大战》是根据威尔斯的小说改编的,小说是一百多年前写的,当斯皮尔伯格决定要拍《世界大战》的时候,已经有好几部根据这个小说翻拍的电影,关于外星人入侵地球题材的科幻电影更是数不胜数。斯皮尔伯格要尽量拍得和其他科幻电影不一样,那就要分析其他科幻电影都怎么拍。他总结说,一般这种题材的科幻电影,第一,一定是到影片的最后关头,人类的火力全开,所有的炮火都愤怒地射向万恶的外星人,把外星人打得很惨。第二个常见的是“亲情弥合”桥段,一开始夫妻俩,或者两代人,或者情人之间,要么离婚,要么闹别扭,反正就是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经过和外星人搏斗的过程,他们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感情和好如初。第三个常见的段落,就是“地标被毁”。不管是自由女神像,还是白宫、帝国大厦等等,一次一次被毁。所以斯皮尔伯格说,在拍《世界大战》的时候,要尽量避开这些常规的动作,他们才有时间和精力来琢磨这个长镜头。
我们这次做年会,也受斯皮尔伯格大叔的启发。一般来说,这种年会、庆典也有一些规定的动作,比如走红毯,大家穿着非常豪华的衣服,摆各种姿势;还有签名板,用荧光闪闪的笔在签名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至于活动结束之后,签名板去哪儿了,他的名字去哪儿了,谁也不知道;包括逼着嘉宾夸他,而且越大牌的嘉宾越好,如果最大牌的嘉宾不在现场的话,最好还能发段VCR过来;还有请大家准备好泪水和掌声,来回顾一下我们艰苦又伟大的历程;然后感谢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
当然有些套路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还是想尽量避开这些常规动作,那应该怎么做呢?我想到了今年夏天去青岛。一般我去某个城市,都要和当地的同学吃一顿,甚至一顿以上的饭。吃饭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和东道主争夺买单权。青岛的朋友很热情,一定要买单。我在和他们争夺的过程中说了一句话,我说还是我来买吧,因为我的钱也是你们的。当然最后还是没有摁住热情的东道主,还是他们买的单。但是我说的这句话,“我的钱也是你们的”,其实是挺有道理的。虽然这些钱在我的口袋里,在我的银行卡上,但实际上是我们的读者给我们的。你们就是我们隐性的股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也是我们做了十年的这个事业的投资人,所以我想今天的主题就是向股东汇报。
一、我改变了什么?
向各位股东汇报什么呢?我们还是先说虚的,从探讨人生开始。
十年间,我们出了七十本《读库》,还有上百种其他的书和产品,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我都看过,都编过,所以我影响了读库,反过来说读库对我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所以我第一个汇报的问题就是经过十年,我改变了什么?
我们来看电影《泰坦尼克号》这段。海底探险队去考察泰坦尼克号的沉骸,在里面发现一个裸女的素描。新闻公布之后,一位老奶奶说,这个美女就是我。镜头一转,直升机轰鸣,老奶奶坐着直升机来到考察队的大船上。这个电影我是上个世纪末看的,听起来很遥远的事情。看完之后,这个桥段让我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觉?我当时注意到的是这位老奶奶的孙女,我们一看就知道她应该属于什么样的角色,应该有什么样的戏份。但是我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老感觉这个孙女有点儿不对。因为镜头就是导演的眼睛嘛,我老感觉当这个女演员出现在镜头前时,导演多看了她两眼。这个女演员的镜头也许就多了那么一两帧,也许就是走位角度稍微偏了那么一点点,但这部电影来自詹姆斯·卡梅隆大神,卡神的电影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所以我当时马上就觉得,坏了,卡大叔对这个女演员(苏茜·爱米斯)有意思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的一个感觉。当时没有微博,也没有微信,所以我的这种感觉只能埋在心里。过了一段时间,我这颗渴望被八卦塞满的心得到了满足,卡神果然和这个女演员好上了。现在他们俩是两口子。
这个观影片段使我想起了我当年的那段文艺青年时光。我准确感知到导演对女演员动了心眼儿,动了感情,并且最后这个预言也成真了。但是我的反应不是得意,反倒是很绝望,觉得这样看电影还有什么看头?当时我正处在严重的怀疑人生的时期,不仅仅是对看电影,包括看书,自己的写作都开始怀疑。有没有真正客观、真正中性,所谓零度情感的表达和记录?那时完全陷入了人生中一个很绝望的时期,所以对卡神也产生了这种想法。
现在再看当年的这段文艺情结,确实很可笑。太事儿了。作为一个影迷,和卡神之间建立的这种关系,被他多看女演员两眼而破坏了其稳定性,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但是当时就忍不了没有新意、没有悬念的观影过程。还有看侦探小说,像克里斯蒂的小说,多看几部之后,你大概就能总结出阿奶的路数,大家都爱做这种智力游戏嘛,你往往会在波洛和马普尔小姐公布凶手之前,猜到这个凶手是谁,所以阅读也变得特别痛苦。
现在来看,当年的那段文艺青年时光,对我来说已经过去了,现在那颗敏感脆弱的小心灵已经不存在了,这可能算是我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吧。
另外一个变化是什么呢?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正好我和太太离开原来的城市来到北京做北漂。当时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亲戚都很不理解,很好的工作为什么要辞掉呢?为什么要来北京做一个很有风险的事儿呢?当时我自己很坚强的回答是,我不想再过那种一眼能望到底的生活。
什么是“一眼能望到底”的生活呢?就是到多少岁我应该是什么职称,到多少岁我应该是什么职务,我混得最好大概就是这个单位的主编或者社长,到多少岁我大概会死去。用北京话来说,一个人到八宝山沿途的每一个路口,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觉得这样的生活特别没意思,所以就来到了北京,陷入了一场前途未卜的冒险中。
有人把我们称为“挂读库卖老六”或“挂老六卖读库”。其实我没那么自恋,也不需要这样的风光。读库一开始刚兴起的时候,确实有高度的人格化,和我这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去人格化”,就是“我没那么重要”。
但真正好玩的一点就在这里,当年为了不过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打破了原来的东西。结果来到北京,现在过的就是一眼能望到底的生活。
这种一眼能望到底的生活是什么呢?就是编《读库》,编到老,编到死。
这真的是人生莫大的一种讽刺。
《读库》和我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我自己这么认为了,我看大家也这么认为。原来不管我干的工作、我的职位多么风光,总会有猎头公司来挖我,或者有橄榄枝冲我摇来,但是这几年再也没有了。这说明大家都认为我的命运已经注定。
那么,编《读库》是一眼能望到底的生活吗?我想不是。可能还是原来对没有悬念、没有新意的生活理解得太过狭隘、太过外在。你看有的人哪一年考上大学,哪一年大学毕业,大学毕业以后他在一个单位待着,可能他的人生简历只有三行,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离开那个单位,难道他的内心就没有波澜汹涌过吗?有的人来到一家机构,印的名片刚发了十几张,又换到另外一个单位,又换了新的名片。他的生活就一定是不乏味、不单调的吗?这个很难说。
什么是“一眼能望到底”的生活?和当年的理解不一样了,就是刚才视频里的那句话:“二十五岁已死,七十五岁才埋”。我想只要我们希望自己摆脱这样的状况,能够允许自己对新鲜事物拥抱,对新鲜事物容忍,对风险不畏惧,有这种信心,生命都会变得格外好玩。这算是第二个改变吧。
十年下来,《读库》的文字量应该有几千万字,读了那么多人的命运,那么多人的故事之后,最大的感触,一言以蔽之,就是觉得“你没那么重要”。
是的,我没那么重要。
这是我这十年来心态上非常大的一个改变。尤其是对我们这种从小到大苦日子出身的学霸来说,经常需要炫耀自己学习是多么好,高考是多么成功,未来又做了多少有面子的事,来强调自己的存在感。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且接受这个道理,非常不容易。
记得当年我和一个名人同事过。这哥们儿平时也不来单位,但是偶尔来一次,动静就特别大。比如说我们正在开会,突然门打开了,先进来一个屁股,因为是一个人倒退着往里头走的。这是一个扛摄像机的人,那时候的摄像机还是M7,大机器,摄像机旁边还有两台照相机,簇拥着这个老师。这个老师坐在那里,给我们发表一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真理,“一定要抓好产品质量”、“我们的市场一定要搞上去”什么的。这个老师基本上是把他的一辈子当成一部纪录片来过。我们每个人的人性中,可能都有这种表演型的人格存在,每个人每天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记录自己,甚至会分出一个自己,来描述、评价另外一个自己,为另外一个自己点赞等等。这种表演型的人格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当你了解到自己没那么重要之后,其实你能够慢慢地从这种自我表演中脱离出来,就能把一些事情看得更淡一些。这个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变化。
为什么说到表演型人格呢?我前段时间见过一个哥们儿,向我倾诉他对一个女神的热爱,说他爱了人家很多年,当然对方也没搭理他,他表现得很痛苦。但是根据我的观察,他这几年也没闲着,该谈别的恋爱也谈别的恋爱,该吃饭吃饭,该喝酒喝酒,什么都没耽误,然后他表演得自己还很痛苦。所以我感觉这种表演型人格真的是靠不住的,大家以后也尽量避免这样。
读库虽然做的是最传统的纸质出版,但是它诞生在互联网,也成长在互联网,所以一些人把我们称为“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直达,直接达到我们的读者,直接面对我们的读者。
这些年我们收到的读者或者是赞、或者是骂、或者是继续的支持、或者是毫不留情的抛弃,甚至特别难听的话,都非常非常多。反过来说,这些也锻炼了我们、改变了我们自己的性情。至少我现在已经学会要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决定负责,要直接面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这个过错应该承担的责任。
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我见过一对男女,男生对他们的爱情心生厌倦,内心非常渴望两人的关系终结,但是他不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会怎么做呢?他会动用一些小手段,在女孩面前败坏自己的形象,让女孩讨厌自己,厌烦自己。“我们分手吧”这句话,他希望女孩说出来,而不是他。这样的人就是要把分手的责任推给对方,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
在工作中也是这样,不要把责任推给对方。虽然我们的客服做得还算不错,但是总会有读者收到品相有损的书。我们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就要求我们的客服拒绝“问号”。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当读者说这个书有问题,而我们问“要不要给您重换?”,或者“要不要用什么其他的方式补偿您?”时,事实上是把责任推给读者,让读者去为难。说狠点儿吧,他觉得不忍心;放我们一马吧,他又觉得不甘心。所以最后我们要求,客服在服务的过程中,不许用问号,要给读者提出清晰可行的执行方案,让读者来选择就行了。
几年前我们请《纽约客》杂志的欧逸文老师,和大家分享《纽约客》的一些编辑规范。当时让很多媒体从业人员非常羡慕的一点是,《纽约客》杂志有一个事实核查部门,会履行事实核查的程序。比如说他们的记者采访了某一个人,若干天之后,被采访者会接到《纽约客》事实核查部门的电话,问您是某某某先生吗?您是否在某一天接受了我们记者的采访?您说了什么什么样的话,您会为您的这番话负责吗?您会承诺它是真实的吗?等等。有读者问我,《读库》有没有这样的事实核查部门?这个问题折磨了我很久,但是我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们没有。
这个“没有”当然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比如说可能采访对象已经不是在当下,或者说我们的财力、能力不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所谓的“不撒谎的生活”,仅仅靠个人是能够完成的吗?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说很多谎言,有的谎言是自己知道在说谎。比如说我们为了让家里人放心,会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好的消息,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进入创作状态,叙述一些并不存在的事实,或屏蔽一些不愿意面对的事实,这时并不认为自己说的是谎言,他会信以为真。
这时候靠的是他自己的承诺吗?应该靠外界其他的信息来印证,来比对。
怎么做《读库》文章的信息核查工作呢?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对冲的环境中,大家看到一篇文章之后,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以前的阅读经历,根据其他的文章,根据其他的书,根据其他的电影,甚至根据网络上的其他信息,来印证这篇文章是不是在说谎。
有人把我们称为“挂读库卖老六”或“挂老六卖读库”。其实我没那么自恋,也不需要这样的风光。读库一开始刚兴起的时候,确实有高度的人格化,和我这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去人格化”,就是“我没那么重要”。
这是自己和外界、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对冲。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应该建立一个自我拷问、自我检讨、自我反思的对冲机制。当我们要做出决定和选择的时候,最好也能问一下自己,这是唯一的吗?这是最好的吗?甚至当你已经做出决定,并且已经付诸实现的时候,能不能过两天再想一下,这个决定是对的吗?还愿意再挽回吗?这些年的编辑工作中,包括我们做的其他工作中,经常需要这样的自我调整、自我检讨。
十年前产生做《读库》的念头,其实也是这样一次自我追问的过程。当时我马上要去一家公司上班,被许诺了一个比较不错的职位,也有比较不错的收入,并且还被描述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就是未来几年公司可能会上市,这样的话就可以财源滚滚。我问自己,这是最好的结果吗?如果没有这个安排,我有没有别的选择?那个选择会不会比这个更好?在这个假设下再做沙盘推演,我发现做《读库》会比那件事更有意思。所以就做了《读库》,这十年来就过成了这个样子。
现在十年过去了,一般来说,故事也到了结局的时候,还有没有必要再去看一下当年的那个公司?我想可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这个公司顺利上市,他们的持股员工都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而我则追悔莫及。还有一种结果是他们没有上市,惨淡经营,甚至这个公司都不见了,或者是上市之后股票破发。我们愿意看到哪个结果呢?这也是我最近在想的问题。哪个结果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因为当年选择做《读库》是我自己的选择,不管做好做坏,我都要为它负责。做得好了,我不用再去嘲笑别人,幸亏当年我选择了做《读库》。做得不好,我也不能去诅咒,让人家过得比我还不好。
我的心态发生的这些变化,可能也是这些年来编《读库》的稿子,目睹了那些人的命运和故事之后,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好像祛火、祛燥一样。这也算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吧。其实我们天蝎座是不记仇的。
我们的读者中,有的十年来一直支持我们。去年和白岩松老师说过,2006年,我们的全年订户大概是将近一千人,我一直不敢做统计,当年的这一千人到现在剩下多少。在他的怂恿下,今年终于统计出来了,大概还有将近四百人,这是十年来一直和我们走在一起的。当然这十年来还有新的朋友加入,我们现在的全年订户大概是一万三千人。
那些离开我们的同学,对我们同样重要,他们让我们知道生意没有那么好做,并不是你说什么话别人都会听,你出什么样的东西别人都会买账。
对我们犯的一些过错,有的朋友表现得非常宽厚,付之一笑,甚至反过头来还会安慰我们一下,而有的朋友呢,就会说得非常尖刻,那种话难听得我们自己都恨不得撞墙。但是我们自己改进、改造的动力,可能来自那些难听的话会更多一些。
继续探讨人生。生活中经常会有这种情况,比如说今天现场,主持人请了五个人上台,告诉他们有十分钟的时间轮流发言。这时一个小学生都能算出来,平均每个人的发言时间是两分钟。但是一般的情况是这样的:首先这五个人互相推,你先说,你先说,一旦某个人拿到话筒之后,他基本就会忘记属于他的时间是两分钟。我见过一个最夸张的,这哥们儿拿到话筒之后,他自己就用完了这十分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印证一个事实,直接和台下坐在一排的一个哥们儿开始私聊,我看得非常难以忍受。这就是史景迁先生所说的中国人之间存在的巨大的浪费,对他人时间的剥削。
我们虽然做的就是占有大家时间的工作,我们编的每一本书都要耗费大家很多的时间来阅读,但是我们在工作中尽量不再去剥削大家的时间。日常微博、微信的更新,尽量不再让个人的生活干扰大家,当然有时候还是忍不住闷骚一下;我们在推广、营销的时候,也尽量不让推广手段剥夺大家的时间。这也算是我们思考人生之所得吧。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你没那么重要”。
其实明白这句话非常好。在《读库》出现之前,好书数不胜数,在《读库》出现之后,好书比比皆是。即使没有《读库》,好书也是层出不穷,我们没那么重要。当你有了这个心态之后,反倒能够很从容,很平和,也很谦卑地来把书一本一本地做好。这是今天向大家汇报的第一个问题。
二、把目光投向谁,投向哪里?
科幻片《独立日》中,外星人向人类发动攻击,死伤无数。在一个隧道里,毁了那么多车,死了那么多人,但是我们对主人公家里那条狗的关注,超过对其他那些打酱油角色的人的关注。当然这是因为电影是虚拟的,不用做道德和情感的选择,更主要的一点是,导演用了一个慢镜头来展现这条狗,所以让我们对它格外关心。还有更主要的一点是,这条狗在影片一开始出现过,它叼着主人的鞋爬上床。有了这个桥段,这条狗就和我们建立了情感联系,我们愿意同情它,和它产生共情效应。这就是今天向大家汇报的第二个问题:我们把目光投向谁,投向哪里?
前段时间和朋友争论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我个人对《水浒传》曾经喜欢,但是后来又不喜欢了。《水浒传》里讨人喜欢的角色,不管是武松,还是李逵,他们杀老百姓的数量都比杀贪官污吏、土匪恶霸要多。这可能是我们的叙事中非常古怪的一点,就是老百姓与老百姓之间互相打杀,胜出者成为人上人,对成为炮灰的不屑一顾,任其烟消云散。
五十五年前一位农村妇女的“保证坦白书”。
请大家看一张图片。1960年,一个叫李秋香的农村妇女写的“保证坦白书”。这是我们江西的作者云从龙老师搜集的,只是一张写了半页的纸,我给大家念一下这张纸上的内容:“七岁家里可怜,没有饭吃,做媳妇,二十岁婆家没有饭吃,又出卖到泉水湾陈朝海家里,也又是过穷日子,直到三十五岁提家过世,受了有钱的影响,以后有了田就请了长工,剥削了人家。”
几十个字,就是一个人的前半生,也让她的后半生命运难料。这个农村妇女,因为自己没有体力,耕不了自己的地,雇用了人来帮她种地,所以就成了一个地主婆,剥削阶级,在政治运动中被要求做检讨。她的命运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但是看这几十个字里头,一个人的命运,甚至会超过我们所了解的那些伟人。我们有没有可能来关注一下历史大潮中的这些炮灰和余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0:04 , Processed in 0.0788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