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学科交叉”成就“卓越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4 23: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学科交叉”成就“卓越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周彬

最近有一个不好的消息,说是著名音乐家蒋英女士在95岁高龄时仙逝。相比于她自己的名字,可能钱学森夫人的抬头更让我们容易走近她。在新浪就蒋英女士仙逝的报导中写到:“如果说,钱学森是一座丰碑,是一座大山的话,那么,蒋英就是丰碑旁的一片绿阴,大山上一片植被。他们用科学与音乐,组成了美丽的二重唱,给世界留下了无尽的回声”。这一对夫妻分别在科学与音乐上的造诣,让我们仰之弥高;但如果深究他们成就之由来,会不会正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造就了科学与艺术在各自领域上的巅峰之作呢?我们要取得他们这样的成绩可能性是极小极小的了,但他们这种在科学与艺术上相互借鉴之道,是不是对于我们如何搞好教学,如何成为一名卓越教师,提供了某些启示呢?

一、因视野开阔充实简单逻辑

当你从大学毕业时,你就是大学生水平;当你教了几年中学,你就变成了中学生水平;当你教了几年小学,你就变成了小学生水平;真不知道当你教了几年幼儿园小朋友之后,会不会变成幼儿园小朋友的水平。我们经常用这样的描述来与老师们开玩笑,可是这样的玩笑并不是一定意义都没有,虽然当你教了几年小学之后,并不一定真的变成了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但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以及表达问题的逻辑,一定得和小学生的逻辑水平差不多,否则学生就会听不懂你的讲解,自然你就不大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笔者曾经在一所中学做国旗下的讲话,自以为讲得还不错,可当我问那些中学生时,他们说根本就不知道你讲了些什么。这肯定有水平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应该是逻辑吧!

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替代学生学习。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如果不对接教师教学,可能会由此降低学习效率,但学习还是可以正常进行下去的;但是,如果教师教学不能对接学生学习,虽然这样的教学也可以进行进行去,但却毫无任何教学意义,既帮不了学生学习,对教师教学也是一种颠覆性的打击。教师与学生相对应,教师在知识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学生在学习上占有绝对的主导,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借助学生学习的逻辑,才可能通过这条逻辑通道,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方法,真正地传递给学生。可是,由于学生年龄阶段的限制,他们的逻辑水平往往是低于,甚至是大大低于教师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逻辑上放低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教师的水平总是与自己学生的水平保持一致的道理了。

当教师的逻辑水平被限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准上时,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果说教学有四个层次,即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深出和浅入浅出,那对于教师来说,就只剩下了深入浅出或者浅入浅出两个层次了,因为教师只能浅出才可能与学生的逻辑水平保持一致。于是,当教师的逻辑水平很低,知识面也很狭窄时,于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表现了浅入浅出了;当教师的逻辑水平很低,知识面却很宽阔时,于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表现为深入浅出了。对教师来说,由于总是和学生打交道,所以对教师知识的挑战并不大;尤其是在分科教学的背景下,对教师学科知识的挑战就更不大了,所以教师在学科知识深度上的拓展并没有多大的必要性,更不要说紧迫感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尽其所能地向“跨学科”上拓展,通过扩大自己的学科视野,来克服教师这个行业由于逻辑水平受限这个现实,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障碍。

二、跨学科教学成就高效课堂

如果你是语文老师,那你一定想成为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如果你是数学教师,这样的想法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你也想成为最优秀的数学教师。判断你是不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并不是看你自己语文教学水平有多高,而是看你在语文教师中,你教学水平相对而言有多高,所以优秀与不优秀是一个相对其他语文教师而言的。但是,真正决定你的课堂是否有效的前提,并不是你的语文课比别的语文教师的课更好或者更坏;而是看你的课,是不是比和你搭班的其他学科的教师的课更好或者更坏。的确,当你在语文教师中变得越来越优秀时,你在和你搭班的其他学科教师中的竞争力肯定也会越来越大,但毕竟这种竞争是间接的,针对性也是大打折扣的。

我曾经问过一位语文教师,她自己教的学生,是否知道学校其他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尤其是是否知道和她相比,其他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是高还是低。她说听说肯定听说过,但他们一定没有具体比较过,毕竟是自己天天在给他们上课,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去听别的语文教师的课。我又问,那怕学生知道别的语文教师的课比她的课好或者坏,这对她的课堂教学有什么影响吗?她说一点影响没有也不可能,但应该影响也不大吧,毕竟他们只有她这样一个语文老师。这时候她到是变得糊涂起来了,她问我,这两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自己没有必要和其他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有太多的竞争?我说,正是这个意思,同一学科教师间主要是专业上的分享和进步,真正和自己竞争的正是和自己搭班的其他学科教师。

学生在学校并非只学语文,也不是只学数学,而是学好几个学科;可是,学生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在语文学习上花的精力多了,在数学上自然就少了;在数学上花的精力多了,在英语上自然就少了。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时的安排,来调整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时间安排;但即使学生坐在了具体学科的课堂上,但他配置给这节课的精力却是完全不同的,而配置学习精力的标准,则是这门学科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教学水平的相对高低。很少有学生在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课堂上睡觉,要在教学水平低的教师课堂上不睡觉却是非常不容易的。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学科教师的确有必要走出自己的课堂,去看看和自己搭班的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堂,既是为了看看其他学科教师是如何上课的,更重要的是去看看同样的一批学生,在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堂上是如何学习的。而这样的学习结果,是在同一学科教师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在同一学科教师的课堂上我们只能看到同样的内容对方是如何教,但却看不到同样的学生是如何学的,正是因为我们以往对如何教更加的关注,对如何学更多的忽略,才让大家对跨学科听课也变得轻视起来了。

三、多学科视野让教学与生活更加充实

一旦太执着于某一学科时,这个学科就主宰了我们的生活世界,从而让原本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变成了由这个学科所主宰的单一色彩的世界。本来掌握这门学科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学习与教学搞得更好,但在教育实践中,却会因为自己教这个学科,反到让自已失去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甚至还会因为学生不得不学习别的学科,让自己变得焦虑甚至生气起来。可是,如果我们缺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就极其容易把学生异化为,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前者把学生当作为一个学科学科知识的工具,后者是把学生当作为一个驾驭学科知识的人。

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但就学科学习来讲,是要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上不要偏科,从而让学生在所有学科学习的总成绩上取得最好的成绩。尽管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经常会提醒学生不要偏科,事实上学生也明白,一旦自己有了偏科,就很难在总成绩上取得好的结果。可是,偏科与否并不完全由学生决定的,教师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良好关系,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同学科教师间的关系比较融洽,能够坐下来讨论学生这段时间究竟需要哪个学科教师去帮助他,这样学生就会在需要特定学科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就会得到这个学科教师的帮助。事实上并非如此,正是由于缺少跨学科教师间的协调,教师们并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者教师个人的喜好,来决定帮助哪些学生,那些在这门学科上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而不是学得不好却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得到这个学科教师的关注。

对充实教师自己的生活来说,对单一学科的兴趣,实际上是缩减了自己的兴趣,从而让认识对生活的认识只剩下了唯一的一个眼光。教物理的教师,容易认为这个事情是静止的,而且是可以精确的测量的,所以是有序的,这个序就是物理原理;但对于化学教师来说,这个世界总是在起着化学反应,所以总是变化着的,变化的规律就是化学规律。但生活既不全然是物理的,也不全然是化学的,既有物理的有序,也有化学的反应,当然还有语言的美妙,还有历史的变幻。因此,教师多对一个学科感兴趣,他对教学和教育的认识,他对自己日常日常生活的认识,就会多一个眼光,多一个视角。如此一来,既可以对自己的学科认识和学科教学形成多样化的认识,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上有了创新的空间和可能;还可以将自己的学科教学置于多学科的视野之中,将自己的生活置于多领域的眼光之中,于是对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的认识也就更加的多元,更容易看到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缺陷,当然也就更容易寻找到解决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1:23 , Processed in 0.12649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