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岩泉:莫把文学弄成摇头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31 09:0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岩泉:莫把文学弄成摇头丸


作者:岩泉:

作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应该具备穿透事物表层看透本质的洞察能力,而这种观察生活的角度,便是作家与普通作者的区别。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如果没有思想,犹如一个严重缺钙的软骨病人。


       原题:我的文学创作十感录  

  在文学圈子里或圈子外,朋友见面时常戏称我:“唉,岩大师,最近又有什么大作问世吗?”我总是一本正经地答道:“我叫袁大水(本名),不是岩大师。大作没有,小桌有两张:吃饭时一家人围着小圆桌,读书写东西的时候我一个人独占小方桌……”

  在文学领域中,我想大概没有谁会自称文学大师的。所谓大师,要么是读者公认的,要么是圈子里的几个人加封的。只是有的会默认,有的却不以为然……

  几天前,市作协刘国芳主席对我说:“岩泉,这次我市举办2015“临川之笔.放飞梦想”谷雨诗会,来参加会的人很多,并安排你到临川二中学术报告厅讲一堂课。”我问:“讲什么呢?”主席说:“就讲讲你的文学创作吧。”我惭愧地笑了笑说:“我自己尚且不知道文学如何创作?哪还有资格跟学生讲文学创作。您这不是逼着盲人为明眼人指路吗?”主席笑了笑说:“你毕竟搞了这么些年业余创作,应该有许多经验之谈。”

  我说:“我虽然在这条道上走了二十多年,至今却名不见经传,所以经验谈不上,实感倒是有一些。”主席说:“那好,你就谈谈你的‘十感’吧。”于是,就有了今天我闲谈的这个标题——《文学创作十感录》。

  我出生在边远山村,没见过什么大市面,普通话说得很不标准,学历很浅,毕业于“青草大学”——即当了四年放牛娃,也算是本科吧。或许正因为我从未受过任何高等正统的教化,所以真正是文无定法,就像济公——信马由缰,形如醉态,喜怒哀乐,全在规矩之外。)

  一,时代感。一个伟大的诗人,一首伟大的诗,无疑是抒写时代的大感情的。诗人要活在时代里面,把时代的痛苦、欢乐、希望、动荡……要能够最深最广大地体现于一身,那你所写出来的诗,也就是铸造时代的伟大的史诗了,像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提出这样的观点,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感。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

  究其原因,就在于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挥毫泼墨。

  换句话说,时代前进了,文学创作也得与时俱进,如果你今天的诗,还写“我的辫子哟!你啥时候搭在我的长袍前?”不是让人笑话吗。

  时代感,体现在语言文字上犹为突出,可谓日新月异,让人目不暇接。作为一名作者,他的责任就是用语言文字的形式(但不宜用太多的网络语言),将这些时代感、时代气息、时代特征表现出来。

  二,真实感。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如刘勰(斜)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提出了“酌奇而不失其真,华而不坠其实”的文学见解,其实质是主张文学创作要做到“理想与真实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离开了真实,也就谈不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雨果说:《悲惨世界》这部书,它既然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也就能做到你们的镜子,有些人,有些帮伙,反对这部书,我理解他们。因为镜子会说出真情,所以这面镜子遭到了他们的憎恨,然而这无碍于它起到有益的作用。

  “真实感,就是如实地感受自然,如实地表现自然……当我读一本小说的时候,如果我觉得作者缺乏真实感,我便否定这部作品。”

  “在生活里,谎言是可恶的,但还不会毁灭生活,它只是涂污了生活,在它下面却仍然有生活的真实,因为总是有谁在希望着什么,因什么而痛苦或欢乐,但是在艺术里,谎言毁灭着一切现象之间的一切联系,一切有如粉末。”

  像那些文痞们,不顾真实,肆意造假,用他们手中的那杆笔,为贪官污吏、不法商人树碑立传,为豺狼编织袈裟,为魔鬼制造光环,欺骗舆论,蒙蔽群众,使他们进一步在画皮之下变本加厉的胡作非为。如雨果说的:“一个作家为坏人唱赞歌,无疑是为坏人当保镖。”这将严重污染着文化阵营和社会环境。

  因为,一切艺术领域,若是缺乏以真为基础,善与美就无处生根、何以立足。那种闻打便哭的是假哭,只有挨打叫痛的才是真痛。

  三,美感。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都心须具备文字美、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就像莎士比亚说的,真善美就是我全部的主题,真善美变成不同的辞章,我的创作力,就花费在这种变化里;三题结合,产生瑰丽的景象。

  美,就像一个人的脸庞,是特制的名片,美丽的脸蛋,一看就使人赏心悦目!继而才吸引人读她的内容,先夺人眼球,再诱人遐想。若是面目狰狞,会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美,有着无穷的魅力。“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普拉斯)

  美,是一篇文章、一首诗歌的外在形象,先声夺人,鲜形更夺人。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以致使“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美。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一股杀伤力!她能倾国倾城!

  四,亲切感。所谓亲切感,就是作者要与读者之间零距离的心灵亲近,使读者从你作品中看到自己,无论爱与恨都让读者感到与自己息息相关,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哭与笑,爱与恨,傻与痴,疯与癫。或仰天长叹!或拍案叫绝!或义愤填膺!或啼笑皆非……

 若是没有亲切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所以,一首诗不仅以美为满足,还须有感情的魅力,要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先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没有情感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没有感情,可能成为诗歌的雕刻家,或诗歌的绘画家,但是不能成为诗人。

  五,正义感。所谓正义就是指“公正合理”,符合人民利益。如主持正义。不黑白混淆、是非极分明、刚正而不阿!巴尔扎克说,作家是社会的秘书,其职责就是观察社会,书写真实的人间故事。是社会的良心,他们有担当精神,对社会的不公和黑暗勇于揭露。因为,直面生活艰辛不仅是精神上的历练,还是身体上的历练,它是一种探险,而且是双重冒险。

  大多数人的写作,只是在作破帽无边的狂思乱想,他们没有踏进生活的深处,只是在生活的最表面做自我的迷醉,他们永远也抵戳不到社会疼痛的神经,因此,他们也永远不会得到文字读者的信任和尊崇。唯有身体力行,和苦痛的人们气息相闻、肘背相连,才能体认他们的处境,才能表达出他们的内心的声音。

  如《抉择》的作者张平所说:“文学不关注人民,人民又如何热爱文学”,所以,不关注人民、不善待百姓的文学就是没有良心的文学,要它何用?!众所周知,腐败现像曾经如水银注地,无所不至,无孔不入。李铁映在文学研究所接见部分知名作家时告诫:“文学必须要有忧患意识,不能沉迷于歌舞升平。”

  我是一个以写杂文和杂文诗为主的业余文学爱好者,除了必须具备文采,还得配备文胆,无私无畏的文胆!有人这样叙述杂文作者的尴尬:“劳苦酬薄,没有经济效益;曲高和寡,缺乏社会效益;四处树敌,影响政治效益。”可是,我既然选择了它,并深深地爱上了它,就至死不逾,无怨无悔!因为,杂文里的一个杂字,使我六根不得清净,在文学的象牙塔里,常常感到耳鸣!犹如在幽静的森林中,总听见蛀虫咬树的声音。所以立志“不图燃灯催果熟,只求灭蛀护树生”。

  六,读书与写作。解玺璋先生说,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一是要救天下,二是要救自己。很多时候,救天下也要从救自己开始。人生在世,总是困惑、疑惑、迷惑的时候多。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有了惑不要紧,可以想办法解惑,而读书正是我们所能选择的解惑方式之一。

  我喜欢把作家比做春蚕。读书好比蚕吃桑叶,写作犹如蚕吐丝。只有贪婪地吃进桑叶,才能足够地孕育丝源,只有不停地吐丝,才不至于“肠梗阻、心机梗塞”。

  一个不读书的作家,常常自我陶醉!夜郎自大。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精妙绝伦,世间少有。因为他(她)没有读过或极少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品,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而只读不写的作家,又可能被别人的好作品撑死或吓倒。只读不写,容易眼高手低;不会写作,就不懂文章的奥妙。读与写,看似矛盾,比如读的时候,怕耽误了写;写的时候又怕影响了读。其实不然,因为读与写、写与读,是相辅相成。经历过写作的人常有这样一种深刻的体悟:生花的妙笔往往与阅读经历密切相关。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量的阅读,无疑会有力地推动并提升写作能力,成为写作的助推器。所以说,阅读可以丰富并提升写作,写作又可以引领更深刻地领悟阅读的内容。正如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拜读泰戈尔的《新月集》写出《驾起“新月”船,驶入童心海》、读泰戈尔的《流萤集》写出《追随流萤访泰翁》、读他的《吉檀迦利》写出《唱响天国的诗歌》、读他的《采果集》写出《盛开的花朵,要求光的自由》、读他的《飞鸟集》写出《飞鸟集天地之爱而歌唱》等五篇近十万字的散文诗体读后感。先后发表在《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审计报》、《学习月刊》、台湾《海星诗刊》等报刊。

  七,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郁达夫说:“善观察的人虽然不是神仙,虽不是预言家,但是却能够从现在观察到将来,从 歧路上观察到正路上去的。”作家要用自己的视觉和触角去观察世界,感悟人生。见到大象,你认真审视一番,分析它与其它动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碰到一群蚂蚁,也驻足凝视,看看它们如何勤奋与合作,怎么搬运和储藏,然后用你自己独特的文字将这些加于概括与表述。

  训练你的观察与文字表达能力无捷径可走,就是一个字——勤。做到脚勤行万里路,手勤写千行诗,眼勤读万卷书,脑勤思考古今中外、天上人间。“西晋陆矶在《文赋》中说:“道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凛凛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则把秋叶落黄时人的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虽内容简单普通,但让人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特别是“枯,老,昏,古,瘦,” 这几个字更是愁重十分。以上几例,无论从观察到表达都十分精确到位。

  八,文学与创新。词汇创新、结构创新。不创前未有,焉传后无穷。不能总是把姑娘比做春天,把花儿形容女人。雨果曾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做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做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做鲜花是蠢才,第四个把女人比做鲜花的,论资排辈大概应该属于木柴一类了。

  宋代戴复古有诗云:“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却忌随人脚后行。”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也”别人容易说出来的,我就少说;别人难以说出来的,我就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去说明,这才不流于俗套。

  要做到字字古有,句句古无;吐故纳新,其庶几何?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着我?(袁枚的意思是)你若想作好诗词,就要向古代人学习,不去多读古代人的诗词,你的诗词哪怕做得怎样好,却没有骨格。如果你学得惟妙惟肖,酷似古人了,那又会成了僵尸,因为这中间已经没有你自己的语言统统是古人的话了。学书法的人,同样如此。所以要 求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文化才能代代发展。

 如郭沫若说的:作一首诗时,须要有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心理。要使自家的诗之生命是一个新鲜的产物,具有永恒的不朽性。这么便是“创造”。

  在每一个艺术家身上,都有一颗勇敢的种籽。没有它,就不能设想会有才能。你知道天才是什么意思吗?那就是勇敢、自由的头脑、广阔的气魄。种下一棵小树,他已经能够猜想再过一千年是什么样子,已经梦见人类的幸福。

  诗的天才必须在一个人的身上寻求它自己的出路,它的成熟不能依靠法则和概念,只能依靠自身的感觉和警觉。凡是创造的东西必须自我创造。

  雪莱直接把诗歌界定为“想象的表现”,并且认为在人类心灵的两种活动中,想象高于推理,推理只审查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的关系,而想象则以自己的光辉作用与这些思想素材,它能创造出新的思想。同时他把诗人喻为夜莺,它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歌喉唱歌来慰藉自己的寂寞。

  在文学天才身上……其实,我认为在任何天才身上,重要的东西都是我想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东西。

  我知道我不是天才,但是,并不证明我就不能以天才性地概括,表述某一时期的某一事件。比如我发表在《人民日报》那篇《只为GDP 必出大问题/一位环保志愿者的观察日记》一文所高度概括某些地方某些官员是如何对待环境保护的,在他们的心目中,只关注自己在任期间的GDP,而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存安危。在他们看来,“‘只要经济上去了,哪怕天上不飞鸟;只要赚到钱,哪管废了田;只要政绩秀,哪顾河水臭;只要元宝,不要环保。’”

  九,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思想性是作品的脊梁骨,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阅读文学作品时,会首先被作品的思想所震撼与感染,并从中获得对社会的理性认识。

  (汉)王充的《论衡•佚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天文人文,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翻译成白话就是说:文人写的文章,哪里只是玩弄笔墨追求华丽的外表呢?它是记载人们的行为,传播人们的名声的。善良的人希望得到记载,所以想努力去做好事;邪恶的人厌恶记载,所以就自己尽力节制恶行。这样说来,文人的笔的作用在于劝善惩恶了。

  这就是它的思想内涵。

  我们有些作者几乎一年出一本书,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到处吹嘘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花钱顾托儿或自己当自己的托儿,逢人便说:“人家看了都说好!”可遗憾的是:半生著书等身高,却无一句领风骚。无才缺德唯有术(权术、骗术、易容术),自我炒作成文豪。那字里行间,除了堆砌华丽的词藻,就是放大和杜撰出来的太平盛世!曾有人形象地将其概括——

  看似锦秀文章,

  其实没有思想。

  就像一盆塑料花,

  艳丽而不芬芳。

  尽管搔首弄姿,

  难招蜂蝶欣赏。

  只好花钱顾托儿,

  营造繁荣景象。

  热衷权贵献媚

  漠视民生痛痒。

  文学弄成摇头丸,

  兴奋衰竭而亡。

  作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应该具备穿透事物表层看透本质的洞察能力,而这种观察生活的角度,便是作家与普通作者的区别。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如果没有思想,犹如一个严重缺钙的软骨病人。

  黑格尔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 他的意思是,一个民族,必须有一些站得高看得远,真正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思想家恰恰就是一群“好高骛远”喜欢“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是更宁为“愤青”,不做“犬儒”的人群,爱因斯坦说:“每当时局变得极为糟糕和不幸时,我会发表意见,因为若保持沉默,我就会产生同谋的内疚。”

  所谓思想家,可以这样认为——

  思想家

  思想家

  寂寞孤独

  培育出来的奇葩

  比寒梅还冷峻

  比夏荷更热辣

  形如锋芒

  色香淡雅

  光照千秋

  力敌万马

  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时代造化

  像一只神鹰

  傲然于绝壁悬崖

  先致自己于死地

  后使生命得到升华

  思想家

  思想家

  自由的思想

  没有家

  富人穷人

  都不肯收留它

  无奈

  只好浪迹天涯

  走走,停停

  擦出一路的火花

  不是鬼灯

  不是磷光

  是举着自己

  燃烧的骨头

  当火把

  十,用自己的嗓子唱歌。我认为,写作要因人而异,要善于发现和体现自我。你是母鸡,就写你下蛋的体验;你是雄鹰,就写你腾飞的感受;你是蛟龙,就写你的大海;你是泥鳅,就写你的淤泥。不要故作高深,丢了自己的本色。本色也是特色,也是个性,就像牛汉先生说的:“没有个性还是人吗?还能写诗吗?”

  写小说,你或许得心应手,偏偏要去摆弄诗歌,把自由诗弄得不自由,将格律诗写得无格律。

  一个作者成长的三个阶段:第一是没有风格,广采博取,兼收并蓄,谁的武艺都学两招。第二是自成一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和风格,无论你的作品署不署你的名字,别人一看,呵!这篇文章或这首诗,是谁谁谁写的。第三不拘一格,也是最成熟的风格和最高境界。

  有些人,一迈步就想驰骋天下,一鸣惊人!其实连自己适合使用哪种兵器——刀、枪、棍、棒,都还没弄清楚,就飞马扬鞭,横冲直撞!结果被摔得人仰马翻,头破血流,遍体鳞伤。

  不懂得根据自己的体形适宜穿什么服装,一味地追逐时髦,结果弄得自己不伦不类,十分尴尬。

  结尾——

  衡量一个诗人的成就,不仅仅是看他写了或发表了多少诗。而是看他有多少诗是真诗。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几万首诗,脍炙人口,使人难忘的能有几首?而有些人一辈子或许只写了一两首,却千古流芳。

岁月就像一位园艺师,他手中的那把剪刀是无情的,所以真正的艺术之树常青,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诗歌不是个人的玩物,而是时代的骄子。诗歌是神圣的艺术,不是什么敲门砖,任何急功近利的心理都是对诗的亵渎。心胸狭窄的人,很难写出气势磅礴的诗。

  诗人首先是人,离不开人间烟火,断不了七情六欲。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跳出个人的恩怨,得失的小圈子,你的诗,你的人,就属于全民族、全人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8:08 , Processed in 0.07975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