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学是传承民族言语文化的主阵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8 12:2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程报》“名师对话”——陈金海


语文教学是传承民族言语文化的主阵地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西省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陈金海访谈

【刊登于 《新课程报》2015年4月27日“名师对话”栏目】

记  者:非常感谢陈老师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您是如何定义一堂好课的?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陈金海:非常感谢《新课程报》的采访!平心而论,我算不得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只不过在赣东北的山乡初中,执教语文课程三十多年,累积了一些零散的经验。自2009年以来,承蒙“国培”的庇荫,我受推荐选派参加了一系列高端培训,随即又转身服务了二十多场语文学科的“国培”项目,在学与教的交互中,有了一些体悟而已。

中国现当代教育史告诉我们,语文,是伴随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而创立并不断改进着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像世界各国的所谓母语课程一样,语文属于民族文化课程。不管是设立之初的“中国文字”,还是其后的“国语”“国文”,语文始终是教学中华民族古今一贯言文一致的言语文化的课程。传承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之应用技艺,是语文教学的全部。

对于“好课”的评判,因为既不具备定义好课所需的伦理衡量权,又不具备定义好课所需的学理审察力,故此我不敢妄下定义。不过,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叶澜曾就“好课”撰发专文,认为好课都有“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特点。叶教授的“好课五实”,为教师观课议课提供了重要参照,我深以为然。课程,是一定系统的知识技能在一定场域的行进性运动。好课,肯定分“堂”,如同好戏分“台”一样。一堂堂的课,是一门门课程的一个个组成部分。好课,一定都是教师与学生用心配合形成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考量“一堂课”的好坏,那么我想,特定时空中师生所教学的知识技能的正当性,传承知识技能之速率与效益,是分辨课之好坏的硬指标。

关于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我想谈四点。

第一,教学内容是言语文化。这是由好课的教学内容的正当性要求决定的。语文课程,是教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运用技艺的课程。在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各科课程都有自己的独特地位,语文课程独立担当的职分,是其他学科所替代不了的。语文课程也不宜越界去“兼”其他学科的“职”。许多公开课上,师生的活动仅仅奔着同化一种意识形态而去、而止,那算不算语文课,我很是狐疑。换言之,好语文课,教学的一定是关于言语行为的文化。

第二,教学形式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不是好语文课;整节课全是学生做书面练习,不是好语文课;整节课都由学生自主自由选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也不是好语文课;整节课上学生都“按剧本演出”,更不是好语文课。就课而言,学生主体论或教师主体论都是伪命题,好语文课必然是教师教导学生学习言语知识与言语技能的课。

第三,言语文化技艺的传承有可估可测的实效。好语文课,不管是新授还是复习,学生均应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或认识了几个新词语,或学练了一种言语行为新方式,或系统地重温、熟化了某些知识与技能,或理解了某一两点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言语行为心理,都属于有实效。不然则否。课都有效,效有虚实。好语文课应当是有实效的课。

第四,学生认知习用言语文化的兴趣浓而热情高。好语文课,借用著名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先生的话来说,是“有语文味”的课。汉字构造之神奇与汉字书写之畅快,语词运用之妙,言语表达之畅达,言语表现之雅致,是语文课堂特有的美味。在一堂好的语文课上,教师必然在理解与体会语言运用之美方面与学生有良好互动,从而让学生惦记着言语文化之美,兴趣盎然地参与听、说、读、写、思。忽视了“思”(思维及其训练)的语文课不算好课。

记  者:好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您在教学中是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陈金海:学校里的教学活动不能完全抛弃强制性,不过,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张弛有度地调节学生学习的热情,始终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修炼永无止境的教学艺术。我在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调节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方面,摸索出了些学生在乎的做法,简单地说就是奖励法。

我曾“大方”地弄了些学生平日要消耗的学习用品来做物质奖励,用以诱惑、鼓励学生。但很快发现,学生不是很在乎。后来,我研究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发现课堂上的学生和不在课堂的家长们一致在乎的,是课堂上与老师的言语互动,是点滴的进步表现被及时发现与肯定,是学习处于先进状态时的优越感,是学习处于落后状态时的被重视感,是轻松而有趣的学习,是挑战性问题的解决等自我表现机会的公平。于是,我在让学生理解接受一些普适性的“强制性”要求后,设计了个性的语文教学制度,可以简称为“《免罚证》制度”。

《免罚证》是由我亲笔写在学生课本上的一种签名凭证。凭一张《免罚证》,可免除因在我主导的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犯下过失而招致的一次处罚。《免罚证》可不断地获得,每张都只能一次性使用。一张《免罚证》可主动用以免做一次作业,免写一篇作文,可主动用于免做一本寒假作业或暑假作业,还允许在班内同学之间出借转让!凡是学生想用来抵消我发出的语文学习指令,我都允许。更令同学们在乎的是,拥有《免罚证》就相当于拥有课堂上的“随机提问权”“优先答问权”“自由发言权”!

怎么获得《免罚证》呢?那得靠语文课堂上的非常表现,或者课下做出特优语文作业。我告诉学生,围绕正在学习的内容主动举手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会获奖一张《免罚证》;课堂上主动承担了具有挑战性的读写任务,可能获奖《免罚证》;在课本上做圈点批注做得好,可能获得《免罚证》;答对了“答对有奖”的问题会获奖一张《免罚证》;作业内容正确而文面美观,也可能获奖《免罚证》;用练字纸写出差错极少的字幅贴上墙,也可能获奖一张《免罚证》。总之,积极主动投入语文学习,获奖《免罚证》的机会非常多。“《免罚证》制度”令学生们关心课堂进程,让语文课堂充满了趣味性、挑战性,也充满了活力。

记  者:目前,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那么,您对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

陈金海:严格来说,“情境教学”是个不够严谨的提法或“译法”。当下,被“情境教学”所指称的对象,包含课堂教学的“营造教学情境”环节,以及因高度重视、深度开发利用了营造教学情境环节而形成的教学流派。所谓“情境教学”法,只是做强、做精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的方法,即在展开教学主过程之前,努力构设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境教学”法是从国外搬来的,我国教师对它没有创立之功,只有应用、发展之劳。情境教学法越来越受现时代学生的欢迎,大概有两个背景原因和它本身的一个特殊性:一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情境营造越来越简便易行;二是因应试教育的白热化,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习变得很痛苦;三是情境教学法具有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轻松与快乐这样一个特殊性。

有必要指出,构设与营造教学情境,是为教学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服务的,情境本身并不是教学的对象。构设与营造教学情境,是各门课程的教学都可运用的策略与技术,并不是语文课所独有的特效策略方法。只不过,构设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显效相对明显一点而已,不能被抬举得过高,更不能视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或主流教法。因为,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运用技艺,不是靠情境与多媒体就能够解析、呈现得了的。

多媒体呈现的情境,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跨越时空,还可以重现,有时候确实可以省去教师的口舌之劳。比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与《安塞腰鼓》,在让学生朗读课文之前,播放一下《命运交响曲》与《安塞腰鼓》的演奏视频,就很有用,不但能加快课堂进程,还能提升教学效果。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情境,具有直观可感的特性,但常用或者多用了,对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与培养,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我建议语文教师除了用于呈现我们无力或要费大力才能描述说明的物与事,要尽量缩小多媒体应用的范围。像用幻灯片来替代板书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要果断地禁止。

记  者:《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含“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书法知识方面的教学,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您是如何认识并进行书法教学的?

陈金海:引领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师天经地义的职份,是执教民族文化首要课程的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汉字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中华文化浓缩的精华。学生能否熟练地认读、书写与运用2011版语文课标列出的汉字,是测评初中语文教学是否达标的硬指标。近年来,国人汉字书写素养的缺失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教育部连续出台文件,促成了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开设。然而,“书法”到底是一门与音乐、美术“平起平坐”的艺术类课程,还是语文课程之内的“二级课程”?看看当前正使用的所谓“书法课程教材”,不容乐观。教育部2013年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与现行语文课标,没有啮合,倒有重合。

写字是生存技术,书法是生活艺术。艺术是技术的高层级发展状态,技术没练好练熟,艺术无从谈起。语文课标之所以不把写字表述为书法,理由可能正在这里。

我在初中是这样进行写字教学的:七年级教练硬笔正楷字,八年级教练硬笔行楷字,九年级教练硬笔行体字。

我在2012年冬以来,从语文教学专业立场出发,投入时间精力聚焦研究了写字教学问题。我参照毛笔书法艺术与计算机科学中文信息处理学科关于汉字笔画、部首、结构的一些知识,以整合为主,创编了一份《简楷体汉字笔画形状名称一览表》,重建了正楷字书写教学的术语系统。紧接着,我用书法界根据启功先生发现汉字结构“黄金律”之后创设的汉字书写“五八格”而完善出来的“黄金习字格”,编制并实验了一套“黄金格硬笔正楷字书写教练规程”。教学实验表明,只要我们教师能在写字教学时说清楚、示范好,学生通过笔画分类训练、结构分类训练、笔顺专项训练、基本字训练等程序化训练,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记  者:在初三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中考复习?复习中容易忽略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陈金海:关于中考复习教学,前些年我做过些研究,比如研究考纲,研究本省历年中考语文题,解析并评价多个省市中考的具有创新性的语文真题,研究阅读题解答能力提升训练的途径与程序,思考中考作文高分技术及其操练,等等。个人感觉,中考考题研究是初三语文教师的“必修课”。组织开展中考迎考复习之前,教师要弄清楚中考试卷上一个个板块题目所辐射的知识与技能,弄清一道道考题的解答得分要领,辨析出一类类题目的命题理性,从而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总复习计划。如果不这样做,整个总复习可能会“草木皆兵”。中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中考复习却是一种语文能力的整合与提升训练,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系统化,技能熟练化,能力综合化,是中考复习教学的真谛。

最近十多年来,各省市语文中考题共同的两个显性特点是,“考查的知识点、技能项都在课本上,考试题目八成在课本外”,“语文考题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联越来越多”。初三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课本,要引导学生从言语文化的角度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地方文化,这,既是许多语文同人容易忽视的,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再则,中考样题的实训一定要落实。理想的模式是,通过中考样题的模拟考来考出信心。

本报记者  何小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8:22 , Processed in 0.0936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