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雷春华、饶振辉:反思“朗读”在现代语言教学中的价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3 18: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雷春华、饶振辉:反思“朗读”在现代语言教学中的价值



摘要:针对国外学界对朗读法的诟病,本文认为 :朗读虽存在不足,但只要运用得当,其价值可以超越缺点。为此,本文探讨了朗读法的价值,提出了实施建议,并考察了我国师生对朗读的态度。该文对我国语文和英语教学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朗读 批评 价值 语言教学
引言
古今中外的语言课堂皆把朗读作为重要的学习技巧。20 世纪 70年代以来,随着功能语言观和认知语言观的出现,国外一些语言教育学者对朗读教学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朗读是“官能主义”和“机械主义”的体现,不利于深刻理解文本。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很多西方语言教师把朗读视为过时的技巧,在语言课堂教学中减少了朗读时间和频次。
我们认为,“一字一词”的朗读方式貌似呆板而机械,但却能激活大脑,大幅度促进语言学习有效性,提高整体语言能力。因此,朗读技巧对语言学习的价值不应遭到片面否定。实质上,朗读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实施方法和时机的问题。为此,文章将在回顾国外学者对朗读法的“批评”的基础上,思考朗读法的优势,提出实施建议,并利用访谈探查我国师生对朗读法的态度及其实践价值。
一、朗读的批评意见
批评者们认为,朗读是眼耳唇舌的表面功夫,是从词形到音位的浅层转换,不经过大脑的深层思考,不利于文本理解。
(一)朗读时,学生把焦点放在分离的词汇上, “自下而上”地逐一诵读。因此,学生无法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把握上下文(语块和句子)的意义。
(二)特定的语言符号与其语音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性,而学生往往依据猜测或以往的经验发音,造成误读
(三)朗读速度慢而平均,延缓了阅读进程,妨碍学生快速理解课文。
(四)朗读是正式的发音方式,语气、语调和语速经过了修整,不利于培养日常生活所需的自然发音能力,给人“拿腔拿调”之感,导致学生对真实交际的畏惧。
(五)教师是朗读教学中的“权威中心” 。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朗读兴趣。
(六)朗读只适合语音熟练度高并期待成为演说家、播音员和语言教师的学生。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朗读只会带来郁闷,降低自信。
二、朗读的价值和优势
上述批评刻意放大了朗读的不足,忽略了朗读的本质性优势。如果方法合适,实施得体,朗读可以对语言教学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诊断学生的发音困难
不成熟的语言学习者往往不能在形式符号及其语音之间建立精确的对应关系,导致发音错误。同时,已有的发音习惯也会干扰目标语的朗读。如,我国学生的汉语普通话朗读受到方言的干扰,而其英语(外语)朗读则受到汉语的影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读音错误,判断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以调整语音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发音标准。
(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国外学者 Kailani 的实验表明,经常朗读的学生能快速而有效地提升口头表达能力。首先,朗读有助于积累口语表达所需的言语材料,帮助学生复习和“消化”已学的字、词、句,并提示他们学习陌生的字词句,增进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朗读练习也是口头表达的“心理前戏”。腼腆内向的学生能通过朗读形成正面和积极的情感,进而激发自发性口头表达的勇气和欲望。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流利的朗读需要学生快速而正确地辨认词句涵义。随着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从最初“一字一词”的机械式诵读向快速而自动化的方向演变。流利的朗读帮助学生提前“预读”认知视野内的字词句,预判语块的意义单元,逐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此外,朗读的发声特点也有助于学生保持警觉,专注于理解。最明显的例证来自于默读者的阅读表现 : 他们时不时地利用朗读,轻轻发声,以排除外界干扰,透彻理解字词句含义。
(四)提高写作技能
学生可以借助朗读促进写作,调整文本。对成熟的写作者而言,他们有强烈的发声冲动,利用朗读去“试听”附着于书面符号之上的“内在声音”,以校对文本、验证语法和语用。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读促写”,利用附着于文本的语调、重音和语顿,斟酌和拿捏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完善写作内容与框架,提高写作技能。此外,学生之间互相朗读自己的作品,互相反馈、修改和调整,也有助于加深写作体验,提高能力。
(五)降低课堂压力和焦虑
Dörnyei 和 Malderez 的研究表明,相对自发性的口头表达,有准备的朗读能给予学生更多安全感。朗读前,学生预知朗读内容和朗读轮次,可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这对于腼腆内向的学生减少焦虑、提高自信,很有意义。朗读也能减缓记忆的压力。朗读文本时,学生不必刻意强记冗长的语块,而是通过上下文提示,利用发声的方式激活脑中的语言参数,自然地记忆。这极大地减轻了记忆和回忆的负担。同时,朗读也有助于教师减轻教学负担,缓解教学压力。教师聆听着学生的朗读,调整自我情绪,整理教学思路,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保证课堂纪律
教师善用朗读法,能化课堂的“杂乱无序”为“井然有序”,提升教学效率。首先,朗读需要眼耳鼻舌的积极配合以及各类语言技巧的综合运用,这对师生的注意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注意力和警觉性,有助于保持课堂活动的有序性。其次,步调一致的群体朗读凸显了少数学生的偏离行为,从而促使他们调整自我,跟上全班节奏。最后,发音标准而流畅的学生是其他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有助于带动团体活力,减少课堂偏离行为和不协调现象。
三、朗读在语言课堂中的实施建议
朗读对语言学习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但必须承认的是,只有遵循了合适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朗读才能发挥最佳效能。
(一)充分准备朗读教学
教师和学生应为朗读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须提升朗读素质。只有自身过硬,具备扎实的语音知识、熟练的朗读技巧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其次,教师须依据学生的层次水平,预备难易适中和生动形象的朗读材料,以激活朗读兴趣 ;再次,朗读前应导入预热性练习,帮助学生熟悉生词生句,移除难点 ;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演练。演练时,学生须利用一套自己熟悉的符号,在文中做好标记,以便正式朗读时进行参考。
(二)讲求朗读的循序渐进性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实践。对于朗读经验较少、语言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以较慢速度,一词一句地“压读”。随着学生语言认知水平的提升,教师应鼓励他们加快朗读速度,减少文本的注视次数和时间,在单位时间内“扫描”更多的字词,利用短期记忆完整流畅地把较大的语块和意义单元诵读出来。这样的朗读速度对注意力和记忆力提出了挑战,需要学生反复操练,以趋熟练。
(三)兼顾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
教师应从群体和个人两种方式推进朗读。在群体朗读中,教师须利用有效而清晰的提示让学生保持一致的朗读步调,促进学生在齐声朗读的团体气氛中提高发音水平。教师可利用扩音器参与集体朗读,引导众声,也可让学生分组,轮流朗读,形成竞争,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在个体朗读中,教师应营造鼓励性的气氛,促使学生个体敢于站出来“试读”,并理性对待他人的批评意见。最后,教师应有效整合整体朗读和个体朗读行为。
(四)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方式有违朗读的本质。教师须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朗读倾向性,因人制宜地采取教学措施。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为每位学生准备语言学习档案,依据每天、每周和每月的朗读表现,总结其朗读习惯、喜好以及强弱点,以便量体裁衣,提供适合的朗读材料和任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朗读问题,提高朗读水平。学生也需要记录和了解自身情况,调整自我风格,契合教师的朗读要求。
(五)提供及时和中肯的反馈
“打铁要趁热”,只有当朗读失误还存留在学习记忆中,学生才能深刻领悟朗读错误的症结所在。纠错时间拖延得越长,学生越难以“感悟”到朗读错误,以致类似失误再次出现 ;教师的批评还应中肯和恰到好处,避免直接指责,多利用表情手势和适中的语气来反馈,防止挫伤学生,降低朗读积极性。最后,我们建议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予以录音,通过录音“回放”让学生意识到朗读问题。录音回放是一个令人警觉但又不伤人的反馈方式,对当事人的触动是其他的外部反馈无法比拟的。
结语
通过认真审视朗读教学,我们认为 :朗读的价值和优势大于不足。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诊断学生的发音困难,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可营造既放松又有序的课堂气氛。总之,朗读,作为传统的语言学习方式,只要运用得当,实施得体,其应有的价值便可最大化,抵消其不足之处,顺应现代语言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Amer, A. A. The effect of the teacher’s reading aloud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EFL students[J]. ELT Journal,1997(01).
[2]D?rnyei, Z. and Malderez, A. Group dynamic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 System,1997(01).
[3]Gibson S. Reading aloud: a useful learning tool?[J] ELT Journal,2008(01).
[4]Kailani, T. Z. Reading aloud in EFL revisited[J].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1998(01) .
[5]Rees, A. The reading aloud controversy[J]. RELC Journal,1976(16).
[6]Waller, I. G. and Mackinnon, G. E. Reading research[M]. New York: Publication of the Linguistic Circle of New York,1979.
[7] 陈爱勤 , 张光仕 . 英美喜剧对白与口语学习 [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06).
[8] 薛发根 . 尴尬的朗读教学 [J]. 语文建设 ,2013(06).
(作者来自于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原文刊载于《语文建设》2015年10月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23 , Processed in 0.0746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