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永光:试谈中学语文教育的三个重要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 16:5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试谈中学语文教育的三个重要观念

广东广雅中学  黄永光

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育,应是“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教育。它植根于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生产力和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为背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关注人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人的个性、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任何教育措施、教育原则,都要以人的发展为依归”。新世纪的语文教育,不应停留在“语言”与“文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辩上,而应站在现代教育的高度,探究语文教育的目标、功能、性质、规律。最近,我有幸应教育部的邀请,参与特级教师新教材修订工作会议。聆听了教育部副部长王赞、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副司长朱慕菊的讲话,学习了有关文件,得益匪浅。教育改革,常常是以教育观念的更新为前提的。我试从这里切入,谈三个问题:
  一、现代语文课程观
  现代人才的培养,有赖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实施,有赖于现代课程。现代课程是现代教育的“主要软件”。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课程的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结构。研究语文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对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有重要意义。搞教学科研,不能不研究课程,不能不关注课程观念的更新。从这次会议的学习体会看,我认为体现现代教育这一先进理念的中学语文课程,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五个性”:
  1.时代性。正确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注重吸纳体现时代精神的思想观念。
  2.开放性。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地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文化。
  3.综合性。注意跨学科知识的渗透,让学生能在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灵活运用中学习。
  4.创新性。创设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条件,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5.实践性。适应拓展课堂学习空间的需要,适当加大以社会大课堂为依托的学习,创造更多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这“五性”隐含的改革信息是很丰富的。每一点,都可以从中引发出许多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理念和构想。例如,“创新性”,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需有创新性课程。谈到教育问题时,江泽民同志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极其重要性。他认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这些要求,体现在课程上,就要研究编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的课程。综合目前的教改情况看,在构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的区域性语文课程、校本课程时,要使教材体现这“五性”,就应该努力实现以下的课程功能目标:
  1能贴近学校的学习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能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3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
  4能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5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
  6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7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8能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9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
  二、现代语文教育观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更新教育观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据《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的概括,要学会发展,必须做到“四个学会”:1 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方法与技能。2 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独立地处理问题,完成任务。3 学会生活。即学会与他人交往,一道合作共事。4 学会生存。即学会充分发展自己的品格和自主性,提高适应能力。贯穿这一理念的中学语文教育观,其较核心的要素是“四个着眼点”:
  1.着眼点在语文的普及教育和学生的终身发展。要使每个学生获得作为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的语文素养。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注意因材施教,使特长学生的发展愿望得以满足。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激发其学习潜能,使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下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2.着眼点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方面的语文教育效果体现在:丰富精神世界,培养良好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学会审美鉴赏等。
  3.着眼点在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主动,就是要通过教学目标和评价系统的设计、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进取性充分发挥。互动,就是要使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主客体等多元性的学习因素相互作用,协调运作,促使学习者主动发展。因为“人的见识,必须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获得”。生动,就是要采用学习者乐于接受的、能优化效益的活泼多样的形式,使学习有趣、有得、有进,享受成功的喜悦。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所著的《教育论》认为:“良好的学习应当是一种发展人格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发展式的学习。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身体、精神、认识情意、逻辑都和谐地统一起来,共同起作用,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即使他们处于最喜欢、最幸福、最完善的心境中。”这是对“三动”的学习局面的最好注脚。
  4.着眼点在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我们赞成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学科教育规律的相融性和统一性。语文是人文科学,其内容一般具有理解的多元性和影响的深刻性。因此要十分重视思想内容的选择和发散性理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把握能力上。语文是母语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的积累和综合实践中逐步把握规律。
  三、现代语文教学价值观
  教学观念的确立或选择,常常取决于教育者所持的价值观。在十分强调人本性和发展性的现代社会,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有两个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大家比较认同的:
  一是生命性。重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的价值,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提高双方的生命质量。
  二是社会性。基础教育必须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课堂、学校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阵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焕发创造潜能,适应创造生活。
  从“生命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两个价值观出发看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效果和评价指标,优质的语文教学成果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以下的描述要点,最为重要,应该牢牢把握:
  1.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2.具有丰富的语文积累和阅读能力。会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其中阅读信息的捕捉、筛选、迁移、运用、处理和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形成尤为重要。
  3.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做到简明、连贯、得体,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4.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学会倾听和准确地表达、交流。
  5.能使用语文工具书和借助有关的媒体,收集和处理信息。
  6.独立地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7.发展思维能力,崇尚科学真知,掌握科学方法,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审美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39 , Processed in 0.0591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