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家媒体2014年的新年献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7 01:1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家媒体2014年的新年献词



渐新堂 收集





南方周末:我们是南方周末,我们三十而立

南方周末 编辑部


    今天是2014年的第二天,今年是我们创办这份报纸的三十周年。


    每当新年,我们都在这里为你祝福,也在这里向你剖白。剖白是为了沟通,沟通是为了理解,理解是为了共识,共识是为了同行。


    我们希望有你同行,但更尊重你选择的权利。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告诉你“我是谁”。 我们认为,在这个众声喧哗而又面目模糊的年代里,这也应成为每一个人、每一种身份、每一个行业的共同努力。这正是我们策划本期特刊的初衷。


    我们是南方周末,我们三十而立。


    理解以真实为本,但真实不总是会自动呈现。这是国家复兴的伟大时代,也是发展转型的复杂时期;这是信息奔腾的狂欢时刻,也是资讯泛滥的迷离时间;这是英雄辈出的繁华时光,也是以假乱真的可乘时机。社会在进步、社会在变幻,生活在当下、生活在别处,理想在彰显、理想在解构,利益在表达、利益在分化,一切尽在掌握、一切指向未知,人们想展翅高飞、人们要倦鸟归巢。


    真实总是那样难以甄别,真实又是那样弥足珍贵。作为一份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纸,我们有时有力,有时乏力,但别无选择,除了努力、专业、有担当地去逼近、追问、表达真实。这是我们与你相依出发的原点,也是南方周末三十年不悔的初心。


    但我们绝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记录者,我们内心有爱,眼中有泪。我们的报道一直有立场、有原则、有温度,因为我们对国家与人民饱含深情,对历史充满敬畏。


    我们时而宏大叙事,时而犀利评析,但视线从未远离那些在大时代中悲欢沉浮的个体命运。我们从来无意去做先知、导师、法官、卫道士……无意去做其他任何角色,除了一份讲述真实故事、传递人文情怀的报纸,除了一名理性的社会守望与监督者。我们一直努力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脉动,但始终铭记“正义、爱心、良知、理性”——它照亮了我们的文字,照亮了我们的脸庞,照亮了我们的前路,也照亮了无数的故事——这些故事组成了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


    其实我们很幸运,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见证了当代中国的一次精彩跨越,也使改革开放的精神从一开始就融入了我们的血脉筋骨。


今天,时间再一次开始,国家与民族正在出发。三十年未有的改革宏图正在徐徐展开,庙堂江湖、塞北江南正在摩拳擦掌,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共振在我们内心深处激荡,我们感觉自己又一次站在见证历史的起点线上。


    我们也期待给自己一个见证,见证一群报人能否在数字世界里延续光荣与梦想。我们看到新媒体已成合围之势,听到四面楚歌正在响起,仿佛只待最后一击。但我们始终坚信,原创严肃新闻不会死,它只会创新阵地。三十岁本是成熟、内敛的年龄,我们却已准备好去新阵地开疆拓土。我们要让新闻理想的大旗在那里依旧高高飘起,让新闻人参与时代进程的荣誉感在那里依旧充盈。而我们深知这是一个需要勇气、智慧与决断力的艰难时刻,在过去三十年,我们有过坎坷、有过挫折,却从未如此需要浴火重生。现在,改革转型对于我们不仅仅意味着理想与见证,更是生存与发展。


    我们是南方周末,我们三十而立。


    我们希望有你同行,但更尊重你选择的权利。在这个美好的新年里,让我们共同站得更高,立得更直。


                 (注:本文为《南方周末》2014年新年献词,仅代表作者观点。)




新京报:我们行进在同一条船上

新京报 社论


    中国社会的内在力量,就是每个人都想过自由且有尊严的生活。历史将记住那些平凡的推动者与制度变革者,记住一个时代如何于细微处渐渐脱胎换骨。


  ■ 社论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没有比雾霾更能让中国人体会到什么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了。


  经验、理智与常识都在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只要还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谁也无法逃离时代的风浪。


  因为我们漂流在同一条峡谷,因为我们行进在同一条船上。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没有谁不向往清风明月的时代,而这也正是社会转型的动力之源。所以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人悲深行苦,担负大众的命运;有人寸土必争,以微薄之力捍卫自己的平凡生活。没有谁的生命不尊贵,即使是一个穴居于都市井下的边缘人,也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梦想与光荣。


  这一年,改革之风劲吹,一份巨细靡遗的计划书,涵纳了民间多年的关切与期待。这一年,反腐败动真格,“老虎”“苍蝇”纷纷落马,打消了旁观者的疑虑,提振了同行者的信心。那些讲究吃喝和排场的官员,只有继续慨叹“权力红利”被压缩了。


  更可记录时代变迁的,是与中国人权,法治进程严重相悖的劳教制度终于被废除,以及计划生育制度的松闸。而更多已被书写的改革承诺,有待一步步楔入现实土壤。民生的改善、对生命尊严和个体自由的保障,才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


  历史将记住那些平凡的推动者与制度变革者,记住一个时代如何于细微处渐渐脱胎换骨。


  如诗人说,小小流萤,宇宙间所有的光亮都是它的亲人;它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仅仅因为服从了内在的力量。而中国社会的内在力量,就是每个人都想过自由且有尊严的生活。


  回溯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观念。而观念的核心就是明辨是非。一个社会有了真正的是非,它就有可能再次出发。


  当民众对大气污染说不,当驻监检察官对浙江叔侄冤案说不,当网民对偷窃民财的官员说不,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都坚持了这种是非观念。


  我们行进在同一条船上。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更需要一起梦想。


  我们梦想不再有小孩被贩卖。我们梦想太阳底下各行各业有尊严。我们梦想大学生不挤破脑袋考公务员。我们梦想医生不被病人举刀。我们梦想每个法官能够依法独立断案,不徇私舞弊。我们梦想每个城管能体恤自雇谋生者,不凌虐衣食父母。我们梦想权力回归“笼子”,让市场归于市场。我们梦想走一条坚实的道路,使这个国家迈向自由与繁荣。我们梦想宽恕与和解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


  我们行进在同一条船上。在没有侥幸的世界里,所谓英雄,不过是那些做了自己想做该做的事的人。不要担心现实总是比梦境更遥远。时代日益开放,没有谁可以越俎代庖,没有谁不是自己梦想的主人。


  早安,我们的2014。即使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寒风刺骨,我们也要相信,这片土地并没有沉睡,只是在日复一日地积聚和孕育。


  我们要像大地一样仁慈宽厚,用胸怀装几粒希望的种子,并对未来的日子抱着虔敬之心。我们要有所作为,要有耐性地等待,要相信心中的光明季节——一定会到来。


                (注:本文系《新京报》2014年新年社论,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国周刊:让播下的种子开出花朵

中国周刊总编辑 朱学东



    新年新气象。每一次,我总是这样给自己打气、许愿,迎接新年的到来。


    但是,每一年,总也有太多的遗憾与失望留在心间,这种遗憾和失望,郁积心中,让我越来越苦闷。


    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有了很多改变,它向我们呈现了更加丰富多元的一面,这本是生在这个时代的幸运。但是,我们渴望的生活,并没有出现。


    在我们周围,一切似是盛世华年,那么的富丽堂皇,奢靡豪华,前来朝觐打望的人络绎于途。另一面,原来的审美观念被摧毁了,曾经的价值观被颠覆了,人们谈论的,更多不再是爱好和趣味,而是价格和支付能力,是权力和地位,还有越来越浓的陈年老调,越来越多的人和财富乘桴浮于海。这个社会,与我们的追求越来越背离。努力的效果不彰。


    为什么认真做事的人总是命运多蹇?为什么播种下的美好希望总开不出花朵?盛世繁华的阴影下,总有人在认真追问。


    或许,历史就是一面镜子。


    历史学家许倬云分析明代经济落后的原因,认为,明朝这个历史上最专制的朝代,对新事物的接受十分迟疑缓慢。虽然明代的商业活动相当活跃,海上贸易触及整个亚洲地区,从官私贸易中均取得了巨大的利润,但是,内廷派遣太监经营,与民争利,导致民间难以累积足够的资金形成再投资的资本,从而无法发展更大的生产力;农业方面,常常掠夺富人财产,以支持军队和公共建设;而在海上贸易中,私人投资的海外贸易集团既得不到政府支持,又因常和日本九州的海上集团合作,被视为倭寇的同伙,结果海商集团不是在战斗中被摧毁,就是被派捐掠夺了利润,消耗殆尽,没有积累为国际贸易的资本,不自觉地在大航海时代放弃了参加全球经济网络的机会。


    “你可以摧毁花朵,却不能阻挡春天的到来。”但是,专制的明王朝封闭的边疆海疆和自守之道,固然不能够阻挡世界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的到来,它却摧毁了这块土地上潜在成长的一切可能,从花朵到种子,在保守自卫的心态和行为中,渐至宗庙毁弃社稷不幸。


    被摧毁了花朵的春天,那寂静无声的春天,不是我们想去的春天。


    在信息互通文明共享的时代,我渴望的世界,不是抱残守缺封闭自守的,也不是独断专行越俎代庖的,更不是以制度性歧视来排斥甚至剥夺其他群体的发展权利,而是一个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好裁判的自由开放的社会,让每一个个体在涉及自己利益的变革中有声音,有参与,有分享。


    权利得不到彰显保护,个体就不可能成长,纵使最强大的国家也可能走向覆亡之路。明王朝便是前车之鉴。唯有个体获益,个体成长,才会有国家社会的成长,才会有令人自豪的祖国。如此,播下的希望的种子,也才可能开出鲜艳的花朵,迎来真正的春天。


    生活还要继续,失望和苦闷不会也不应该改变我们的追求。我相信,那渴望的世界依然美丽,星光依然灿烂,苍穹依然高远。稍微一些正向的变化,哪怕才刚刚孕育的种子,已足够让我们带着这埋藏在心底的念头,把悲伤留在旧年,迎着寒冷和尘霾出发,走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即使不能摆脱可悲的奴役,


    即使遭到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这毫无出路的谷底,


    对我,你仍然把温存的目光赐予。”


         (注:本文系《中国周刊》2014新年献词,经作者许可转载以飨读者。)



博客天下:我们决定不做潮水,要做河床

博客天下 编辑部



    《博客天下》致力于发现影响政治、商业、文化潮流的人和事。但不止这些。更多时候,我们努力寻找不会被潮流冲垮的那些东西。这决定了我们在新闻业中努力的方向。


    我们视写作、视觉这两样手艺为古老而可靠的技巧,并相信无论潮流怎样更改,对这两样技术的需求从未被厌弃。因此,众所喧哗的杂志业哀叹并未让我们觉得忧虑。只要我们还保有这两样技术,并不断产出不受污染的中文和印刷漂亮的纸张,读者总能找到我们。


    我们用现代写作提供的,是人性、审美等源头级别的思考,而这是永不过时的。《博客天下》有一个栏目叫“性感”,提供的是关于人类肉体的图片,它的首要选择标准是“裸露和中度性暗示”。人们关于审美的爱好千变万化,但性暗示作为一种本质的驱动力是恒久的。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但它格外说明我们思考问题的逻辑过程。面对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我们要把握的是不会变化的那些诉求、欲望、理念。


    历史潮水总会先往某个方向流,然后又往另一个方向流。这一特点在时装界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就连时装界也有本质性的东西。比如,在对男装设计师沈泽丹女士的采访中,我们曾一起探讨男装制服多变的设计浪潮中始终存在的权力和控制,它自古老的德国军装延续到现代的领袖定制西服。我们不是追随潮水,我们要做易变的潮流背后必定留存的东西。我们要做河床。


    基于此,我们推崇事实,更推崇基于事实的判断。事实如迷雾,但我们不忌惮寻找迷雾下的真实图景,我们愿意提供判断,并尽力保证这些判断准确、可靠、深入内里。


    1603年,莎士比亚在英国写下《奥赛罗》的故事,涉及宫廷阴谋、不忠、背叛。这段故事在2013年的中国因为薄熙来庭审中展现的薄熙来、王立军、谷开来关系而被人反复提及。莎士比亚就是河床,他写下的是几百年后仍不过时的东西。《博客天下》上充满这样的追求,最近的例子是,我们制作《毛家媳妇》这组报道时,并不安心故事本身,而是试图探析女性在衰落的大家族中担负的种种命运。这才是我们称之为河床的那类东西。


    法国作家让•科克托曾担心,现代人失去了耐心和手的灵巧,对速度的崇拜使手工业灭亡,读者们则“跳行阅读,寻找故事的结局”。但我们不担心,过去一年,尤其是改版4个月来的迹象表明,我们动用手工制造的故事获得了如潮的好评和传播。习近平、李克强、张小龙、王健林、周星驰、朱令、周洋……政治、商业和文化人物的戏剧化命运,重大新闻事件的具体而微的故事,以及这些人物和故事身上体现的政治、经济和人性法则,仍然是人们渴望阅读的。


    我们相信品位、见识和判断的力量,相信写作的永恒价值。我们要做时代温柔的烙铁,既让杂志的阅读过程舒心,又希望留下烙印。


    是的,《博客天下》的读者们,我们在清晰地把握潮流,展示潮流,但我们更愿意提醒:比知悉潮流更难的是抵抗潮流,是不因过快奔涌的潮流失去方向。我们希望展示潮流由谁推动,流向何方,也希望展示那些贯穿于人类历史中的不随潮流改变的价值。我们决定不做潮水,要做河床。


                                   (注:本文系《博客天下》2014年卷首语)




东方早报:大河奔流

东方早报社社长 邱兵



新年致读者


    和老Z最后一次见面是2009年的夏天,在重庆老家的长江边上。老Z退休后和他老婆在江边开了一个茶坊,据说一个月可以赚几千块钱。


    老Z三十多年前教过我们初中课程,我也记不得他教过些啥,就记得他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都在下面交头接耳,这时老Z啪的一个转身,粉笔头准确命中带头讲话的人。另外就是老Z喜欢拖堂,我们已经快饿死了,他仍在朗读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情绪激动,口水乱飞,说是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


    2009年夏天老Z请我喝了一杯竹叶青,还说他的老房子被拆了,但补偿还可以。“算球了,人不就是三顿饭一张床。”不过老Z看着眼前的大河,一脸茫然,他说记忆就像河水一样流走了,永远也回不了头。


    2013年的夏天我回到江边的时候,只碰到老Z的老婆。她讲老Z死了,2012年的事,死前身上三个地方发现了癌,晚期,老Z痛得吃不消,又心疼他的钱,就走到茶坊前面的江边,十来米高处跳下,淹死了。


    老Z淹死了,这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因为三十年前老Z告诉我们他和毛主席一样横渡过长江,而且还游了一个来回。“横渡长江?神经病。”老Z老婆说,“他又不会游泳。”


    尽管当时我很悲痛,但想到老Z这家伙骗了我们不少,我也只剩一脸茫然。


    后来准备走的时候,发现柜台后面一大堆破旧报刊,其中四个字特别显眼:东方早报。老婆说,老Z2010年去过上海,这是他去过的最远的地方,跟着一帮夕阳红旅游团本来想去看世博会,结果还差好久才开幕。他也不好意思来麻烦我们,只在路边买了一份东方早报。他回去说:上海,格老子好漂亮啊!


    那是2010年1月21日的东方早报。头条新闻说,东方早报请一千名世博工地的建设者吃了一顿晚餐,是在国际会议中心。在这条新闻的旁边,老Z用红墨水笔写了几句阅后意见:


    “志存高远,心怀贫弱,小邱娃儿,不负我心。”


    那天差不多有40℃,走在马路上的时候,满脸都是汗,餐巾纸擦了半天,发现我流了眼泪,毒辣辣的烈日里,看见了三十年前的学校,已经过世多年的祖母,还有我们从未渡过的那条梦的河川。


    好了,老Z的故事讲完了。很抱歉,就连最后的包袱,我也抖得平淡无奇。只是我一直告诉我们的编辑记者,也许每一条新闻,都这么平淡无奇,当你需要英雄的时候,它是卑微的,当你需要清白的时候,它是狡黠的,当你需要赞歌的时候,它是充斥着利益的。可是这个充满悖论的年代,如果没有迷雾中的洞察者,没有茫然中的悲悯者,没有疼痛中的激昂者,我们,人民的新闻工作者们,将无比愧对那些卑微甚至卑贱地生活着的老Z们,还有纵身一跃的老Z们。


    他的记忆,我的青春,都在大河奔流中,汹涌而去。在这个新年钟声敲响的清晨,在这个给梦想承诺的城市,间或听得到大海的回声,我的呼吸那么热切地跟随着它的昭示:莫忘初心,坚定向前。


                                      (作者为东方早报社社长)




人民日报:让今天的改革为明天铺路

人民日报 社论



    又是新的一年,又是新的一天。


    对于蓬勃向上、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时间总是走得太急,但在飞逝的光阴中,却留下了奋斗者深深的印记。回望刚刚过去的2013,历史将记住什么?


    是太行深处访贫问苦的心心相印,还是嫦娥奔月玉兔凌空的欢呼雀跃;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扎实推进,还是稳增长惠民生的务实之举;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沉着坚毅,还是履行国际义务、促进和平发展的友谊新篇;是“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果敢行动,还是八项规定抓铁有痕的坚持不懈;是啃硬骨头涉险滩、重点领域改革的纵深推进,还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焕发出的强大正能量?


    这一年,破浪前行的中国,完成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交接,开始了继往开来的谋篇布局。满怀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化为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迈向新的征程。


    这一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总揽全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开局;我们锐意创新,用一系列改革举措保持发展活力、积蓄内生动力;我们以转作风推动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将公平正义的理念贯穿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更多人创造着人生出彩的机会。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用自己的汗水,浇筑起通往中国梦的路基。我们的甜与苦,融汇为13亿人满怀信心的共同记忆;我们的愿和盼,凝聚成这个国家迈向明天的强劲动力。


    在如此短的时间汇聚如此多的开始,让如此多的变革展现如此大的决心,这是2013年最鲜明的特征。即便是对中国观望和质疑的人们,面对这样的成就、这样的奋斗,也不能不报以钦佩和敬意,对中国的未来抱有热切的期待。历史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在攻坚克难的中国道路上,改革仍将是2014年最动人心魄的时代强音。循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角,中国人民在新的一年里,开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进军。


    这是一次检验进取意识的进军。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面对逼人的形势,所有的国家都在求新求变、求变求新。千帆竞发、击楫中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关键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新的一年,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我们才能更上层楼。


    这是一次考验机遇意识的进军。过去200多年间,我们曾错失赶上时代的大好时机,积弱积贫,备受欺凌。经过几代人浴血奋战和艰苦打拼,今天的中国才重新回到一个较为有利的起点,赢得了相对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仍处在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际地位还不算巩固,发展环境也并不平和,竞逐分秒必争,机遇稍纵即逝。新的一年,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不断激发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我们才能乘势而上。


    这是一次历练责任意识的进军。从来就没有过一蹴而就的变革,永远都不会有一劳永逸的进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正在展开一场伟大的革命。面对沉疴积弊、激流险滩,迎难而上、背水一战,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躲不开也不应躲的责任、推不掉也不容推的使命。新的一年,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才能赢得明天。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万事开头难,知难就不难。没有一往无前的进取意识,没有乘势而上的机遇意识,没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昨天的改革不会为今天奠基,今天的改革也难以为明天铺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一个新的时间窗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拿出众人拾柴的心劲儿,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儿,拿出甩开膀子的干劲儿,拿出抓铁有痕的韧劲儿,拿出勇毅笃行的稳劲儿,破除私心、成全公义,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我们就能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用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崭新境界。


    公元2014年的第一个清晨,眺望新年的第一缕曙光,迎接我们的,也许仍有困难和挑战,但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信心。“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让我们携手奋斗,造就中国的未来、你我的明天。


  (注:本文系人民日报元旦献词,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2014年01月01日04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19:39 , Processed in 0.1769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