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升教师发展自觉(叶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 10:1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升教师发展自觉(叶澜)
在教师实现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强调生境改善的不可回避,指出社会性的问题不能由教师来承担,但并非是生境决定论者。相反,我们将作为职业主体的教师个体与群体自身的追求、自觉与切实的行动,视为发展最终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这不仅是因为再好的生境也不会自动转化为教师发展,更因为有再多问题的生境,在追求发展的教师那里总能找到可能发展的空间;在自觉努力的教师那里,总会拓展出更大的可能空间;在切实行动的教师那里,总会出现相对于昨日之我的真实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作出贡献和实现自身发展的优秀教师的事迹证明了这一点。正是在他们身上,教师发展自觉的力量,得到集中、充分、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精彩表达,成为中国教师生命凝练、积聚而成的精神力量的最核心构成。
今天,我们强调提升教师发展的自觉,其目的不只是停留在造就一批优秀的教师,而是为了使每个教师意识到,自己能成为自身职业生涯的主人,只要努力实现自我更新,就能胜任当代教师的职责,并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活出特有的职业尊严和欢乐。
认识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与民族意义,把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当作时代赋予自己的机遇,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迎接,而不是消极、无奈地应付,投身于学校变革的实践中,这是教师提升发展自觉的首议之题。教师是为明日而工作之人,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只有把握时代脉搏与趋势,才能意识到中国现代化事业需要一代新人。然而,现存的教育模式,已成通识的教育思想和已成教师习惯的教育方式,以及用了多少年的教材、教学工具等,都已不能适应培养新人的需要,教育需要有整体式的转型。唯有认识到了这一些,才会产生投入教育变革的自觉,进而意识到这一变革的实现要通过改变教师自我才能实现。只有教师参与变革的自觉转化成自我更新的需要,变革才可能得到来自生命发展需要的内在、持续和强大的动力,得到变革主体自觉实践的支撑而最终实现。说到底,今日中国的教育变革,若无教师的自觉变化是不可能真正完成的。
  提升教师发展自觉的核心是提升创造自觉
  当代教师提升自觉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创造自觉。诚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那样:“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然而,在现实中,包括相当多的教师在内,真正体验和认同教师工作性质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不多,大多数的人承认教师工作的性质是传递性的。他们只从教师是否对他所教的学科知识有创造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的性质,并没有明白教育这一事业的根本任务是在“育人”。这一“育人”的过程需要知识,但光有学科知识,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足以育人。也有些人看到了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一面,但往往局限在教学、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具体技能、技巧方面,同样也没有从根本上认清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质。
  故而,教师往往被他人贬称为“教书匠”,这一“书”一“匠”两字对“师”字的替代,概括了许多人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他们只是教“书”的“匠”人而已;他们只是把已有的知识传递给青少年的人而已;他们只要认真地工作,不把知识教错,教对教好即可。教师并不像科学家、艺术家那样因创造而伟大。教师职业不能在社会上引起真正的尊重,其认识根子在此。更令人忧虑的是,不少教师也认同这样的观点,他们往往只为教书而行。负责任者力图把所教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关心学科知识的更新,提高与自己所教学科一致的学历水平,为的是把“书”教得更好。至于自己的劳动有何创造性,他们同样未作深究,自然,就无所谓什么工作中的创造自觉,也无法体验创造的欢乐与尊严,培养创新人才之类的话往往流于空谈。
  认清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质,可以说是当代教育学的重要课题,是当代教师职业生命自觉提升和践行的灵魂。在我看来,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决定了其劳动的创造性。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在于促进儿童与青少年的精神生命成长与精神世界的丰富。它需要教师对多种知识进行多层、多次创造性的开发、转换与复合才能完成。就以教师最经常开展的学科教学活动而言,教师所教的知识自然是前人创造的,它以系统化、相对稳定的符号形态,并经教科书加工后呈现。但教师的相关教学,不可能只是把现成的知识像物件一样传递到每个学生手中。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研究、开发不同的学科知识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灵丰富成长的发展价值,包括这些知识的社会价值。其次,教师要研究自己所教学生的发展状态,他们的潜在发展需要与可能,以及他们在学习这些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经验、重要的相关前在知识等一系列方面。只有在两方面都清晰的背景下,教师才可能确定对学生具有发展意义、且可实现的教育目标。这些工作并没有现成的知识提供,也没有人能代替,只能通过教师自己的创造性研究才能完成。
  然而,这还是第一步。接下来,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价值,以知识的创生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学生吸收、进行知识自我建构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形成学生终身学习和创造兴趣的基础,教师还需要将符号化的知识,转换成各种鲜活的、对学生既可能接受又具有挑战性、且不只是游戏式的状态,这同样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唯有经过教师如此这般的一番努力,作为人类文明的财富和认识世界成果的知识,才能转化成滋养、浸润学生心灵,激发生命活力的“琼浆玉液”。然而,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完成上面这些任务,只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活动如何展开,作出师生互动式的整体设计。在完成设计后,还要直面由成长发展中的个体组成的学生群体,在不同的、时时变化着的复杂教育情境中进行教学,不断处理、重组教学过程中因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断生成的新资源,作出及时的调整、重组与新的策划……如此复杂的过程,不但需要教师具备教育学的知识,需要经验,更需要理念与智慧、实践与反思、重建与更新。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创造过程成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成为教师职业生命的创生过程,同时,也成为与人类自身发展直接相关的教育学知识的积累、创生过程。
  以上所做的只是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的例证式分析,虽远不是其全部,但已能够说明问题。值得进一步深究的是,何以长期以来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甚至连教师本身也未必清晰意识到?自然,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不外乎三个:一是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与谋取,人在社会职业中主要被当作工具,而不是目的。教师职业被视作传递知识的工具,完成社会使命的工具,以及个人谋生的工具,又因其政治、经济地位低而不被重视。在基本生存、温饱都还需要奋斗的时代,人们很少去深究这一职业与人类自身和从业者发展的深层关系。二是教育观陈旧和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深入研究。故而人们并没有明白教育究竟为什么和是什么,并没有认识教师劳动的特质与复杂,以及它对从业者品格、智慧的高度综合要求。教师培养趋于简化,培养方法、技能操作化,尽量使教师成为掌握教育、教学模式的熟练操作工,忽视了对教师人格陶冶、学识广博、识人和育人智慧、创新能力的养成。事实上,是教师教育的水平制约了教师创造潜能的开发。三是人们习惯于以科学、艺术等已被公认的创造性劳动的范式来评价教师劳动,习惯于以可见、可测、可直接显现为新增产品或财富的方式来评价劳动的创造性和价值。正是这种评价的范式与标准的硬套或错位,使人们无视或看不懂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可以让我们希望的是,上述一系列问题正趋于改变,一个呼唤、呈现和尊重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时代正在到来。我深信,只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持续地推进教师发展生态的完善,只要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改善的生境中,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努力提升发展的自觉,中国的教师不再只以悲壮感人,就会让充满智慧、创造和激扬生命灵性、展现教育本色的当代教师之歌,回荡在日益繁荣富强的中国的蓝天上。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1:02 , Processed in 0.0803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