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谣类短信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观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4 08:2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谣类短信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观照(一)




毛 力 群

[摘要]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url=]文化[/url]传播方式已被普通民众所广泛接受,而民谣类短信正是借助于手机这一载体,以其独特的“草根”智慧的幽默诙谐、清醒快捷针砭时弊的讽刺意味蓬勃兴起。本文试从分析民谣类短信的[url=]语言[/url]特征入手,观照其所反映的普遍的社会情绪。

[关键词]手机短信;民谣;语言特征;文化观照

信息产业部日前公布的《2006年第三季度通信[url=]水平[/url]》的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手机用户目前已达4.43亿户,平均每百人手机拥有量达33.9部。 手机的迅速普及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革新,而手机短信以其时尚、便利、经济、快捷的特征促进了“拇指文化”的空前繁荣。这种繁荣带动了大众文化的流行,短 信文本从语言到内容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对传统文化不懈传承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当代文化的生动折射,真实体现了非主流阶层的价值观和生活情态。

“民谣:民间歌谣,多指与时事政治有关的。”[1] P884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观念更新、资讯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当代民谣也因此蓬勃兴起,精彩纷呈。有别于温馨祝福类、整蛊搞笑类、深 情告白类等短信类型,民谣类短信自成一体,它借助手机这一载体,汇萃普通民众的草根智慧,运用各种灵活丰富的修辞策略,嬉笑怒骂皆具其韵,在当今大众文化 传播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试从分析民谣类短信的语言特征入手,观照其所反映的普遍的社会情绪。

一、民谣类短信的语言特征

民谣类短信与其他温情类、搞笑类短信在语言特征上具有共性,即它有别于传统的语言

模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传统语言的反叛,在几十个字的狭小篇幅里峰回路转,包袱迭出,因而常常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但作为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的民谣,此类短信又具有它本身显著的区别性语言特征。

1、通俗晓畅口语化

民谣类短信以其平实简洁,琅琅上口的口语化风格反映了其用语民俗化的倾向。它以类似于打油诗、顺口溜的形式出现,借“下里巴人”的通俗晓畅抗衡“阳春白雪”的佶屈聱牙,将民间的、私下的、口头流传的民俗文化用[url=]文字[/url]形式传播开来,得到不同层面受众的一致欢迎,变口口相传为手手相传(指手机之间的快速转发),加快了民谣的传播速度,强化了民谣的影响力。

“每天工作累了点;工资确实少了点;想家时候多了点;你我相隔远了点;短信虽然短了点;联络感情深了点;想你念你有了点;愿你快乐久一点!” 这种近似口语的风格是民谣区别与其他短信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简短整齐的句式直白质朴,在传达了对友人祝福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现状略带抱怨,真实地反映了草根阶层的生活态度和愿望:所求无多,工作稍稍轻松一点儿,工资略略增多一点儿,快乐长久一点儿才是最最紧要!

民谣的口语化特征还体现在民谣所彰显的简洁平实的音韵形式,讲究合辙压韵,音节整齐,平仄相间,读来琅琅上口,余韵绕梁。王力先生曾说:“语言的形式……有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这些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例如:“20岁觉得漂亮真好,30岁觉得年轻真好,40岁觉得有钱真好,50岁觉得健康真好,60岁觉得儿孙真好,70岁觉得活着真好,80岁觉得杨振宁真好。”七个短句,句式一致,音节匀称,以排比形式一气呵成,富于整齐美。再如:“上联: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 下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横批:愿读服输”以对联形式出现的校园短信民谣,句内平仄相间,上下联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对句工整,顿挫有致,富于抑扬美。

2、积极创新多元化

[url=]现代[/url]社 会日趋程式化,人们逐渐被社会这个大机器所异化,无可奈何地成为其附属物,个性难以尽情发挥,欲望受到克制压抑,但同时我们所处的又是一个思想观念、价值 取向、文化心态都在不断交织更替的社会,希望、失望、焦虑、困惑甚至愤怒,各种情绪夹杂,内心深处总在摈弃着陈规与陋俗,向往自由丰富的情感,新鲜多元的 生活,而短信恰好给这种情感的宣泄提供了最合适的平台。体现在语言上,拒绝平庸,拒绝沉重,求新求异、花样层出不穷成了民谣类短信的创作诉求。根据言语接 收者的阅读心理需要,对固有的、惯例的、规范的语言表达进行某种程度的挑衅乃至颠覆,努力实现语言的陌生化,即偏离或突破常规,讲究词语的超常搭配,以求 语言形式的外在感染力,这也是当代民众复杂心理的言语外化。

“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语言史和文化史沿着平行的路线前进,是完全正确的。”[2] P196的确如此,词汇折射文化,在下面这则民谣中我们看到,“[url=]中国[/url]特色的错别字:检查宴收;提钱释放;酒精考验;白收起家;勤捞致富;得财兼币;择油录取;大力支吃;攻官小姐;繁荣娼盛;领导特色;人民政腐。”谐音双关的所谓“错别字”,字字见血,酣畅淋漓地斥责了当代官场的不正之风。再看,“机会就像便便:冲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爱情就像便便:来了之后挡也挡不住;生活就像便便:每次都一样又不太一样;工作就像便便:有时努力很久却只是个屁。”将“便便”、“屁”之类不登大雅之堂的词汇作比,逗乐之余,却颇能让人玩味,于其中品出些现代生活的酸甜苦辣来。

陈原先生说:“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构成部分,社会生活出现了新事物,语言中就迅速出现了与此相应的语汇。”[3] P204民谣的语言正是充满这样的时代气息和活力。“结婚叫入网,重婚叫一卡双号,婚外恋叫呼叫转移,情人多叫移动梦网,分居叫停机保号,离婚叫销号,女人再婚叫过户,男人再婚叫补卡。请问你想办哪种业务?”“入网”、“一卡双号”、“呼叫转移”……”这些近年来出现的新事物新名词最迅捷地出现在了短信中,极富创造性将现代物质化社会令人忧虑的婚姻状态,诸如重婚、婚外恋、情人、分居等现象恰切客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3、幽默讽刺诙谐化

幽默风趣是短信语体的常备特点,而辛辣讽刺则是民谣类短信的制胜法宝。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对轻松多元生活状态的期盼使中国人的幽默感与日俱增,而与此同时,民谣类短信有别于古老民谣的隐晦,或一针见血深刻犀利,或含沙射影绵里藏针,可以说是一种含泪带笑的调侃,使人们在捧腹之余感悟人生况味、世态炎凉。法国[url=]文学[/url]家莫里哀曾说过: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写他们的过失更见效的了。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致命的打击。当今民谣正是紧握讽刺这柄利器,直刺社会陋习流弊,因而常让人击节称叹。

“医院四花:排队挂号,头昏眼花;医生诊断,天女散花;药房收费,雾里看花;久治不愈,药费白花。”把医院的制度,治疗过程、收费、效果等批判得淋漓尽致。“当今八大傻:喝酒敬一圈儿;出差不拐弯儿;有病还上班儿;干活不跑官儿;表扬就撒欢儿;傻干不会颠儿;收礼列清单儿;小蜜留照片儿。”用一连串儿化词俏皮地开列出当今傻事儿清单,让人禁不住环视四周,对号入座。又如:“现代爷们儿的写照:一手好字,被电脑废了;一手好拳,被骰子废了;一个好胃,被酒水废了;一个好妻,被小姐废了;一个好党员,被人民币废了!” 简约数言,网络、赌博、嗜酒、色情、贿赂等当今焦点问题给家庭、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便跃然纸上,不禁令人扼腕深思。

4、修辞策略繁复化

拇 指文化创造了短信的华章,民谣类短信自然功不可没。此类短信虽以民间最自然朴质的语言来写情状物,如顺口溜般的通俗浅显,活泼随和,但同时兼具文学语言的 艺术性、技巧性,具有鲜明的修辞特征,在其独特的修辞策略引领下,达到口语与文学语言的完美统一。 从修辞手法上看,几乎所有的短信民谣佳作都大量使用了谐音、比喻、拟人、对偶、讽喻、仿拟、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或强调突出,或烘托描绘,或含蓄委婉的影 射,或直率尖刻的讥刺,字里行间民风民俗民情呼之欲出。许多短信民谣语言远离纸面文字所奉行的法则和教义,跳出常规条框的束缚,研究其修辞策略,能让我们 更深刻地体会民谣语言的机巧与灵妙。

“上联: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级级加码马到成功。下联:下层蒙上层一层蒙一层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和谐社会!”对偶:这是对联中的一则反对,说明了“上级”和“下级”之间存在的微妙的关系,暗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

“游山玩水称‘考察’,乱吃乱拿称‘检查’,钱权[url=]交易[/url]称‘下海’,乱卖户口称‘开发’,公费读书称‘投资’,乱戴乌纱称‘提拔’,截留公款称‘奖金’,偷漏税费称‘办法’,造成损失称‘学费’,易地为官称‘处罚’。”释语:每一项官场流弊都堂而皇之地被冠以合理称谓,但此民谣用一连串扰乱视听的释语以排比形式组合在一起,就突显其揶揄讥讽之意味了。

“人生写照:十岁[url=]学会[/url]自己洗澡——猪自清(朱自清,作家);二十岁光彩照人——猪时髦(朱时茂,演员);三十岁找到工作——猪立业(朱丽叶,戏剧人物);四十岁雇了仆人——猪得佣(朱德庸,漫画家);五十岁学会投三分球——猪投三(猪头三,贬称)。” 谐音双关:利用“名人效应”调侃人生几个阶段,让人忍俊不住。

“男人有钱有时间无脾气,绝品;男人有钱无时间无脾气,珍品;男人无钱有时间无脾气,上品;男人无钱无时间无脾气,次品;男人无钱无时间有脾气,废品。”体变:象上品、次品、废品之类词语原本仅用于评价产品质量,应属于行业术语,现在巧妙地用于评价男人,造成语体对比反差,文字亦庄亦谐,颇富新意,从中可反映出社会对现代男人几种类型的价值取向。

“开会再开会,不开怎么会,本来有点会,开了变不会。有事要开会,没事也开会,好事大家追,出事大家推;大会接小会,神经快崩溃!”同字:一连串“会”字的堆叠,形式上贯连锁结,让人深感陷于会海之痛苦。

“以想念我为荣,以忽略我为耻;以关心我为荣,以不理我为耻;以赞美我为荣,以批评我为耻;以请我吃饭为荣,以让我请客为耻;请用此荣辱观要求自己!”仿拟:仿“八荣八耻”而作,借党的政策条文用于朋友之间的调侃,诙谐有度,感觉并不突兀冒失。

“现代女人感叹男人:有才华的长得丑,长得帅的挣钱少,挣钱多的不顾家,顾了家的没出息,有出息的不浪漫,会浪漫的靠不住,靠得住的又窝囊。”顶真:像扑克接龙似的一溜直下,把现代女人对男人的“高标准严要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星时常犯贱,今天卖给他,明天卖给你,越看越像妓女;妓女时尚新潮,风情万种楚楚动人,越看越像明星。导演生性风流,玩了这个,再玩那个,越看越像色狼;色狼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越看越像导演。”对比:将两类原本不同的人放在一起对比,突显行业败类的丑陋行经。

以上仅举寥寥几例,像排比、比喻、拟人、设问、反语、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民谣类短信中俯拾皆是,更多的民谣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凡此种种,拇指共思维上下翻飞,为广大手机用户营造出了一个具有繁复修辞情趣的审美[url=]天地[/url]

二、民谣类短信的文化观照

民谣类短信体现了非主流阶层尤其是中[url=]青年[/url]群 体的价值观及普遍的社会情绪,其包含的很多内容都是正规的新闻媒体上所不能接触到的,可以说是民俗文化的一次大繁荣。民谣借助短信这个载体轻松迅捷游走于 民间,这与当下较为宽松的政治氛围密不可分,老百姓有了言论自由,当代民谣有了广阔的话语空间,对新鲜时尚事物,歌之咏之,对黑暗腐败现象,讽之抨之,人 生况味,世态炎凉,尽在其中。我们不妨从文化的角度观照民谣类短信,考察短信民谣这种语言表现形式所承载的民间思想文化。从本人搜集的大量民谣类短信来 看,主要内容大致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 酒文化


中国的餐桌文化在民谣中可以简单归结于酒文化。喝酒,历来被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官场应酬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润滑剂。酒喝多少,不仅是个人酒量问题,更被看作衡量双方感情投入多少和交情深浅的砝码。这从花样繁多的劝酒辞令中可见一斑:“喝酒不喝醉,不如打瞌睡,何况还是酒,不是敌敌畏”;“人生难得几回醉,喝酒一定要到位”。这种不讲节制的喝酒风气不但舍弃了我国传统酒文化的精髓,而且有百害而无一利。有的人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诸多无奈,请看:“喝酒新篇:不去不去又去了,不喝不喝又喝了,喝着喝着喝多了,喝多之后回家了,回家之后挨骂了,骂着骂着睡着了,第二天不喝不喝又去了……”更多的人清醒地意识到了愈演愈烈的喝酒风后所埋藏的祸害,“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滚滚长江都是酒,酒花淘尽英雄。坛坛盏盏转头空,杯盘依旧在,几张老脸红。残羹剩菜酒桌上,惯看醉汉威风。一群酒友喜相逢,昼夜多少事,都废酒坛中!” 多少家事国事天下事,就这样都被酒坛子给耽误了!

  • 官场现形记


这是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类短信,内容关乎政府的工作作风、干部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

等等,可以说是“政风”民谣。这些短信民谣通俗地说就是“民”对“官”的评价,它体现了广泛性,是群体形式而非个人形式的评价。“政风”民谣大多为否定性评价,鲜有肯定性评价,解读此类民谣,有如读一部《官场现形记》。

针对政府的工作作风,有指斥其虚伪浮夸的:“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力没有不显著的”;有嘲讽政府缺乏明辨是非职能的:“办公室守则: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任劳任怨,永难如愿;会捧会献,杰出贡献。尽职尽责,必遭指责;推脱栽赃,邀功领赏!”;有批评政府不作为,只做和事佬的“批评的麻烦:批评上级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自己自寻烦恼;批评下级选票减少;批评老婆衣食不保;批评情人关系拉倒;批评小蜜鲜花变草。”

针对干部的思想作风,有揭示某些官僚的势利嘴脸的:“对上级甜言蜜语,对舆论豪言壮语,对外宾花言巧语,对群众谎言假语,对同事流言蜚语,对下属狂言恶语,对情妇温言细语,对自己胡言乱语!”;有漫画式描述所谓“人民公仆”的“主人”样的:“下来像个办事的样子,进出像个贵宾的样子,吃喝像个过年的样子,归去像个打猎的样子。”;有批评其工作方法的:“总结工作用加法,接受任务用减法,汇报成绩用乘法,遇到困难用除法。”

针对干部的生活作风,有反映其生活腐化倾向的:“领导语言艺术:对老婆:吃饭,睡觉。对小姨子:吃个饭,睡个觉。对美女:吃吃饭,睡睡觉。对小蜜:吃饭饭,睡觉觉。对群众:吃什么饭,睡什么觉?”;有批评干部自律不严、形象不佳、水平欠缺的:“如今干部一大怪,五六十岁才学坏。唱歌要唱迟来的爱,跳舞专抱下一代!”和“打麻将三天五天不累,喝茅台三瓶五瓶不醉;泡酒吧三夜五夜不睡,干正事三年五年不会。”

3、婚恋观人生观

现 代人身处一个信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郁结于心,需要释放,需要宣泄,人们因此刻意追求生活色彩多元化,肯定现实生 活,肯定感官享受,肯定个体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表现出以具体功利为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的价值取向,尤其体现在现代人婚恋观 人生观多元化取向上,与以往年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反映现代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的:“繁华社会,人才一辈胜一辈,不进步就后退,赚小钱也劳累,为了生活,满脸憔悴,说句废话也要交税,压力重重搞得身心疲惫,写个顺口溜自我安慰安慰。” 有反映现代人“速配”的快餐爱情的:“两千年代,爱情加快,从爱到踹,一个礼拜。星期一放电,星期二表态,星期三牵手,星期四亲爱,星期五谈判,星期六拜拜,星期天寻找新爱。”有感叹现代生存压力下与男人一样打拼于社会的当代女性的无奈境遇的:“女人的悲哀:生命是厨房的,收入是商场的,奖金是化妆品的,财产是没有的,成绩是上司的,身体是老公的,只有雀斑和皱纹是自己的。”有批评传统型女人的:“女人七大傻:下班马上上市场;回家立即下厨房;买衣从来不高档;有钱就知存银行;最远只在市内逛;一心一意为家忙;一生只睡一张床。”也有阅人无数后,不相信这世界还有真爱并谆谆警策女性的:“女人一定要经得起谎言,受得起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诺言,放得下一切,最后用笑来伪装掉下了眼泪:宁愿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要相信男人那张破嘴!”当然也有反映现代男人对爱情玩世不恭,兜兜转转于婚内、婚外恋游戏的:“老婆是电视,情人是手机,在家看电视,出门带手机,破产卖电视,发财换手机,偶尔守电视,整天玩手机,固定的电视,移动的手机,电视频道免费,手机计费。”

4、行业作风

民谣类短信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反映各个具有典型外部特征和社会影响力的行业风气和现状,一般来说也以负面评价与描述居多。新闻、影视、[url=]教育[/url]、公安、医疗卫生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无不在民谣类短信所刻画针砭的范围之内,结合现在的“八荣八耻”教育,此类民谣恰如一面照见其污点浊面的镜子,敦促各行业严于自律,端正行风。有同情行业辛苦,理解个中滋味的:“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比骡子累,比蚂蚁忙;偶尔糊涂,被人当枪;扪心自问,比民工强;啊!记者!无冕之王!”有以漫画式手法夸张地描述行业形象的:“上联:听狗叫,看猪脸,课时加重收入在减。下联:教畜生,哄笨蛋,生不逢时诲人不倦。横批:人民[url=]教师[/url]”有用对比手法罗列行业怪异现象以抨击某些缺乏职业操守之人的:“这 年头,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象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象教授。医生见死不救,草菅人命,越来越象杀手;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 越来越象医生。警察横行霸道,欺软怕硬,越来越象地痞;地痞各霸一方,敢作敢为,越来越象警察。流言有根有据,基本属实,越来越象新闻;新闻捕风捉影,随 意夸大,越来越象流言……”

5、面面杂观

还有许多短信民谣,关注民意民生,涉及面之广,剖析问题之深入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研究者的注意,这样的民谣往往带有全面包容的涵盖性。如不满于社会混乱现状,对未来忧心忡忡的含泪带笑的描述:“社会太乱,钱又难赚,老百姓埋头苦干,小人暗算不断,穷人去行善,官僚在淫乱,翻开书一看,才知这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再看,嘿,还一百年不变。”“当代九乱:大棚把季节搞乱,小姐把辈分搞乱,关系把规矩搞乱,等级把能力搞乱,法官把[url=]法律[/url]搞乱,公安把秩序搞乱,金钱把官场搞乱,手机把家庭搞乱。”调侃现代社会常理常规被扭曲现象的:“八大不懂事:领导敬酒你不喝;领导小姐你先摸;领导走路你坐车,领导讲话你罗嗦;领导私事你瞎说;领导洗澡你先脱;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听牌你自摸。”“四大闲:大款的老婆领导的钱,下岗职工调研员。四大虚:老板的肾保先的稿,小姐的眼泪统计局的表。四大不能说:牛市被套小蜜被泡,赃款被盗伟哥失效!”有循循善诱“忠告式”的社会生存条例:“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五要点:在自然界不要与天斗,在国际社会不要与美国斗,在中国不要与共产党斗,在单位不要与领导斗,在家不要与老婆斗。”

三、结语

民谣类短信的正面效应。这是民谣的主要效应。索绪尔曾说:“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

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4]P43也就是说,民俗、民风以及民族的精神风貌在民间文学语言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而民谣的作用尤其显著。民谣是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是时代的索引,充分表达了普通民众的爱憎,显示了草根一族的智慧才情,无论是语言文采还是文化内涵,都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呈现出浓郁的的情趣。

民 谣类短信的负面效应。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民谣类短信在反映民俗的同时,有少部分也给受众带来了粗俗、媚俗、庸俗,它们所传递的不道德、不文明和物欲 化、庸俗化的价值观念是一种不良的社会示范,人们在享受手指在键盘上跳舞的美妙感觉的同时,精神与道德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腐蚀,这不能不引起广大爱好民谣 类短信的手机用户的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洁身自好锻炼“慎独”品性,另一方面也要对格调低下的民谣自觉予以抵制,至少做到“发至我便可戛然而止”,不再转发 贻害他人。

我国历代都有“从民谣中倾听民声”的传统,因为民谣是对社会文化现象最直接、快捷的反映,对社会文化现象保持着清醒的批判意识,它以尖锐广博的怨刺内容,多姿多彩的语言艺术准确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民间普遍的社会情绪,搜集、整理并研究民谣是[url=]语文[/url][url=]工作者[/url]应该担负起来的一项极有意义的任务,也是社会语言学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现代[url=]汉语[/url]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陈原《社会语言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

[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Linguistic Feature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Folk Rhyme SMS

MAO Li-qu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Zhe 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Abstract>Mobile phone SMS, as a new mean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the great masses. Folk rhyme SMS, taking mobile phone as a carrier and criticizing the social phenomena in a humorously wise way, is in its prime day. This essay deals with linguistic features of folk rhyme SMS, and discusses the widely-existing feedbacks from the society.

<Key Words>mobile SMS; folk rhyme; linguistic features; cultural implications


(作者:毛力群(1969-),女,浙江义乌人,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副教授,[url=]国家[/url][url=]普通话[/url]水平测试员。


拇指文化”演绎语言新时尚

——手机短信的语体分析

毛 力 群

摘要:随着我国手机用户数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人际沟通

方式已深深嵌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拇指文化由此而演绎了语言的新时尚。本文拟就短信语体的特征、类型、成因及手机短信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手机短信;语体;拇指文化;语言时尚

在街头巷尾,校园各处,随时可以看见这种景象:年轻人边走路边全神贯注其手机,

并不断用大拇指按手机键盘。有人说现在是拇指文化时代,的确言之有理。随 着互联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崭新的e时代向我们走来。它改变了我们以往的生活方式,使得信息交流和沟通变得快捷且趋向多元化,由此应运而生一种 新型的文化——拇指文化。所谓拇指文化,笔者以为应该是泛指用手机(现在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操作)编写或接收的短信息并保存下来或进而得以传播的内容。拇 指文化所营造的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是交际手段上的革新,它所带来的同时也是交际观念的更新,并由此带动语言特点的变化,可以说手机短信如今正悄 然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语文生活。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目前国内手机用户已达2.5亿户,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约20%的

速度快速稳定地增长(据新华社北京2003年8月30日电)。截止去年12月份,手机短信数量已超过900亿条,每月增长率在10%至20%,据估计,2003年手机短信总数量已达到2000亿条,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确信,2004年更是短信铺天盖地的一年。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短消息传递炽热的情感,张扬鲜明的个性,交流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而精悍的短信语言恰恰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作 为一种正蓬勃兴起的语言模式,短信语体的文字活泼、自由、亲切、幽默,特别贴近生活,同时却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不管是让人欢喜还是让人忧,它都以一 种不可抗拒的姿态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工作者的思考。本文拟就手机语体的特征、类型、成因及如何看待手机短信等方面作一番探讨。

一部分短信是作为附送日常信息的便捷载体,而绝大部分在拇指间飞转的则是网络上

下 载的言语传情短信。拥有手机后,人们发现,原来,复杂的生活可以用浓缩的语言来调侃,用轻松的口吻来诉说。于是,一群短信写手应运而生,他们视短信创作是 一种极具创意的劳动,而他们在用短信换取报酬的同时也给受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以被称为中国短信写手第一人的戴鹏飞为例,2003年3月31日,新浪网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原创短信专栏——戴鹏飞原创短信。据介绍,现在,戴鹏飞个人专栏的短信使用率大概占所有短信言语的10%左右。戴鹏飞创作的短信系列,首日发送人气即超过20000次,平均每条150次,第二天发送量竟然超过了10万次,截止到现在,网上下载发送量超过了300万次。[1]受众的欢迎程度可窥一斑,因此本文分析的对象也主要是以这类短信为主。
一、短信语体的特征

弹指之间,一条短信便诞生了。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拇指一族的沟通了无障碍,

既没有电话语音交流转瞬即逝的缺憾,也不需象书信往来般得字斟句酌。短信语体是随意而快捷的,70个字里峰回路转(目前一般手机短信的最大容量均为70个[url=]汉字[/url]),因而也使得短信语体异彩纷呈,花样迭出。

(一)追求便捷,言语简略。短信,顾名思义为短的信息,无论是中文字符还是英文字符都受字数限制,因此,短信语言总是力求言简意赅。另外,由于输入汉字的的方式不同,人们或喜用五笔,或喜用全拼、智能ABC, 无论哪种输入方式,都希望减少按手机键盘的次数以求缩短书写时间。短信交流是一种介乎书面交流和面对面交流之间的沟通方式,它以手机屏幕上的符号来体现, 但同时又是“面对面”的、即时的(当然不排除有时因特殊原因造成的延时现象),所以强调快捷、简略。在短信语体中,语言的短促简捷代替了冗长晦涩,词汇量 少、用词简单成为造句的基本规则,因而多短句,少修饰成分。“今晚加班取消了,陪你逛街吧,OK?”,“O”。这是两个朋友之间的短信约会,“OK、O”在特定的语境里就表示“好吗?”“哦,好的。”双方既心领神会,又大大减少了发信时的按键次数,短信回应更是瞬间完成。

(二)混编、杂糅。这点与网络语言相类同,短信语体中,语言有着不可思议的丰富和变幻的可能。汉语、数字、英文甚至拼音都可以无规则地混编杂糅着使用,并由此而不断创造出符合或失落语[url=]法规[/url]则的新词、生词,这个特点其实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活。短信语言从这点来说完全是这个时尚的信息社会所孕育的一种新生代语言。在手机日益普及的这个时代,短信用户们为了提高输入速度,随心所欲或别出心裁地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自多媒体短信MMS服务推出以后,时尚一族更是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符号等随意镶接,也可自由粘贴和插入,使得短信语言更活泼形象、生动且富于个性因而异彩纷呈,让人大开眼界。.+‘‘‘+.+’’’+.这是笔者生日时一个学生发来的短信图案,当时着实让我激动了+生日快乐+一阵子。

‘+. .+’

‘+. . +’

“.”

(三)语言风格幽默谐趣,富于娱乐精神。短信是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沟通方式出现的,因此幽默风趣是短信语体的常备特点。身处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现代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郁结于心,需要释放,需要发泄,更需要的是开怀大笑。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对轻松生活状态的期盼使中国人的幽默感与日俱增,这一特征在数以亿计充满个性化的短消息中得以体现。收发短信的自由随意决定了语言的自由随意,短信的语言就是灵动的思绪,借助于丰富的原材料,它轻舞飞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让它蔓延扩散,短信语言是一种不是密码的语言密码,是充满个人色彩和时代背景的密码,它创意丰富,联想翩跹。年轻人这样安慰遭受挫折的朋友:“如果感觉要哭,那就倒立。这样,原本要流出的眼泪,便会流不出来,你学会了吗?”;亲朋好友之间这样互相调侃祝福:“在新年来临之际希望你身体健康永远快乐,快乐得就象炉子上的水壶一样,即使屁股烧得红红的,也依然快乐地吹着口哨,幸福地冒着鼻涕泡!”;害羞的男孩子这样对心仪的女孩表白:“一朵花摘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记不起收;一条路走了许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头;一句话想了许久,清楚了才说出口,认识你真好!”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口吻,却自始至终都在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

(四) 修辞手法多样。在现代中国成就老少咸与发短信之时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因为短信语言之生动形象,用新潮一族的话来说,就是“好玩”。短信造句的趣味横 生,独具我们民族的含蓄幽默,字里行间能准确生动地传达人与人之间的特殊感情。几乎所有的短信佳作都大量使用了谐音、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讽刺、双 关、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70字之内,将汉语的精髓发挥到极致,短信世界简直成了现代汉语的洋洋奇观。“还记得那年在树下军训吗?教练对同学们说:“第一排报数!”你惊讶地看着教练,教练又大声说了一遍:“报数!”于是,你极不情愿地转过身去抱住了树!”(谐音);“每天都是这样:和乔丹打打球,和泰森玩玩拳,跟克林顿聊聊绯闻,与拉登炸炸楼,给小狗发发短信,真没劲!”(夸张);“6碰见9说:走两步就走两步呗,练什么道理啊;0碰见8说:胖就胖呗,还系什么裤腰带啊;7碰见2说:行了,别跪着了,再跪也不嫁给你;3碰见5说:几天没见,就隆胸了!”(拟人); “8807701314520”(数字谐音,意为:抱抱你亲亲你一生一世我爱你);“一个月亮一个你,二个影子我和你,三生有幸认识你,四个西施不如你。(数字排比)”……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短信语言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宝库,使人际交流的语言花样翻新,精彩纷呈。

二、短信语体的类型

短 信语体种类繁多,它有别于传统的语言模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传统语言的反叛,因而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或捧腹大笑,或倍感温馨。总体来看,短信无疑是 最精炼的散文,它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深沉的意思,用“短小精悍”来形容毫不为过,并且语言的风格又极具个性色彩,每则短信其实都是一篇浓缩的风格迥异 的散文。概括起来,短信语体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深情告白式。短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和以往的鸿雁传书不同,也和电话交流总带着少许尴尬有异,短信以其快捷、自然、还带着点儿神秘意味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年轻人,成为爱情新宠。此类短信往往语意缠绵,深情款款,含蓄婉约。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语短情长,意蕴绵绵。

亲爱的,你今天在我的脑海里跑了一天,累不累?——含蓄热烈,暖意融融。

夜深关了霓虹,太匆匆,怎堪朝来寒雪晚来风。无奈泪,相留醉。几重时?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的改版,婉约派词风在此显得贴切自然,别有神韵。

(二)整蛊搞笑式。时下最为时髦,最得[url=]人心[/url]的恐怕就是此类短信。这类短信往往在70个字里峰回路转,平铺直叙至高潮,然后抖出一个包袱,也就是在结尾处来个180度的笔锋大转弯,让人在出乎意料之际开怀大笑。从某种角度看,沟通时的信息传播也许只是表象,而娱乐精神才是其精髓。“不许动!抢劫!全部举起手来!男的站左边,女的站右边。变态的站中间,说你呢,还在看短信!”以搜狐网上的这条“整蛊专家”短信为例,共被用户发送了150万次,而在“爱情宝典”排名第一的短信被发送的次数仅为17万次,两者相差悬殊,短信的娱乐功能之地位也可窥一斑。

你我都是单翼的天使,唯有彼此拥抱才能展翅飞翔,据说人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寻找另一半的,我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你,靠!却发现咱俩的翅膀是顺边儿的!晕!——唯美的开始却以出乎意料的搞笑煞尾,让人拍案叫绝。

问你个谜语,世界上的猪都死了,打一歌名,别想了,呵呵。《至少还有你呀》——虽然话里话外都在整人,但还是博得了你欣然的笑。

[url=]你的眼睛眨一下,我就死去,你的眼睛再眨一下,我就活过来,你的眼睛不停地眨来眨去,于是我便死去活来![/url]——虽没有吊你胃口,但从翻开屏幕到看完短信,相信你都会被对方的所谓爱情表白逗得满面阳光灿烂。

(三)温馨[url=]寄语[/url](祝福)式。在这个爱情速食的年代里,亲情和友情依然是永恒的主题。美丽的语言总是用来表达最真挚的祝愿。曾经在网上有过这样的调查:“过节了,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问候他(她)”,结果选发短信祝福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7.1%。每到春节、情人节期间,中国移动每秒能处理470条短信的短信平台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青藤攀援着老树,老树擎举着青藤。在互相制约中,一个枯萎,一个瘫痪。孩子,我不是老树,你也不要是青藤——殷殷父母之爱,使人如沐春风。

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恋情很醉,淡淡的问候很纯,淡淡的意念很清,淡淡的孤独很美,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最真!——清言淡语中,流泻的是无尽悠长的情谊,感人至深。

这酒啊,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爸爸,春节应酬少喝酒!——年轻人调侃而个性化的语言中满溢着对父亲的关切之情。

天使说:只要站在用心画的99朵郁金香中许愿,上帝就会听到。我把花画满了整个房间,终于上帝对我说:孩子,许愿吧。我说我要看短信的那个人一辈子幸福!——这般纯净至美的祝福让人感觉如饮甘霖,沁人心脾。

短信语体除了作为交际应酬之用外,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它的休闲娱乐性,但短信的魅力又绝非娱乐二字所能概括,情感性、艺术性才使它更具深度、更显高雅,它们或叙事或抒情、或对话或独白、或文言或白话、或格言或谚语,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短信语体的成因

短信语体的形成乃至风靡全社会并不单纯是一种语言现象而已,它其实是人们在现代消费社会情境中,冲破“语言的牢笼”(借用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的话),反叛旧有的语言机制和思维方式时所形成的话语和符号系统,也即拇指文化演绎的是一种流行的社会文化现象。对短信语体的解读须得从分析其社会文化内涵着眼。

(一)手机短信演绎激情时尚。据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近期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 家庭主妇、办公一族、青年学子,成千上万的人群都不断用拇指在不同的手机上按动,发送短信成了一种新兴的沟通、娱乐、和生活方式,成了一种具有特殊情趣的 时尚,不会发短信在短信一族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地老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基础的人们在拇指飞舞的同时,怎能不任自己的思绪飞扬而使妙指生花呢。

(二) 手机短信传达娱乐诱惑。无论是浓情蜜意的、含蓄婉约的还是诙谐幽默的短信都给现代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愉悦。现代社会日趋程式化,人逐渐被社会这个大机器 所异化,无可奈何地成为其附属物,个性难以尽情发挥,欲望受到克制压抑,因而在内心深处总是向往着自由丰富的情感,渴望着娱乐开怀,而短信正好给人们提供 这样一个交流娱乐的平台,成了交流与沟通的最快捷方式,幽默整人的短信更是应运而生,且流传广泛。手机使用群体的年龄构成使短信语言带有鲜明的“年轻特 色”,充满了活泼的朝气并富于反叛意识。我发,我发,我发发发,短信承载了现代人无尽的激情和快乐。

(三) 手机短信与东方文化的特征相契合。短信是不喜张扬的,比铃声大作的电话更有分寸,更为礼貌。短信给接信人很大的回旋余地与思考空间,弥补了电话过于直白和 直接的不足。电话里不方便说的话,比如道歉、比如情话之类很难直接在口头表达的话都可以通过短信委婉地叙说。短信的这种传输方式,利用手机点对点的直接交 流,使嘴里要说的话通过拇指表达了出来。另外,中文相对于其他语言,字形上显得更为紧凑,文字的简洁、字符所营造的意境都更适合短信时代的风韵。

(四)手机短信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人把短信誉为“第五媒体”,此论并不为过。如果短信承载不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可能会有现在这般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不难看出,短信正成为新民谣的载体。在这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每个时代都有许多传诵于大江南北的民谣,它们借助个性化而又富有艺术性的民间语言反映时代变化与社会情绪。有一则短消息借农民的眼光幽默描述了城市的变化:“俺刚吃上肉,你们(城里人)又吃菜了;俺刚娶上媳妇,你们又独身了;俺刚吃上糖,你们又开始尿糖了。”确如这条短消息所言,素食、独身以及糖尿病、高血压,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流行词”。“医院四花:排队挂号,头昏眼花;医生诊断,天女散花;药房收费,雾里看花;久治不愈,药费白花。”把医院的制度,治疗过程、收费、效果等批判得淋漓尽致。此类短信让你在轻松开怀之余不能不作一番思索。

(五) 手机短信拥有技术层面的优势。就如商务通广告所言一般,手机短信可谓“随时随地好沟通”。只要是网络覆盖之处,手机短信的收发都极为方便和快捷,因此一个 笑话或一则新闻都可以在最短时间里传播给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再者,你仅需一毛钱就可以给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亲人发去问候祝福,使之沐浴在你温暖的关爱 里,既经济又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四、 短信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便宜的人际沟通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民众的欢迎。有人分析短信受欢迎的原因为:娱乐、游戏、便宜、方便、覆盖面大、商 业用途及不健康内容。的确,在拇指文化中,也有许多十分粗俗的糟粕,大概这也是它的又一个特色吧。当下“黄段子”、垃圾信息、虚假信息、不法信息、破坏信 息等不良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污染。面对如此泥沙俱下的语言现象,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呢?

短 信语言对我们的传统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正、负面影响。就说说负面的吧:首先,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正规,讲究语法、词汇的正确运用,而短信语言随意的 成分太大,怪词、错字、别字极目皆是,规范的语言被所谓的幽默调侃取代。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后果的确堪忧。其次,短信语言中的语言污染现象甚嚣尘上,迎 合了一些素质低下的用户的低级趣味与情调,所以它给文明的语文生活带来的弊端不少。再者,短信语言快捷、简略、杂糅等特点也决定了短信语言是大多是一种速 食文化,充斥着简单的句式及有限的词汇,这是不是又预示着一种简单化思维将在年轻人当中蔓延开来呢?

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基石。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保留至今,其中规范的、科学的语言文字,是维系这种文 化的纽带。我们不能因为短信语言有如上所述的弊端而因噎废食,讳疾忌医,当然也不能不清楚地看到,短信语言并非都来自“引车卖浆之徒”,现在手机用户中的 大多数都是高学历、高素养的,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智慧与才情,他们机智俏皮,妙语连珠,他们所创造的幽默是对平庸、枯燥、刻板的生活的温和打击。在流行的 短信中我们同样能欣赏到有高雅品位的文字游戏。时下的不少短信写手对语言运用的得心应手有时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己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2]存在即有其合理性,语言是活的、变化着的,一直处于发展中,那些充满活力的短信语言如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渐渐会成为语言核心部分中的一员。那些目前人们看来还是“非规范的用法”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语言运用中的变异或创新。“语言不是静止的,语言在运用中不断产生变化。”[3]许嘉璐先生曾在《文汇报》上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是在不规范的情况下搞规范,语言又在规范中发展。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

据调查,我国15岁至25岁的年轻人是短信的主要使用群体,每天平均发送短信5.2条, 而这个记录正在不断地被刷新。拇指文化是一种年轻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受众的广泛性注定了这种流行现象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 有很强的生命力的。业内人士估计,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备与不断扩大,以后的短信不但容量会进一步加大,而且传播形式也会不断增加,如集动画、文字和演唱 于一身的新型短信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如约而至,它更将以精彩为自己的特色。借用一则短信,“生命的美不在于它的绚烂,而在于它的平和;生命的美不在于它的激 情,而在于它的平静”。手机短信的流行的确是一种时尚的文化现象,但我们不妨乐观地预见:随着短信质量和品位的逐步提高,拇指文化将不再作为时尚而存在, 它将以一种平和、平静的姿态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以致不可或缺。

[1]参见许军《戴鹏飞:中国短信写手第一人》,2003年8月24日《北京日报》

[2]萨丕尔《语言论》,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P172

[3]张普《关于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的几点理论思考》,《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


Language in Fashion : Finger-tapped Culture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Mobile Short Notes

MAO Li-qun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 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With the steady increase of the mobile users, the mobile short notes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our lives. As a new arrival, its language is in fashion showing us the finger-tapped culture. The article her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its features, types, original reason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mobile short notes.

mobile short notes; grammatical form; finger-tapped culture; language in fashio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1:35 , Processed in 0.0879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