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国学名家讲述“大国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2 13:0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国学名家讲述“大国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祖武: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有三种精神
  中华文化中讲的“天下”是一个什么概念?为什么要坚持“以文化人”?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往开来的精神、科学扬弃的精神、以人为本的精神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往今来,中国人民一代接一代地积累、继承、创新和发展,铸就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独树一帜、自成体系,记载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崇高精神,早已同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融为一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是单一的、纯粹的、一成不变的体系,而是以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秀文化为中坚和主导,相互补充、彼此渗透,精华和糟粕杂陈的复合文化形态。我们不赞成厚古薄今、以古非今,也不赞成简单地从形式上去模仿甚至复原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定仪式。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坚持科学扬弃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00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华儿女的道德情操、精神追求、文化旨趣和人生价值,成为凝聚民族意志、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外敌欺凌、谋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样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不知不觉地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文化人仍然是文化建设的神圣使命,需要以人为本的精神。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
以人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改善了,人口众多,经济不断发展。看古代,这种情况也有,《论语》就记载了孔子有一次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走到一个国家一看,这个地方熙熙攘攘、人口繁荣。弟子们就问,人口那么多,应该怎么样?孔子说“物质”,应该提高物质的生活;弟子又问,富了之后怎么办?孔子回答“教之”,即富而教之。富而不教人们就会在无限追求物欲中被蒙蔽,而失去了精神追求的方向。
  我们讲以文化人。不同的文化类型构建的文化,其实应该是互补的,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不能够认为只有一种类型的文化才是进步的。
  中国文化中,儒、释、道三教为主体的文化都是向内求,都是强调人的自我圆满、自我提升。中国文化中间不向外求,向内求,以人为本,就是重视人自己,解决人自己的问题,才能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人跟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也要人类自我反思,不是求外力。这些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周桂钿:
孝道就是报答父母的养育大恩
  如何理解儒家孝道的基本精神?“教”字一边就是“孝”,说明教育是从孝道开始的,对少儿教育应从孝道始。儒家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孝道就是报答父母的养育大恩。青少年时期保护好身体,减少父母担忧,是孝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善孝为首”“百善孝为先”是对的。
  但如果把孝理解为压倒一切善的最高道德,那就可能偏离了儒家的基本精神。有人认为孝是最高道德,同时将孝道理解为一切都听父母的,要顺从父母。这是后代文人将孝单向化、绝对化的结果。
  其实,《论语》《孝经》都提到“几谏”,即当父母亲做了不义的事时,子女要对其进行委婉的劝谏。《论语》中还有“子为父隐”的说法,相当于家丑不可外扬。荀子曾讲,道义高于君父、高于忠孝。
  今天我们如何尽孝道?从本质上讲,孝是一辈子的事,要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为社会、为人民多作贡献,留下好的名声,为父母争光。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
涵养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优秀中华文化为基础
  最近几年,中央特别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社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两者间关系十分密切——涵养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优秀中华文化为基础。
  从国学经典思想发端,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以和为本是古代先贤治国理政的优秀经验;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与和谐高于冲突是社会发展的传统。而先义后利、先公后私、理胜于欲和心胜于物,又是个人成长必须养成的品格。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
中华民族始终拥有一种和合的思想力量
  中华民族始终拥有一种和合的思想力量。譬如太极图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思想。正因为有了很大的包容性,尽管中华民族曾经多灾多难,也曾有过不同民族执政中原,但很快被正统思想所同化。
  中国人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可以有不同,可以有阴阳,可以阴中有阳,可以阳中有阴。但是不同整体还是和谐的。所以我们不搞小人“同而不和”那一套,为了自己的利益搞小集团,搞不同,然后搞矛盾,搞冲突甚至搞战争。中国的君子很开放,很大度,很包容,我们可以有不同,但是我们和平、和谐、合作,然后和合。
  中国的思想是包容性很大的,这个思想来源就是和合,根源就在和合。中国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延续五千年而不断,就因为它能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本报记者董城 本报通讯员李嘉、赵德阳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12:16 , Processed in 0.1034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