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山:科学家其实跟艺术家一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2 15:1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山:科学家其实跟艺术家一样【85人物之十三】李山:关于生物艺术 是我无法回避的“宿命”

作者:张桂森


   

摘要: 引言:李山在纽约曼哈顿的家,隔着一条街就是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一次他的女儿带他去博物馆看电影,那个电影内容是寻找宇宙的暗物质。现场是一个球形的银幕,李山和女儿躺卧在影院看着宇宙:远处繁华的星辰,有一个暗淡的光影,越来越近,原来是一个银河系。在每个银河系的每时每刻,不晓得有多少恒星系在塌缩,多少行…




  引言:李山在纽约曼哈顿的家,隔着一条街就是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一次他的女儿带他去博物馆看电影,那个电影内容是寻找宇宙的暗物质。现场是一个球形的银幕,李山和女儿躺卧在影院看着宇宙:远处繁华的星辰,有一个暗淡的光影,越来越近,原来是一个银河系。在每个银河系的每时每刻,不晓得有多少恒星系在塌缩,多少行星在诞生,一直在“爆炸”。
  “我不晓得别人看了怎么样,反正我看了之后感到受不了。当你再回到现实,在家里还要搞一杯牛奶喝,搞一块面包吃,这还有什么意思?那一刻我感到生命的个体对于宇宙来讲没有任何意义,你会感到伤感、迷惑,然后你会思考:我们到底是什么?但是伤感也好,沮丧也好,除非你把自己的大脑都清除掉,不然这些想法永远在头脑里,你无法回避,逃脱不掉。”李山说到。
  大约在1995年前后,李山在纽约家中待着,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那段时间他只看两类书,一个是跟生物学相关的书籍,另一个是和宇宙相关的书籍,那时他迷上了的是和他同岁的物理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
  在此后的二十年间,李山疯狂的迷恋上了生物艺术创作的“不归路”。在不少人看来,这个艺术家已经偏离的艺术该有的“航线”,以至于人们甚至开始有点淡忘了那个“政治波普”的李山,或者更早的“85新潮”中上海艺术家中的“带头大哥”。
八十年代初李山在光福寺
李山  阅读系列  布面丙烯  1998
  科学家其实跟艺术家一样
  雅昌艺术网:那对于植物呢,也是一样的吗?
  李山:植物是一样的,并且植物一个非常有智慧的生命。我们对植物的生命认识太肤浅了,有一次从台湾回来的时候,台湾大学一个教授翻译一本书特意送给我,就是谈植物的智慧。他说植物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生命,而且它的艰难程度跟动物完全不一样,比如说植物在一个固定的不能行走,不能转移的情况下所要面对的环境,这个比动物,比人类艰难的多。我们可以逃跑,我们可以回避,植物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对植物的生命在认识上有误区,或者说认识没那么深刻,所以在基因伦理这一块我们没有把植物当回事,只是担心的是一种植物对环境的一种破坏,而没有从植物生命本身去探讨问题。我们对生命在认识上本身有问题,我们全部认为动物的生命是如此的重要,植物被“边缘化”,我们随便可以把植物割掉,花摘掉。植物远比我们想象的智慧,你对待它如果不是很爱护,它也会对你很反感,当你对它注入情感的时候它也很热爱你,把它的叶子摘掉的时候等于把一个手指头剌掉一样,它有这种感觉。
  雅昌艺术网:在上次的《南瓜计划》和那个存活了72小时的细胞体之后,现在你的进展是怎样?
  李山:阻力还是很大。因为现在的生物科学研究主要就是生物应用,纯科学研究很少。但是通过了解之后,现在跟科学家的交谈还是很有意思的,当他信任你的时候,科学家其实跟艺术家一样。他们也很执著,也愿意交谈,也有那种年轻人、小孩的习气,都很好,其实跟科学家交朋友还是很愉快的,但是必须有基础,没基础做不到这一点。比如那次在香格纳画廊的《南瓜计划》,从试验田装木箱把南瓜运到画廊展出的时候,我们把展出的图片和场景给科学家看的时候他非常高兴,他说你们这个东西怎么还能作为一个艺术品去展出,他就感到很有意思。
李山 《南瓜计划》
  雅昌艺术网:这个过程中有没担心过基因出乎意料的变异?
  李山:这个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比如南瓜我做了一些方案草图,最后跟草图其实相差很远。因为科学家没有办法控制,基因修饰以后的表达是自由的表达,这个过程当中有太多的可能性发生。因为我是从艺术这个角度上跟他们在交流,而且我要求通过基因工程来做,如果不是我在跟他们交流的话,南瓜可能就是他们需要一个固定的形,在有那么多种的表达之后他们有选择,选择一两种,两三种跟他们的课题组相关的这样的一个表达,其他表达他们当做垃圾丢掉。
  被当做垃圾丢掉的,其实可能是一些非常美丽的生命,也应该挽救这些生命,所以说生物艺术创作所涉及的范围太广,但是有一个基本界线,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根据思考所划出的一个界线。像澳大利亚的一个艺术家,把一个耳朵长在老鼠身上,其实这是组织层面的东西,组织层面和细胞核层面还是相差很远。我是一直把生物艺术创作那个界线划在细胞核这个层面,就是分子层面,所以在谈生物艺术的时候,我可能按照我这样的一个界线去思考,去跟科学家交流,我不会从细胞层面和组织层面去做生物艺术,比如所谓的利用细菌感染,利用物理的一种方式方法来做作品,那不是我的研究层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1:45 , Processed in 0.0665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