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洪帅:改革开放40年学校美育重大政策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28 09:0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洪帅:改革开放40年学校美育重大政策研究


来源:《美育学刊》2018年第6期 作者:许洪帅
  原题:改进学校美育——改革开放40年学校美育重大政策研究

  作者简介:许洪帅(1974- ),男,辽宁鞍山人,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艺术与国防教育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学校音乐教育和美育教学研究。北京 100088

  内容提要: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操教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其受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所有这一切,离不开党和国家一系列行之有效、影响深远的政策决策所发挥的全局性、导向性和动力源作用。对改革开放40年学校美育重大政策的研究,可以从重大意义、艰难抉择、政策阶段性变革、政策效应和未来政策发展预期五个方面展开。通过深入研究,推动学校美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未来社会公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美育高质量改革发展之路。

  关 键 词:改革开放40年 学校美育 加强 改进

  标题注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委托/招标(G2)项目“学校美育40年”(GYG22018027)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B)项目“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状况调查研究”(GYB2018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18)06-0017-09

  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操教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美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人追求更富情趣的美好生活和更高水平的精神境界,还有助于培育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抓手以及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美育,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改进美育教学和提高学生审美及人文素养作为全面深化社会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学校美育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学校美育三个重大阶段性政策变革

  经历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等历史时期,在十八大以来重大政策推动下,学校美育获得了持续强劲的发展动力。

  (一)明确纳入教育方针

  1986年,国务院通过《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美育正式写进教育方针,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决定。这是改革开放后,美育再次被明确纳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并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重大判断,清晰阐述了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中美育具有的巨大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并全面扫清了美育回归教育方针在思想上、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诸多观念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人关于美育也有相关重要讲话。1999年6月,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我国教育方针做了新表述,即“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0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8月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时充分肯定“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学校美育

  为落实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针对农村中小学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的政策,2000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全面开启“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学校美育的机会”的改革征程,从而标志着中国特色的学校美育发展步入了全面加强阶段。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立足课程改革等整体要素,夯实学校艺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基础。2002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下发,描绘了未来十年学校美育发展蓝图。同年,教育部下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用教育法规规范学校艺术教育快速发展。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素质。200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用体育艺术“2+1”项目(以及当下“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贯联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提出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农村学校为重点、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的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质量观。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展规划目标来加强学校美育。这一系列政策直指学校美育教学若干难点和痛点,其目的是确保每个孩子接受审美教育的机会。

  (三)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总体要求,这不仅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有关学校美育发展方向和工作重心的进一步明确,亦提出了全面提升学校美育质量的奋斗目标,标志着我国学校美育发展正式迈入质量时代。

  为推动学校美育教学高质量发展,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提出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建设的政策意见。2015年教育部下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作为教育现代化、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学生中高考录取重要依据。2015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发,就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整合统筹共建共享社会美育资源设施,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等等,其目标是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这是迄今为止站位最高、最高屋建瓴、最具规划感和现实感的学校美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二、学校美育的政策成效与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4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和对祖国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下,各级党委政府、教育战线、基层学校和社会舆论对美育的重视和关注前所未有。学校美育教学重大政策举措的成效可谓看得见摸得着,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一)政策成效

  1.学校美育师资持续增加

  改革开放40年,在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和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青少年“校园戏剧”联展、“高质量艺术教学发展项目”和北京市“高参小”项目等引领下,“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学校美育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整体以及相关数据(如表1)上看,学校美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愈加丰富,美育教师持续增长,学校美育环境明显改善,美育优质资源的多样化、立体化、社会化配置更加可感可知。

  根据2006-2016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小学、初中和高中美育教师(音乐、美术教师)的总体数量呈现稳步增长。

  2.学生艺术素养稳步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美育教学质量提升,通常是其整体要素的提升,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学生艺术素养是否能够在原有水平或对应学段/年龄上获得稳步提高,这是检验学校美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尺。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大中小学生艺术素养在原有水平上均呈现了可喜的变化,涌现出来的越来越多的中青年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活跃在祖国各级文化艺术战线和各级各类学校之中。2015年,教育部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对200余所普通高校一年级新生进行的美育调查[1]表明:近80%的被调查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了正规的艺术课堂教学,62%的学生参与了学校的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33%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艺术技能。调查还显示,67%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3.学校美育教学资源体系基本建成

  学校美育教学资源,主要包括那些嵌入学校美育教学网络中赖以存在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形态的资源,如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还有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科技资源等非物质形态的资源。正是它们的多样化供给,学校美育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才初见成效。比如,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学校美育普及与专业教育的共促体系、与社会家庭美育的互联体系以及广阔的美育网络数字资源共享体系等等。

  自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开始,直到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地,教育相关部门因时因势不断加大政策力度和精准度,整合各方资源,一以贯之地鼓励支持、立法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功能。学校美育教学优质资源全覆盖,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落下”。

  (二)主要经验

  1.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道路

  美育不是以“致知”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教育,也不完全是纯粹的感性教育、情感教育和德性养成的附庸,而是培养和造就王国维所言的“完全之人物”,以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人文教育。这不仅是古往今来我国教育文化继承创新的精华所在,也是世界各国教育适应时代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之举,亦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价值追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传承、传播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途径,学校美育唯有沿着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扎根时代生活,做强中华文化根基,培育社会主义文化的种子和星火,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道路,这是做好我国学校美育工作的根本方向。 2.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美育特点这一根本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实事求是,充分尊重中国国情,因地因校因学科实际,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卓有成效直面解决;一切从基本原理出发,就是坚持“遵循美育特点”,尊重学生成长规律,遵照艺术发展规律,深化学校美育改革创新,也是对我国学校美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亦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和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时所强调的。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美育的重新确认、全面加强和改进,在很多方面确实做到了两个一切,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仍有一些地方未能把握客观实际和美育特点,导致学校美育教学走了不少弯路,花了不少冤枉钱,浪费了不少工夫,比如“每课一歌/曲”的基础音乐教学方式[2],“一课一练式”的基础美术教学方式[3]。40年学校美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两个一切”,我们才能有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学校美育教学,中国特色学校美育现代化体系才能真正建成。

  3.坚持学习者中心,把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作为根本目标

  坚持学习者中心是学校美育教学发展的硬道理,也是稳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水平的国际共识。无论是美国的进步教育、英国的创意教学,还是德国的艺术学习能力建设,无不以学生者为中心,专注艺术素养培养目标。这一点,已然成为全世界学校美育发展的成功经验。

  “艺术是体验,是理解,是创造。艺术直觉和感性能力牢牢占据着艺术素养培养的核心,它是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基础和前提,是艺术反应、审美表现和人文创造一体两翼架构的圆心。充分吸引学生亲身参与、鼓励直觉的真实体验,学生才会对周围世界、不确定环境、未知事物抱有某种触动、感动、激动、冲动……这恰恰是青少年儿童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最佳条件,是灵感闪现、自由创意和艺术表达的永恒动力。未来的他们才有可能创造出伟大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以此打动我们,这不仅是一个社会持续增长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更是一个国家责任、形象、文化、价值和精神的生动阐释”。[4]立足学习者立场,立足持续兴趣,抓住感性体验、审美能力和人文的持续理解,也就等于抓住了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核心。

  4.坚持政府主导,用制度体系和资源体系做好保障

  改革开放40年,学校美育教学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政府主导。众所周知,学校美育教学持续改进,离不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因素深刻影响,其自身并非是单纯而孤立的教育问题,而更多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多层面的社会文化问题,因此在客观上必然要求在政府主导下协同多方力量,构建长效机制,牢牢抓住美育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基础性工作,引领社会资源义务服务、主动参与,用重大项目引导统筹解决,获得永续动力,实现生态发展。

  经过40年发展,学校美育摸着石头过河,逐渐形成了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融合机制,学校、学生、教育部门“多元一体”的美育评价机制,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实践证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现代化美育制度体系,以及教育、科技、文化、社会和网络“五位一体”互联互通的学校美育优质资源体系,是学校美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其系统建设必然推动学校美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三、实现人民群众对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期盼

  在举国欢庆改革开放40年之际,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院老教授的回信和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给学校美育再次注入强劲动力,为新时代做好学校美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原则。从一定程度上讲,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处于边缘的学校美育,在加速回到教育中央区域。

  (一)加快美育立法保障,有效落实政府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立法工作还相当迟缓,这不能不说是学校美育长期得不到根本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到1994年4月,李岚清副总理在中南海与国家教委艺教委部分委员座谈时就提出:“国家教委要尽快制定《艺术教育工作条例》,把艺术教育纳入法规,这样才能保证艺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时至今日,学校美育经过40年发展,应当适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开启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面对2020年我国要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的明确目标,学校美育教学迫切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依法治教的保驾护航。国家应进一步明确美育立法的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旗帜鲜明,果断开启立法程序,彻底理清学校美育工作边界和权责归属不清、管办评分离等问题,用美育立法严格严肃认真落实政府等各方责任,统筹协调,笃定创新,稳步建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二)加快学校美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用标准兜住质量底线

  有了标准才有遵循,才有衡量依据,才能牢牢抓住提高质量这个“纲”,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美育现代化体系形成才有保证。据此,要立足2017年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坚定走中国特色学校美育改革创新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学校美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用标准兜住质量的底线。

  第一,在国家层面,用国家学生艺术素养标准,确保所有青少年在不同学段都能够达到与其匹配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基本规定。

  第二,以艺术类课程教学为根本,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音乐、美术和艺术综合学科课程标准,确保美育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

  第三,以课(校)外美育活动为关键,用国家学生艺术特长认定标准衡量学习者艺术特长水平,肩负起课(校)外美育活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取消名目繁多、混乱不堪、价值偏离、应试严重的各类艺术考级。

  第四,以优秀美育师资国家标准为基础,用师德师风、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确保基础有底线、发展有目标、提高有标杆的高素质专业化美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规格和职业精神。

  第五,以校园文化艺术学习环境国家标准为保障,立足学习者中心,使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闻得香、听得美的校园文化艺术学习环境浸润学生心田。

  其中,国家学生艺术素养标准和国家学生艺术特长认定标准是质量目标,美育课程教学和课校外美育活动是质量过程,优秀美育教师国家标准和校园文化艺术学习环境国家标准是质量保障。从质量目标,到质量过程,再到质量保障,客观上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完整质量环链。学校美育质量标准体系涉及塑造美好心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方方面面,既适应了国家层面对学校美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要求,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形成的核心内涵。

  (三)加快学校美育课程教学深度改革,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艺术素养持续获得

  全面落实十八大以来有关学校美育相关政策意见,认真贯彻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全国教育大会讲话和《意见》的精神,加大科研引领、专业引领、需要引领、内容引领和创新引领力度,加快推进学校美育课程教学深度改革,用卓有成效的课堂革命和区域美育现代化典型模式研究,激发各级美育教学工作者科研活力;用价值导向和核心素养,深入研究学校美育课内外一体化和学校美育现代化模式;用深度教学守住质量底线,彻底扭转粗放僵硬的美育课程教学方式,加快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选择性、多样态学习方式,推动大中小幼课程内容实现有序衔接,畅通人人成才发展通道,稳步实现学校美育课程教学高质量增值。

  严格规范学校美育管理,形成更高水平的美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育一个(学生)都不能少、一个(教师)都不能落下、一个(学校)都不能掉队的新时代学校美育发展新生态。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统筹教师、管理、教科研、专家学者、互联网等资源,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促进普及与专业美育教学协调发展,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艺术素养持续获得。

  参考文献:

  [1]学校美育改革发展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EB/OL].(2016-04-06)[2018-06-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 ... 160406_236722.html.

  [2]许洪帅.普通学校音乐教学方式的问题溯源与转型创新——基于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J].人民音乐,2015(9):54-57.

  [3]王大根.以“基本问题”探索美术的“大概念”[J].中国美术教育,2018(2):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1:34 , Processed in 0.0612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