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过去写过一篇《语文老师可以向唱歌老师学习教法》主要讲阅读教学,发表于1993年1月《小学教学》。时隔14年我又来写一篇《教小学生作文可以向图画老师学习》,是专门谈作文的。
“作文”这个概念其实是非常广阔的。从低到高,可以有许多层次.婴幼儿呀呀学语,学词汇,学说话是作文的准备(口语表达);认字后写留言条,写日记,写信,写笔记,……是书面表达,是作文;写报告,写合同,写广告,是作文;写短文,写小说,写剧本是作文;写学术报告、博士论文也是作文;写《红楼梦》、《史纪》更是作文。那么我们小学生作文是什么样的作文呢?这个问题搞不清,作文教学就会打乱仗。现在我国小学生作文教学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是什么?是小学生作文的性质问题,如何界定的问题。
正确的界定:小学生作文是习作。可以有几个参照:
叶圣陶先生的话:“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叶圣陶论小学作文教学》第3页)“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己。……果臻文理通顺,习作课即为成功。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同上,第4页)“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同书,第9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关于习作要求写着:“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以上可以看出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练习,是训练,是练笔;不是成人的写作、著作、文学创作、科学论著。是最初步、最浅近的文字表达。它必然是幼稚的,初级的,甚至是错误百出的。它是一个过程,由不通到通、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而且是缓慢的过程(一般如此,个别有天才的例外)——达六年之久。最后基本达到标的,达到及格,就可毕业。拿错别字来说,根据我数十年实验,错别字全班达到0.4%是我所见最高的水平。即使这样的“凤毛麟角”,也还有错别字。更不要说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了。以后还有初中、高中……的练习,再去提高。
说清楚这一点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打乱仗”会干扰基础训练,会模糊目标,减低效率。“教之道,贵以专”嘛!因为这样过于拔高,是拔苗助长,增加难度,使学生为难,以致害怕,丧失兴趣和信心,自然影响学习效果。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哪能一口吃成大胖子,不会走就要人家跑呢?
现在是普遍弄不清楚这一点。试看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小学生作文的文章有多少是说到点子上的?无限拔高有之,引用创作理论有之,优秀作文越来越奇并作为目标有之;却很少讲怎样指导学生写通文章的,避免病句的,减少错别字的,学会格式的……那些“高深”文章作者的意图是好的,可惜早了一点,高了一点。须知我们教的是七八岁的娃娃!
怎样教小学生作文,我觉得可以学一学图画老师。
图画老师让一二年级学生画画,先要教坐姿、执笔姿势,怎样运笔,怎样用色,怎样构图……从最基本的入手。教作文也该先让学生认字,认词,用词造句说话,知道怎样才是一个句子,标点是干什么用的,怎样用……总之,要从最基础抓起,抓好。
图画老师要教小学生画自己熟悉的、认识的实物,一般不画没有见过的东西(想像画宜靠后)。写作文就要写学生熟悉的人、物、事。
图画老师要根据年级、年龄、各人的基础来定训练项目、目标,不提过高的要求。作文也该随年级、年龄来安排训练目标,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图画老师要让学生动笔前先观察,先构思。作文也要让学生先观察实物(如果写观察作文),先调查了解,看清楚了,想清楚了再动笔,不可逾越准备阶段。
图画老师要让学生先构草图,改草图,再逐步画出图画。作文也要先让学生写提纲,认真构思,不要急于动笔。如果能让老师看一看改一改提纲再动笔,更好。
图画老师对学生的画总是鼓励,说有进步,并提出不足,帮助改图,改色。作文也要鼓励学生敢写,有进步,并帮助修改。
图画老师常从临摹开始,但逐步要求达到自己创作,有个性,不赞成只会临摹,依样画葫芦。作文也可以模仿课文中的词句,但逐步要求达到有个性,有特色,不许抄袭。
最后,图画老师都会画画,都能示范。教作文的老师自己也必须会作文,会示范,会鉴赏,会批改。
说了那么多,其实是一个意思:
作文是一种技能训练,技能是要靠学习者自己下功夫,循序训练,反复训练,自我领悟,自我体会,逐步掌握的。而且各人不同。教作文好比教人画画,教人骑自行车,教人游泳,心急不得,弄得学习者很为难,甚至不想学,不想写了,那不进了死胡同?想一想儿童是怎样学会说话的?要经过多少年!用嘴说话难,用笔用汉字说话更难,要体谅学生,用心去帮他。这里关键是两个字,一个是“懂”,懂得作文是怎么一回事;一个是“爱”,要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爱护小苗顺利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