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议比喻手法与硬笔书法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8 23:0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议比喻手法与硬笔书法教学
陈学光
摘要:单纯的抽象理论讲述,往往使学生陷入云山舞沼之中。书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
关键词:具象比喻 抽象比喻
纵所周知,书法"这种从整体上观照宇宙人生并精细地显露人类内心情感活动的独特艺术",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并且相当纯化。清·冯武《笔髓》:"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张怀王 《书议》更说书法"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足以证明,要理解书法,学好书法是相当困难的。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萌芽阶段,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往往对直觉形象的东西较容易接受,而对抽象纯理性的东西接受起来就相对困难些。单纯的抽象理论讲述,往往使学生陷入云山舞沼之中。学生对一个又一个的重点、难点、规律、原则死记硬背,无法融会贯通地理解,因而产生味同嚼蜡的感觉。因此,硬笔书法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书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在硬笔书法实验班教学中,我经常适时采用了恰当的比喻法,使学生们准确而便捷地理解了知识,增强学习硬笔书法的兴趣,调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一个阶段后,他们的字有了质的飞跃,有近三十幅硬笔书法作品在专业报刊发表,并有多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硬笔书法教学中运用比喻有两种情况:一是具象比喻,二是抽象比喻。
具象比喻--利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比较熟悉的具体事物作比。如垂点,像小雨点,"小雨点"是具象。
抽象比喻--利用学生能凭感觉体会的曾涉及过的事物作比。如点画虚实像"音乐节奏的弱强","音乐节奏"是抽象。
硬笔书法教学中的具象比喻通常有以下几法:
1、自然之比:书法艺术有很多就是直接受到自然的启示,来源于大自然。运用具象比喻要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从自然物象的比喻方面进行探讨,强调大自然及现实生活中的物状,再现其物状功能。卫铄在《笔阵图》中指出?quot; ' -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丶'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丿'陆断犀象;'乙'百钧弩发;'丨'万岁枯藤;'丶[捺]'崩浪雷奔;'横折弯钩'劲弩筋节。"七种点画均取之大自然及物状形态,比喻为七种笔意笔势的用笔方法。王羲之在《用笔赋》中说:"若长天之阵云,如倒松之卧谷,时滔滔而东注,乍纽山兮暂塞。射雀目以施巧,拔长蛇兮尽力,草草眇眇,或连或绝,如花乱飞,遥空舞雪;时行时止,或卧或蹶,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非越"。他们都强调书法外在形态的物状特征,提出了"象其形"的书法理论。卫恒提?quot;类物有方",索靖提出"类物象形",成公绥提出"因物构思",都强调了书法创作的物状特征。能够从笔意上强调模拟自然物象之气势、韵味;从书法用笔,结构上探讨书法与自然物象的内在审美联系。
在教学"参差"结构特点时,我把参差比作鱼鳞、鸟的羽毛般开合、伸缩变化。再如在教"内收"和"外放"的结构特点时,我把它们比喻成花儿。内收就好似花含苞欲放,将开未开之时,花瓣都聚拢在一起,围绕着花心。而外放则是怒放之时,但花瓣仍围绕着花心。就是说笔画要有一个中心,外放时也不能随意放开。
2、人体之比:在自然界千千万万的事物中,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其体态是最优美的。一个优美的字体是一个生命体。它总是充满生机、劲健有力、富有弹性,而不是僵硬软弱,死气沉沉。如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的字,笔画粗细、曲直如"人"的形体"。
以点画教学为例。点如人的眼睛,神采熠熠。主横相当于人的两肩,主竖相当于人的挺直硬朗的躯干腰板。撇捺如翩翩起舞的少女手臂……以构形教学为例。结体时因字要注意昂头、收腹、展臂、伸腿,字才会屹立峻拔,威风凛凛,活泼多姿,气度不凡。
3、建筑之比:字的间架结构象"建筑的框架"。书法是一种意象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欧体楷书《九成宫》的字如是。
建筑非常重视对称的原则。在书法史上,对称现象出现最早,而且应用最普遍。殷商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对称的文字。秦代小篆中有不少字对称形式极为严格,有的已达到绝对对称(轴对称)的程度。汉代以后的隶书和楷书等,在结字方面也经常采用对称的方法,但它们的对称往往是视觉上的对称,可称为相对对称或均衡。
4、生活之比:书法由象形到高度抽象离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形象比喻就是要选取生活中鲜活的直接的形象来打比方。
如讲"相向"、"相背"结构时,把它们分别比作"两人面对面作揖,互相迎合,但仍需注意呼应和避让"和"两人背对背,形似神离,但笔意仍相呼应,神气相近"。再如讲"相让",合体字的每个组合部分要像人一样避免混乱和冲突,各得其所,相安无事,相互融合。
硬笔书法教学中的抽象比喻通常有以下几法:
1、音乐之比:美学家说建筑艺术是"凝固的音乐",而书法艺术则是"纸上流动的音乐"。在视觉艺术中,运用节奏韵律的法则首推书法艺术。这是因为它的创作直接符合构成节奏的两大要素,即运动的过程和强弱的变化。
书法的节奏韵律一方面表现在单字的结构中,主要是通过笔画自身的各个笔画的相对变化,呈现出轻重缓急和大小曲直等不同形态,并形成一定规律。另一方面,在书法作品的章法中,除了每个单字的变化外,其整体上也呈现出轻重缓急的大小曲直的变化。
在正书中,欧氏《九成宫》线条浑穆高简,法度森严,像音乐高声区的高昂嘹亮、悠扬柔美的声型,若"珠珠落玉盘"之状。颜书的平正遒婉、质厚雄肆、圆遒取势、以拙为巧,恰像音乐中声区的饱满深情、迂回自然的特质,洋溢着生生不息的情感源泉,使作品在寂静中生发出无穷的意境。《爨宝子》苍老古拙、庄重敦厚、凝练坚定、沉郁刚毅有音乐低音区的古拙醇厚、从容简朴味道,勾勒出独特的美的形式,达到一种崇高的艺术韵味。
2、物理之比:物理上多种原理都符合事物实际。执笔如人立杆,得讲究支点、力点、分力与合力。五指执笔法中笔杆左侧为食指、中指,笔杆右侧为拇指,他们的中部为力点。前者为两个分力(向左),与后者的分力(向右)方向相反,形成力的平衡。再加上穿插右侧的无名指的指甲为支点,如同三个人在立一根旗杆,扛、拉、扶一同发力,配合默契,旗杆才能竖起来。
执笔是写字的关键,学生执笔不规范者,多数不易改正,影响基本点画的书写,直至各种技法的表现。因此我利用力学原理之比对学生进行执笔知识的传授,解决了书写基本的关键技能。
3、武术之比:武术动作令人赏心悦目,力度有露有藏,以少林拳、太极拳为例。少林拳伸手舞脚幅度较大,而太极拳如"捕风捉影",幅度较小,然而二者都是力的表现。这与笔锋外露是力的表现,藏锋亦是力的表现类型,给人印象不过是前者阴柔,柔中寓刚,后者阳刚,刚中带柔。
写"斜撇"如练太极拳,写"直撇和平撇"如练少林拳。
4、文学之比:文学中修辞生动,笔画之间外观疏实内容紧密,如"散文形散神不散"。
教学"意连"时,告之学生点画虽不相交,有时点画甚至散布而笔势相反,结体应注意起伏呼应,避免点画各自独立,相互隔绝,做到笔断意连,"形散神不散"。
正是运用多种形式的比喻来教学,把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概括其基本的概念、技能,既恰切又形象化的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自然形成,学习兴趣大增。
运用比喻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1、运用比喻要目的明确。比喻的使用要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理解,加深其印象。目的不明确的比喻,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以然,就失去了比喻的作用。
2、运用比喻要恰到好处,切忌牵强附会。比喻中喻体与本体在本质上要有共同之处,怀素的草字动感与行云流水的动感是一致的。牵强附会的比喻,不便于学生理解,讲了等于白讲。
3、比喻要用在关键处,不可滥用。通过操作能反映过来,能看得懂,听得懂,不是问题的关键与难点,就不要作比。滥用比喻,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反而事与愿违。

参考文献:
①张荣生编:《全国书法教学学术论文集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②许晓俊著:《〈灵飞经〉笔法精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此文发表于《钢笔书法报》2003年第16期(2003.8.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8 02:25 , Processed in 0.0987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