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实用心理辅导--转贴(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5 13:3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6、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 本帖最后由 读屏跟帖是美德 于 2009-3-15 13:47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3:35: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分析  破窗效应的启示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学校规定和班级纪律的行为,班主任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班级的不良现象,班主任如果不以为然,使学生的行为得不到纠正,事情会日趋严重等等。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就是“破窗效应”的表现。
        这启示我们班主任要营造一个窗明几净、礼貌团结、刻苦好学的优良学习环境和氛围,而对学生的不好表现,即便是一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很小的事情,比如乱扔垃圾、上课看课外书、讲粗话等,都应该及时进行教育,因为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现象一旦蔓延开来,后果也是很可怕的。我就见过一个班级的教室后面垃圾堆积如山,原因就是个别学生乱扔垃圾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与教育。由此衍生出来,这个班级上课迟到的学生就比较多,谈恋爱的人也不少,上课睡觉、看课外书更是不在话下,等等。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同时,我们也要谨防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的窗户打破,使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我常常见到一些老师当着许多人的面对学生进行责骂、数落,这样做会挫伤学生希望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从而伤害了自尊心,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而我行我素,无所顾忌。我在教育学生时常常以表扬开始,无论这个学生犯了多大的错误,先挖掘一下这个学生身上的优点。比如,我班一个学生上课经常睡觉,但他很讲义气,又有集体荣誉感,我便叫他到办公室,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以他的义气和集体荣誉感开始谈话,然后再指出他的不足,并严厉批评,最后再肯定他的优点,并提出期望。还有一个学生留着一头长发,有时候穿着拖鞋进教室,他是个很有个性的学生,并且是单亲家庭,但他学习时很专注。我便单独与他谈话,表扬了他学习的专注,同时指出他的衣着打扮并不雅观,不合中学生的仪表要求。也许,学生的行为不会在我们一次两次的谈话后就脱胎换骨,当看到孩子屡教不会时,千万别轻言放弃,打碎了的窗子需要我们的耐心与爱心去修复。否则,结果只能更糟糕。通过寻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遮住他“破旧的窗户”,关爱孩子,也许这个孩子依然可爱!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3:36:22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学效应反映了人的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并应用这些效应到班主任工作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应用心理学效应,发现了这些效应的神奇力量。有过成功,也有失败,唯一不变的是不断的实践和反思。
心理学效应其实很多的,我暂且呈现这几个我自己实践过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待以后有机会再上传与大家分享!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3:44:19 | 只看该作者
17、投射效应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射的就是这种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良方。


[ 本帖最后由 读屏跟帖是美德 于 2009-3-15 13:47 编辑 ]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3:45: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分析                                                                           老师,帮帮我
        早上第二节上完生物课,一位学生给我递了一张纸条,说自己很想找我谈谈,让我抽个时间找她。她是个很乖巧也很认真的学生,成绩也优异,给我的印象一直不错,不知是什么问题在困扰着她。我在上完第三节课回到办公室立即看了她给我的条子。内容如下:
        老师,下笔之前诸多犹豫,内心难受,不知向谁发泄、倾诉,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唯一知道自己的就是很不开心,很不开心。
        老师很忙,我很矛盾,但内心太过于痛苦。似乎长大了,会忘记很多,也会记得很多,总认为大人和小孩之间太多隔阂。
        其一,因为某人的一句问话,方才明白世界没我想得那么简单。某人问我是否是我写信给校长,因为那一天只有我一个反对。当时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不知会造成误解。某人继续接下来说,更喜欢小班制。这些话似乎一直在抱怨我,我从此一上英语课心中就很难受,因为我没做这样的事。
        其二,任何嘈杂的声音都会影响我,我明白是我怎么也集中不了注意力的缘故,但一到晚自修上桌讲话确实是没有停过,搅得我心很烦。任何声音在我看来都是惹人讨厌的,完全出自我个人心态。
        晚上在寝室,用商量的语气与她们讲晚上能否抑制一下,回答是:不可以,因为不可能不讲话的。那句话听得我顿时茫然。
        我知道我没有什么说辞,我也明白改变外界比改变自己难,然而不知要从何做起。似乎高三就是有心理压力,我认为自己有病,我越来越消极,有时候一节课盯着一道题目看,完全没有心思。还一直记得乐中那个学生自杀的事,谁会真的仅有一个理由做出自杀呢?我想当时他内心的压力一定敌不过:死了一了百了,任何事情都可解决的信念。活着真的好难受,觉得自己得了强迫症,越发得神经。
       谁能够描述17、18岁人心里所想的,我只知道自己不停的想着这些事。某人笑我真可笑,为这些事困扰,可我就是不明白。我看过占卜,天生就是一个爱幻想的人。我内心充满太多不满,厌恶人也厌恶世界。12班也曾有人精神恍惚,停课出去散了那么久的心,回来后整个人都木木的,没有人再搭理她。我觉得那个人就像我一样,我同样感觉班上全班人都厌恶我这个人,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没意思。
        我的心里有好多好多的事,我想换位置,一个人坐到角落去,却发现不知道坐哪里好。总觉得某些人生活太过幸福,越是衬托出我的悲哀。
        我想找心理医师,却又欲言而止。我是一个不会讲话的人,话语是不能表达什么的,文字才可以表达一些,讲得更明白些。只觉得自己得了精神疾病,哪一天会真的疯掉。
        老师,你所了解的我肯定不是真的我,只是从高二以来自己越发的改变了,换了班级后,明显感觉这个班级很糟糕,人面兽心,越来越像社会,班上的每个人都不是真正的自己。社会变了,人跟着变。
只是很承受不了自己的思想,任何东西都杂乱地塞满你脑袋,急需要排解,帮帮。

        在看完她的条子之后,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尽快找她聊聊。于是,我在第四节课下课便去了教室,约她中午在办公室谈话。
        在办公室,她向我倾诉了她的苦闷,我安静的听着,偶尔给予回应,并肯定她能来找我交流,感谢她对我的信任。我知道此刻的她最需要的是有人的倾听,倾诉是她最需要的宣泄,倾听是对她最好的帮助。
        当她说看到前桌同学厌烦,感觉这个班级很糟糕,人面兽心,越来越像社会,班上的每个人都不是真正的自己。我想她是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同学的身上去了,其实我们班的同学是比较单纯可爱的。于是,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我们有时候自己的想法复杂了,就以为同学的想法也复杂了,其实有些同学很单纯,说话也是很无心的,说过就忘了,不能太在意,更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请她多看看同学好的一面,不要老是盯着人家的缺点看。佛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能够在同一个教室学习是百年修来的缘分,当珍惜!她说自己懂得道理但就是做不到时,我请她到野外去爬山或跑步,开阔视野和心胸,锻炼身体并释放情绪,学会转移注意力。她笑着点头。
        当她说自己想的很多很多,想停也停不住,很难受时,我借用叔本华的话说事情本身并不能影响我们,影响我们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其实,有时候想一些东西是很正常的,但当我们觉得想这些东西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却不能自控时,难受便接踵而至。所以,对你来说不要太在意学习,坦然些,自然些,那么这些想法慢慢的就会离你远去。她说这样怕是没用。我说自己以前就是这样进行暗示的,再加上一些运动,以后想的就少了。尤其在爬山之后做题目,效果特别好,感觉特别舒服。她笑了笑,点点头。
        当她讲到自己能力不够,想锻炼却没机会时,我说你的学习能力就很强呀!她说别人也可以学好的。我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好的,你觉得那些有工作能力或有钱的很好,他们会觉得你学习好很好,你拥有这种能力是令很多人羡慕的。至于工作能力和其他方面可以在大学里得到培养,只要你愿意机会总是存在的。现在你只要一心做好手头的事情,以后的事情留给以后的你去解决好了,相信能把学习学好的你在其他方面同样会做得出色。她说那我现在是不是只要把学习学好就是了。我说是的,你应该在自己的轨道画出美丽的弧线。她看着我,微笑着……
        我们的谈话从12点15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1点15左右,聊了大约一个小时,看她后来的样子轻松了不少。轻松的是她,还有我!


后记:
        对一个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一直是很放心的,总觉得他们样样优秀,处处出色,不需要我特别的帮助。并且我一直认为他们的心理素质也应该是比较好的,各方面的能力也不错。但这位女生的来信破灭了我天真的想法,也提醒我对他们的认识要重新考量。其实,在暑假两位学生不想考试这件事就已经暴露了问题,只是自己一直没有在意而已。现在看来,关注优秀学生的心理应该提上日程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3:45:51 | 只看该作者
18、月曜效应
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孩子在星期一上课时往往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双休日中,孩子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所取代,于是,晚上睡得较迟,早晨起得较晚。到了星期一,孩子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结果出现了不少孩子在星期一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纪律散漫等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 本帖最后由 读屏跟帖是美德 于 2009-3-15 13:47 编辑 ]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3:46: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分析                                                                   校长到我们班训话
         今天是周一,天下着雨,我冒雨来学校看学生的早读,在一片朗朗的读书声中感受校园宁静而不失热闹的生活。因为下雨,早读后的晨会改为自修,学生在各自的教室里学习。我们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进行着自己的学习,过着紧张而有序、忙碌而充实的高三生活,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正如宋朝柳永在《蝶恋花》中所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也有个别学生却蒙头睡起了大觉,正如毛泽东在《水调歌头》中所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这让我想起平时的周一早读,学生也常常是一脸的睡意,有时更是难得读书声。记得有一次,我到达教室的时候,里面可以用鸦雀无声来形容,有时晚自修吵闹也比这样的早读热闹许多,当我多次提醒之后,总算听到一点读书声,但也是反应疲软。从生理上说,学生在一周的六天学习之后,如果在周末没有很好的休息而过度玩耍,比如外出、玩网络游戏、看电视等,势必会在生理上产生疲劳。从心理上说,人在休息之后回到工作或学习的状态,需要经过一点时间来调整以适应新的任务,这在长假之后尤为明显。
          我对个别学生的表现是理解的,但早上大好的学习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对高三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件奢侈的事情,对学习不好,也是纪律所不许的。于是,我到他们身边温柔的提醒,他们也在我的提醒之后强打起精神坐着,看似看书,实则心不在焉。我想,也罢,这样阴雨的天气,睡意袭来也是人之常情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我在讲台桌上埋头看书的时候,校长从外面走了过来让我去叫一下睡觉的同学。我先是一怔,一是因为校长的到来,二是觉得奇怪,刚才睡觉的几个学生已经被我叫起来了呀!当我正往学生方向走下去的时候,校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早上这么大好的时光就在睡觉中度过,一点都不可惜的呀?你们自己不急,我们还替你们着急。高三了,怎么还这个样子?你们班(重点班)都这个样子,那其他班级怎么办?学习要有意志力,想睡时要用意志去克服,不能想睡就睡。”
        学生在校长的训话中已被警醒,于是我停住脚步在一旁听着,当校长讲完话离开的时候,我欲言又止,只是在学生把眼光投向我的时候用眼神与学他们交流着……




后记:
       上课睡觉,显然是不好的现象,应该杜绝,但在这样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睡觉却是生理的正常反应。只是,作为有意志的人应该学会去克服这烦人又诱人的睡意,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更是不能太随性,毕竟青春好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无奈我有时过于理解学生,心底过于仁慈,乃至校长亲临指导,实在有点过意不去呀!
        这件事也告诫我在月曜效应发生的时候不能任其发展,而应该有所作为。比如在双休日(包括其他假日),我们老师要提请家长精心安排孩子的生活,既不能施加太大的压力,又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孩子疲于奔命,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完全不管,孩子过分放松,便很难适应星期一的紧张学习生活。另外,我们老师最好在周末放假前和星期一上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引导他们调整生物钟和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3:48:22 | 只看该作者
19、名片效应
名片效应指在交际中,如果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3:49: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分析                                                                        老师,我们要现实点
        今天下午班会课,我先讲了选修课和仪表的问题,然后对期中考前进行简要的辅导,要学生明确目标、积极准备,自信从容、仔细答题,并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学生共勉!接着,我准备给学生播放《香港大学》的视频,不料学生在下面叫着说:“不要,反正也考不上。”“老师,我们要现实点。”我一听就来气,什么学生嘛,我安排一个节目便如此反对,亏我还精心地准备班会课,真是不值呀!于是我问道:“我们看一个大学的视频难道就要考这个大学?难道就没有其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看看一些优秀的大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和提升国际化的意识,我们同学平时埋在习题堆里,全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这样迟早会变成一个孤陋寡闻的山野匹夫。人活着不能过于现实,除了吃饭之外还需要点其他东西来让生活过得更有色彩些,并且,人需要一点思想。否则,以后进入社会最多成为一个土财主,当然,能成为土财主的也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将成为一个打工者。生活就是为了填饱肚子,然后等死吗?”
        “我刚才讲狮子为了填饱肚子跑得比羚羊快,羚羊为了生存必须不能跑得最慢。这是很现实的生存问题,我不否认现实,我自己首先就是个现实主义者。但狮子是否仅仅为了食物而生存?难道它就不欣赏草原的日出日落,不去感受雨露和清风,不在吃饱后慵懒的睡上一觉?在生存之外,我们需要一些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人不能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试问,平时做那么多的题目能否给你思想的启迪和文化的熏陶?”
        “我之所以会组织一些活动,让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无非是因为感觉现在的教育离我的真实理念越来越遥远了,想有所弥补。有同学说我不现实,如果不现实,我会让大家早上6点起来,6点45早读,上午5节课,下午三节课,晚上再学4个小时?我会让大家晚上提前到教室学习,周末也早点回校自修?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我首先是个现实主义者,只是在现实之外我有理想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
        “悲哀,我感觉太悲哀了,我们同学竟然变得如此现实和功利。人需要现实,也必须现实,但不能太现实。”
        教室里一片寂静……



后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我想与这个现实而功利的社会分不开的,也是与现实而功利的教育分不开的。教育,完全成了社会的跟屁虫,失去了应有的独立和引领社会的功能,更没能产生足够感召力的文化和思想。于是,社会的需求便变成了教育的服务,社会的评价便变成了教育的缰绳。我不否认教育应该服务于社会,但教育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需要体现人本的精神和人文的关怀。简单地说应该把人当人看,而不是机器。好的教育应该使机器也具有人性化,而坏的教育却使人变得机器化。可是,在教育大跃进的热潮中,我们的教育似乎不是前者,而是后者。
        当然,我也应该思考如何有效的在现实的状况下开展工作,以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为理想教育尽微薄之力。俗话说打狗就用肉包子,用人参高丽是不凑效的。这句话虽糙但理不糙,我应该更多的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我的教育,否则,师生对立起来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这样不利于我的教育,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名片效应告诉我们在交际中要先向对方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和熟悉并喜欢的观点或思想,然后再悄悄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渗透和组织进去,使对方产生一种印象,似乎我们的思想观点与他们已认可的思想观点是相近的。其要点在于:
        首先,要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我们可以接受的观点,形成一张有效的名片。
        其次,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自己根据“名片”打造出的形象,这样我们就可以达到目标。
这件事静心想来,其实我是没必要如此生气的,不就是学生的一句话嘛,至于如此当真吗?并且,我做事按自己的思路想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或者说做事没有讲究方法。哎,自己还是太年轻,尚需历练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14:36 , Processed in 0.0738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