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折翅的绘本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5 17:3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折翅的绘本阅读
作者:陈惠芳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  

最近江苏省丹阳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南京市骨干教师培训班联合组织了一次教学联谊活动,其中南京市的一位骨干教师给二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阅读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使苦于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研究的老师们眼睛一亮。

课文概要是:一只寂寞的大猩猩想找朋友一起玩。有一天,大猩猩在大树上贴了一片叶子,上面写着:“我有友情要出租,一小时五块钱。”然后就在树下等待。小女孩咪咪随在野外做研究的父母来到森林,她付了钱,和大猩猩他们俩做起了游戏。时间在快乐的游戏中一天天过去了,他们玩得忘记了记时。这一天,大猩猩没有带收钱的包,也没带记时的沙漏,只带了一包饼干,到老地方守候,可是左等右等也等不来咪咪,咪咪搬家了。后来,他又在树上贴了片叶子,上面写着:“我有友情免费出租。”可是直到今天,叶子都褪色了,大猩猩还在等待下一个好朋友。


教学主要分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幻灯片出现所讲的内容),花时约26分钟;第二环节,以“森林里还有谁”为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朋友就在身边,要主动去找,花时约8分钟;第三环节,续编故事“大猩猩会怎么去找他们成为朋友”。

就课堂呈现的教学状态来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给人的感觉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课后教者的说课明确了此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喜欢阅读绘本。

课后,我分别问了三个学生:如果给你一本绘本,你愿意自己看,还是愿意听别人读?三个学生分别告诉我愿意自己看。虽然这是一个很不完全的统计,但此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点滴思考:

1.
学生为什么愿意自己看?

调查后有人问:既然学生愿意自己看,为何课堂上又听得津津有味呢?我想原因很简单,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有故事听总比没有故事听强,何况教者确实讲得不错。但如果有选择,学生还是愿意自己看。记得小时候和同伴看小人书,那时我们只要拿起小人书就爱不释手,看得连爸爸妈妈喊吃饭都不理睬。虽然认不全小人书上所有的字,但根据画面连蒙带猜总能兴趣盎然地一遍一遍翻看,内容也能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从来就没有父母给我们读,爱读小人书好象是孩子们的天性。而与小人书相比,绘本更有吸引力,因为绘本的画面色彩特别丰富(不像小人书就是黑白的),各种形象更是勾勒得栩栩如生。

在回忆自己幼时读小人书的同时,我上网搜索了《我有友情要出租》这个故事。我发现阅读这个故事的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且跨度比较大。其中有个2岁的孩子躺在妈妈的怀里,看着绘本聆听了这个故事(此前孩子自己已独立阅读过绘本画面,还在父母面前模仿大猩猩走路)。由此可见,由于绘本的画面非常丰富,即使不认字的幼儿也有独立阅读(画面)的需要和能力,然后在成人的帮助下进行故事的整体阅读(画面和文字)。正因为绘本图文并茂,充满情趣,加上此时上课的二年级学生不仅对画面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文字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力所而能及,所以他们愿意自己看。

2.
 教师为什么喜欢自己讲?

教师喜欢自己讲,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不是不信任学生不去看绘本,而是不信任学生会看到那个深度。

成人与孩子看同一本绘本,思考角度肯定不会完全相同,理解肯定有深浅之别。台湾著名童书创作者、编辑人、儿童阅读推广者余治莹如此说:“读这本图画书,除了感受作者所传达的真友情外,也要仔细地观察图画里的玄机。画者通过细致的描绘传达了大猩猩和小女孩的精致感情,更大量运用暖色调让友情持续加温,构成温馨感人的画面。此外,画者还特意创造小老鼠这个角色,来隐喻故事背后的另一启示。小老鼠从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在大猩猩的身旁,然而,大猩猩始终没注意到,他也没自动上前和大猩猩一起玩耍,两个只能默默地等待哪天友谊发芽。其实,有时候大胆一点,主动和对方打招呼,说说话,玩玩游戏,也是很棒的,不是吗……”有个成人看完此绘本后写道:“看后感觉很伤感,感触也很深。大猩猩得到了友情,感受了友情的温暖,为咪咪做那么多事情,而且越来越不在乎钱的多少,更加不在乎沙漏的提醒,可是咪咪还是无可挽留地离开他去远方。别离,如此突然,甚至来不及悲伤地道别……”而孩子在意什么呢?他们在意为什么大猩猩那么笨?为什么咪咪要搬家,搬到哪里去了,还回来吗?会为大猩猩感到难过,等等。

这种差距是教师无法忍受的,所以他们需要自己讲,在讲的过程中不断提问以促使学生理解到他们需要理解到的高度,并称之为深度阅读。问题是,我们非得需要学生理解到那个深度吗?学生又真的能接受如此深度阅读挖掘出来的主题吗?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同一绘本,感受体验收获也会不同,我们是否需要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某一绘本时就达到理解的极致?

爱读绘本,是孩子的天性!而如今我们本着深刻理解的目的,打着阅读指导的旗号,活活折断了学生独立阅读的翅膀,让成人阅读强制性侵入儿童阅读。可悲!可叹!曹文轩曾说过:“文学一开始就是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的。”让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首先满足孩子们——而不是成人——的感情需要,为课外阅读减点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3:55 , Processed in 0.0654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