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当前的语文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2 20:4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当前的语文教学
               
   吴 启 兴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人们有很多看法。有一些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就被人们指责为四不像或者六不像。本文就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不论人们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有什么看法,这些看法都应该是人们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特点而得出来的。众所周知,所有文章都是作者的有为而发,文章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都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又都是由字词句篇构成的,文章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倾向,都是由字词句篇来体现表现出来的,所以,构成文章的字词句篇,就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构成文章的字词句篇又都有它的组合规律和艺术,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学经常用到的文章,它本身就是文道结合的产物。文道结合也就是语文教学要遵循(而且也避不开的)教学原则之一。

         正确的语文教学的课文(文章)教学是,先感悟(分析)课文的字词句篇及其组合规律和艺术,在此基础上自然得出文章本身的思想意义和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领会思想意义和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水到渠成,而不是特别地强调,是潜移默化、是感染熏陶。这是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学中被人们指责的四不像或者六不像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是仔细感悟详细分析文章的字词句篇、如果不是根据文章的字词句篇自然得出文章本身的思想意义、而由教师特别地强调思想意义者,那就被认为不是语文教学而是思想政治教学;相对于真正的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它又不是思想政治教学,此是一不像——既不像思想政治教学,也不像语文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比如对《三峡》的教学,如果不是仔细感悟详细分析文章的字词句篇、如果不是根据文章的字词句蕴涵的内容来表现、展现三峡让学生认识三峡,而由教师特别地强调三峡的地理特点,那就被认为不是语文教学而是地理教学;相对于真正的地理教学来说它又不是地理教学,此所谓二不像——既不像地理教学,也不像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比如对《三峡》的教学,如果不是仔细感悟详细分析文章的字词句篇、如果不是根据文章的字词句蕴涵的内容表现展现三峡;不是用语言描述、描绘三峡,而像有的老师那样制作了大量的风景图片而特别地强调三峡风景,那就被认为不是语文教学而是旅游教学;相对于真正的旅游教学来说它又不是旅游教学,此所谓三不像——既不像旅游教学,也不像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比如对《荷瑭月色》的教学,如果不是按照文章的字词句讲各种各样的荷花,而像有的老师那样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荷花图片在多媒体上一一展现,那就不是上语文课,而是花卉图片展览课。此所谓四不像。因为语文课永远离不开字词句篇的感悟分析与教学,对《荷瑭月色》的教学,就应该用语言描述、描绘文章中所谈到的各种各样的荷花,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语言来想像各种各样的荷花,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比如对《琵琶行》的教学,因为白居易对琵琶女的琵琶弹奏描绘得非常好,这里是文章感悟和分析的重点。但是如果不是详细感悟分析白居易对琵琶女的琵琶弹奏描绘、如果不是在分析字词句篇基础上表现展现白居易的描绘,而是像有的老师那样大谈各种各样的音乐理论,把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中的有关音乐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较,比如引入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歌声》,看看他是如何写音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引入中国民间吹打乐《百鸟朝凤》、古筝曲《渔舟唱晚》、二胡曲《二泉映月》;引入“四面楚歌”离散楚霸王的士兵、《松花江上》激发同仇敌忾的斗志、《命运交响曲》激励人与命运抗争;引入苏姆林斯基“音乐是思维的有力源泉,没有它,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引入达尔文“音乐艺术特别富于形象性,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调动以前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的思维组合,产生有助问题解决的直觉和灵感”;引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入贝多芬《F大调奏鸣曲》、引入《明湖居听书》黑妞和白妞精妙绝伦的演唱等。这样的课实在就是音乐欣赏课或者是音乐鉴赏课,而不是语文课。此所谓五不像。

          在语文教学中比如对《乡愁》的教学,因为余光中此诗写得好,有很多语文老师写了该课教案在网上展示,但是,有许多老师写的都是四不像的教案。有的老师用极短的篇幅(也就是极短的时间讲课)谈余光中的诗,用极长的篇幅(极长的时间)谈其他人的乡愁诗,把其他人的乡愁诗大段大段地、甚至整篇整篇地拿来朗读、欣赏、比较。比如有的老师在一节课中引入的诗就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席慕容的“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破旧的老水车,失修的路基,干瘪的稻穗等;还有余秋雨的《乡关何处》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走得再远也一直心存……

         这种乱引入的人有的是,还有的老师在《乡愁》一节课的教学中引入的诗就有:贺知章《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两相磨;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彭邦桢《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舒兰《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这实在是大学语文中的专题讲座,是古代乡愁诗和现代乡愁诗的品评欣赏课,但是不是中学的语文课。此所谓六不像。

         语文教学中之所以存在这种乱引入现象,是因为教师队伍中有一种误解,认为上语文课时引入越多越好(有的老师是想显示自己知识的渊博),其实不然。我曾经写过《讲学、为文启兴谈》,是写文章和讲课讲学一块谈的。其一是“就事谈事、不枝不蔓,为文拘谨、形瘦神单。”其二是“围绕中心、旁征博引,形散神聚、潇洒为文。”其三是“指向繁多、旁征博引,形散神散、引文害文。”对于语文的新授课来说,旁征博引有个度,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时间,应该多用时间扎扎实实感悟文章本身。乱引入者引入越多,该课就上得越差,其结果就是农民说的“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引入别人的东西很多,而自己该讲的课没讲,该感悟的内容没有感悟,换句话说是乱弹琴,也就成了四不像。

         使用多媒体教学也为乱引入者的乱引入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什么我们民主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第一阶段基本上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学?因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利用语言的力量、充分展现语言的魅力。而在这些没有得到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则可以掩盖教学水平的不高、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我向民主式教学课题组老师说,当你的教学水平提高后再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是如虎添翼。这一点,我的同学、北京大学附中程翔校长有同感,他现在所上的公开课基本上不用多媒体,而是充分利用语言的力量、充分展现语言的魅力。
  
         语文课永远是语文课,对语文的教学永远离不开字词句篇的教学,就中学或中职语文的教学来说,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着手,感悟分析好作者用词的艺术、遣词造句的艺术;因为语文课文都是一篇篇的文章,所以还要分析好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好作者布局谋篇的艺术;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有为而发,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对思想意义的归纳,也是学习语文感悟分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对语文的教学,还必须与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合的气氛和氛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创设教学情景或情境,把学生带到作者的文章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之中来进行。在感悟分析的时候,还要做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来分析,用文学的语言来分析文学,达到文学欣赏的高度,不仅学到作者用文章交流思想的技术,而且要学到作者用文章交流思想的艺术,把学生带到作者的文章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之中,人文交融、人文一体、人文共振,达到民族文化的高度,与整个民族文化相融通,收到文以化之的文化效果,这才是最理想的语文教学。


吴启兴:

山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创新型自主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民主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人
    山东省宁阳县师资培训中心科研处主任、高级讲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22 , Processed in 0.0679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