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上午在西河进行教学教研调研随札
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
——年初我室《工作计划》中列入到四个学区进行“教学调研”的项目,已完成的有毛陈等单位。
——在西河学区研读08年秋季《师生各类竞赛》档案资料中“教师论文”部分读札:
(1)读屠志英老师《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写话》
很认真地看完屠老师这篇文章,相信屠老师确实在如何指导低年级孩子“写话”方面作过许多尝试,积累起较为丰富的“个体经验”。
●建议:一方面可否较长时间继续盯住这个问题,再作些尝试,并将实践过程中细腻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一线教师除了要关注理论问题,不断累积“个体经验”,也很重要。)
另一方面,可以参阅一些相关的理论文献。
我已有意识地在《教师之友网》中放入了一些参阅资料。
顺告:《教师之友网》“教研员工作论坛”子栏中将会刊发一篇我在一次评课活动(口语交际/说话写话)后写的长篇札记,请屠老师浏览,共同研讨。
第四个建议:或许我们对“写话”的“主题”的理解还可以再作新的思考。(我们以前对“主题”的理解可能窄了些。“趣味”也是可以成为“写话”的主题的。可以参考浙江周一贯先生关于“儿童作文”的相关论述。)
(2)读冷店小学左少年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细看过这位50余岁的老教师写的文章。很认同左老师文中的观点。
●建议:左老师今后再写类似文章时,可否将文章“切口”再小些。因为“切口”小了,反而能将自己的比较独特的创见,比较“巧”一些的“板眼儿”说出来,这样,对同行有益,也利于自己“个体化的独特经验”的传播。
(3)读谢宝红老师《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建议:文章的“架子”挺好!
可否参照我今天带来转赠给老师们看的《小学语文》月刊上的文章的写法。(人教社刘捷博士寄赠)将某一个“细小”的问题谈透谈深。观点,务必深入下去;例子,务求典型具体。
如果暂时谈不深透,也不要紧,继续实践和思考,正好可以促进提高。
李红老师的《怎样培养低段学生识字兴趣》一文读后,也有同样的感受:文章的“架子”不错,观点比较“平”,论述“细”不下去。因而,作为“教学反思”的日常写作,挺不错;作为投稿出去发表的文章,似尚有距离。
(4)认真研读了道店小学吴瑞平书记的长文《浅谈教师的讲台形象》。
——看到了10月25日学区组织的六年级小学生现场作文赛(部分)赛卷。
(后附建议)
——看了30件左右小学生写字比赛赛卷。
(本站“校园新闻”有西河同仁上传的相关报道)
道店小学二年级鲍飘、西河小学三年级屠梅、道店小学胡驰、西河小学五年级李思、道店小学六年级周浩等同学的字写得挺好。
汉字书写教育问题这些年在语文教学中受重视的程度似乎降低了。
可参看本站“教研员工作论坛”中管季超与全国小语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小语教研员李春旺先生的一个对谈。(原载《书法报/硬笔书法》报)还可使用“站内搜索”功能,查看广东省教育厅美术教研员周凤甫先生介绍广东省将《写字》课进入小学课堂情况的文章。
——看了约30件各校交到学区的学生美术作品,总体印象挺好。
作为学区推进中小学各科平衡发展的一种手段,我很认同西河学区举行汉写字比赛、小学生美术比赛的做法。
在目前艺术课教师配备不齐的情况下,由“主科”老师兼任音乐、美术课成为必然。“促”一下,比完全不过问、不检查要好。
在这一叠已看到的学生美术作品中,恰好是二年级的三位小朋友李婷、秦凯威、田朝阳的作品最可爱、最有童趣。原因不明。
可参看本站《少儿画苑》相关主题帖。
——借阅“西河学区08年秋季小学生习作比赛”(部分)赛卷。
看了道店小学六年级许知、程欢欣、孙饶、刘艺、刘丹、黄思阳、刘欣、秦雅倩8位同学的获奖作文。
征得学区教研员李伯群同志的同意,带回室后直接用黑色墨水钢笔在赛卷空白处写有约600字给指导老师的教学参考建议。[此处不录]
●建议:(1)作文比赛前,要着重考虑的内容之一是作文赛赛题的拟制。比赛之后,着重要考虑的是“如何从赛卷中发现指导教师的指导经验,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原生态”的学生习作,是研究教学问题的好的实物资料;但经过老师作过必要的修改润饰的学生作文,会有“示范”意义,还可以考虑上传教学类网站,投寄相关学生习作刊物。(请参看本站管季超修改的北池校学生习作)
——关于作文课题结题:(1)请参看管季超12月5日在毛陈镇小调研时的札记。(2)重复申报课题的学校不必纳入结题范围,以免造成人力浪费和重复评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