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 17: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反思
2007年08月07日 08:9:50  来源: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具体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合作学习,并不是桌子简单拼凑;自主学习并不是一切都迁就学生;用好教材,而不是“孤立”文本;探究性学习不能泛滥,接受式学习并非过时;落实“三维目标”,并非是淡化“双基”。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问题之一: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素材。但是,笔者在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
  【案例】某教师在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米老鼠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米老鼠头像+复习题,其次是米老鼠头像+例题,再次是米老鼠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米老鼠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米老鼠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米老鼠的出现,就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失去了它应有的“磁场效应”。
  【反思】笔者认为,“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或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讲解。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问题之二:桌子拼拼拼──缺乏实质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案例】当前公开课的一个普遍现象:班级的桌子全都要重新拼一遍,有时两两相拼,有时三张桌子相拼,学生来了以后经过教师的安排,依次坐好,后来听得多了,才知道由于是要进行合作学习。这使我茫然,课桌一拼就表示走进新课程了?就表示合作学习了?再看,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优生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时间差不多了,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
  【反思】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就教师而言,部分教师误把“合作”等同于“合并”,认为提几个问题,再把桌子拼拼,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就达到了合作的目的,而很少考虑小组成员安排的合理性及具体分工,导致学生对如何合作无从下手。就学生而言,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从表面看很热闹,实际上,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小组中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名无实,只流于形式,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教师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其一,小组的安排要合理,分工要明确;其二,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价值;其三,讨论学习的时间要适度;其四,交流的方式、学习结果要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问题之三:“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迁就学生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课堂上,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些道理教师们都很明白,在课堂上为了不违背这些道理,常常跟着学生走,学生想干啥就干啥。
  【案例】这是一节美术素描课,上课前,教师问:“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教师连上课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随声附和,准备好了。然后,教师展示一只瓦罐,接着说:“今天,我们就画这只罐子,同学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完后,学生展示作业:有的画得像坛子,有的像酒瓶,有的像圆柱体,有的什么也不像……教师都给予表扬──“画得真好”、“有创意”。
  【反思】上述片段,教师打着自主学习的旗号,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一切都由学生说了算,教师却“淡化出场”,游离于学生活动之外,缺乏必要指导,从而使有些学生对如何画罐不得要领,最终都没有掌握画图技巧。因此,我们不能把自主学习等于学生自己学习。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在不背离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在不误解或曲解文本思想意义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对文本的自我解读权;在不脱离教学实践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得到保证,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问题之四:刻意“孤立”文本,不要求品味教材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然而,不知怎的这种观念却变成了一些教师随意处理教材的借口,这些教师不去吃透教材,甚至脱离教材。
  【案例】我们在平时听课时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生的书本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一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教材。
  【反思】上述现象是把过去的“以本为本”一下改为完全脱离教材,导致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笔者认为,“用教材教”首先是“用”,而不是抛开教材另搞一套。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不能凭空来,就用教材做一个媒介,做一个跳板,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是淡化教材,而不是忽视教材、脱离教材。上述这种随意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的做法是不对的、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问题之五:随意探究“泛滥化”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这一方面说明了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产生一切知识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得的假象。
  【案例】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探究“岩”字怎么记,学生说“岩”是上下结构,上面山字头,下面是研究的“研”去掉“开”。教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灿烂的“灿”去掉“火”,下面是研究的“研”去掉“开”。教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岁月的“岁”去掉“夕”,下面是碉堡的“碉”去掉“周”……
  【反思】探究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它的许多优势是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但是探究式教学方式也有不足之处,它比接受式教学方式要多花更多时间,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可能都采用探究式,而且有些内容也不适合探究。实际上,像上述这样越记越复杂的探究是没有意义的,这类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陈述性的知识根本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完全可以通过接受式学习来掌握,它可以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可见,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在课堂中不能截然分开,应该交替应用,在接受中有探究,在探究中有接受,两者应取长补短,不可偏废。
   问题之六:落实“三维目标”,过分淡化“双基”教学
  当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无意中放松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教师生怕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出花样。
  【案例】曾听过一堂语文公开课“景阳冈”,教师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打虎过程的分析,而忽略了学生认字、造句、说话这些基本环节。教师一上课就组织学生讨论,列表,发言,模拟打虎,讲水浒故事,热闹非凡。
  【反思】这堂课教师不惜花大量时间旁征博引,给学生讲故事、搞表演,而对本学科最基础的听、说、读、写等训练却大量减少,像这样“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是对新课改的误解。如果语文课上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短短的课文不读熟练,不很好理解课文,就引导学生大谈思想收获、创新想象。这样,就使追求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空洞的、虚无的。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呈现出的典型问题,究其实质主要是对新课标的精神吃得不透,盲目地赶潮流,求轰动,在追求形式上做文章所造成的。在我们走进新课程时,只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我们将会很快走出与新课改理念“貌合神离”的迷途。让我们共同努力,陪伴新课程改革一路走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照庆小学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5:56 , Processed in 0.4590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