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育的写字转向美的书法
——少儿书法教学模式的思考及探索 | □ 朱勇方 | 目前少儿书法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立足于实用,将字写规矩。只要点画光挺,匀称易认,看起来清爽舒适就行,在教学中一味强调技法规则,确切地应称之为写字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再笨的孩子,一年半载之后,也多少能有所得。另一种是培养书法艺术苗子,即按艺术规律办事,以培养艺术感觉为前提。
前者因立足实用,经过训练,至少总能把字写得端正一些,而且往往也能在某些比赛和展览中取得“成绩”,所以颇受一些家长欢迎。而事实上教学的老师往往大多比较平庸,不懂儿童心理,不了解儿童的审美性。一味强调技法规则,虽对学生写字有用,但对学生学习书法艺术却无大的意义,甚至是有害的。而少儿不会同某些成人那样仅仅满足于停留在写一手端正的字终身受益的观点上,他们自己包括家长肯定都不愿低就,希望能向更高的目标,即向“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发展。
而经过这种僵化的技法教条训练,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表现和创造力,他们会不加思索地为起笔而起笔,为收笔而收笔,上下点画缺乏联系,如同积薪;他们会在线条的两端重重按顿,如同加上两个圆形的句号,截止了点画线条的运动态势,使它毫无向外扩展的张力……以残害儿童的艺术天性来换取能写光挺点画和平正结体的“神童”,这样的代价不显得太大了一些吗?
后者为培养书法艺术苗子,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感悟能力)、表现想象的能力,不过多过早地教少儿完整的、高水平的书法艺术过程。至于技巧,提倡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待他自己慢慢注意到技法了,再逐渐引导。而这以前,儿童自由自在,不受干扰,不过份模仿成人来书写线条、间架结构对他今后深入学习书法艺术是非常宝贵的。
无疑,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第二种书法教学模式比第一种更具前瞻性。第一种模式名义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可究其实质却是与素质教育完全背道而驰的,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少儿对书法艺术理解,影响了他们的思考、创作、发明的能力。
而第二种教学模式虽完全是真搞素质教育,但明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绝大多数家长是盲目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书法艺术,更不顾及孩子的兴趣意愿,他们只看到获奖参展的“荣耀”假象,只会为孩子能写一手状如算子,端匀整洁的字迹而骄傲,却根本看不到也无法看到学习书法艺术的价值及隐性的学生各方面的点滴进步。而这一现象一时难以改观。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因注重训练少儿驾驶线条的能力和手感,一般多以篆隶为跳板入门,对字形结构较少顾及,所以经训练后的学生,往往在平时的作业书写中骓以体现出优势,实用效果几乎近于零。怪不得一些自己在书法艺术追求上颇有建树的家长, 也不赞成自己的孩子学书法以《金刚经》一类古帖为范本。他们直言不讳地说:“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来朝什么方向发展,但是至少学颜柳保险系数大,他今后即使成不了艺术家,在艺术方面无力发展,但至少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对他还是终身受益的。”如何使这一对矛盾达到和谐统一,既是一个实践中问题,更是一个理论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我一直在苦苦地思考并探索这个问题,力图最大限度达到两者之间的默契。
造成少儿书法教学模式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是对少儿书法教育的性质不明,究竟是以实用为目标的写字教育还是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教育?这个问题虽然从古至今也未能说得清楚,但对一个教育的体系而言,其性质、目的不明确当然是不行的。我觉得,少儿书法教育应是从实用为主的写字教育逐渐走向书法艺术教育。
以实用为主的少儿写字教育尽管包含的主要是技法训练,但这种训练完全是建立在美育的性质上来展开的。少儿写字教育,要求把字写得美观漂亮,能鉴别出美与非美的汉字书写,这本身就是美育的功劳。所以:注重美育应也是少儿写字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实施少儿写字教育以达到技能训练与美育的目的,而后如何逐渐引导少儿由美育的写字转向美的书法的学习的问题。
美育的写字
写字训练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智力,不应看作只是附属于其他学科的一种简单技能训练。针对目前少儿写字教育单纯简单技法传授的弊端,我认为教学中的关键是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法”的活学活用,以此来达到美育的效果。因为字的“法”,用笔的“法”虽都有一定的固定性,但在具体运用时却是灵活的。这些都要在具体的分析研究中注意,不要让学生把本来十分生动、十分丰富的“法”给学死了。
一、引导学生认识变化产生美。变化产生美,这是美学观。中国书法无论在点画上,还是结构上,章法上都是变化着的。每一笔画,写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位置上形态也都是不同的,如千篇一律,就失去了艺术的美感。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本领吸引了多少少年儿童,还有音乐中的节奏变化等其实都是类似的道理。写字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认识点线各处形态及其变化之美,而且要让学生领会点线在书写动态中所显示的节奏韵律美。
二、引导学生发现变化美,写出变化美。通过观察、分析、综合等智力因素的培养,使美育内容渗透其中,不再在初级阶段徘徊。限于篇幅,这里仅就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述二点。
① 培养观察的主动、持久性。
学生在临习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临写前不读帖,临写时边看边临,有的看一笔写一笔,写得生硬做作,有的甚至纯粹抄字。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个什么字,至于笔画、结构如何,他都视而不见。这便是缺乏观察的主动性所造成的。这种学习方法是事倍功半的,长此以往,学生还会丧失写好字的信心,对此失去兴趣。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明确要求学生“一看,二写,三比”,即在动笔临写之前,一定要先对所临的字进行详细地观察、记忆后再写,写后不是马上再写第二遍,而是应将自己所写的字与字帖中的范字,再一次进行细致的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后,再临第二遍改正。如果学生脑中没有范字的形象,宁肯不动笔临写,要逐渐引导学生养成先读帖再摹临的好习惯,这便是主动持久的观察。
② 培养观察的广度。
由于个性及认识水平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往往偏于某一方面的观察。如有的学生对字的结构安排观察敏锐;有的对每一笔画的形状观察细致;有的则对整篇的安排感知迅速。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了学生写字的侧重面并产生一些利弊。因此,要全面领会字帖的精髓,学写一手好字,必须注意提高学生观察的广度。
为此,教师要在学生每次读帖前,提出不同侧重点并教给观察的方法。可按以下顺序加以提示:
⑴ 要求学生找出帖中字最主要的共同特点;
⑵ 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字形结构的主要规律;
⑶ 对帖中字的不同横画(或其他笔画)找出区别所在;
⑷ 对每一笔的起笔、转折、收笔处细加观察;
⑸ 对某一笔的行笔快慢等进行分析概括。
以上是有广度的观察,多次巩固,有利于学生养成由整体到部分、由轮廓到细节、由现象到本质的全面有序观察习惯。
三、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写字(书法)密切相关,以加深对美的本质的理解。如让学生通过感受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驶与拖拉机在烂泥中耕耘的不同来体会用笔线条的质感表现;如通过“逆水行舟”的比方加速学生对用笔力感表现的理解等等。
少儿写字教学,只要如上所述,注重教学中的美育因素,讲究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在多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把字写得更加规范和标准,而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往往也已经不自觉地悄然过渡到了书法艺术的学习之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意志和情感。
美的书法
对于书法艺术的学习,我的观点是从培养学生艺术感觉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书兴趣为重点来组织教学。
1.体验的训练
我认为书法的学习应该有个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少儿对书法艺术美的体验及表现能力,我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训练:
⑴对毛笔的体验训练。每个少儿都喜欢拿起笔乱画,于是我也常教学生画一些简笔画。首先严格要求执笔,做到指实掌虚,执笔要低一些。在画的同时要讲解简单的用笔,知道什么是藏锋、露锋、中锋、回锋等,并渐渐会用。通过一段时间学简笔画,对毛笔性能的掌握在手法上就更丰富些。
⑵ 对线条美的体验训练。具体可出示不同长短、粗细、浓淡、枯湿的线条,或是对不同范帖线条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充分观察,再进行严格的维妙维肖的模仿训练。
⑶ 对用笔速度的控制训练。速度的差异,可给人带来轻盈、快捷和沉重、缓滞的不同感观,可通过对各种书体的每个具体笔画的比较,模仿,或教师的主范讲解,让学生体验到速度的差异与线条的力度、枯涩、苍润等质感的关系。
⑷ 对空间关系的体验训练。空间关系就是线与线之间进行不同的分割与组合所形成的块面大小,即“计白当黑”。它要求少儿逐渐脱离因习惯而对汉字字形研制成的僵化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对书法的抽象空间意识。在接触一些简单汉字的书写后,可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概括整个字形,帮助少儿去认识、体验。如三角形、长方形、扁方形、圆形、梯形等。还可进一步对各个汉字的各个部分的划分、比较,以清晰地体验出线与线之间的距离长短、高低、挪让、相揖等关系。
这些训练让学生打破字的概念而进入到“体验”中去,适应于少儿特征,对于少儿书法艺术的学习很有帮助。
2.多样的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儿书法艺术的学习,激趣是头等大事,否则一切都将只是空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a. 环境熏陶。在学生周围布置复印放大的所学碑帖,创设浓厚书法古典氛围。
b. 融洽关系。与学生交朋友,不居高临下,给学生也结对拜师,共同进步。
c. 展览激趣。给学生布置诸如临摹展、创作展等小型系列展览,并给学书成绩优秀者及时布置小型个展,这些激励作用不容小视。
d. 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赛等,平时多搞小区域范围内的展评活动。学用结合,为民义务书写春联等。
总之,我认为少儿书法教学如能逐渐引导学生由美育的写字转向美的书法的学习,我们的少儿书法教育必定会有新的起色,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