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陈华忠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在农村。但在农村实施新课程却举步维艰,课程改革中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
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它的顺利实施涉及到师资培训、教学设施的改善,以及各种教研活动的开展等诸方面,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做保证。虽然“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解决了教师工资的问题,但是没有用于新课改工作的专项资金,有专项经费的也是极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农村学校只能从有限的学杂费中挤出一点用于课改,资金投入不足,课程实施所需的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以保障,无法满足教育的正常需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学中课程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整体利用,要求具有相关的硬件设备作为前提条件,如信息技术设备、科技方面设备、体音美教学设备、语音教学设备等,而这些在农村小学几乎不具备。一些农村小学甚至连三用机、投影仪都买不上,更谈不上教室里用电视、广播录音、电脑等设备。因此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如何呈现出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教学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有关问题等画面便成了难题。这样由于教学设备难以跟上,要想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教学都是有一定的难度。
2、教师难以适应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改的主要途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师素质好坏,直接关系着新课程的实施,农村学校师资问题也是目前课改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师观念难以跟上。面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跟不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还是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层面上。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到行动的“盲区”。有些教师“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的理念在实施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培训要求难以落实。新教材需要教师来驾驭,需要对教师进行实施新课程方面的培训,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角色的转变,懂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认识实施新课程过程应注意问题等。由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比较庞大,集中培训有一定难度,也没有经费,即使有组织培训,也只能递进式的传达培训,这样节流到农村小学的教师身上也所剩无几。因此农村教师培训难以落实,真正能理解新课程,掌握新教材的教师为数不多。
(3)教法学法难以更新。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与行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工作程序和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来说,经过长期的实践,各自都有一套自己运用自如的教学方法。而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在于致力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正是现代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固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的教师,还是难以改变。
(4)体音美等技能科老师难以配齐。农村小学几乎都是空缺,有的老师要包班教学,有的老师要跨年段教多门学科,甚至也有的一个老师复式教两三年段,语数主科都难以配上,更何况技能科呢,这也制约着课改的实施。
3、管理机制难以跟上
实施新课程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管理机制,但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是农村小学所面临的一个困惑的问题,许多学校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应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的管理的局面,条条框框过多。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阅读、作文、美术、写字、自然、思品、实践活动、班队会等均要有教案。项项老师都要问津,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之上面谈到的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苛刻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否则工作态度有待于考虑,领导的批评、惩罚也会因此接踵而来。试想这样当教师精神上怎能不疲惫不堪?教学科研只能咀嚼他人的吃过的饭。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新课程实施,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又从何而谈。
4、教育评价难以突破
新课程的评价功能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许多农村学校还是以原有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关注的是“分数”,抓教学质量。这样造成了学习内容是新的,评价一如先前,特别是作为终极评价的升学考试还是旧有的体系,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也都是以教学成绩与学习成绩为依据。这样,课程改革也就因此而受阻。
5、课改氛围难以形成
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实际中,支持农村课改的社会氛围却没有形成。
(1)各级教育行政领导观念不改,喊课改也只是一句空话。课改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层面上。当前,有的地方表面上轰轰烈烈搞课改,实质上是扎扎实实抓质量。搞统考,抓应试,这是课改之痛。我们老师学得课改的理念与经验,搞得应试教育的传统做法,深感困惑与无奈。
(2)校长对课改没有高度重视,教育观念落后。校长是新课改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学校上下形成合力,高度重视新课改,才能完成新课程的实施。
(3)家长不支持。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学校、教师的力量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需要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但由于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较低,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现在农村许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他们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顾子女学习情况,这给实施新课改带来不少阻碍。
刘坚指出: “课改,成在于教师,败在于领导。”这句话很有哲理。对此,我们教师要积极投入,大胆探讨,努力实践。同时也希望社会的参与,方方面面都参与进去,只有当改革真正成为全员参与的改革,课程改革也就成功在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