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30 08:5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肖    川

在我有限的个人经验中,一个没有经过良好的学术训练的人,往往难以摆脱狭隘和肤浅。今天在座的诸位同学,你们通过公平竞争获得了在学问上继续深造的机会,从而有可能加入到一个新的群体之中,赋予你一种新的角色意识,那就是知识分子。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这包括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处世风格。民主社会的基本原则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的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但教育是一项价值引导的工作,每一个老师,不管他称职还是不称职,都希望他的学生成为他所希望成为的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这样一类人:他除了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之外,他还能够对超越个人和个人所归属的小团体的私利的公共事务予以真诚的关注。知识分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人;既不是“一言可以兴邦”的谋士,也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他们是关照着脚下的路并时常仰望天空的人,是可以运用自己的智识和良知增进社会整体福利的人。
  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并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要成为知识分子,首先得具备一个学者的素养,这包括问题意识、文献意识和方法论意识。至于对本专业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的必要性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传统读书人比较强调博学,而不够重视创新,问题意识、和方法论意识明显不足,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落后的一个原因。
作为知识分子并不一定要具有圣贤人格,但知识分子有区别于社会其它群体的显著特征,用萨义德的话说,就是“能够面对强权说出真理”。所以,知识分子区别于研究人员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学术节操。他自觉地拒绝充当任何利益集团的“会说话”的工具,他惟一服从的只有真理和内在的良知,从而彰显其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这并不是说知识分子没有自己的私利,也不是要知识分子彻底放弃个人私利,而只是说知识分子要有自觉的社会担当,要自觉地去守护社会的核心价值。这就难免在我们的内心产生冲突,承受这种冲突所带来的痛苦,这也许是作为知识分子应付出的一种代价。在一次次的冲突中,我们有可能更真切地认清我们的使命与责任,不断地提升着生命的境界,并有可能最终达到至善。
追求生命的意义是知识分子的重要特征。在我看来,人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在多大的范围内、多大的程度上给人以积极的影响。这其中有三个变量:影响人群的广度、对人影响的深度和对人影响的积极程度。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就是这三者的乘积。而生命的意义是我们对于生命价值的内心体认。一个追求生命意义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有生命境界的人。
茫茫人海中,按其生命境界可分为三类人:一类是为生计而奔忙的人;一类是摆脱了生存危机,甚至可以说生活富足,但在为种种欲望的满足而苦心钻营的人;第三类是为自我实现而不懈地努力的人。这类人当然也是衣食无忧的。硕士、博士倘能就业,生计当是不成问题。那究竟你是成为第二类人还是第三类人,就取决于你个人的自我求取了。中国传统的士大夫也是讲自我修养和崇高人格的,如孟子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但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内圣外王”。所以,在我看来,中国古代的人格理想,一是要求过高,二是目标过大,动辄就是“治国、平天下”。这与我们今天讲的知识分子的公共精神和自我实现是大有区别的。
在全球化的时代,在民主越来越成为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的今天,“全球视野,本土意识,批判精神,民间立场”日益成为知识分子的学术取向。而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有良好的愿望就可以确立的,它需要伴随学识的积累和生命境界的提升。
有道是:“计利当计天下利,成名应成万世名”。这话当然也有要求过高、目标过大之嫌,但作为与大家共勉我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表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了。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只能在种种内在与外在的局限中做一点有缺憾的事情,能够有所执著、有所追求就好。愿这三年的学习生活真正有助于大家学问和生命的成长,在成为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希望和大家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肖川,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80年代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来一直在该校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现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内知名教育学者,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校课程中心“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合作论坛”首席专家。
他学术根底扎实,视野开阔,对教育有全面、系统、深刻与细致的理解;他的讲授条理清晰,收放自如,语言凝练精致,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全国各地讲学受到广泛的好评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9:03:23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李希贵

在我笔记本电脑的桌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
把这句话反过来说,也许我们会更加清楚: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那么,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我的一位老领导总是喜欢跟我们那些希望事业得到超常规发展的同事说这样一句话:你没有超常规的思路,你没有超常规的办法,你也没有超常规的措施,你又想达到超常规的目标,这怎么可能?
是呀,这怎么可能!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但你却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和一般人有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像一般人一样地朝九晚五、一样地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
我当然不敢说,我们已经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了,但我却可以说,我正在与我的同事们相约,尝试着这样做。
一般情况下,大家往往对上级的指示“不走样”地贯彻执行,并以此为荣。而在我们这里,却常常要求大家“走样”,我们叫“创新工作成果”。而且,这个成果已经成为评价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大家喜欢经营自己的职业,特别是级别、待遇、房子等等,我却经常忘掉这些,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刷新自己,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给自己制定一些乍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的目标并全力去实现它,自己给自己一些惊喜,我把它看作是人生的自我奖赏。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谋其政”而已,但仅仅如此,肯定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我要求自己除此之外,还要种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里,常常意外地开出别致的花,结出独特的果,尽管打不了多少粮食,却往往能给你意外的收获。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到社会上运用知识,而我却深知自己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的浅薄和粗疏,所以从参加工作之初,就开始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求教,只要听到先进的东西,就立即前往求学,其中的收益岂可以车载斗量?
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是干什么,才学什么,对一些于谋生“无用”的东西或不屑一顾,或无暇顾及。而我却喜欢买一些与主业“无关”的书籍,了解一点与主业毫无干系的东西。
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读一些流行而又时尚的书籍,我却往往喜欢读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譬如,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已经席卷校园的时候,我却重新找来了凯洛夫的《教育学》,才发现我们对凯洛夫的批判并不公允。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工作与休息区分分明,而我却经常把它们混在一起,从宿舍到工作单位要走40分钟,对我来说,是难得的休息;而走得有些汗津津了,再坐到办公桌前处理一些事情,更是一种休息;外出开会、讲学是难得的休息,因为比起在家里来,那确是单纯多了;而回到家里,没有了外出的颠簸,则也不乏是一种休闲。
我已经记不起这是谁说的一句话了,但它却教我走上了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这句话说起来轻松,但沉下心来想想却回味无穷,它时时警策着我: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李希贵
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玛丽·凯在《掌握人性的管理》一书中满怀深情地告诉读者,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为了实现自己的管理理想,玛丽·凯买断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中粉红颜色的小汽车,专门配发给销售额达到一定数量的营销人员,让全美国人都清楚,在美国的大地上,驾驶着粉红色凯迪拉克轿车的人,肯定是玛丽·凯公司业绩突出的员工。玛丽·凯说:“在我看来,我的员工在胸前挂着一个‘我很重要’的标志。这是一个英雄的标志,别人看不到,它却时刻提醒我: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怎么使每一个都感受自己的重要,这是管理工作中一个富有意义的挑战,为此,我想了好长时间。后来我才明白,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去做,从心里感激每一位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
学校图书馆里有一位资历很深的老同志,他在这个岗位上已足足干了30年,而且干得非常出色,老一点的教师都非常尊重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里的老教师大都退休了,青年教师成了学校的主体。他们对这位老教师的过去大都知之甚少,把他仅仅当作一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看待,他感到有点被冷落,心情变得很不好。于是,他开始带着情绪工作,闷闷不乐地忙碌。有时候,态度自然就显得不够“和蔼可亲”了。终于有一天,有关他服务态度的问题被提到了校长办公会上。由此大家围绕着职员服务态度和教学中心重要性的话题谈了好多,我却想到了玛丽·凯的话。很明显,30年的工作经历和他的一贯表现证明,他并不是不知道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的,也不是不清楚他的工作就是服务教学的,问题是他已经感受到了人们对他的轻视。一种感受不到自己重要的情绪笼罩着他的心灵。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生活使他没有办法对别人“和蔼可亲”。
怎么办?只有让他重新找回自己重要的感觉。当时,教师节已近,工会的老师正在考虑庆祝活动。我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把活动的主题定位在“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上,并由此引申出许多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工会的老师为那位图书馆的老教师赠的字是“三朝元老”,并请全市最好的装裱师装裱起来,以此来说明他在学校里的独特地位。这件事很快被大家传为佳话。从这个非官方的评价里,大部分青年人都开始了解到这位老教师的经历,知道了他一贯兢兢业业的过去,大家开始换了一种目光看他。他呢,对这个装裱的条幅格外珍重:平时,就把它挂在办公室醒目的位置;放假呢,则把这个条幅拿回家,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他心里开始充满阳光,变得“和蔼可亲”了,因为他已经感到了自己的重要。
还有一件事。在一个学年休业式上,本来安排了两项议程,宣读优秀学生获奖名单和校长讲话,结果,由于时间紧张,只保留了校长讲话,宣读优秀学生获奖名单的议程被主持人省掉了。我追问主持人是怎么回事,主持人说时间太紧张,反正谁获了奖谁自己都清楚,到时候把奖品个别领下去就是了。我回答他,谁获了奖仅仅谁自己清楚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让别的人清楚。这个名单不仅要在全校集会的时候宣读,而且还要把它张贴出去。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因为在我做班主任的时候曾经因为没有在班会上表扬一些同学而挫伤过希望上进的心。有的同学甚至曾经追问过,为什么班级的墙报上始终没有他的名字,而事实上,他远远比一些被表扬的同学表现得还要好。尽管这是他的自我感觉,但这就够了。因为他关心他自己,他希望自己被看重,而这,正是他进步的动力所在。
说实在话,在众多的汉字当中,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自己的名字。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请一些人随便写几个字,结果,有近80%的人写了自己的名字。我敢说,在将近两个小时的休业式上,同学们听得最真切的还是自己的名字,因为听了之后产生的感觉,是别的任何褒奖的形式都不能相比的。
后来,我们的毕业典礼,包括毕业生谢师、导师代表训示、校长颁发毕业证书等几项内容,场面都很隆重,而尤以颁发毕业证一项最为动人。颁发证书时每位同学单独进行,每颁发一位同学,司仪必须同时宣布该同学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全部荣誉奖励,甚至某一次作业、哪一科竞赛获奖也可以提到。这项议程所用的时间很长,但老师、同学们却始终情绪亢奋,感觉不到冗长。被邀请的家长不少还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甚至不同自主地走到自己孩子的老师面前鞠躬、握手,典礼气氛十分热烈。在这样的气氛中,每个人都受到了尊重,都感到了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了这样一种感觉,还会没有动力和热情?
使人们感到自己重要,有许多方法,请别人提建议或寻求别人的帮助也可以算作一个。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谈到这样一件事。1736年,富兰克林竞选州议会书记员的位置。富兰克林心中有数:自己获得提名没有问题,惟一的问题是有个影响力很大的人可能反对他。富兰克林懂得,他要争取跟这个人交朋友,否则自己就会输掉。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我听说他的书房中有一本珍贵的书,于是给他写信,表示我想读这本书,希望他能帮个忙,把书借给我。”那人对这一要求感到很高兴、很荣幸,于是把那本书借给富兰克林,并且从此成了一名富兰克林的坚定支持者。这听起来有点叫人奇怪,其实很正常,那个有影响力的人并不是执著于什么观点,也不是属于什么派别,他只是想惹人注意罢了。他希望那个竞选书记员的人能看重他。富兰克林让他的目的达到了,他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呢?
因此,在高密四中,我们对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特别重视。这是个叫老师们激动的日子,因为学校所有的大事都要在这几天里敲定,而每一个人手里都握有神圣的一票。优秀提案活动是教代会期间特别让人兴奋的,因为这样的提案不仅可以获得奖励,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建议是要付诸实施的。我记得有一年教代会期间,一位老教师的提案是解决学校的贫水问题,他建议在学校的菜地旁打一眼机井。可是钻机在菜地里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出水。那些日子,他一直守在钻机旁不肯离去。出水那天,他竞然孩子一样放声哭了。那以后,从热爱水井,到热爱学校,他显得非常执著,因为他从此开始认为他在学校里有了不起的地位。
在教学中推行“满分卷”和“单元清”活动是另一位老教师提出的优秀提案,在全校推行之后,搞得最有成效的一直是他领导的那个教研组。后来这一活动进一步深化的建议,基本也都出自他的思考。实践证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正如杜威所言,在“人类所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在管理中,我们采纳了一个教师的提案,实际上是使他实现了那个“成为重要人物”的愿望。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有时候不过表现在一些小事上。
拿破仑有个习惯,喜欢在军营中走动,而且他叫得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当他遇见某个军官时,用他的名字跟他打招呼,谈论这名军官参加过的某场战斗或与其有关的军事调动。他不失时机地询问士兵的家乡、妻子和家庭情况,这使他的下属大吃一惊,他们的统帅竟然对他们的个人情况知道得一清二楚。其实,那是拿破仑精心准备的,他为了做到这一点,每一次都下好多工夫。他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小事情,相反,他知道赢得下属有多么重要。
在高密一中有一位烧锅炉的老师傅,50多岁了仍独身一人,谁都不知道他为什么独身。但我们几个校长知道,因为他有一段辛酸的经历。学校供应的开水从来都是准时的,大家普遍认为,没有这位老师傅,学校的开水供应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学校设立的“孺子牛”奖,第一个就是颁发给他的,为此他激动得不行。我和几个青年教师一直在他的工作间用午餐,每一个星期他都能喝到青年们给他送的一瓶老白干。那是我们从稿费里挪出钱来买的,他为此而兴奋不已。后来,另一名锅炉工辞职了,他竟然坚持一个人全包了锅炉房的工作,且“决不允许学校再提找锅炉工的事”。你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之所以能在学校干下去,是因为校长们全都知道他那不寻常的经历,他为此感到自豪。事情就这么简单。
美国一家铁路公司的总裁史密斯说:“铁路的成分95%是人,5%是铁。”我们做管理工作的,其实就是研究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让被管理者体验到自己的重要。
松下幸之助《经营人生的智慧》一书中曾讲到这样一件事——
在松下公司,有一天,一家信托株式会社的社员坂口保雄一次又一次地来找松下先生,希望松下能买下他那家公司的一家工厂。松下被他的热诚所感动,破例同意了,但提出一个条件,必须由坂口本人做这家工厂的经营者,就是说,要坂口一同过来。可坂口却一口拒绝,说:“松下先生,这是不行的,因为我现在是我服务的公司的社长,要我辞去不干是不行的。”松下感到奇怪:“你,刚才还说是社员,怎么又变成社长了?”坂口一脸认真:“我的身份当然是社员,但我一向都是以社长的心情去做每一件事。而社长是不能跳槽的。”以这种口气说话的人,确是了不起的人,他不可能做不好事情,他不可能不叫人感动。在这里,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那家信托公司凭什么使坂口感到自己在公司中有了不起的地位,竟然自以为像社长一样重要,而这正是企业的成功所在。
高密四中收发室有一名退休教师做值班员,他的任务就是接听电话、收发报刊。我们还给了他一个接待家长的额外任务,就是由他代表学校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为了使家长们对学校能了解得更准确一些,学校的一些“大政方针”、规划方案,我都要直接告诉他,而且介绍不厌其详,有些与这方面内容有关系的会议也要他参加。他显得非常自豪,有一天他告诉我说:“其实,你不在家,我就感到责任十分重大,因为在家长们面前,我相当于校长。”
如果我们的教职员工都以校长的心态去工作,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3:16 , Processed in 0.0799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