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学兄陈中林所在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 18: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高水平通过素质教育市级综合督导评估

2009年12月6日至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进行了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领导、区人民政府领导、区教育局领导参加了评估工作。
评估组听取了徐宇珊校长代表学校所作的题为《同心圆梦
成就未来》的自评报告,查看了校容校貌,观看了大课间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特色展示,对二小的育人环境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督导室专家深入教学一线,听课14节,评定的优良率为100%。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时,专家组以五年级10班为样本,在学生中进行了计算机操作、科学实验操作、才艺素质测试与体育测试,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100%。为了全方位了解学校的办学状况,专家组召开座谈会,与10名教师、18名学生、10名家长及6名社区干部进行了交流,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38份,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对二小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二小的各项办学行为科学、规范,满足了大家对于教育的需求。

                 
初到二小,学校别致的造型、科学的布局、精良的设备、完备的功能、优雅的环境即给评估组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在浏览完我校颇具特色的数学广场上的45张精美的瓷质数学邮票后,评估组纷纷感叹道:这一校园文化建设在全国中小学中尚属首创,传递出了数学世界的精美与奥妙,使学生得以徜徉在奇妙的数学王国里,感受到了数学的丰富和魅力。
随后,评估组参观了我校的合唱室、计算机室、机器人活动室、校史陈列室等处,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情况。从校史陈列室出来,评估组的目光旋即被学校的“感恩园”吸引住了。“感恩园”上陈列着学校从不同年代精选出的感人至深的孝心故事,配上精美的插图,让学生 在日常浏览的过程中“感动于心,感恩于行”。尤其是我校田长利教师“蜗居陋室,大爱无痕”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评估组表示,田老师作为当代教师,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让感恩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孝老养老的良好风气。
           
在学生开展兴趣活动的时间里,评估组信步来到各班教室,鉴证了各具特色的课外文化把二小装点得愈加美丽。废弃金属制出精巧工艺品、唐诗宋词吟唱出满室书香:一颗颗大米粘成一条长长的“石径路”,“绿化带”竟然由绿豆拼成。废弃的易拉罐、纸张成了小花篮、飞机模型的“宝贝”材料……走访中,学校建筑模型兴趣班的学生陈天晴自豪地对专家说:“参加建筑模型班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们要用最普通的东西建出最美丽的家园。”评估组专家在大饱眼福之余,欣喜地感叹道:二小并没有局限于学科发展,而是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二小开展素质教育的历程中,学生越来越阳光,校园里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评估组在广泛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照《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综合评议,一致认为,育才二小起点高,基础好,增值快,教师整体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同成,硕果累累,现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学校,达到市级素质教育特色校的标准。按照评估规程,将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授牌表彰。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在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同成教育”办学特色,逐步成为省、市优质教育中的品牌学校。本次评估,既是对二小前期办学的一次检验,也是二小持续发展的一个契机,二小人将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继续前行在内涵发展的道路上,去寻求实现更为宏阔的教育理想。
                   
                  书法展示                                            科技小制作

      

                                       师生同成   素质展示
      
                              评估组与校领导的合影


                                                       (通讯员 沈翱 夏媛)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8:08:34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创新求发展  与时俱进铸品牌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负重向前,敢为人先”,在一片废墟中崛起的武汉市育才二小创建于1989年8月。历任校长张志萍、李荣昭,现任校长徐宇珊。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2353平方米,拥有走读部、住读部共66个教学班,学生3208人,教职工130人,其中有94%以上的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本科生34名,研究生4名。拥有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30余人,市管专家1人。

    学校始终沿着教育方针办学,全面致力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改革实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方略,以改革总揽全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走教育创新之路,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校风,一跃而成为武汉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先后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小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代表团来校访问交流。学校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

    学校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专业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教师开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术型教师转变,已形成了“艰苦创业,团结协作,负重向前,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取得显著成果。

    学校全面开展各种特色活动,沿着“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思路,本着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新境界及“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原则,使各项活动不断推陈出新,赋予鲜明的时代感。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特别是高雅艺术进入了校园,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培养了学生对高雅艺术的鉴赏力。
学校已实现“三年见成效,五年成名校,八年达省级示范学校,再创全国先进学校”的办学目标,成为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湖北省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省文明单位、省教改名校、省综合办学实力50强学校、省安全文明单位、省园林式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学校办学水平连上四级台阶,跻身于全国名校100家之列。

  “以德为先,以教为本”,用创新教育思想统揽学校全局,育才二小立志把学校建成一所现代化,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名校。



新理念新举措新二小
(二分校简介)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二分校是由位列全国小学办学100强的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开办的政府公办学校,学校位于江岸区后湖地区汉口花园小区内,占地16541平方米。经市区教育局批准,学校定于2007年9月1日正式开学,2007年3月开始招生,除满足就近学生入学外,还面向社会招收一---六年级学生。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二分校是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打造的品牌学校,是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扩大、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新的发展点。分校与本部统一管理,统一配备师资,学校将秉承本部“质量树品牌,改革促发展,创新写未来”的办学思路,“让校园充满生命活力,圆师生快乐成长的梦”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名校办学高起点优势,教育开放性优势,管理人文化优势,师资队伍专业化优势,努力将学校建成“人文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开放性学校,实现分校与本部同步发展。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二分校选址江岸后湖地区汉口花园内,学校的建成将有力促进后湖地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加快江岸区优质教育链的形成,实现学校教育与地域经济和谐发展。
    改革创新谋发展,与时俱进铸品牌。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二分校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社会,“让每一个孩子放飞理想,为每一个家庭打造希望”,奋力书写育才发展历史上新的辉煌!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8:10:23 | 只看该作者
“创新教育”办学模式研究实验方案
武汉市育才二小

    江在庆祝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江的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科学阐述了教育在培养人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突出强调了教育创新的作用。

   在我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之时,学习了江在北师大的重要讲话,大家达成一致共识:育才二小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创新教育的办学模式,增强办学活动。为此,我校拟定了“创新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

一、“创新教育”办学模式的界定:
办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到培养目标,对学校系统内进行稳定的典型的组合方式和活动程序的整体构建方式。它既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办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创新教育”办学模式:即实施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素质全面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促使学校整体发展的构建模式。

二、提出“创新教育”办学模式的背景
(一)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江在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的重要讲话指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要求教育战线的同志们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建设者,造就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依靠教育创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这一光荣的历史重任也责无旁待地落在基础教育工作者肩上。这是党和人民对我寄予的厚望,也是社会发展、历史赋予我们的长期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唤。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个性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以创新教育为特点的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合格公民所不可缺少的素质。创新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教育创新,实施创新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社会要求培养创新素质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唤。
(三)学校教育改革深化的要求。
我们认真回顾办学的历史,认为学校之所以在短短时间成为省内知名学校,根本原因是我们具有刻意求新的精神。这启迪了我们把深化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放在由注意学生发展外在条件的创设转向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上。另外,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对素质教育自身的要求,它要求我们从培养伴随能力这一视角去重新思考和构建我们基础教育的宗旨、内容、方法与模式,建立一个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以创新教育为特点的素质教育。
任何教育模式都反映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的办学模式反映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我校作为基教育的一部分担负着未来国民素质的培养,担负着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学习创新知识,在自主的学习、活动实践中增长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为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打下基础的重任,为此,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为知识经济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使成为我校提出“创新教育”办学模式的主旨和归宿。

三、整体思路、策略
整体思路:用整体思想去认识和处理学校全部工作。通过推行“创新教育”,创设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文化氛围的育人环境,挖掘和转化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丰富的创新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其今后成为具有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策略:整体规划,专题研究,分项实施,滚动发展,逐步深入。

四、进行创新教育的切入口
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题,以德育管理创新,教学创新作为切入口,全面推进教育队伍创新、管理创新、环境创新,从而达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

五、“创新教育”研究的结构框架
实施创新教育主题研究主要包括:
1、构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研究。
2、构建创新教育学生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3、创新型教师队伍研究。
4、创新教育学校管理工作研究。
5、具有创新特色的校园建设研究。
通过以上五个专题研究充分调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创新因素,并协调各种教育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整体优化功能,达到学校整体工作创新,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促进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创新教育”研究五个子课题研究
(一)构建“自主管理”的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1、“自主管理”创新德育工作模式结构。
江说过:“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得要的素质,思想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要通过创新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矛盾的斗争和行为的控制,通过自悟,使正确的思想品德、道德规范不断内化,以具有创新人格。
学校创新德育工作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用整体优化观作指导,以学会做人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着力点,以参与、竞争、合作、发展为基本特征,构建了学生“自主管理”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1)、德育工作模式:
自主管理德育工作的核心是把学生当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可以做的,可以自己管理的,教师不要充当保姆,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促使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此,我们提出“六变”策略。
一变以往学生在活动中充当配角为主角。
二变干部任命制为学生自我推荐民主选举制。
三变一般号召为实行岗位责任制。
四变老师要求为学生自我承诺制。
五变依靠少数干部管理班级为全员参与。
六变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家长参评,老师指导的多向评价相结合。这样的模式有以下特征:
参与是前题。教育是育人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是师生双边过程,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
竞争是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已成为各国国内和国际上经济活动的特点,行业竞争,优胜劣汰的现实,都要求学生具有竞争意识,争当先进,争当能人,不甘落后,拼搏进取的精神,有了它,就能不断完善自我,天天向上。
合作是核心。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求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一个人如果不会合作,不善于与人交往,不仅无法工作,甚至难以生存。
发展是目的。让学生在学会做人中,养成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它不是教育成功的条件,也是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使学生通过教育活动的自主管理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得到发展。
(2)、构建学生素质发展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我们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学生素质发展目标要求,依据学生不同年段身心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按递进原则,把学生素质发展目标分解为六大项,16个要素,40个要点。具体规定不同年段发展的目标、教育重点,最后构成序列。从横向上看,每个年级都有其教育重点和具体达到的目标,从纵向上看,所有教育要素,按年级分层,循序渐进。在构建学生素质发展目标体系的同时,并随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便于师生、家长共同掌握、训练、自评、调控和考核。
我们的学生素质发展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具体有以下特点:
A、全面性:它包含德、智、体、美、创新诸方面的素质。
B、动态性。目标与评价体系强调基础的起点,注重看过程、看发展。
C、民主性。它不是老师主观评定,而是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多方参与来评定。
D、形成性。它着重学生素质发展过程状态的评估,而不单看终端结果。
E、激励性。它都是以正面鼓励为主,发挥学生优势,增强学生自信心。
F、可操作性。它要求具体、明确,师生和家长易于掌握。
(二)构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创新型合格人才的要求,在目标教学理论,激励教育理论,主体性理论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校教改实践的体会,提出了“目标、激励、自主、创新”复合型教学模式,作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总模式。
1、“目标、激励、自主、创新”模式的内涵目标与要素。
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导向,以激励学生内在需要为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思考、归纳、评价、创新等为基本特征,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重点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复合型教学模式。
该模式旨在强调教师变继承性传递为创新性传递、学生变维持性学习为自主创新性学习,最终使学生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该模式有四个基本要素即:目标、激励、自主、创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目标是导向,激励是前提,自主是核心,创新是目的。
目标是导向,这是吸收目标教学精华而提出的,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当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过程的导向要素时,它指引着教师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建立教学目标的根本意义在于师生双方都认同教学目标,从而真正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教学这一双边活动,需要双方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明确并认同目标,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思维和认知内在需要时,才会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发挥教学目标的启动和凝聚功能,使教和学活动汇合到同一方面和同一轫道上,形成合力,从而产生教学动力机制,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形成明显的绩效。
激励是前提。这是吸收激励教育精华而提出的。激励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由两个系统组成的:一个是由智力因素组成的认识系统,在行为上表现为操作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它承担着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吸收的功能;另一个是由非智力因素组成的情感系统,在行为上表现为动力系统,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它承担着对学习的定向维持的功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决于学习动力的启动、维持和调节的水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动力系统的作用不容忽视。激励教育就是重视情感的激发,使动力系统动起来,以促进和维持操作系统的运行。两个系统的运行。两个系统协调一致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满激励、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不仅学生易于吸收信息与知识,而且它能使学生的情感迁移到所学的学科、能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受挫力,所以它是教学成败的前提。
自主是核心。这是吸收主体教学理论的精华而提出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因素,教师的一切活动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理性思维和感情过滤后才能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精神财富。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自主学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中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预习到复习、巩固;从质疑到释疑;从独立思考到合作探究;从课内学习到课外获取知识,在学习中依靠自主、充满自信。
创新是目的,这是创新理论的启迪。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看知识、技能达标的程度,还要看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否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意识的体现就是看在教学过程中,有无求知欲望、想不想说、想不想问、想不想做;创新精神的体现就是敢说、敢想、敢做;创新能力的体现就是善想、善说、善做;另外还表现独特性上,即学习过程中的体现就是善想、善说、善做。另外还表现独特性上,即学习过程中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思考问题的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特;学习结果表达方式的独特。
2、“目标、激励、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活动程序
该模式的程序分五步:
(1)交流预习,质疑问难。
疑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点,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在教学的开端,让学生交流预习成果,提出不懂和疑问,这样不仅使教师教学具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明确目标,激发动机。
教学目标是在教师主导下,在了解学生学习障碍的基础上,准确、恰当地定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情趣,适时地将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以此产生合作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3)师生互动,合作达标。
达成目标是要依靠双边积极互动才能实现的。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合作的精神,勇超自我的意识和自学求知的能力。
(4)教师巡回,分层指导。
教师必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尊重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肯定他们不同认知、答案的价值,使每一个学生在学生群体中都保持健康、自由、积极的心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5)及时反馈,补救达标。
目标教学强调及时性评价,他是消灭差生,提高学习效率重要手段。我们要求师生在课堂上要把问题——解答——评讲——改错综合起来,把看书、思考、讨论评价结合起来。把讲授、测验、改卷、评价综合起来,并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实情、及时指导学生对错误进行矫正,对不全面的加以补充、对不深刻的加以升华,指导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以保证学生每节课达标,保证教学的高质量,从而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不合理负担。
以上五个程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依据课型、学科特点和教学任务不同而定。
3、“目标、激励、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所采用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形成教学行为程序。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模式设计的中心环节。根据“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提出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及具体实施要点。
(1)课堂教学情境的调控策略。
(2)促进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3)使人人获得成功的策略。
4“目标、激励、自主、创新”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我们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目标教学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激励教育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原理指导下形成的。因此,它体现了“目标、激励、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要求。具体是:
(1)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a、全体性原则。b、全面性原则。c、主体性原则。d、定性与定量原则。
(2)评价体系的内容。
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氛围三方面构成。
教师主导方面主要着重评价教师通过教材要求及学生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有目的,有序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主体方面着重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启思维、自主质疑、探究、解惑、领悟、知识内化、形成能力以及学生参与学习的覆盖与频率。
教学氛围方面着重评价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浊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教、学的活跃情绪。
(三)“学校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1、“教育管理创新”的模式
学校管理的创新,要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为教师创造性工作的发展服务,要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体现教育专业性工作的特点。所以,我们构建了“参与、激励、科学、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学校管理创新模式。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参与是前题。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学生的全面素质的高低。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优化学校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保证。
激励是手段。运用激励手段,即通过每个员工的自我激励及来自团体、组织、同事方面的激励,激活员工的积极性,潜在智慧及创造力。作为一个管理者,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就更加需要激励全体成员,使得管理目标变成员工的个人目标,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增强学校的活力。
科学是关键。它是指管理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管理必须体现教育专业性的特点;管理必须是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必须把制度管理与思想管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统一起来,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学校育人新文化,形成具有学校个性的校风和独特的传统,形成学校发展和完善的内动力和机制。
发展是目的,学校教育真正为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教师创新性劳动和个体发展服务,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2、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目标与策略
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目标:“育人方向明,管理层次清,量化程度高,激励作用大,办学有特色,工作有实效”。这30个字形成“管理科学、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办事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作为创新管理工作成效的总目标。
具体目标:经过六年的努力,使学校成为“一流质量、一流教师、一流管理”的全国名校。
工作策略:为了达到上述创新目标,我们采取了“整体推进,分层管理,重点突破,讲求实效”的工作策略。
3、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操作体系
(1)以优化教学工作管理为切入点
学校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机构,但在诸多方面和层次中,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因为教改主要是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的改革,而这些都体现在教学中,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教学,目前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也是最集中体现在教学中,所以,优化学校教育管理,必须把优化教学管理作为重点突破。
具体操作是:
A、建立学习制度,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师生观、质量观、师德观。
B、建立教学目标管理制度,确定学生学习质量目标和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目标,加以限定,落实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
C、强化教学常规制度。它既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管理系列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
(2)优化德育管理
学校没有德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削弱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就失去了灵魂,就失去了方向。根据创新教育方案的要求,建立了德育工作管理创新操作体系:
A、构建以“参与、竞争、合作、发展”为基本特征的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模式体系。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服务能力。
B、建立学生发展目标体系。我们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对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不同年段身心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具体规定不同年段发展的目标、教育重点,最后构成序列,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与此同时构建了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便于师生、家长共同掌握,训练、自评、调控和考核。
C、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一个完整的管理体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管理体系的动力系统;是优化学校教育思想的根本保证。同时建立德育工作队伍和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德育主体教育网络。
(3)优化教师队伍管理
国家教育部提出:“瞄准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师资,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成了学校管理的重中之要。我们认为应通过抓队伍建设促工作,促改革,通过较高要求的工作实践,促进队伍的提高。从而组织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目的,协调、高将效、有节奏的教育活动,以实现最佳管理。为此:
A、抓好年级组织和教研组的建设。因为它是开展科研和教研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队伍水平人保证。规定年级组、教研组,既要抓业务建设,也要抓思想建设,提出用“一个思想”、“四个精神”作为考核依据。
B、建立激励教师创新精神的竞争机制。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得到滋养和促进,为此,我们确定了多种形式的提高教师全面素质:如组织教材培训班,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实行“一帮一相”互听课制度,保证一般性教学质量,组织跟踪听课,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组织课题研究,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新秀评比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冒尖。
C、改革奖金制度,实行多劳多得,优质报酬,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D、训练教师基本功制度。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教学技能。
E、鼓励教师进修制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学历层次。
(4)优化环境管理
教育环境具有激励功能,陶冶功能、益智动能、育美功能、健体功能,教育环境的好坏与教育活动的成败息息相关。优化教育环境管理在育人中对人的身心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优化环境管理的目标。
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发展,从而实现为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环境管理的内容:
A、“绿”化校园管理:“绿”涵盖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使学校成为无不健康思想,无社会不健康意识的一片净土。
B、人文化校园管理:构建陶冶学生健康思想感情,提升人文底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文化校园。
C、学习化校园:充分调动学校一切办学条件,促使学生成为师生拓展知识,开发创新潜能的提高师生终生学习能力的良好学习化校园。
D、信息化校园:构建“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创新型的教育信息化校园。
(四)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研究
1、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目标
根据时代特点对教师的要求,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研究。
(1)总目标:师德高尚,师能精湛。
(2)具体目标: 一个意识:就是具有竞争意识。就是要做一流的教师,要教出一流的学生。要办出一流的学校的意识。五种精神:即敬业精神,奉献精神,钻研精神,合作精神及创新精神。七种能力:①就是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能力。②肯有整体观点,科学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③肯有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④具有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⑤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指导实践能力。⑥具有自身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⑦具有宽容的态度的接纳学生的胸怀,尊重学生,支持学生求异思维帮助学生战胜困难的能力。
2、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基本策略与具体操作
(1)基本策略:转变教师观念是根本,引导教师参与是关键。
(2)具体操作:在转变观念上着力,在教改实践中提高,在科学研究中转型,依托评估保驾护航。
A、组织理论学习,促进观念更新。
B、组织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能力创新。
C、激励教师参与科研,促进教师转型。
其基本策略是:一定,二抓,三全,四助。
“一定”。就是把教师教育科研定位在应用研究上,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
“二抓”。抓课题选择,抓方案设计。如果课题选择不恰当,不科学,不可行,必然造成尔后工作无法进行。方案是将有关课题研究活动的构思条理化,具体化,即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设想,它是关系到整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三全”。就是全面规划,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四助”。就是理论上辅导,课题上参谋,资料上支持,方法上指导。
D、实施“名师工程”,促进教师队伍全面素质的优化。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是最能动的因素,我们着眼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与战略需要,坚持“以师为本”实施以名师工程为载体,以宝塔发展为依托,培养名教师,促进教育素质和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建构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体系,具体操作是实施四个工程。
(1)基础工程。就是抓全员,固塔基。
(2)中坚工程。就是抓骨干,壮塔身。
(3)名优工程。就是抓名优教师,树塔尖。
(4)保障工程。建立保驾护航的保障机制。
E、构建以反思为基本特征的校本培训模式,激发教师自我提高动机。
(五)、学校教育环境创新研究。
学校教育环境概括地说,就是学校教育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学校教育环境是由人、财、物、事、时、空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内部的一切事物——物质的、社会的、有形的、无形的、几乎都可以说是教育环境的内容,其中对教育活动巨大影响的环境有以下几种:人际关系、校园文化、班风、校风、教风、各种教学设施等。
总之,教育环境既是学校范围内的一个特定的小环境,也是一个包括了各种因素的异常复杂的环境,教育环境的好坏,与教育活动的成败的息息相关的。
关于创新校园环境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措施,在前面优化学校管理部分已作了较详细说明,这是不再展开。
我校“创新教育”课题研究在中央教科所、市、区各级领导与专家指导下,已按整体改革方案进行了三年的实验,并按课题研究的运作方式,每年都向中央教科所及各级领导都作了阶段汇报,他们欣喜的感受到学校的变化。并高度评价说:“育才二小创新教育研究深入扎实,年年有新意,年年有提升。”的确,“创新教育”办学模式实验课题的研究,使学校在教育观念、教学工作、德育管理、教师队伍、学生素养、环境建设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办学模式,坚持推行教育创新,为国家培养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零零二年九月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8:13:30 | 只看该作者
请点击这里注册,并将博客地址留在杨帆的博客上。
登录名和密码均为各位老师姓名的小写拼音字母。

  代汉桂   康建原   葛汉珍   付颂平   武慧生   周惠敏   陈武伍   陶红艳   邹欣华
  郑艳萍   张丽萍   刘冬晖   詹伟     杨亚明   刘捷飞   刘莉华   刘红     刘宇红
  陈胜     周益     郭辉    计璐     曾蓓    孙筱莉    陈海雁   邬丽恒   郭晓
  孟彦宁   龙华     王钇    李琴     尹利君    潘丽     田长利   苑文丁   曾雪梅
  王薇     鲁静     代军    潘苇     杨小红    陆莹     李艳     燕荣     晏昭
  杜晓燕   孙雪梅    陆怡    何凌     王艳     陈菲     赵雯     田洁     王莺
  程琼     易燕萍   罗峥     邓磊     蒋敏     刘红霞   王崇华   游红     詹鸿
  雷春     胡可     沈丹     鄂敏     倪玉捷   田波     李杨     杨铭     盛丽君
  涂德明   侯敏     吴彤     戚怡     李琦     明静     王丹     高园     田焰
  幸文静   董敏     沈翱     徐青     王琼     吴恋     郭磊     杨锐     赖珺
  沈丽莎   徐齐琳   吴圣     庄玲     李运华   于杰     余波     陈忠林   周银林
  雷选英   容民     熊桂芝   周静     徐宇珊   丁波     黄明     罗惠琴   余泽斌
  许斗     方红缨   曾青     刘伟     吴雅玲   刘玲     吴颖     吴巧静   杨唯

  杨燕     徐学兰   王娅娜   杨婷婷    王晶(大)       罗曼     孙莹     王晶(小)
  张华英    席玮芳    李露丹   黄志刚   程为鸿   李成阳   钱坤    赵敏     张亚丹  
  毛楚莺   李合芳    秦艳玲   陈汉玉    陈朝阳   杨帆    练艺    程嫚     桂娟 
  刘立刚   汪莹    余忆芳    夏添     呙玉兰   孙珂   何珺文    刘青      龚佚
  林见刚   李梦君   邓凌华   赵丹    张礼燕     熊俊    刘飞     张帆     吴岚  
王爱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2:39 , Processed in 0.07714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