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市形象应注重建筑环境美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0 09:3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市形象应注重建筑环境美学设计 来源: 泰兴市建设局

一、城市形象的个性是新世纪城市化的重要评价水准。
    早在1999年编制的“十五”规划时,著名经济学家马洪指出:发展什么规模的城市,要因城区而异。要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城市的规模总是与城市的类型、功能和定位有关。将我国目前的666座城市划分为一级市场13座,二级城市170座,三级城市483座。马洪认为,这种划分更能反映城市经济水平和市场的重要性。基于上述的认识,马洪的观念是——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不能只看城市的数量,还要看城市的质量。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如果从城市文化建设上讲,就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要将城市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还要建设富有强大集聚力与辐射力的城市文化中心,而所有城市文化层面的提升则是以文化认输赢,而其关键在于城市文化建设是否有竞争力,这个竞争力之核心是城市必须有个性及特色。
    在全球的千万座城市中,那些带有强烈的地域气息、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情的城市个性,是城市地域文化的源泉与结晶,折射着人类文明的光华。然而,现实中,现代化及城市化发展有着一再重复的缺欠;不仅千人一面的城市会让人难以辩认,更可悲的是某些城市精神及灵魂的沦丧。当摩天大楼、立交桥、玻璃幕墙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而竞相复制时,传统建筑文化及美学特征仅仅剩下被简化的拼贴符号,修旧如新的“假古董”招摇过市,如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苏州,曾是河道交错、小桥流水、白墙青瓦、缘水而筑的建筑街市,现仅剩下几个古建标本……照此下去,众多的城市将只会是现代建筑所简单克隆的产物。
二、认知当代中国城市形象中的美学误区及问题。
    作为城市设计的困境之一,是业内外人士对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建筑美学的认识误区。美的城市意象从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们对审美意象的建构。优秀的地域文化可作为城市意象的建构提供良好的基础,依靠它所进行的城市形态塑造,能激发人们对城市形象真、善、美的审美快感。相反,只注重模仿别人,只追求所谓“现代化”的城市感,但由于其审美意象中缺乏坚实的历史文脉基础,城市形态美则无法创造。如今,中国诸多昨日的县城已改为城市了,但与之相配套的设计美学理念的滞后,已使相当多的中小城市,甚至某些大城市的环境令人厌烦。如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而破坏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市某些领导者及决策者为打造业绩,一味效仿他市,破坏环境,造成了许多“建设性破坏”的实例;城市设计者也无法真正按照《城市规划法》从事,建筑师、规划师不得不丧失良知与个性的有之,于是乎,中国的城市中建筑高度在攀比,广场大小在攀比,城市绿地在“绿色”幌子下不切合实际地发展着,不问后果!
    走出城市美学误区的同时还要呼唤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说到底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基座、以精神为指归的。而具体来讲,人文精神应该是指内含在文化中的价值、境界、理想和道德追求。从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来讲,第一步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第二步是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环境的极大改善;而第三步则必将是文化的大规模建设,人文精神的高扬。结合深圳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第一步走得相当成功,第二步也有不小的进展,而现在已经到了文化登堂入室的时候了。一个没有精神和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也是没有魅力的。而最终决定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就在于它的人文精神。以精神论输赢,以道德比高下,以文化求成败,这将是城市发展和竞争的最终选择。如上所述,文化是精神的载体,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谈不上精神的培养与弘扬的。因此,要从整个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高度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促进城市文化的全面繁荣。首先是要促进大众文化的繁荣。广大市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利得不到实现,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能逐步得到满足,精神的建设也就无法在全社会、在社会的不同阶层得到响应,得到落实。但是,也应该看到,仅仅发展大众文化、群众文化还是不够的,要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扩大城市的文化影响,特别是提高城市的文化创新和精神创新水平,提高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文化对话的能力,还必须要加大学术文化建设的力度。没有文化理论的眼光,没有文化战略的高度,就很难从更深层次上推进城市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发展。
三、提升城市的建筑设品位要从美学入手。
    长期以来,消费者在购房时较注重的是交通,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房型等因素。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房者在选房时又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建筑的审美价值上,这无疑是个绝好地趋势。应该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建筑师们曾创作出了许多富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苏州的园林式建筑等,今天已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再如杭州的建筑受西湖秀症状山水和江南文化的陶冶,也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兼收并蓄的自身发展道路。尽管这几年杭州的建筑速度令人目不暇接,一座座高楼拨地而起,但很多建筑与城市并不和谐。这是前不久在杭州市召开的“城市建筑艺术讨论会”上,专家们的共识。建设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不够可以逐步拓宽,环境不美可以多种花草来改善,可一幢房子建起来就要几十年上百年立在那里动弹不得,所以,盖房子一定要讲艺术美,对城市建筑的风格要有整体上把握,对建筑色彩要作通盘规划。业内人士认为,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它包含了诸多的艺术要素,如色彩、造型、风格内涵以及周边环境美化等,需要处理好建筑与人、建筑与城市、建筑与历史、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等诸多关系,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很多。材料、色彩、风格、特色等都是城市建筑的要素。城市建筑需要情感介入,城市建筑想要唤起诗人的灵感,很重要的一条应是体现个性。笔者认为,城市建筑式样往往有两种不同的特点,一种是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结晶体;一种是模仿,甚至是盲目学别人。那么怎样才能体现城市建筑的个性呢?要让城市建筑体现个性,就一定要研究自己城市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它现存空间的协调性,注意和当地的生活习惯、环境空间相配套。
    现代建筑还要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纯粹复古的传统建筑和大规模模仿国外建筑之作都不可取。建筑要以人为本,体现新时代的要求。古典的建筑虽然漂亮,却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居住要求。一味的搞复古建筑,是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当今的建筑设计要务实、简洁、新潮,并在建筑结构、材料、功能、技术上实现现代化。建筑要注重文化品位,设计和制作要十分精致、细腻。如对于杭州来说,纯粹复古是条死路,只有走现代化的道路,体现杭州城市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才能与国际接轨。一个城市建筑的审美支点,应该在于它含蓄而深厚的民居建筑上,不仅浓缩人民的生活理念,还具有文化沉淀。上海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亮对杭州建筑艺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杭州最好不要贪大求高,与它的自然环境一定要采取尊重合作的态度。在民居建筑主面,可以借鉴澳州风格或美国中西部风格,而不必模仿所谓欧洲的宫延、豪宅与美国东部的高楼大厦。
    城市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经济和集中反映,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杰出的富有个性的建筑是这个城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一些美术界人士表示要为杭州设计一份“色彩指南”,建议组织专家对杭州老建筑进行研究,而后与现代化建筑碰撞出一种与当地文脉形象吻合的风格,制定出城市色彩图谱作为未来的“色彩指南”,描绘出抗州的新形象。有关专家同时建议,当务之急是要从根本上去改变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对城市建设的色彩设计进行管理的现状。一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应该吸纳相当数量的人文工作者,比如哲学家、美学家、作家、诗人等。有关专家认为,只有这样,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才有可能把民族传统、地域个性、生态意识、审美观念、人的价值等诸多因素充分考虑进出。笔者建议:一个城市的建筑要有品位,还必须提高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建筑师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文化素质。对于建筑师和开发商而言,要增强对文化、对历史的责任感,不能一味求快而盲目抄袭。开发一块土地,首先要了解这块土地的文化内蕴,激发设计灵感,使城市建筑具有灵性和文化根底。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广大居民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
    总之,要构建宜人的城市美学建筑空间必须把握住如下四点追求:历史文化是城市设计的根,创新理念是建筑设计的精髓,营造城市个性贵在合理移植外来文化,环境艺术追究是建筑师成功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4:39 , Processed in 0.0790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