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寄语《校史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1 07:1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寄语《校史研究》
王宗光
(2009年1月9日)
步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国家对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加大了力度。

文化是国家发展重要的软实力,文化所塑造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及由此而迸发出来的创造力是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有了这些精神,国家才会生气蓬勃,人民的生活才会富裕幸福,各项事业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

高等学校在为提供高层次人才、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中担当责任,为此不失时机地将大学文化建设列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工作,积极推进。历史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校史研究是学校历史文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就离不开历史文化研究、离不开校史研究。

中国高校校史研究与高等教育发展相伴随。自改革开放以来,校史工作不断受到重视。1988年,全国高效校史研究会应运而立,20年来,在北大、清华、南开、南大、交大、复旦、厦大、武大、山西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校史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校史研究工作方兴未艾,硕果累累。在当前,中国高校的建设从规目发展步入上水平的历史时期,学校历史、传统、精神、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学校加强文化建设、内涵建设的新形势下,高校校史研究工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校史研究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青年教师、中坚力量充实到了这支队伍中来,校史研究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文化传统。面对新世纪,2008年交大党委制定了《上海交通大学2008~2013年大学文化建设规划》,《规划》提出:“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大学存在价值和个性特征的重要体现。大学文化建设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的大学文化建设规划,为校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上世纪80年上海交大成立了党史校史研究机构,在存史、育人、咨政上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在这个基础上,2002年11月,学校成立了校史编纂委员会,将“校史研究”列入“985”项目。自2005年以来,校史研究室先后出版了《上海交通大学纪事》、《三个世纪的跨越》、《春风桃李》、《青青犹在》、《老交大名师》等约20本专著。举办了《上海交通大学精神文化巡礼》展览,开展了院系文化建设等多项活动。推动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校史研究与大学文化建设结合,为校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它不但要研究学校的历史中的大事要事、人物事件、历史阶段、办学思想、教风、学风、校风,而且还要挖掘、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探索教凤、学风、校风在学校传统、精神、文化、制度、环境

层面中形成的核心价值、学校特质和它们与社会交融中的作用、功能,使校史中的传统和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因此,校使研究工作在深度、广度和理论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尤其是有百多年历史的学校,校史资料丰富,精神、文化淀积深厚,尚未研究的问题、尚未挖掘和提炼的精神、文化甚多。校史研究任重道远。我们要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以史明志、以史明鉴,让今天的交大文化与百年交大的历史薪火相传,形成具有鲜明交大文化特质、品格、价值的软实力,我们编辑了这本《校史研究》,为关心和有志为学校校史研究的同仁们建立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要为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作贡献。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学校提升软实力有所贡献,也希望交大的校史研究工作能对全国校史研究工作有所脾益。我们欢迎全国高校校史研究的同仁们参与校史研究的切磋和交流。

(本文为《校史研究》发刊词,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理事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16:23 , Processed in 0.1304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