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脑时代勿忘书法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1 08:3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周斌      
    电脑时代,键盘打字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于是有人提出:用键盘替代传统纸笔书写,让书法教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这样做对吗?我认为不对。
    平心而论,如果只是拼音文字的书写,问题简单得多,早在打字机年代,键盘快捷的方式就对此作出了回答。然而,倘若论及表意文字的汉字书写,问题就要复杂得多。作为“音、形、义”统一体的汉字,不只是帮助汉语言交际,它也积淀着华夏先民在天文、地理、自然、社会诸方面的哲理观念,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另外,书写汉字,对人的教育等作用更是其它课业不可替代的。
    一是其审美功能。   
    书法的现实意义是我在研究中力图要解决的问题。在用文字初期,人们认识到文字记录语言,只要快捷清晰即可,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打字可以做得更好。那么,是否因此就可以不用笔写字了?电脑打字缺少人们在书写过程中识记字形、创造美的自信和愉悦,使打字者难以获得审美体验,而书法艺术的传承,为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写过程中能使人获得完好的审美体验。正因为如此,到魏晋时期书写汉字开始自觉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独立的艺术门类,甚至后来文字的内容逐渐被淡化,而对文字形式美感的关注却日益加强,书法艺术发展到当代,一些前卫艺术家努力尝试着把文字的内容消解掉,用纯粹的笔墨来表现书法的形式美感。由此而论,书写汉字而升华的艺术审美,这是电脑键盘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企及的。
    二是其健脑功能。   
    我们现在从事的研究表明:写汉字的过程对左右半脑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西方笔迹学家在一项实验中发现,汉字属于复脑文字,有助于左右半脑协调发展,是和谐精神在人类脑功能发展中的具体体现。书写汉字,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养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用脑习惯,和谐的字体结构同时训练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能力,不可否认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度里,长期书写文字对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价值。
    三是其心理生理健康功能。   
    练习书法,对人的个性、气质、情绪的影响甚大。在气质学说中胆汁质型的人,练习小楷可以使气质获得调整;粘液质的人写狂草可以使气质变得更加完美。写字时,血流量能得到很好的平衡,高血压病人通过写篆书可以获得降压的辅助治疗作用,写篆书也易使人心平气和。这在我们古代书法文献中很早就有所论及,高尚仁博士和他的同事已通过心理学实验证实了先哲们的观点。
    经常书写的诗歌不用背诵就可以深化理解。古代秀才们抄书的时候还念念有词,其作用就是调动多种感官,强化记忆。近年来,我们研究小组吴鸿清教授在甘肃天水市甘谷土桥小学进行了“伏羲班”书法教学实验,取得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我们研究小组在上海松江区九亭中学开发了结合学科学习的书法校本教材,正是试图将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到书法教学中去,对学科教学起到推动作用。由本人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书法练习促进儿童积极情绪的发展的实验研究”也正在浙江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南浔南方锦绣实验学校、诸暨荷花小学展开实验研究,以进一步证明书法与人的心理形成与发展的交互作用。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也积极着手书法练习与社区儿童积极情绪关系的课题研究。
    其实,键盘输入是一把双刃剑。电脑的出现,让人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方便,但时间久了便发现,通过键盘输入语言的方式也正在不断减弱自己的某些机能。笔者曾对某著名公司153名白领进行过汉字常用字书写测试,发现竟有92人不同程度出现了书写障碍,占总人数的60.13%。有一位重点大学的学生,其父在外购买电脑,他出于关心父亲,用手机短信关照要注意“性价比”,结果发成“性架比”,弄得父亲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据笔者了解,在初中中考的语文试卷中,文言古诗文的默写,本为最基础的题型,而学生常因书写习惯或别字问题,搞得语文老师啼笑皆非无计可施。难怪有教育家大声疾呼“不少学生重电脑、轻汉字书写,对键盘的依赖乃至迷恋……识字不精心、书写乱画符、提笔就忘字,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可以这样说,在电脑时代,培养和提升大众汉字书写和书法鉴赏能力,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对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力的保护,更是提高我们下一代心智能力、优化德育的有效载体,书法界、教育界大力推广、开展新时代下的书法教育,义不容辞,任重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08:34 , Processed in 0.1085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