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31 12:1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培养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
                                   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白琼

    质疑是人类创新思维的基础,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和探究。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些名言都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为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发现创新精神、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难处,从而更好地活化、优化课堂教学,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命跃动的过程以及体验阅读乐趣,积极而有效地学习语文的过程。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受知识经验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还不能做自觉质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予指导,教学生学会质疑。 在教学中我采取引导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质疑的方法进行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课前质疑,诱发学习动力
    课前质疑能改变常期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没学课文时就产生学习的欲望。为了使每位学生的学习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难处,每学一篇课文前都要布置预习,并在初读课文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提出两三个问题,记录在预习本上。开始,有的学生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大多数学生只有提出什么词是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就要给予指导。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指点质疑的途径,教给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可以从题目上质疑;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语言运用上质疑;课文表现的中心上质疑;某些看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等等。学会方法后接着就展开具体指导。如在教《钓鱼的启示》之前,我问一个问题也提不出的学生,什么叫“启示”他摇摇头。又问:“钓鱼就钓鱼,怎么还有启示呢?”他又摇摇头。我说:“这不就是有两个问题了吗?你把它写下来。”他恍然大悟忙写了下来。第二次,他自己也能提出一二个来了!有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提的问题常常没头没尾,我就在他本子上写范句。有时当面让他说一说意思,再让他自己改过来……久而久之,习惯成了自然,班里的学生不但再没有人为“质疑”作业犯难,而且提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水平。《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了如下的问题:(1)为什么教科书会是珍贵的呢?(2)作者为什么说“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我前进”?……创新要从质疑开始,问题问对了,就相当于一半创新完成了。
    (二)、课中质疑,疑中创新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努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可在认真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本上的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单元训练的重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学生各种学习方法掌握的程度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集中和分类。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可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决;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点子上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求得解决;而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在讲课中慢慢地、有重点地解决。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求知欲。如在《小狮子爱尔莎》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谈到“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时,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既然“我”十分喜欢小狮子,小狮子也离不开他,那就不需要把它送回大自然,可以像现在许多家庭养小狗小猫一样作为宠物。接着就有几位学生附和,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反对这种做法。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1)爱尔莎是兽类,大自然才是它最适合生存的地方,它可以在那儿生活得自由自在。(2)如果爱尔莎靠人类饲养,会丧失它的本性。(3)爱尔莎不离开作者,在小环境里一直离开群体孤独地生活它会很痛苦。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后,得出一个结论:作者十分爱小狮子爱尔莎,它宁愿忍受失去它的痛苦,一切为了爱尔莎着想。一个小小的辩论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不但要启发学生提问,而且还要启发学生驳问。提倡学生驳问,这就是求异思维的训练,能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老师的想说、敢说的创造精神。如课文《南辕北辙》中有这样一段话:“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我也说:“他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我刚说完,就有学生举手,而且是几个平时很调皮的学生,他们说:课文说得不正确,老师你也说得不正确,因为地球是圆的,只要车夫沿着一个方向一起跑,他就能绕地球一周,最终会跑回楚国的。对于诸如此类的驳问,教师不应该加以指责,还应及时表扬他们肯动脑筋。学生在鸡蛋挑骨头,敢于驳问老师,驳问名人,即使驳错了,问错了,老师也应给予热情鼓励,因为这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无疑是大有好处扬长避短。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才引发了一场唇枪舌剑,不仅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
    (三)、课后质疑,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这一步往往学生容易忽视。因为他们认为课上完了就没什么好问了。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以及教材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发现更多的问题。如教学《陶罐和铁罐》,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问:为什么陶罐这么容易破碎,经过许多年后能完整无缺,而铁罐这么坚硬,却经过岁月的流逝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呢?这样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使他们在课外进一步有兴趣地进行学习,掌握更丰富的知识。  
    阅读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会发问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又因为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智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开发智力的关键。热情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是不少的,方法是多样的,关键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学生学会了质疑,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益,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12:39:20 | 只看该作者
口语交际:纸的世界
学习目标:
1、
了解纸的有知识,并把所了解到的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与同学分享。
2、
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审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纸的知识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多媒体
头饰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纸奶奶的生日》这篇课文吗?在课文中纸奶奶有多大年纪了?(1898岁)你们想见见这位千岁老人吗?今天正好又是纸奶奶1899岁的生日,我帮你们打了一个电话给她,她回信了,你们看。
二、揭示教学目标。
1、
课件出示“纸奶奶写来的信”(口语交际的要求)
2、
指名读。
3、
教师:这是纸奶奶让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会的条件,你完成了,
她就会来。
4、
指名读要求,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纸奶奶的要求是什么。(⑴把自己剪的纸布置在教室里。⑵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纸的知识与同学位交流)
5、教师谈话:既然纸奶奶提出了要求,我们今天就举行一个Paty,叫做纸的世界,欢迎她的到来!
三、
交流剪纸。
1、
指名把准备好的剪纸拿到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说说自己用的是哪一种纸,剪的是什么。
2、
学生评价。
3、
四人小组拿出自己向同组的人介绍,然后把大家的图形贴在一张大纸上。
4、
由小组长把本组的剪纸贴在黑板上。
四、
交流有关纸的知识。
1、
课件出示纸奶奶出来,并讲话:同学们,你们的生日礼物我非常喜欢,这个生日我十分高兴。不过,在我吹生日蜡烛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起听一听你们说说纸的故事。
2、
教师:为了满足纸奶奶的愿望,我帮你们把纸爷爷请来了,让他给我们讲讲故事,你们可要好好学哦!
3、
课件播放纸爷爷讲古代造纸的故事。
4、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提示:出示几幅画(现代造纸的生产过程、纸的种类、纸的原料、纸的发明历史)让学生选择上面的内容向同学介绍纸的知识,也可以不选择以上的,只要纸奶奶满意,她就会把这张卡片送给你。
5、
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1)
声音响亮;(15分)
(2)
说话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把要说的内容说清楚;(70分)
(3)
语言生动有趣;(15分)
6、
四人小组交流(一人说,其它三人打分,评出说得最好的同学,并戴上头饰。
7、
推选代表上台说。
8、
评议,发奖。
五、
交代纸奶奶很满意,课件出示点燃生日蜡烛,并唱起生日歌,让全班一起唱。
六、
作业:
设计更先进的纸,让纸这个家族更加强大。下次纸奶奶的生日,只要能带自己发明的纸来,就能参加她的生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12:40:30 | 只看该作者
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
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白琼
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一、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我们认为要实现对话教学,教师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为此,在学生“平等对话”中提倡以下交流互动方式:

1、互相讨论。要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如花生组:“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苹果外表美,可内心不美。”“华罗庚、童第周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但他们出国留学后还是回到祖国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落花生的代表人物。”苹果组:“我们苹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内心也美,而花生一点水分也没有。”“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总统不表现自己,能当上总统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

2、共同体验。语文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如《第一场雪》采用虚拟“雪后小记者采访”生活情境的教学,以小记者采访为经,以广大学生扮演各类人物角色为纬,双线互动,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主要步骤:
①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三名小记者从教室外走进。一位记者:“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南方的一名小记者,听说你们这昨天刚下过一场雪,专程赶来采访,行吗?②记者采访,品味意境
采访主题一:这场雪来得快吗?
采访主题二:这场雪下得大吗?
采访主题三:这场雪下得实吗?
采访主题四:这场雪下得好吗?
采访主题五:亲眼看到这么大、这么美、这么好的雪,你心中还联想到什么?
学生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对这5个问题的回答,完成了对课文情境的体验。
三、师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自我超越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1、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应树立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导着学生走进教材”的观念转变,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2、让学生发现教材的疑点。“惟书、惟上、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因此,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
3、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应该是孩子们自我学习和能动探究的教育场所,所以,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自主探究,重在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在自我探究大榕树的美丽时,有一个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后说:“远看大榕树,它就像一只大熊在河边喝水,太美了。”大家仔细一看,插图上的大榕树果真像一只大熊,学生那独特的想像和理解真令人折服。
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更为真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7:57 , Processed in 0.0850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