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季节的深处抵达语言的快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9 08:4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季节的深处抵达语言的快乐

              阿 零


                1

  第一次捧读夏文杰的诗集是在城站路上的鹏飞书屋,那是我晚饭后散步之余常去的一个地方。眼光掠过满排的书脊时,很快就被《梅宁关记事》所吸引,在众多的流行书籍中它是那么与众不同;再次吸引我的是作者简介中关于长江埠的出生地名,小时候从庙上湾去姨妈家走亲戚时,每次经过长江埠,都要在府河码头洗手的情景迅即浮现在脑海中。我就这样喜欢上了夏文杰和他的诗歌。

  后来通过《槐荫文学》的媒介,更进一步地了解到诗人的诸多生活细节,他对诗歌的热情、执着,印证着我最初的印象,他的勤奋让我由衷地敬佩。仅过一年,随后便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本诗集《十年一瞬》。再一年,当我捧读他的《季节深处》时,内心的感动一缕缕温暖着这个寒冷的冬天。

  从《梅宁关记事》时的点,到《十年一瞬》的线,再到《季节深处》的面,诗人的视野在扩大,我的惊喜也在增加。字里行间铺展开来的真情、感悟的敏锐以及对底层和乡村的关注,构成了夏文杰诗歌大厦的基本骨架和他的精神空间。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08:49:07 | 只看该作者
  2

  一个从农村出来,走在城市屋檐下的行吟者,正是基于共同的地域经验和人生经历,在夏文杰的诗歌中,我首先强烈地感觉到的是他无论在题材的遴选还是表述的方式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根――――那就是对乡土的守望。即便是写城市的《在槐荫公园散步》、《车过仙桃》、《夜宿8817》等,他的观照方式依旧是乡土式的,隐忍、内敛、自省、谦卑。

  《车过仙桃》
  来到一座四星酒店  已经晚上八点
  服务员有些无精打彩
  精致的食物让旅途的劳累
  远离疲惫

  收到一条短信  是温暖的关心
  打开车窗  风好象柔和了许多
  路上行人匆匆  车牌号
  显示我们只是一个过客


  寒冷疲惫的夜晚,能够温暖人心的,是一条短信,是那个发短信的人。这时候按键的手,应该是坐在家里的,而家的源头,则是故乡!乡愁在夏文杰的诗歌中,几乎成了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立场,弥漫在他的身体里,随着他的笔走轻灵而无处不在。正是这种地域经验一再整合了他的生活经验,也为他的诗歌带来了开阔的视野。在孝感的早晨,在出差的外地,在酒店在路上,久久眺望的还是长江埠的乡村,那是诗人的凝望也是诗人的底气之所在。一贯鲜明的草根性和平民化倾向,加上来自生活和民间的智慧,来自底层的自觉使他的诗歌写作获得了空前的活力。


  夏文杰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是一直保持着向下的姿态,善于关注日常生活的细节,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诗意。他切近普通人的生活,再努力从底层的生活中发现应该关注的那些情感和人的最根本的道德评判。因为他是从自己的生活、生存中进入诗歌的,他的诗歌与我们的时代生活息息相关,根脉相连。所以,这样的诗歌让我们脚踏实地感受到了最朴素的情感回归。

  一眼望去
  河流  村庄 田野  炊烟
  还有春天
  也在不远的地方微笑
  中午我家餐桌上多了一道菜
  所有人脸上都写满了春天
  ――――《野韭菜》

  平淡的生活中  偶尔
  我们需要这样的凑热闹
  一切都很美好
  没有出乎我们的预料
  ――――《带着儿子去吃堡仔饭》

  家里没有恼人的烟尘
  那么  让我和一棵笔直的树
  一起回家
  ――――《和路边的一棵树一起回家》


  我一直主张诗人和优秀的诗歌应该深入更内在、更内涵的成分中去,让一首诗从平实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中触动最温润最能抚慰人的东西。当我们的阅读被漫天的“高深”和“技艺”弄坏了胃口的时候,这种发自内心的不造作、不矫饰、自然的写作,这样不绕弯、不炫耀、简洁明畅的表达,对写者是自然的流露,对读者是如晤旧友。我真的非常怀念这种写作,怀念这种能够与读者的心灵直接沟通、并使读者内心受到震撼的互动交流。这种草根性的写作,所表达的正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生存徽记。正是这样的细微托举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让我从另一个侧面理解了生命质量无限的飞翔和升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08:49:44 | 只看该作者
                3

  在夏文杰低调、平实的叙述背后,还有他对生活的敏感。从凡俗的生活状态里捕捉诗性的意义,他是善长于惯常的遮蔽中揭示、发现真理蕴涵的好手。我常常叹服于诗人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的诗意的能力,当他沿着玉泉路、槐荫公园、后湖和澴河一路走来,走过春夏秋冬,留在身后的是一地的诗行。

  今天还好大院前没有下岗工人上访
  人民广场依旧人来人往
  天桥上人烟稀少
  著名的老字号槐荫米酒馆生意兴隆
  一切和我们每天的琐碎多么类似

  后来看见单位的房子
  忽然感觉一阵温暖
  春风扑面而来
  ――――《3月18日:孝感的早晨》

  我们没有来的时候
  鱼是这片池塘的主题
  在它们的世界没有仇恨
  没有欺骗  
  自由的日子里见面  都用温柔
  的手  温柔的点头
  和谐是池塘的语言
  一条鱼
  为什么会流泪
  ――――《鱼和那些温柔的手》


  “以具体超越具体”, 冷静的叙述径直切入日常的人生场景,尽可能地让事物呈现出本真的面目。这种客观和真实,让我看到了一个诗人在当下应有的坚持。作为时代的在场者,清醒地保持了与生活同步,并且秉承着现代诗歌的批判精神在大地上前行,他虔诚庄重的写作态度让人肃然起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8:51 , Processed in 0.0627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