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赋予学生和家长学校管理参与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 09:0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赋予学生和家长学校管理参与权  作者:张国华   
作者:张国华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从一定意义上讲,办学行为不规范,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侵害学生利益的行为屡禁不止,本质上是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不适应搞好公共服务的需要,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的必然结果。
  ●只要我们真正将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督权、评价权更多地还给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可以影响校长、教师的去留进退,还有谁敢拿着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当儿戏。
  在当前中小学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教育热点问题受到高度关注。笔者认为,要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要依靠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更要依靠人民,依靠学生和家长的参与与表达。
  一个时期以来,部分中小学存在着乱收费、乱办班、乱摊派等违规行为;存在讽刺、挖苦、歧视甚至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现象;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些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关注甚至诟病。
  对于上述问题,虽然年年治理,但却屡禁不止,久治不愈,成为“顽症”。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伤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情感,而且已经成为关乎民族竞争力,令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的突出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各级政府到教育主管部门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每年都有新举措,各级都有硬措施。具体拿潍坊来说,对违规者的监督不能说不严密,既有天天见诸媒体公开接受社会举报投诉的电话、网络,又有涵盖所有学校的责任区督学经常监督检查;既有配合省里的明察暗访,更有市、县的每报必查。同时,对违规者的处罚也不能说不严厉,几乎年年都有部分学校被通报批评,甚至有的校长、教师受处分。但是,为什么违规现象还是屡禁不绝?是目前还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社会大气候,或者是教育系统还没有达成共识?显然不是。因为从校长到教师,几乎没有人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正常的,是不应该解决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作为监管的一方要下决心解决,学校和教师作为存在问题的另一方又渴望解决,但为什么就是难以解决。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我们没有真正触及问题的本质,没有找准真正的“穴位”。
  事实的确是这样。仔细分析这些问题就会发现,矛盾对立的双方并不是教育部门与学校、教师,而是学校、教师与学生以及家长之间。在调解处理这一矛盾中,教育部门其实是作为学生和家长利益维护者的代表,对学校和教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而且,这一权力实质上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当教育部门所拥有的资源无法有效保护人民利益的时候,就应当还权于民,而不是握着权力不放,更不能事事撇开“主人”,包办代替“为民作主”。
  现在看来,久治难解的中小学若干违规现象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主人”的权力完全被包办代替,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没有参与权、监督权,完全由教育部门垄断;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情况没有发言权、评价权,完全由学校垄断。学校和教师主要是对上级负责,而不是直接对学生和家长负责,这才是损害学生利益的行为长期难以解决的根源,是教育部门着急但一些学校校长、教师却不以为然的真正症结所在。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办学行为不规范,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侵害学生利益的行为屡禁不止,本质上是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不适应搞好公共服务的需要,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的必然结果。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是要改革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赋予所有学生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应有权力。一是要改变单纯由党政或教育部门直接选拔任命校长的做法,在更替和选拔任命校长时,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在取得资格的人选中,由学校利益的直接相关方包括教育部门、教育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和所在社区代表等共同决定人选,促使校长切实解决好对谁负责、为谁服务的问题。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在考核评价学校办学水平与业绩时,应当构建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机制,将他们对学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促使学校必须把学生和家长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贯彻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三是学校在教师考核选聘、评优晋级中,也应将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作为重要内容,让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每一个教师的第一追求。
  可以预见,只要我们真正将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督权、评价权更多地还给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可以影响校长、教师的去留进退,还有谁敢拿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当儿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6 07:51 , Processed in 0.16701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