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情筑成容庚故居纪念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 06:3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情筑成容庚故居纪念馆
■年轻时容庚像
■ 容庚故居纪念馆正门
■ 梁世纪捐给莞城街道的画
    ■容庚母亲邓琼宴,在她的苦心栽培下,容氏兄弟姐妹皆成栋梁之材,容庚成中国古文学家和考古学家,容肇祖、容媛成为民俗学家
    位于莞城旨亭街深处的容庚故居纪念馆,已于今年春节前开馆了。开馆当日,容庚的5个儿女悉数到场,远在美国的容庚儿子容琨也回到故里,与东莞市、莞城的领导及市民一起,参加“容庚故居纪念馆开馆暨容庚作品藏品展”的开幕式。
    容庚故居纪念馆面积虽不很大,但却如古老的旨亭街一样,深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渗透着市、街道领导、容家后人、街坊邻里的乡情。可以说,容庚故居纪念馆是用乡情筑成的。
    在“容庚故居纪念馆开馆暨容庚作品藏品展”开幕式上,东莞市政协原副主席黄发深情地说:“搞好容庚故居纪念馆,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几任领导人的愿望。”为了挖掘容庚故居纪念馆背后的故事,本报记者采访了东莞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的副主任李炳球、莞城文化中心负责人黄柏全、摄影家周敏强等人,听他们细说在修葺容庚故居纪念馆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十余载春秋努力建馆
    容庚先生(1894-1983)原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东莞市莞城人。容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学家和考古学家,在篆刻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甚丰,曾出版专著30余种,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金文编》、《商周彝通考》尤为海内外学术界推崇,成为一代宗师。
    据黄柏全介绍,容庚故居纪念馆位于莞城旨亭街八巷2号-6号,占地面积213.765平方米,是一座岭南风格的传统式样的普通民房建筑,建筑平面为三开间,分前、中、后三进布局,每进都是一个独立的三间两廊式单位。两廊之间是一个小天井,现存建筑为晚清风格。这座房屋是容庚先生的祖父容鹤龄于清光绪年间从他人手中买的。[容鹤龄(1832-1897),咸丰十一年(1861)举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李近维任东莞市委书记时,市人民政府出资将容庚的故居购回,准备建容庚故居纪念馆。1998年1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容庚故居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从那时起,市人民政府就着手对容庚故居周围的房屋实施征地、拆迁工作,具体工作由莞城区政府实施。佟星接任东莞市委书记时,基于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确立了建设东莞文化新城的举措。是时,对容庚故居的征地拆迁工作进入了加速期。时任莞城书记的梁近东对此工作更是亲力亲为,征地、拆迁遇到困难时,亲自找街坊、市民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黄柏全介绍,莞城的几任主要领导人,为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意图,修葺容庚故居,利用莞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文化新城,不遗余力地对住户以人性和理性的动迁解释。因各住户在此住了数十年,对居住地有深厚的感情。莞城街道领导又体会到业主、街坊的感情所在,晓之以情和理。最后业主们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忍痛割爱迁出居住了数十年的老房子支持政府的工作。
    李炳球介绍,为了修葺容庚故居,建容庚故居纪念馆,市里把工作做在前面。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莞城街道政府就拨出资金,在东莞中学的报功祠建容庚纪念馆。东莞市政协运用所掌握的容庚、容肇祖的资料,整理出版了《容庚、容肇祖学记》。2007年,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文史馆合作,编辑出版了《容庚法书集》,在该书的首发式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亲自出席首发式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些工作都是为建容庚故居纪念馆做铺垫的。
    黄柏全透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曾说过,容庚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东莞可建容庚纪念馆,把其作为一个亮点去宣传。
    容庚后人积极捐献藏品
    据李炳球介绍,容庚勤于治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数十年,桃李满门。他长期致力于古文字、考古、书画的研究,且著术甚丰,而他的《金文编》、《彝器通考》更名重海内外,成为一代宗师。晚年又将毕生珍藏奉献给国家(分别捐给上海、广州中山大学和中山图书馆),但来不及捐给故乡东莞,就驾鹤西去了。
    上世纪末,原东莞市政协副主席黄发就提出,建容庚故居纪念馆可动员容庚的后人,捐出部分容庚的作品和藏品,以充实容庚故居纪念馆的内容和馆藏。市里各方都认为这个做法很好。因黄发与广州美术学院的画家很熟,容庚有一个女婿叫梁世雄,是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教授、岭南画派纪念馆的理事,与黄发的交情很深,此工作就由黄发牵头。
    黄柏全介绍,动员和接收容庚后人向容庚故居纪念馆捐容庚作品和藏品这件工作,城区的几任主要领导张锦平、梁近东和王检养,市政协的李炳球,还有文史专家杨宝霖等人做了大量的工作。
    容庚退休前是中山大学教授,住在中山大学校园内。容庚仙逝后,他的居所里还有许多容庚的遗物。新世纪之初,中山大学欲收回容庚的居所,但其遗物怎样处理好呢?中山大学方面征求容庚家属的意见。容庚的家属表示,容庚的遗物最好能放在博物馆里。那时,东莞已着手修葺容庚故居。正当容庚后人欲找地方放置容庚遗物时,黄发去到广州容庚的小女儿容璞、梁世雄的家里,说明来意:东莞正在修葺容庚的故居,筹建容庚纪念馆,可能的话,希望容庚的后人能捐些容庚的作品和藏品,使容庚故居纪念馆的内容厚重些。容璞听后非常高兴,于是与其兄、姐商量,将容庚的部分作品和藏品捐给了东莞,捐给容庚故居纪念馆。
    据黄柏全介绍,容庚故居纪念馆,从购回房产到征地、拆迁、设计、修葺等,足足花了10年时间,历经几任市、区领导人的努力。今年春节来临之际,容庚故居纪念馆终于开馆了。开馆的当天,同时举行容庚作品藏品展,容庚的5个儿女悉数回莞参加隆重的仪式,非常高兴。容璞的丈夫梁世雄为此又捐赠了一幅其为纪念岳丈容庚而创作的国画《傲雪青松常翠色》给莞城美术馆。
    夜以继日赶印《颂斋珍丛》
    李炳球介绍,2007年,东莞市政府与广东省文史馆合编的《容庚集法书集》社会反应很好,对研究容庚与东莞很有帮助。因此,他向有关领导提出:是否可以将容庚未发表的作品和藏品再整理,出一本名为《颂斋珍丛》之类的书。此问题得市政协和莞城区政府的一致赞同,但表示,此书最好配合容庚故居纪念馆的工作,在开馆的时候与读者见面。出书的具体工作由李炳球负责,此时距容庚故居纪念馆开馆日只有3个来月。3个来月的时间出一本内容丰富、又能比较系统地反映容庚作品与收藏的书,谈何容易。
    但李炳球想,为配合容庚故居纪念馆的工作,将容庚未发表的作品藏品整理以及将容庚、容肇祖生平的简介,还有邓氏容母教子成才的事迹整理出来,让其泽被莞乡,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为了能将此书赶在开馆前印好与读者见面,只有咬紧牙关、全力以赴。李炳球说:“那段时间我夜以继日地整理收集资料,写《颂斋藏品》的作者简介,又每星期赴广州,动用一切关系找广东省出版集团、出版社请求帮助。
    具体负责《颂斋珍丛》收录容庚作品和藏品的摄影和装帧设计的周敏强介绍,在这么紧的时间里完成这么重要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周敏强说:“那段时间日夜赶工,为出这本书,我与李炳球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才完成所负责的工作。好在广东省出版集团非常配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此书对稿。广东省出版集团的领导除亲自审稿外又亲自对稿,数次审稿对稿后才付印。有一次,广东省出版集团的领导出差河源市,为了不耽误《颂斋珍丛》的工作,利用出差途中的时间审稿,此事令我感动。”
    李炳球介绍,广东省出版集团的领导审稿时,发现问题马上电话沟通。李炳球说:“这段时间去广州多了,每个星期都要去。夜熬多了,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几晚凌晨3点之后才上床休息。”但他表示,为能将《颂斋珍丛》一书赶在容庚故居纪念馆开馆时与读者见面,虽然累,但很值。因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光泽被莞乡,在东莞历史的长河中,在学术上暂时还没有发现谁能超越过容庚的。用先生之事迹,用容家之事迹激励莞人作用不一般。
    三次为容庚塑像
    进入容庚故居纪念馆,天井处立有一座容庚青年时期的半身雕塑。
    黄柏全介绍,容庚的这座塑像浑身都充盈着乡情。原来容庚的这座塑像,是出自著名的雕塑家李汉仪之手。李汉仪也是莞城人,同样是莞中的学生。李汉仪前后为容庚塑过三座像,最早塑的一座是放在东莞中学报功祠里,一座放在广州,容庚故居纪念馆的这座是第三座。
    黄柏全介绍,容庚故居纪念馆的这座塑像正常价是十几万元,但李汉仪认为,为家乡塑像不能收市场价,更何况塑的是我国古文学一代宗师、乡贤容庚的像。李汉仪说只收半价,即工本费。对此,莞城领导非常高兴。
    黄柏全感慨地说:“容庚故居纪念馆从房产的回购、征地、拆迁,街坊邻里的理解迁出,几本容庚书籍的出版,容庚后人的捐物,容庚的塑像等,每件事、每个环节,都洒满了乡情,是乡情把容庚故居纪念馆筑成的。”
    李炳球认为,容庚故居纪念馆的开馆意义重大。他介绍,暨南大学教授陈初生表示,在学术上能成为一个领头人非常不容易,能成为一代宗师就更难,东莞的容庚就是一个。陈楚生加重语气地说:“东莞出了一个容庚不得了呀!”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说:“容庚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李炳球认为,上至省委书记这样的高官到教授陈初生,都对容庚作出了这么高的评价,因此设个容庚故居纪念馆很有意义。他认为另一个很有现实借鉴意义的是,容庚的母亲为培养儿女成才,几次迁居,她的行动为作为父母的我们作了一个榜样。
    培育儿女,容母可比孟母
    我国历史上一直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孟母的苦心培育下,孟子终于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我国历朝历代都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教育后人。而容庚的母亲邓琼宴为使子女成才,同样几次迁居。
    容庚的弟弟容肇祖在《我的家世和幼年》一文中就记述着这几次的迁居。
    1908年,容庚的父亲容作恭死于鼠疫,容庚的母亲邓琼宴一个人带着6个未成年的儿女,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为培养儿女成才,邓琼宴数次迁居,为的是给儿女选择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第一次迁居是1909年,邓琼宴带着全家迁居广州,目的是让儿女能入读其弟邓尔雅任教的广州启明高等小学。容肇祖写道:“四舅(尔雅)教国文多所启发,我们于阅读文学书,旁及书法、篆刻,一改以前墨守拘泥的旧习。”1911年又迁居榨粉街容氏家塾。这一年容庚考入高等师范附中,容肇新读教忠师范学校,容肇祖则入读教忠师范附小。1913年容肇祖考入东莞中学,邓琼宴又带着一家人从广州回到东莞。容庚、容肇新同时插入东莞中学读书。为了使儿女上学方便,邓琼宴带着孩子移居到位于东莞中学的附近。容肇祖写道:“这时我们兄弟因在中学故,与外家结邻,比在旧家中易于在学术上的进益。大哥(容庚)在二舅汝霖、表兄懋勋所收藏书画的品评互相砥砺;二哥为二舅书画多作题签,兄弟三人皆随四舅学习篆刻。大哥以后不久,即随四舅草创《金文编》;二哥于书法外,以刻印称;我随四舅学诗,为以后教文学的基础。这都是移居近中学和近外家之所得益。”
    在邓琼宴苦心栽培下,容氏兄弟姐妹皆成栋梁之材,容庚成中国古文学家和考古学家,容肇祖容媛成长为民俗学家。
    黄柏全说:“对容庚故居纪念馆的使用我有个构思,就是利用容庚的事迹把它办成一个青少年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奋发读书,将来为东莞、为国家争光;利用邓氏容母的故事,给为人父母者在培育子女问题上有个借鉴,有个榜样。迁居的目的是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子女成才。此事若能办成的话,对容庚故居纪念馆的使用意义就更大了。


   来源:东莞日报2009-2-23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6:38:08 | 只看该作者
容庚故居纪念馆开馆
“容庚书画作品藏品展”同时开幕
    容庚故居纪念馆昨日在莞城正式开馆。为配合容庚故居纪念馆开馆,扩大容庚故居的影响力,莞城美术馆也于当天推出“容庚书画作品藏品展”。市政协副主席朱伍坤,市委副秘书长梁近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泽驹,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志伟等出席了开幕式。
    在展厅里,嘉宾们参观了容庚书画作品和藏品的展览,一幅幅精美珍贵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谈论。此次展览将集中展出容庚书画及其收藏的艺术品74件,包括容庚自己创作的《仿唐寅·静坐参禅图》、《临元柯九思竹谱》等难得一见的书画珍品,是国内首次集中亮相,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容庚的后代捐献给莞城的。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月15日,长达20多天的展览将加深人们对东莞名人的了解,在展现莞城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让广大群众受到艺术的熏陶,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


  来源:东莞日报2009-1-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20:26 , Processed in 0.0633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