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细节 生成精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 22:3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细节 生成精彩


有感于《卖报歌》插图观察与《码头工人歌》片断欣赏



常熟市实验小学 吕月琴


l
课堂教学--细节演绎了精彩


一幅黑白插图


  《卖报歌》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就会唱了,所以我只复习了二遍,为了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品味歌词的内涵,我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展开了如下的教学:

师:歌中所描绘的这个小报童,现在就跑到了我们的书上。来,让我们走近她。
学生开始观看课本上的插图。
师:看看图上小报童的穿着。
生:她的衣服很旧,上面还有许多补丁。
生:衣服皱巴巴的,裤腿上还有几个新洞。
生:裤子很短,像是她小时候穿的。
生:可是她的衣服很大,大家看衣袖尽管圈起了好几层,可才露出手。
生:这可能是她妈妈或姐姐的旧衣服。
师:是呀,在旧社会这不合身的旧衣服也许还能为小报童遮挡一点点寒冷。可是……
生:可是她脚上连不合适的鞋都没有。她正光着脚顾不上寒冷、顾不上路滑,在风雨里奔跑着,想把报纸早点卖掉。
师:那她今天卖掉了多少报纸了?
生:一张也没卖掉,因为破旧的书包里还放着一大卷沉甸甸的报纸,她的左手正小心翼翼地抱着。
生:可能只卖掉了一两张,但她已经出来很久了,因为她的鼻子都冻得通红了。
生:她老早就起来了,还来不及梳头发,就赶紧去等派报。终于等上了派报,现在她正一边跑一边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师:那,现在有人买她的报纸吗?
生:没有人,因为天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来了,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了。
生:一位坐着黄包车回家的贵妇,朝她看了一眼,小报童以为她要买报,正在拼命地追赶。看,本来很乱的头发,现在被风吹得更乱了。
……
师:看了这幅插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旧社会的报童大风大雨里满街跑,生活真艰苦。
生:旧社会的报童吃不饱,穿不暖,小小年纪就要争钱,日子真难过。
……
师:如果让你也来给《卖报歌》画幅插图,你准备怎么画?
生:我要画报童在雨天里摔了一跤,浑身泥水,可跌倒在泥水里的她,怀里还紧紧地抱着书包,生怕弄脏了书包里还没卖出去的报纸。
生:我要画在寒冷的冬天里,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人们都在火炉边烤火,可小报童穿着草鞋披着单衣正在雪地里奔跑,路上只留下了她一串串的脚印。
生:我要画在炎热的夏天里,虽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可报童还在满街吆喝“买报,买报,快来买报!”
生:我要画一辆小轿车驶过,脏水溅得她满身满脸。可她顾不上这满头满脸的脏水,用手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书包里的报纸,又继续奔跑与叫喊。
……


  一幅普通的黑白插图,通过孩子们敏锐地观察,歌词内涵在一个个细节中诠释、理解和感悟。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22:35:48 | 只看该作者
一声盲目的笑声



  在学生把收集到的聂耳创作《码头工人歌》的故事资料交流完后,我说:“下面让我们来听听聂耳笔下的码头工人受压迫的心声。”我在电脑上按下了播放键。
前奏过后,男中音才开口,学生杨宇却忍不住笑了一声来。这平时的捣蛋鬼,刚才大家在热烈地交流资料时,他却在开小差,还把凳子弄翻在地,发出巨响。
  “很好笑吗?”我表情严肃地说。等第一句歌词唱完,我就按了暂停键。杨宇还有点不以为然。
  “这音乐多沉重呀!我听了简直有点想哭了,你还好笑?”刚才交流资料时说得最动情的仲彦泠大声地说,“码头工人每天都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可还吃不饱,穿不暖,我想想就心酸。”仲彦泠的眼眶真有点湿润了,这女孩的感情最丰富了。
  “是呀,杨宇你好笑应该感到可耻!”坐在旁边的吴凤清补上一句。
  “杨宇,你太无知了!”
  “杨宇,你太不同情码头工人了!”
  ……
  同学们毫不留情地一声声批评着杨宇,此时的杨宇脸红红的,低下了头。
  “杨宇,我想,刚才你觉得好笑,肯定是有你一定的理由。来,能给同学们说说,好吗?”为了让杨宇不至于太难堪,我这样说。
  “因为我听到了这怪怪的男人唱的歌声,我就好笑。”杨宇立刻分辩。
  “原来他是为歌声的怪异而好笑。那歌声怪吗?怪在哪里?大家继续听。”我取消了暂停徤,教室里低沉的男中音又响起了,同学们表情凝重地听着。
刚听完,几只小手就举了起来:“歌声不怪,这是男中音在歌唱。前一个单元我们听的《嘎达梅林》也是这样的男中音演唱的。”
  “那为什么不请男高音来演唱呢?”我说。
  “男高音唱的话,码头工人的劳动像是很轻松了。男中音来演唱是为了表现码头工人的生活艰辛。”一名学生抢着说
  “男中音演唱,更能表现码头工人的哀怨与痛苦,但他们又不被生活所累倒,还在坚强地抗争。”又是仲彦泠的发言。
  “码头工人每天干活干得简直喘不出气了,所以歌声很低沉。”这会儿杨宇明白了,还积极地举手发言。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也不再鄙视他了。
     一声无意识地盲笑,通过师生间地平等对话,让歌声的魅力在一个个细节中闪耀、穿透和征服。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22:36:06 | 只看该作者
七个沉重的休止符



  “是呀,让男中音来演唱表现码头工人被压迫的生活是太合适不过了。那么这沉重的音乐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我说。

  一只只小手又举了起来:

  “这音乐速度特别得慢,说明码头工人扛着大山似的货物正在艰难地行走,脚像灌了铅似的无比沉重。”


  “音乐很慢,说明这是从码头工人内心唱出来的,是他们内心的呐喊。”


  “我从唱唱歇歇的歌声中,好像看见了从朝忙到晚,从晚忙到朝的码头工人,眼睛都迷糊了,骨头架子都散了,可还在搬哪,搬哪,‘哪’字唱得特别长,好像永远也搬不完。”

  “为了体现码头工人从朝搬到晚,从晚搬到朝。搬哪,搬哪,永远也搬不完,聂耳在搬哪,搬哪这两个小节中采用了后附点,让搬的动作更沉重,更漫长。”我趁机说,还带着学生看着板书,练了一下后附点音符的节奏。
  “刚刚的歌声唱唱停停,停停唱唱,我好像看见了遍体鳞伤、任人宰割的码头工人,走几步,歇一歇,喘一喘气。再艰难地走几步的情景。”又有学生发言了。
  “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哪个音符体现出了这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感觉来呢?”我将歌谱在大屏幕上展现,并放大有休止符的一小节。
  “是休止符。”学生眼睛很尖。
  “8分休止符。”有人补充。
  “为什么不用4分休止符让码头工人歇得更长一点呢。”我说。
  “因为码头工人歇歇的时候,如果被工头发现了,就会挨鞭子,说不定会被开除。搬运时累得实在忍不住了,只能偷偷地歇歇脚、喘喘气,所以应该用8分休止符。”
  “那么这个8分休止符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我把放大在屏幕上的歌谱缩小还原,和学生一起数了起来。
  “七次”同学们数得很快。
“这七个休止符,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七声粗大的喘歇。”
“七声沉重的咳嗽。”
“七滴悲愤的眼泪。”
“七声皮鞭的抽打。”
“七颗豆大的血汗。”
“七个铜板的工钱。”
……
   七个简单的休止符,通过孩子们一声声地述说,痛苦生活在一个个细节中呻吟、呐喊和激愤。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22:36:41 | 只看该作者
四个紧迫的三连音


  “七个休止符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感受。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正是聂耳所要表达的。老师为你们有这么多深刻地理解而喝采。”我激动不已地说:“歌曲中除了巧妙地运用了这七个休止符之外,还有哪些地方也形象地描述了码头工人痛苦不堪的生活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码头工人歌》片断音乐,注意歌曲的前奏与结尾。”于是我又第2次播放了歌曲。
  “歌曲的前奏与结尾是一样的,结尾还唱道唉哟嗬嗬!唉哟嗬嗬!这是码头工人搬运货物时发出的声音。”录音刚放完就有学生回答。
  “让我们跟着旋律和码头工人一起来唱‘唉哟嗬嗬!’。”我将电脑上的音频滚动条拉到歌曲的后四个小节,开始播放。
  “现在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音乐刚停我就说。
  “4个‘唉哟嗬嗬!’声音从低到高,又从稍微的高到非常的低,我仿佛感受到码头工人积蓄力量唱着号子搬运,可是货物越搬越重,越搬越重,最后实在没有力气了,身体就要瘫痪了,声音也快要发不出来了。”
  “是呀,这4个‘唉哟嗬嗬!’音阶从低走向高,又从稍高走向很低,表现了码头工人搬运货物的力量从有到少有,从少有到没有,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生活……”还没等我分析完,吴凤清又举手了,我请了他。
  “我从4个‘唉哟嗬嗬!’中感觉到了码头工人的步伐,紧走几步停一停,再紧走几步。”他一边说一边还激动地用动作模仿码头工人的搬运步伐。
我赶紧请他到前面来,我哼唱‘唉哟嗬嗬!’让他跟着旋律与节奏模仿码头工人搬运货物,其它同学观察他步伐的变化。
  “刚才吴凤清表演的步伐是怎样的?”我说
  “他紧走三步,原地一步,停一停,再紧走三步,原地一步,又停一停。一共四次。”一名看得很仔细的学生说。
  “让我们学着吴凤清的动作,跟着老师哼唱的旋律一起来表演。”同学们立刻兴奋地表演起来了,步伐很有节奏感。
  “同学们,我们在表演时,前三步走时要怎样?”
“步伐很快。”
“速度很均匀。”
“很紧张。”
“很紧迫。”
  “这种紧迫感在歌谱里是怎样表现的?”我将“唉哟嗬嗬!”歌谱的一个小节放大在屏幕上。
  “是通过架在dodore三个音符上的一座小桥和桥中间的3字来表现的。”学生们说。
  “这样的音符就叫三连音。”我说完后,带着学生用手拍节奏的形式,练习了两遍三连音的节奏。
  “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做一做码头工人搬运货物时的动作,体现曲中三连音的紧迫感与沉痛感。”我又放起了最后四个小节的录音。这次的表演不仅表现出了三连音的节奏特点,学生们还个个皱眉弯腰、咬紧牙关、步伐颤巍地跟音乐走路,仿佛真的成了一名被压迫的码头工人。看着同学们这么投入地表演,我非常激动。于是我播放了《码头工人歌》片断音乐,让同学们先后分两次进行表演。第一次是分小组排练。自由排练时,同学们更大胆了,将凳子当作货物扛在肩上、提在手里、抱在怀里。搬运“货物”跌倒了,就用膝盖跪着走路。第二次是集体表演。同学们一个个搬着重货-凳子,排着不同的队形,在几个“工头”的叫骂声与皮鞭声中艰难地行走。那场面、那情景真的让新课程里的每一位师生都感动与难忘。
   
  四个紧迫的三连音,通过孩子们的一次次地体态表演,音乐的灵魂在一个个细节中激荡、重塑和升华。



l
  课后反思 --细节生成了智慧

  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构成教学行为外显的最小单位。一幅图、一声笑、七个休止符、四个三连音是课堂上,是课本中一个个外显的最小的细节。细节虽小,却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旧社会小报童与码头工人痛苦不堪的生活,不能忍受的折磨,以及人民音乐家聂耳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不屈的奋斗、智慧的创作。课堂里没有拨算珠般的知识灌输,没有喝白开水似的情感体验,没有唱高调样的思想教育,有的只是信心的培养、希望的萌发、习惯的纠正、语言的灵动、思维的敏捷、情感的抒发、体验的锤炼、潜能的开发、智慧的启迪、人文的关怀、思想的升华。小小的细节透射出了教育的大理念、孕育出了教学的大智慧,感悟出了做人的大道理。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细节是科学,需要我们去研究;细节是艺术,需要我们去追求。让我们立足平淡,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让我们在润物细无声中静听花开的声音,让我们在水到渠自成中领悟细节的魅力。



《关注细节 生成精彩》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2007年第1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6:26 , Processed in 0.0667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