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塑造学生健康心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9 23:3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塑造学生健康心灵
2009年06月17日 10:2:22  来源:《教育》旬刊
  书法艺术是中国典雅文化的诠释,具有陶冶个人情操、美化心灵之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发挥其功能,塑造中学生健康心灵,促使其形成和谐的身心、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书法艺术是中国典雅文化的彰显
  书法是中国最有原创性的艺术。真、草、隶、篆各种书体;轻、重、缓、急各种用笔,长、扁、方、圆各种结体;疏、密、纵、横各种章法,都是独特的创造。它以汉字为平台,但又不受其点画和结体诸方面规则和法度的约束,而以表现作者的情趣与个性、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味、以求获得极大欣赏价值的线条艺术品。一支软软的毛笔,能写出变化无穷,写出种种气象,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使无数的人流连忘返,千百年来代代流传,其中奥秘,乃文化魅力之所在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特质和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法籍华裔学者、艺术家熊秉明先生谓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著名文化学者王岳川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中的明珠’。” 连西方的画坛巨擘毕加索也由衷赞叹:“中国书法是最高的艺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中也说到:“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美国人福开森说:“中国一切的艺术,是中国书法的延伸。”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与其他,如绘画、文学、哲学、美学、音乐、舞蹈等悠久的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曾说:“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难怪著名学者王岳川说:“世界主义立场使我更为尊重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每当我在国外看到母语汉字或书法艺术,都会产生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激动,难以平息。这是古老华夏文明给我的精神空气和知识水源,丧失了这一切作为个体就是无根之人,作为民族就只短暂的呼吸而走向精神枯萎。”
  发挥书法陶冶,塑造中学生健康心灵,就是要教育中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懂得一定的书法鉴赏常识,陶冶心灵,获得审美享受。现代社会需要中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多,练习书法的时间亦不能跟古人相比,并且中学生日常书写也主要还得依靠钢笔等硬笔书写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毛笔文化剔除掉,并不意味着我们为了现代化就必须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鉴于此,本人结合本校开展的书法活动,阐述书法陶冶与塑造中学生心灵,通过学习书法艺术这一体现我们民族精神、震撼过无数中国人心灵世界的艺术形态,实现中学生诗意的美好梦想。
  塑造中学生健康和谐心灵
  书法借助文字的书写,从神采飞扬,意趣无穷的点划、篇章之间,能表达出作者的感情、修养、思想等,以抒发情感、陶冶情操,一方面,书法习练是调节作者的性情、提高作者品质并抒发作者情感的过程,人品高才能书“神品”,每个作者都以自身的最高境界投入书法中,最大程度地表现出作者的精神美;另一方面,通过书法艺术美对观赏者传达作者的精神美,陶冶欣赏者的精神情操,以提高社会、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文明水准。这充满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识和独特的民族特色。中国书法已成为负载、传承传统文化,陶冶和提高人们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
  1.让学生感受书法作者的人格魅力,学会做人与处事
  林散之曾说:“学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字也容易写好。”自古以来,为世人所传诵的书法家,都认为“书以人品重,人以品学重”,极力推崇“人品”。因此,“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朱和羹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诸褚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不朽于千古。”
  怎样让学生感受书法的人格魅力,学会做人与处事呢?
  首先,学校发挥课堂这一平台,通过书法教师告诉学生书法大家的人格魅力故事,如让学生感受晋代书家王羲之喜爱自然山水,为政清廉,爱国忧民,晚年弃官归隐之情怀,体会其将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和虚灵的玄学意蕴及骨鲠高洁的个性。一寓于书,其作品中的字里行间显示出书家清逸的人格力量,并形成了清峻飘逸、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告诉学生“笔谏”之柳公权为人正直不阿的典故。《新唐书》载:帝(穆宗)问公权用笔法,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也。”后人称此为“笔谏”。“心正笔正”是做人用笔的名言。感受颜真卿之正气,他作为一代忠相,刚直不阿,同分裂叛乱势力安禄山、李希烈先后进行了斗争,终以身殉节。他的这种人品发于笔墨,则刚毅雄强,大气磅礴,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气凛人,临大节而不可夺。
  其次,学校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专家表演、学术报告等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切身体会书法艺术“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之魅力。在从古代书家张芝、钟繇、怀素、智永、米芾等名家身上学到执着追求、勤奋刻苦、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的同时,也知道因恶其人而废其字的蔡京、秦桧、汪精卫等他们的字不可谓不工,或许尚存一点史料价值,但没有人会认为他们的字流美溢彩而流连驻足。因为,人们从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一副副或骄横一时,或奴颜卑膝的丑恶嘴脸。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举例说明,让学生受到崇高品质的熏陶,陶冶美好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要使字写得美,惟有先做到心灵美,自己的心灵达到高尚而受人尊重的境界,才可使自己写出的字受人赏识,学会做人与处事。
  2.带领学生领略大师的佳作,提升个人审美能力
  在中学生中开展书法艺术活动,既有利于中学生内心世界的和谐,也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曾繁仁在《美学之思》中说“审美的本质是通过培养协调和谐的情感,进而塑造出协调和谐的人格,达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和谐。”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指出:“科学充实并提高了我们的知识生活,而艺术也同样充实提高了我们的感情生活。”鲁迅先生曾有言:“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书法本身极具美的因素。它蕴含着点画质地美、线条姿态美、字形组合美、章法布白美、神采气韵美、节奏          律动美、形式丰富美、风格独特美。
  书法之美感,不像小说,一目了然。因此,在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如书法欣赏部分的教学可用大量图片信息来加强直观性效果,技法部分可以用动画形式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巧生动地表现出来,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接受。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直观性、形象性这一审美过程,让学生从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感悟提按、转折等笔法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的美,字的长短、大小、向背、疏密、穿插、避就、合并、重叠要搭配和谐、变化多样而又生动自然;疏密、穿插等章法的美,“汉字的章法布局讲究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感受篆、隶、楷、行、草诸书体的美。书法作品中,简逸旨丰的线条和虚实相生的构图,能够充分展示其丰富的内涵,使之意境深邃,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言有尽而意无穷”。
  学生在进行书法艺术欣赏时,伴随着情感的体验而不断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进入超功利的审美境界。此时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获得一种审美高峰体验,即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艺术的最高境界。
  3.指导学生亲身实践书法艺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宝剑锋从磨炼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切智慧之花和有价值的成果,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王羲之的《笔势论》指出:“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王羲之苦练书法,池水墨尽。临摹是学习书法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学习点画和结体的初级阶段,而历代书法大师的代表作品是我们学习的绝好范本。
  在我校,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的书法课,让学生临摹名人佳作。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书法过程中,要求学生进入一个全身心投入的静止状态。在写字前,告诉学生要把笔、墨、纸放得有条不紊;在写字过程中,要求学生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执笔讲究指实、掌虚、腕平、肘腕悬起,指、腕、手、肘、臂乃至全身投入有节奏的运动,姿态端庄优美,心体协调一致,呼吸深而自然;下课后,要求学生离开座位时,做到手与桌面上不留一滴墨迹。 “养成这种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改正这些毛病。”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指导学生亲身实践书法艺术,运笔过程中的提按、疾涩、顿挫、轻重、缓急,篇章中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偏旁、每一个字、每一行字的训练,使学生获得韧劲与耐力,形成锲而不舍、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等优良品质。欧阳询:“澄神静虑,端己止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周星莲《临池管见》中深有体会地说:“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19:23 , Processed in 0.07366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