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悦读时代】第一辑:《南风窗》394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20:0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悦读时代】第一辑:《南风窗》394期
很懒了。懒得说话,懒得写字,懒得思考。想起春天与老K几人喝酒,我曾扬言每月给馆主的《书。时光》写一篇稿子,K当场就表示了怀疑:你要能每月写一篇稿子,我每月请你一醉。现在想来,他的怀疑是对的——对我的懒惰、浮躁、食言而瘦的深刻了解和预见。

甚至懒得看书。但人其实是无法停止阅读的,就象一辈子都需要吃饭。浮躁的人读书很成问题,书籍、报刊、杂志,都随意地翻着,最后总是一无所得。在哗哗的翻动声中,时间流逝而去,一天一度的梦想剧场也就开始了。猪八戒吃的东西很多,但他马上就不能回答你,晚餐到底吃的什么东西。我其实也是头猪而已。

看书已然变得那么累,苦瞅半天,却往往阖书即无所得。若遇见大部头,不管是谁人推荐的,看见它的身材自己立刻就泄了气,有球场上遇见大鲨鱼的感觉。倒是有些杂志报刊和不算很厚的东西,还能一澄思虑。连伟大导师都无法静心看书,看来我们真的是进入了读图时代。

即使这少得可怜的偶有所得,也常常因为懒得记录和思考飘忽而去,一闪即逝。好习惯难坚持,坏习惯却只要三天就可以养成。我得试着记录那些有趣的东西,让自己的阅读可以继续下去,并将自己的所见所得,分享给某些和我一样懒惰而有兴趣的人。

阅读因自己的浮躁而变得累人,我们可以试着把它变成“悦读”——愉悦的阅读。几年前一个叫姓柳的朋友说起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很佩服他的创意。在快餐文化横扫一切图书市场,人人急攻而近利,知识分子集体感染软骨病的时代,他用这两个字做了出版社的名字,我以为他马上就要发财了。但他出版的东西实在惨不忍睹,直接浪费了一个好好的名字。它需要重新演绎。

给泼妇说我要做这个活儿是给自己布置的一个作业,好比缺乏毅力的人大喊戒烟,其实就为了别人的监督和提醒。我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保持安静的心态,读书,并将精华摘录出来,用简单爽净的文字去转达或者发挥,介绍给别人看。

它可以是一本书的简介、读后感,或者一期杂志、报纸的精华摘要。但不管它是什么,有一点应该坚持:它必须长期存在下去,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阅读,我愉悦。

《南风窗》394期精华摘要

从新中国走向新新中国——庄礼伟

如果说新中国意味着政权的更替取代,由“我”来变革别人,那么我们正在积极建设着的新新中国则意味着用今日之“我”升级改造昨日之“我”。什么是新中国走向新新中国最深厚的动力?——中国民众的自强精神、创造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

值此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各级公权力机构给全国人民道一声感谢,道一声辛苦,乃至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对人民道一声歉,都是应该的……

执政党谋变——杨军

杨军这篇文章应该是与窗下人语《从新中国走向新新中国》一脉相承的。执政党谋变,不仅是当前中国积压的诸多矛盾几至无可缓和,出于社会大局的需要;更是一个执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顺应历史潮流的需要。“打天下”与“治天下”不一样的道理谁都知道,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官员党员的实际工作与生活,却非一日之功。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最根本的障碍是制度体系的建设。60年的变化,特别是近30年激荡的经济潮,冲刷掉了大多数优良的传统,而新的、与当前社会公平公义配套的伦理秩序根本没有建立起来。谋变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党内民主。

人本回归与人权入宪——刘阳、赵灵敏

200316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这个具有普通意义的命题,它因为超越了狭隘的政党、利益集团诉求而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但我们要警惕的是,人本主义对神本主义的驱逐已经演变为“物本主义”。对科学的信仰其实质就是对货币的信仰——一种背离了人本,全无人文色彩的宗教。当前中国存在的几乎所有重大不稳定因素,几乎都是它的外在反映。人本主义需要新的回归,在更高的意义上实现它的自身。

人权,曾经被作为资本主义的口号而被列为理论的禁区。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还可以听到这样的笑话:警察对哭着申诉人权的群众嘲笑说,“老子有两个人拳,你是要左钩拳还是要右直拳?”——20043月,10届全国人大2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终于写进了宪法。

但到今天,中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特殊利益集团和官僚特权阶层,有的地方甚至形成贪官污吏网络群体。他们抱着既得利益不放,成为推动人权进步的阻力。有些还与黑~~会勾结,成为反动力量。现在推动人权,主要是来自人民群众的维权斗争和公民社会的发展。

要廓清我国2000多年来专制统治的遗毒,改变上层阶级的愚民情结和老百姓的臣民、子民观念以及奴隶、奴才心态,树立现代公民意识、主体意识。

生存权不是人权的全部,言论自由是人权的重要方面。言论自由包括讲错误言论的自由和不言论的自由,也包括讲和政府、宪法的规定不一致的言论的自由(否则就永远不会有修改宪法法律之举)。思想是绝对自由的,只要没有付诸行动,任何言论停留在思想和口头上都是言论自由的范畴,都应该受到保护。

膨胀的中国,流动的中国——田磊、甄静慧、赵义

田磊在文章《中国特色的人口学》里,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人口变化和人口政策的变化里,摆出了从2000年就开始在学界争论的一个话题:我们还要不要计划生育?

我们从那些辩论里发现,专家们的争论,大多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而不因为自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这个现象在经济领域尤其明显。而在人口学领域的争论有个更大的问题:专业化的学术训练,虽然确实能够提供更加专业的意见,另一方面却把研究的视野切割得狭小无比,使得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变得越来越僵硬。专业化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不是比以前更加值得信赖?——依靠这些专家们结论做出的决策,最后的结果要到20年后才可以验证。那时候会不会已然造成恶果?

甄静慧的文章《人力流动的户籍瓶颈》回忆了中国户籍制度的变迁——户籍和土地,从来都是压制创造扼杀人性捆绑农民的工具。在城市化的今天,生活在自己的国家,住着自己的房子,却因为户籍制度的排斥而没有归属感的人,随处可见。2008年底,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5.68%——但我们的城市化率不是以户籍人口计算,而是以在城市居住满半年的长驻人口来计算的。这真的很可笑:我们一直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市民和农民。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有1.2亿个家庭的2亿农民进入了城市,但只有不到一成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其余九成多的家庭处于分离状态。政府在城市扩张中,只要农民的土地和劳动力,从不顾及他们下一步的生存。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严重,成为影响中国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最大隐患。户籍制度改革不存在时机合不合适的问题,只要下决心,随时都是可以改而且应该改的。

赵义的文章《流动中国的三个层次》说,新中国60年就是人口流动的过程,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正是在人口的流动中,主度和被动,政治和经济,理想和现实,时髦和落伍,机会和陷阱,不停被反复定义,矛盾和冲突更迭出现,人的命运也因此波澜起伏,纵横交错。人口的流动,被动地创造了很多灿烂的事物。

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支援边疆、十万大军下海南、国企职工下岗、出境旅游、春运……自由流动是一种天赋的权利,用来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孙志刚,城乡之间的流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008年春南方大雪灾,也说明人口流动不等于让人永远漂泊在路上。自由流动是解放人,而不是象用零件一样,坏了,就扔掉。

村上春树的墙与鸡蛋——林少华

村上春树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日本作家,被认为是继川锻康成、大江健三郎之后,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今年初,村上春树在获得耶路萨冷文学奖时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鸡蛋与墙。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而破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这一边。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或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的这一边……”

“……轰炸机、坦克、火箭、机关枪是坚硬的墙,被其摧毁焚烧的非武装平民是鸡蛋。这是这一隐喻的含义。但不仅是这个……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分别是一个鸡蛋,是具有无可替代的灵魂和包拢它外壳的脆弱鸡蛋……”

这才是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政治思想:弱者应该天然地具备道德的高度,被同情、被关爱。而在中国,这样的知识分子是不多的,大多是对权势的屈服和投靠。就象网络上流传的一句名言:你以为全世界的鸡蛋联合起来,就能打破墙吗?傻逼!

而在台湾,知识分子却都是远离权势的。我一直记得一个忘了名字的台湾学人的话:知识分子应该永远站在批判的立场说话,远离权势关注人民。生活在伟大的国家,却要去崇拜我们很不喜欢的日本和台湾学者,这实在让我有点泄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7:28 , Processed in 0.13666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