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意会·语感·动点”的语文教学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7 00:5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意会·语感·动点”的语文教学策略

——“言意统一,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观之课例
深圳崛起实验中学 张训海

永远走在语言的路上,永远在语文味的路上行走。——题记

海德格尔说:“生命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我作为一个语文教育者,充满深情地说:“语文充满疲惫,但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益学生时曾引用过伊斯兰教默罕默德的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我认为学语文、读书是一种需要,一种诗意生活的需要。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语文也是要有诗意的,而诗意语文,是唤醒情感意会的语文。
意会是一种由“言”知“意”的会意过程,就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一种情感嘶鸣的高峰体验。《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跟黛玉学诗,香菱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例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个‘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宝玉听了香菱的讲诗赞道:“既是这样,也用不着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是的,意会只能“心领神会”,意会语文,应该崇尚学生自己的“得意”、“会意”和“悟性”。
《庄子·天道》中说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于语言的妙处,你可以先不言传,但须得先心有所会,而后融会、沉淀,于人情练达时,以“言”达“意”,最终形成了语言素养。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生活体验,没有语言的厚积,那还是一个“人人心中淡,个个笔下无”的言语存在,即使由“言”知“意”了,却不能以“言”达“意”,还是出不了“意”,只能叫有“意”。有“意”表达不出,苦也。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就是注重对语言的感性感受和意会领悟,亦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存在的融会贯通,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灵悟,最终形成语言的驾驭能力。强调语感,就是强调“言”、“意”的渗透转化,也就是强调“言”和“意”的有机统一。
“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诗人郑敏说得很形象,也很准确。汉语的诗性品质,集中表现在它“以象见意的诗性特质”(辛国刚)。汉字是汉语诗性品质的基因,象形是汉字诗性品质的基础表征,用语言学家范诺洛萨的话说,汉字充满动感,充满感性色彩,汉语同样感性郁郁。
就像“郁郁”这个词,最先是形容草木茂盛之状的,但如果大家有“意”于它,就还可以拿它来形容人的心情、文采等。再如“葳蕤”这个词,本是形容枝叶繁盛之意的,你如果心领神会了,用在“外面霏雨飞飞,葳蕤一片,浇亮了红花绿草,浇亮了少女的眼眸,但浇不亮我的心……”这个句中也不无不妙。生活可以湮没诗意,但一旦写成文字便注了意韵。
由“言”知“意”到会“意”,这是读之“入”;“意”之会到达其“意”,遣词造句,文从字顺,这是写之“出”。“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这是告诉我们一种学习语言的途径,由“言”炼“意”,虽然也有“文无达诂”的情况,但只要我们“炼”就了语感,自然意自如,自然下笔有神,自然言可达意。但语感怎样炼成?一言以蔽之,就是在读、写之中,重品味,重积累。
有了语感,就是有了较强的语言意识,胸中之块垒,何愁“情”不投“言”不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让他神往,即使是“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也能“暗香盈袖”,也自会从“到黄昏、点点滴滴”的“人比黄花瘦”,“曲径通幽”至“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了。言为心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滴滴深情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节约用水)是一种表达;“别吻我,我怕羞!”(驾车不得超速)也是一种诙谐;“常与作业散步,沉醉不知归路。换本习题集,误入难题深处。还做,还做,做得满头迷雾。”这种笑谑,也横生几分意趣;“睡眼似山,呵欠连天,闹铃声声心发怵。恐师怒,匆洗漱,飞‘的’来到教室处,前门后门老师都堵。早,我亦苦;晚,我亦苦。”也就在古典中翻出新意了。
叶老说课文是“例子”和“凭借”,我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凭借”“例子”去点亮学生的眼眸,燃烧学生的心灵,锻炼出学生的语言素养,最终形成语感。胡滨老师“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给我们指出了路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重点解决学生言不及意和“得意忘言”的本真问题。言意统一,就是读写结合,出其意,达其言。
我们执手“语言”,相看两不厌,山有言,水有意,“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你眼底,在我眉间,我们心已许“文字”间。于“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之时,我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我认为“言意统一”,就是从“意”着眼,从“言”着手,读写“言”“意”,以“言”求“意“,以“意”驭“言”,最后枝繁叶茂,我之如树,得之滋养,才有了神采,有了文学的语言,有了语感。
而形成语感能力,必须凭借“典范语言”的例子,找准一个“言”、“意”的契合“点”,让学生永远走在语言的路上,永远在语言的路上行走。这个“点”为“读点”、“写点”、“情点”、“支点”、“亮点”,最终成为我们“言”“意”统一、“读”“写”结合的动力点、动感点。它是读、抄、背、品、写的“五字教学法”,是文本读意、读实、读小、读活、读厚的教学策略,是丰富积累、培养习惯、形成语感的语言训练法,是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之心有灵犀相通的一“点”,是终点,也是起点。
“言与意齐飞,涵咏共读写一色”,对“言”“意”两手抓,运作“读”“写”两线,关键落实在重“点”上、动“点”上,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执行力,也是世纪永远不绝的美丽风景。
幸福的课堂是相似的,嫣然摇动,一缕缕冷香飞上语文;左手“读”来右手“写”,“言”“意”摇曳生姿,我们就永远走在了语文味的路上,走在了文学的路上,走在了幸福的路上!
(一些课例附后)

2009510


1语言的诗意——“东风吹开花千树”语言训练课例
【“言意”动点】信手拈来沉积于我们灵魂深处的经典诗句之“言”,借“东风”之“意”,飞扬新美之言,这就是“引用”、“摹用”、“意用”。
【“学案”展示】
一、东风催动,诗意摇曳:
1、读下面的一则故事,说出你对“作文有文采”的理解。
(故事:宋朝,有个秀才自以为能吟诗作赋,所以目中无人。听人说欧阳修诗才超人,他心中颇为不服,为了见个高低,他要访欧阳修。途中,他见路边有棵很大的死树,诗性大发,吟出两句:“面前一古树,两股大丫杈。”两句出口,一时想不出后两句。恰巧欧阳修从后面走,就替他续了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
“诗人”不认识欧阳修,他回头傲慢地说:“想不到你也会作诗?还行,我们一起去找欧阳修吧!”两人一同来到一条河堤上,一群正在打盹的鸭子突然受惊,便“叽哩嘎啦”地跳入河里。“诗人”见景生情,又作起诗来:“一群好鸭婆,一同跳下河。”欧阳修听罢,又帮他续了两句,引用了骆宾王的名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两人同船渡河,“诗人”为宣示自己,在船舱又作起诗来:“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续上后两句说:“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
2、赠大家一首诗,你如果有兴趣也露一手。(10分)
李杜诗篇我口传,如今读来意犹酣。
高二四班才人出,也领风骚一百年。
二、以“意”驭“言”,吹花千树:
1、引用——以意契合,直接嵌入。
示例:(1)我梦想,我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来到了繁茂的松林里,在皎洁的月光下,品味“明月松间照”的清幽。
(2)选择古典,深切体味着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选择古典,用心感受着杜工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空旷与豪迈;选择古典,让李后主的那一腔愁绪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只留下心灵的静谧;选择古典,让易安居士小舟“载不动”的“许多愁”化作一场春雨洒满人间,涤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选择古典,选择真、善、美,让心宁静,让心平和。(2002年高考作文《选择古典,让心宁静》)
练习:(1)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
” 的庐山瀑布,我爱那“
” 的泰山绝顶,还有那“
” 的黄河九曲,“
” 的长江山峡,和那“
” 的秀丽江南。

(2)生命就是龚自珍“
”的奉献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
”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
”的无奈和感伤。

2、摹用——旧瓶新酒,仿摹翻意。
(1)示例:《我辈已识读书味》
崛起学子,沐和风,树壮志,风正一帆悬;读书苦,乐读书,风华人生不怕苦,我辈已识读书味!
(A)山坡羊·起床
睡眼似山,呵欠连天,闹铃声声心发怵。恐师怒,匆洗漱,飞“的”来到教室处,前门后门老师都堵。早,我亦苦;晚,我亦苦。
(B)清平乐·晨读
课本虽小,分数太重要。闻说清晨读书好,咿呀来凑热闹。
起初精神还好,逐渐口干舌燥。只盼时辰快到,出去吃个饱饱。

(C)忆秦娥·早餐
心如煎,肚子咕咕叫得欢。叫得欢,马踏飞燕,狼吞虎咽。
肠粉早已冷如铁,而今需加一点盐。一点盐,其味虽咸,却也香甜。
(D)武陵春·上课
几科老师车轮战,长年读写算。本本资料厚如墙,神仙也疲倦。
下课铃响方寸乱,老师安如山。怎把苦恼托过雁,到蓬莱寻清闲。
(E)渔家傲·晚自习
各科作业多如蚁,时间飞逝难留意。夜深钟声催学子,教室里,收书熄灯窗门闭。
本想一梦归故里,成绩滑坡生愁绪。月色悠悠枕梦呓,人已寐,梦中萦绕苦与累。
(F)相见欢·考试
无言步入考场,心发慌,正襟危坐闭眼祷吉祥。东瞧瞧,西望望,是惆怅,别有一般滋味在心上。
(G)天净沙·归家
小车大手阳伞,拖鞋毛巾笑脸,佳肴奶茶果糖。学校归来,道出成绩好难。
(尾)丑奴儿·无题
少年已识读书味,吃尽苦头,吃尽苦头,碰到困难不低头。
又是一年丹桂香,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苦乐伴我大学求。
(2)练习:以一首古诗词为“旧瓶” 仿拟酿制“新酒”。
3、意用——炼化意蕴,随心所欲
示例:(1)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点点滴滴梧桐更兼细雨到天明;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2)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王维的松间明月推醒了石上清泉,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的碧水……
练习:引入诗句,剪取意象,化入意境,以意驭文,意丰词达,写出意韵。以“语文”或“屈原”为话题写一段话。
示例:3)红杏枝头春意闹,倒显得杏儿红得矜持了。
4)秋风整理庄稼的枝枝叶叶,把曾经的茂盛与枯萎归纳存档,让太阳和月亮轮流阅读。
(5)老牛的长尾巴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
(6)渔船醒了,舀一瓢朝霞煮茶,顺手从舱外牵一缕晨雾撒进锅里。
(7)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8)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张晓风《春之怀古》)
练习:用一个词语激活一个句子,用一句妙语盘活一段文字,用一种句式传递一种情韵,用一些修辞生动一种形象,从而言意统一,意蕴深长,文采斐然。如此写句写段或自由写一首小诗。
三、小结:大狗小狗都叫,长年读写背抄,涵咏品味最高,多用有用用好。


2鲁迅《故乡》——“没有春天的”《故乡》导说课例
【“言意”动点】在“意”上为《故乡》提纲挈领地设计一个“没有春天的”题结定语;“言”上训练语言表达,导说课文,变课文语言信息为生动的课堂读说表演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学案”展示】
一、导言:(一首《乡愁》开篇)古往今来,人事沧桑,故乡在每一个游子的心底都是种最深的隐痛。鲁迅先生的《故乡》始作于旧中国二十年代末,小说闪烁着苦难的人情美,恢宏的结构美,浓涩的图画美,作品以悠长的忧郁道出了精神故园失落的悲哀。
二、整体感知:快速跳读全文,根据小说的典型环境、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方面的有关信息,设定一小说题结: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乡?(美丽的)(萧索衰败的)(变化很大的)(让人伤心失望的)……
教师肯定以上答案,从季节、人文角度调控设置一个定语,布置任务:《“没有春天的”故乡》分成三幕小戏,请摘取课文相关的语言标志,建立导示路标图。
三、(读小)三幕导示的语言路标图:

(1)
第一幕——《回家的故乡》——(说一段话)

冷风

黄天
荒村
老屋

(
悲凉)

(
母亲)(宏儿)
木偶人
“圆规" (吃惊)

灰黄脸
深皱纹
红肿眼
粗裂手

(
欢喜)

长烟管
香炉

烟台
手套
(
凄凉)


(2)
第二幕——《记忆的故乡》——(说一段话)

夏夜
秋日
雪冬
(
美丽)

紫圆脸
小毡帽
银项圈
(
英雄)

瓜地
跳鱼
鸟雀
(
新鲜)

(3)
第三幕——《远离的故乡》——(说一段话)

水生
沙地
路——“冬天后面是春天吗?”

(
希望)
(
害怕)
(
悲哀)
(
茫远)
四、(读厚)教师宣布角色:《“没有春天的”故乡》这出课文戏共有三组“对手”角色位置,供大家按导演的台词导向格式争取饰演角色。

(
)对手戏组一:《回家的故乡》和《记忆的故乡》中故事环境解说人——小说“我”A1号和B2号的台词竞演。

A1
:以“近乡情更怯,这难道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吗?”为开头语竞说。

B2
:以“月是故乡明,月圆人也圆。二十年前,那是一个美丽的夏夜……”为开头词竞说。

(
)对手戏组二:中年闰土A2号和少年闰土B2号角色的对白台词。

A2
(1)“老爷!……”(2)“我又老又丑,”(3)“我的脸灰黄……”(4)“我手拿长烟管,多子,饥荒……苦得我像一个木偶人。”(5)“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非常难……”
(旁白人:中年闰土是一个……的人。)

B2
(1)“迅哥儿……”(2)“我年少英俊!(3)“我紫色的圆脸……”(4)“我手捏钢叉……我是少年英雄。”(5)“迅哥儿,贝壳和鸟毛收到了吗?夏天可要来我们乡下,日里去海边,晚里管西瓜……;冬天下雪就捕鸟……”(旁白人:少年闰土是一个……人。)

(
)对手戏组三:杨二嫂A3号和“豆腐西施”B3号角色的对白台词。

A3
(1)“哈!……不认识我了么?……(2)“我杨二嫂,凸颧骨……正像一个可怜的圆规。”(3)“阿呀呀,……阿呀阿呀,这幅手套和狗气杀……” (旁白人:杨二嫂是一个……人。)

B3
(1)“我年轻漂亮,别人叫我‘豆腐西施’。”(2)“我终日檫着白粉……”;(3)“我美貌如花,店里生意看好,不愁吃来不愁穿,人人羡慕我杨二姑娘。” (旁白人:杨二姑娘是一个……人。)
五、(读写)齐读最后三段:
1)以“路”写句。
2)以“我不愿意……”仿写一组排比句。
3)教师以小说“我”的身份道白结词:“路漫漫其修远兮”,二十余年的风和雨,二千余里的云和月,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故乡”啊!
一切都变了,这眼前只有让人感到悲凉的荒村老屋。我找不到记忆中美丽童年的一丝踪迹,更叫我吃惊的是,曾经英雄纯朴的少年伙伴如今变成了悲苦麻木的木偶人了!儿时,闰土曾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好看的鸟毛,现今他却只要了我家的一副香炉和烛台,我竟然也变成了他的“老爷”呀!
我悲哀、惘然,我又不愿意他们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远离我熟识的故乡了,去找寻一条新路,可是路在何方呢?大概一定在我们的脚下吧。
别了,我故乡的山,我故乡的水,我故乡苦难的人。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3莫泊桑《项链》——“人性脖子上的项链”之哲学命题解读课例
【“言意”动点】解读玛蒂尔德这个女性——“人性脖子上的项链”之哲学命题。
【“学案”展示】
一、寻章问人:找出玛蒂尔德在不同时段有关心情、神情的词句,述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
1、初为人妻:痛苦,苦恼,愁眉不展,恼怒不已——“狂乱的梦想?”
2、接到请柬:气恼,恼怒,痛苦——“像样的衣服”
3、借项链:闷闷不乐,心烦意乱——心跳,直抖,出神,焦急而迟疑——搂、吻、快跑
4、舞会上:发狂,兴奋,陶醉——(仿写关于“陶醉于……”的排比句)——在云中、天上
5、丢项链:自惭形秽,闷闷不乐,吓慌,面面相觑,惶惶不安——(天塌了)
6、还债务:英勇地拿定主意——(写一组她做粗杂活的排比句)
7、十年后的邂逅:激动,高兴(跟之前的“高兴”有什么不同?)——快乐、自豪、天真——(她知道是假项链后的心情、表情,为她的心理活动补白一段话)(小说的主题: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和毁灭)
二、唇枪舌剑正反求证:爱慕虚荣(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玛蒂尔德(论据:“一次宴会风光”,“整日狂乱的梦想”)(写好一段话)
三、求异思维中的求同: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物质享乐的思想——她的“英雄气概”(论据:敢于面对,十年抗争为还债)(写好一段话)
四、打击反刍“嚼”结尾:借了一条虚荣的项链——套上十年的精神枷锁——还上一条真实的项链——真正戴上了闪烁人性美丽之光的项链(以《玛蒂尔德,你应该自豪》为题写一段话)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4杜甫《月夜》——“361°的相思和意象渗融”课例
【“言意”动点】平行渗融《月夜》、《望月怀远》、《声声慢》中“月”、“雨”之意象——不一样的相思,一样的情:忧国忧民的杜甫曲笔思亲,即景抒情的张九龄掬月怅然,结着丁香愁怨的李清照最难将息。
【“学案”展示】
一、读读一些咏月的经典诗句,再以“月,是……”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二、“‘诗史’与‘诗圣’齐飞,念家共悯民一色。杜甫情怀何在?”——品杜甫之“月”:
1、从“情”的角度给这首诗加一个题目。
2、诗中“独看”可否换成“同看”?以“诗人妻子‘独看’的泪痕里,……”的格式写句子。
3、“怜”和“忆”换成其它字眼试试看,“忆”中有几层意蕴?
4、读李清照的《声声慢》,想想诗人妻子心中是否也是“风急,雨淅淅”,有兴趣的同学以她的身份仿拟《声声慢》,填一首词。
5、比较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想想杜甫为什么不也意兴阑珊“掬月盈手赠佳妻”,以“诗人‘双照’的清辉中,……”的格式写句子。
三、读“月”品“雨”写思念(仿句):
1、思念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思念是“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黯然惆怅,思念是

2、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点点滴滴梧桐更兼细雨到天明;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一代诗圣

四、请以《收藏一轮月,思念到永远》为题写篇作文。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5徐迟《黄山记》——“一路撰联览胜”导读课例
【“言意”动点】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一次假设的“师生同游黄山,览胜撰联对对子”的文学旅游。
【“学案”展示】
一、泰山奇,华山险,黄山绝,峨眉秀,玫瑰芬芳,百合秀丽,你一定文采飞扬!请你为黄山写一则导游词:(黄山雄踞于皖南山区,南北约40公里,东西约30公里,周围方圆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
二、为四个部分各加一个标题,合成一首绝句:自然造化出奇山,古来少人能登攀。我今乘兴揽胜景,云松光日扑眼帘。
三、师生同游黄山,览胜撰联对对子:
1、师:同学们,我们俯瞰整个黄山,出现在视野中的是奇峰、幽潭、云海、松石、霞雾,请大家拟联——
生:①三十六峰生白云,几千百涧流苍玉


②丹崖夹石柱高风峻骨,奇松生险峰铁骨冰肌

③松从岩上出,峰向雾中消

④云倏来倏去雪浪滚滚成云海,雾扑朔迷离绮丽多彩生紫烟

⑤天女散异花草奇杜鹃艳,造化钟神秀鸟鸣瀑潭幽
2、师:黄山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难以攀登,古来有多少人涉足呢?用联回答——
生:①猿猴攀援黄帝来命名,飞鸟难逾神仙去升天

②李白怀逸兴乘桥蹑彩虹,龙翰飞壮思揽风宿莲花

③汪瓘持斧携众只能临峰翘望铩羽而归,僧师乘勇蹑顶也可掀髯睥睨方霞后跟
3、师:天都险峰古人只有寥寥五者登临,我们现在逶迤而上,大家对比写一联——
生:①昔者近踵其险乃止,今日涉足云梯直上

②岌岌可危堕险几毙,无可战栗天堑坦途

③一峰天都望而兴叹,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4、师:站在黄山之巅,绮丽风光俱收眼底,大家觅词摘句比赛撰联——
生:①弥天雾飘来浮去群峰忽隐忽现,倾盆雨急奔骤停万松或舞或立

②阳光普照丹崖贴金,大风起兮舞松如盖

③凝眸处彩霞掩映莲花沐阳含水,蹙眉时风云叱咤我辈纵苇踏浪

④虹脚升起直上青天至极至远,云海氤氲忽见宝光美轮美奂
四、黄山归来,心神俱醉,意犹未尽,用一首绝句表达心中感慨:自然造化钟神秀,无限风光在险奇。何等公园落人间,绝处逢生化为夷。
五、抄写你喜爱的句段,注意排偶句式。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课例待续)
(作者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82区崛起双语实验学校
张训海
电子邮箱:zhangsuohai@sohu.com
电话:134209311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2:58 , Processed in 0.0978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