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初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曹 琼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相对薄弱的一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是近年来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在实践中对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误区。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其目标不仅是信息的获得,更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而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探究时间的灵活掌握、探究内容的选择以及主体的特点,避免对探究式学习的误解。有效的应用探究式学习,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阅读教学 应用
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探究式学习方式。这种思想也体现在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样,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语文教材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这个思想,例如,在课文后的习题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提供给学生探究的问题。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教材的实施,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相对薄弱的一环,承受着“占时长、效率低、评者多”[1]的批评,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很多学校都试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但是目前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困惑,分析这些误区的来源,本文认为,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对探究式学习应用于阅读教学的价值理解存在偏颇,对其实践的条件不明确,可能是其产生的背后原因。
一、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在各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正被广泛的应用和讨论着,但是,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事物,笔者认为人们对它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误解,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唯一化: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它的优点和缺陷,它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学习方式的特点,选择应用最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方式。
2.探究模式化:探究的过程包含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提出猜想或假设、对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和推理、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整合迁移应用)。这些过程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完整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明确具备这六个阶段,也并不是这些阶段的顺序一成不变。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探究式教学,关键还是要看教学本身需要哪些步骤,依据内容选择应用探究的程序。
3.严格控制探究进程:探究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但在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控制着探究的进程,不允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出现问题。实际上,探究是学生的尝试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有错误是正常的,从错误中学习也是探究的一方面。
以上对探究式学习应用的误解可能来自教师对探究式学习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对探究式学习对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价值理解存在偏颇,对其应用实践的条件不明确。
二、探究式学习的涵义及其特点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突出了学生和老师对问题的探索研究。正如80年代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宜揣摩何处为学生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4]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点也是我们将探究学习应用于阅读教学的原因。
(一)探究式学习的涵义 探究式学习(Enquiry Learning)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过程。它是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学习者围绕一定问题、文本或材料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建构意义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校教学的环境中,它是指不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获得结论,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将这种学习方式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方法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的教与学的过程。探究性阅读教学主张学生的思维由问题情境产生,并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很强的指向性,强调学生个人能动的学习、质疑、思考、实践,并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5]
(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方式尝试活动,解决问题,并且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探究方法,以及感受体验到的情感态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发挥,更容易使学生有兴趣、有责任感的探索和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重视实践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参与的探究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检验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性。
3.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式学习不是学生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结论,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当然是重要的,但是这一过程同样是探究式学习所追求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掌握,情感的体验都会为他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4.重视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可以是一个人独立研究的过程,但更多情况下,面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探究式学习需要集体的智慧,小组的分工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观点,同时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探究式学习的以上特点使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很有生命力,对于我们提倡培养具有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的人才很有意义。除了这些对人才培养的一般意义之外,探究式学习应用于阅读教学中还有其特殊的意义。
三、探究式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探究式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有其特殊意义,这是和阅读教学的目标和特点是分不开的,一方面,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探究式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实践,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对于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有探究的空间。
(一)阅读,阅读能力与阅读教学 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时,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来看,“在阅读的过程中,难以数计的大脑细胞参与了活动。把思维的单位结合成句子或更大的语言结构,是认识和使用语言的两个过程。”“阅读首先是一种感觉的活动,人们通过视觉器官认识了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反映在大脑中转化为概念,许多概念又组合成较大的概念,然后发展为更复杂的思维活动,联想、评价、想象等。”因此,可以说,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文字的认识,同时也包括更深层的联想、评价等。 阅读过程包括两部分,其一是接受信息的过程, 其二是认识语言使用语言的过程。 阅读的效率体现在阅读能力上,对阅读能力的理解,不同的人可能理解不同。从阅读能力的衡量指标来看,阅读能力表现为阅读的速度,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阅读对象的评价和鉴赏;从阅读能力的构成来看,阅读能力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活用能力。感知能力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是在阅读中辨认语言符号及其组合关系并认识其意义的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的核心和关键,是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和概括的思维能力;鉴赏是对阅读材料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代表着高水平的阅读;活用能力是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和语言进行内化,灵活运用的能力。提高和培养阅读能力,一般可以从两条途径出发:一是理性思维的训练,从字词句段篇的“双基”训练、听说读写训练出发,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思考,有所实践;一是情感的感性途径,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在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 阅读教学,无疑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获取信息,理解材料的能力,也是同学们在阅读实践中,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鉴赏和评价,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可以说,阅读教学与单纯的阅读不同,阅读教学不仅是批文得意的过程,也是缘意学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获取信息只是阅读教学的一方面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活用方面得到提高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所在。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强调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教师通过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种教学有利于教师将课文中包含的信息传递,有利于教师将自己的价值观渗透,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则没有机会展现,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没有机会得到锻炼。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关键,只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同样,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培养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目标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认为是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义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辅导而臻于通篇明晓。[3]《语文课程标准》中亦指出,阅读教学在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目的,选择合理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功能及运用技巧;举一反三,使学生在运用中学会阅读。”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教学的特点 语文阅读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为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阅读教学是依托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对阅读材料的分析我们既可以侧重从文章的内容出发,理解材料的涵义,也可以侧重从文本出发,思考文章是怎样运用语言材料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阅读教学存在的不同途径为探究式学习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阅读材料内容理解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也为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平台。阅读是读者与笔者的对话过程,读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必然影响着他对阅读材料的解读,而阅读材料本身的理解本来就可以是多维的,正如一部《红楼梦》,不同的人来读,其意义是会不同的。鲁迅说:“谁是作者和读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
四、探究式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它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并不是无条件的。本文并不认为所有的阅读教学都要应用探究式学习,应用探究式学习需要注意学习对象,学习主体的特点,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探究才能发挥探究学习的优势。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某种角度思考,可以分为探究与接受两种。接受学习是以听讲和练习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的结果。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以定型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对学习者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把材料内化或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奥苏贝尔将接受学习区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机械的接受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用得最多的仍然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因为人类所积累的优秀文化需要高效的传递,只有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创造,而这种学习方式是在高效传递知识方面最有优势。 探究式学习则费时较多,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合适的可供探究的问题,并且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探究式学习亦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在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都优于接受式学习。而且,从长远来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待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探究所需要的多重智能(特别是非逻辑的思维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接受式学习都显得力不从心。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用探究式学习同样需要注意探究的条件:
1.什么时候应用探究式学习?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而探究式学习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对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理解不应只限于课堂之上,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探究式学习扩展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扩充教材中的信息,增大自己的阅读面积,提高阅读能力。
2.什么地方应用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需要选好探究的问题。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或者都能探究的。在阅读教学中,探究的问题既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也可以是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应用方面,但是,不管选择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要选择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兴趣相关点上的内容进行探究;另外,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语文本身的特点,有很多争论的焦点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探究,学习鉴赏和评价的方法。
3.什么人可以应用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应用探究式学习,首先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要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阅读的方法,以供学生在阅读探究实践中选择应用,将这些方法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但是,我们并不保守的认为因为学生不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就不应该让他们去探究,而是要意识到,在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之前,要给学生一个知识和能力的铺垫,要给学生适当的指导。
虽然探究式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在实践中,它正摸索前行着,这需要广大教师付出许多的努力,因为,教师才是探究式学习能得到良好应用的关键,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在整个学习过程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护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学习,探究时机的选择,探究目标的明确,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过程的指导,探究结果的理解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 本帖最后由 宋伟 于 2008-7-3 15:4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