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幸福的源泉(徐景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4 09:0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庭幸福的源泉(徐景安)
                                ——在深圳市少儿图书馆国学讲坛演讲

  今天是星期天,大家来听我演讲,非常感谢!

  家庭的情感关怀,这本来不应该是问题。家庭就是情感的港湾,亲情是人最亲密的关系。男女之间互相爱恋,然后结婚成家,没有情感怎么会走在一起?再后生了儿女,谁又不爱自己的孩子?把儿女抚养成人,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自己老了,当然希望儿女的关心与照看。我们这一辈子,谁能离开得了家?家,伴我而生;家,送我而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是人生幸福的第一要事。

  那么,怎么才能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呢?这可是一门大学问。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家都有不开心的事。我今天能讲什么呢?通过一些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要重视孩子的情感

  我讲一件发生在北京的惨案,一个大学生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还割下了头,惨不忍睹。他的父亲是科学院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学副教授,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大学生叫李兵,浓眉大眼,一头卷发,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小伙子。他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父母呢?

  李兵的父母和中国的绝大部分父母一样,对儿子期望很高,望子成龙。他们采取的办法也几乎和大多数家庭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学习上要求非常严格。就一条,你给我好好学习。儿子打扫自己的房间,不让,你给我学习,房间自有人打扫。孩子早上起来做早点,不用,把时间用来学外语。孩子要打网球,不可以,只允许跑步。孩子要看电视,不能,星期六只能看一次。孩子看书会突然被检查,不让看课外书籍。这没有虐待啊,只是管得严一点而已。

  李兵从中学开始苦苦追求一个女孩,一直到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才确立恋爱关系。有一天他去见这个女孩,在路上逛街,手牵手,被他母亲发现了,训斥他“不是花前月下的时候。”当天晚上,儿子和父母发生了争执,父母不允许儿子在事业有成以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他所苦苦追求的恋爱成为泡影。当天晚上李兵思考了一夜,早上九点多钟的时候,把父亲掐死。中午母亲回来,买了排骨和青菜,一起吃了丰盛的午餐。母亲午睡时想把她电死,但母亲坐了起来,他就用皮带掐母亲的脖子。母亲说:“你有什么要求可以讲啊”。他说:“已经晚了,我已经把父亲杀了。”母亲非常震惊,说:“不管怎样,你现在住手,如果你坐牢我陪你坐牢,如果你死我陪你去死。”讲到这儿,他有点犹豫。母亲想要挣脱皮带,结果他一下子把她掐死了。

  这个案子发生以后,那个女孩根本不相信,说李兵是个非常乖的孩子,从小听父母的话,没有和任何人打架,谈恋爱都很腼腆,怎么可能杀死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呢?

  这个案例确实使人震撼,很有讨论的必要。儿子为什么残忍地杀死自己的父母,给我们做父母的有哪些教训?李兵父母最关心的是李兵的学习,成绩好,就能考上好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就能有好的生活,恰恰忽略了李兵的情感。当着李兵被严加管制,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的时候,肯定他是不高兴的、抵触的。但他父母完全不重视、不顾忌他的情绪。他苦苦追求、好不容易确立的恋爱关系,被父母不容置疑的否决后,他积压内心已久的不满与愤怒一下子喷发出来了,变得如此残忍,这似乎让人难以理解。这就让我们看到情绪的作用力,一个人的坏情绪爆发是多么可怕,后果是多么严重!

  李兵在监狱里回忆,母亲什么时候最好?就是他小时候,脚被狗咬伤,母亲带着饭菜来,看着他吃完走,他认为这时候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对母亲的回忆就是这么一点,其实他的父母花了二十年的心血来培养这个孩子。

  李兵把父母二十年的养育之恩都忘了,但他小时候,脚被狗咬伤,母亲关心的情节却不忘,而且评价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可见对人的情感关怀的重要。

  这使我想起杭州的一个惨案,一个17岁的中学生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这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后来名次落后了,母亲要孩子好好学习,不让孩子看电视,他与母亲发生冲突,把母亲杀了。他回忆起,曾帮母亲和邻居把液化气瓶提上楼,他母亲不许,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这两个案例说明什么?现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的学习、考分放在第一位,既忽视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又不重视培养孩子对别人的情感,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情感的丧失,最后酿成惨案。

  这里有一个细节很重要。他母亲被掐的时候说:“你有什么要求可以讲啊”。他说:“已经晚了。”如果李兵父母平时也能与孩子沟通、交流,这就不会发生这件惨剧了。

  临死以前,李兵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悔恨,但是很痛恨家庭的这种教育方式,希望世界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记住他们家的教训。中国很多家庭都在重演悲剧,当然未必一定是杀死父母。顶撞父母、离家出走、自杀跳楼的不断发生。

  教育子女,是当今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中国的父母是全世界父母中付出最多的,但90%以上的孩子对父母不满。据对美国、日本的调查,最崇拜的前三人中,其中一个一定是父亲或母亲。我国调查,最崇拜的前十二名都是歌星、球星、影星,父母排到13名以后。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父母是最失败的。

  现在养鸡、养猪都需要专业技能,上岗要进行培训,做不好就要下岗。就是当父母教育子女不需要专业、不需要培训,也不会下岗。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对待孩子?或者教育孩子要注意点什么?

  这是一个大题目,不是几句话能讨论清楚的。但有一点要关注、重视孩子的情感,直接了当说,就是孩子的情绪。孩子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我们都要关心,去询问、交流。尤其是内向的、不太愿说话、说他几句也不回应的孩子,更要关心他的内心世界。最重要的是能与孩子沟通,孩子有什么话肯讲,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出大问题。

  与孩子沟通,是需要方法的。我讲一个孩子被老师罚抄单词的例子。孩子生气地说:“英语测验,我错了5个单词,老师罚我每个词抄写10遍,太可气了,我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家长怎么回应呢?如果你是家长,怎么回应?

  “你的学习态度有问题。明明是你做错了,老师应该罚你,你还说老师可气。”

  “你不想一想,如果你都对了,老师还能罚你吗?自己学习不好怎么怪老师!”

  “老师这样做还不都是为你好?如果是我,感谢还来不及呢。我看你抄上十遍二十遍也不多。”

  ……

  从认知上说,老师是对的,孩子是错的,我们要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从内心接受老师的处罚。所以,大家都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孩子。但是,大家勿略了孩子的情感,此时的孩子情绪很抵触,你看,他说:“太可气了,我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在情绪对立的时候,你认知上再正确的话,他都听不进去。孩子是这样,我们大人也一样啊!在闹情绪、闹别扭的时候,道理很难听得进去。孩子已经很生气,家长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来教育孩子,必然引起孩子对老师和家长更强烈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怎么做?

  可能是不说话,转身离去。

  也可能是“算啦、算啦,不跟你说了!”

  也可能是“你知道我有多少作业吗?你了解我的感受吗?”

  总之,孩子感到委曲,以后碰到这样的事再不会与你说了。这种事多次发生后,孩子与家长沟通的大门彻底关上了,当我们不知道孩子内心在想什么时,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关注、重视对方的情感是保持正常、良好沟通的前提。情绪一对立,还怎么沟通,只有吵架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往往被人们忽视。尤其是强势方对待弱势方,比如家长、老师对待学生,老板对待员工,上级对待下级时很容易发生。话题转回来,请问正确的态度与方法应该怎样呢?

  首先要化解孩子对立的情绪,这就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从孩子的感受出发,再来加以引导。家长关注地说:“噢,错了5个单词,老师罚你每个抄10遍啊!”重复孩子的话,表明家长认真地倾听。 孩子回答:“是啊。我每天一大堆作业要做,再加上这些,烦也烦死了。”   家长同情地说:“是啊,每天都有作业,如果是我,也会烦心的。其实,我上学的时候,面对每天大量的作业,与你一样的感受。真想高喊‘给我一天没作业的时间吧!让我玩个痛快吧!’”这是家长与孩子共情,表示理解孩子想法。孩子:“您上学时也是这样?”家长引导说:“是啊。不过幸好遇到一位负责任的老师,不然,我可能与其他同学一样,不能走进大学校门了。”这能引起孩子对问题进一步探讨的欲望。孩子:“你们老师怎么负责任?”家长:“当时也认为老师在罚我们,不会的题目也要再做几遍,出错的卷面,要反复练习。有的同学因此对老师有意见,不喜欢老师,结果功课越来越差。”孩子:“那您对老师没意见?”家长:“和你现在一样,也不满意,毕竟我也想有更多的时间去玩呀。但想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我做得更好,老师就没机会‘罚’我啦。于是,我更努力,老师喜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这一点,直到今天也是这样吧?于是,我才有机会顺利地考入大学。而和老师闹别扭的同学,还以为为老师学习,不喜欢老师,就不喜欢那门课。结果成绩越来越糟,别说进大学的校门,就是高中毕业,还有几个补考的呢。我的体会是:重复可以令记忆更深刻,这也符合记忆的规律。”孩子:那好吧,我也按你的方式试试看。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端正了学习态度,并且化解了与老师的矛盾。

  这是我们中心樊子梦咨询师写的一个案例。一个人的意见、态度、情绪怎么不对,总还有合理的成份,或者有它的根据与理由。老师罚孩子抄单字,孩子是该罚,但是在作业那么多的情况下,他压力很大、负担很重,他的不满,在这件事上,似乎是不对的,但是是有道理的。所以,不能简单地批评孩子不对,从尊重他的感受出发加以引导。生活中都是一件件小事,不重视对方的情感,长期积压就会出大问题。残杀自己亲生父母的李兵,杭州杀害母亲的徐力,都是长期积怨的总爆发。所以,关心孩子的情感十分重要。

  要打下做人的根基

  有的家长会说,我很重视孩子的情绪啊,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生怕孩子不高兴。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宝贝,吃啊!宝贝,穿啊!宝贝,玩啊!这就步入另一个误区,一切都顺着孩子的意,哄孩子高兴。所以,现在的孩子都过于自我,从小只知道被爱,不知道爱人;只知道得到,不知道付出。一个只有自我,没有他人的人,是最脆弱的。他没有支撑生命的精神力量,只要欲求得不到满足,就觉得生命无意义而自杀。

  现在,15岁至35岁年轻人死亡的首要原因是自杀。媒体上不断报道中学生、大学生、年轻员工自杀的消息。当然,自杀毕竟是少数。孩子不懂得做人处事,只爱自己,不爱别人,进社会、成家庭,都不会幸福。儿女不幸福,做父母的哪有幸福可言?

  目前,教育孩子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过严,不重视孩子的情感;一种是过宽,什么都依孩子。这叫宽严失度。过严的,是要求孩子学习好、有本事,不重视孩子的为人。过宽的,只图孩子高兴,没有原则,不教育孩子做人。所以,两种倾向都是一个误区,忽视了做人的教育。做个什么样的人,关系孩子一辈子的幸福。

  孩子长大了,可以做教师、工程师、律师、公务员、老板、员工……但有一条共同的,就是要做一个好人。什么是好人?就是有善意的人、有仁爱精神的人、会爱别人的人,一个大度、积极、开朗、宽厚的人,而不是一个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投机取巧、爱占便宜,心胸狭隘、思想偏执的人。能做这样的好人,走到哪里,都会与人相处,讨人喜欢,做什么工作都会愉悦、快乐。否则,再有本事、事业再好,最后也不会幸福。

  爱心怎么培养?爱人的情感怎么培育?这就是从爱父母的教育---孝开始。大家都知道,父母对孩子爱最深、情最切。这是一种天生的本能。但是孩子爱父母的孝心是需要后天培育的,不会自然而然产生的。如果不注意教育,孩子会认为,父母给我爱,是理所当然的,再多也不感恩,少了就抱怨。

  教育孩子孝,并不一定要讨孩子的回报,而是让他们从小懂得感恩,心中不光有自己,还有父母。对父母感恩,这是爱他人的出发点。一个连父母也不爱的人,很难想象怎么会爱别人。孩子生日时,不只是给孩子买蛋糕、送礼物,而是要让孩子懂得,谁给了他生命。父母生日、逢年过节,一定要让孩子感恩父母。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自己做榜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才有孝敬父母的子女。这就是家风的传承。

  我讲一个自己的例子。我看韩剧,年轻人结婚时一定要跪拜双方的父母。跪拜是感恩的表示,这给了我很大启发。我父母已去世。过去祭奠父母,只是到那里看看,放一些祭品,再清洁一下,就走了。这次去,我觉得应该跪拜。我就跪下去了。这一跪,我的感情就控制不住了。想起了父母养育我的细节,我泪流满面,深感没有来得及报答养育之恩。这与过去站在那里看看,感受完全不同。

  我与夫人去她老家祭奠她的祖父母和外公外婆。她们老家的风俗,是在墓地放鞭炮。放完就准备走。我说,还是要行跪拜礼。我与夫人都一起跪了,当我的头叩到地时,我的心似乎与已故老人相通了。想起夫人给我讲,小时候如何受到老人的疼爱呵护,我不觉得流下了眼泪。

  两次实践,使我懂得礼的重要。内心的感受要通过一定的礼节---肢体动作来表达,而肢体动作表示的礼节会加深内心的感受。由此,我认为,对父母感恩,一定要用礼来表现。于是,每年过年,我就带头与夫人一起向岳父母跪拜,说祝福的话,送孝敬的礼。然后,由孩子向老人跪拜,再向我们跪拜,说感恩的话,我们给压岁钱。这祥,老人特别高兴,老岳母流下眼泪。孩子也学会感恩,表示对老人、对我们的孝敬之心。过去过年,我们给岳父母红包,老人还要感谢我们。孩子只知道要压岁钱,忙着数钱。现在,过年对老人增添了一份孝心,使孩子懂得了感恩之情。

  孝的教育、爱的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我那个儿子小时候特自私,尤其是有好东西喜欢自己吃。后来有了很大进步。那天有三个水蜜桃,我和夫人散步去了。回来一看,他吃了一个,还把两个水蜜桃削了皮。我就叫他写了一篇作文《三个水蜜桃的故事》。按过去他会把三个水蜜桃全吃掉,很有快感,不过也只有几分钟。但我们回来就会批评他,你怎么把水蜜桃全吃了,怎么那么自私啊?他马上不快乐了。现在他吃了一个很快乐,还想到我们,不仅留着,还削好了。我们就很高兴,儿子,你真不错,真有进步。怎么样,他很快乐。我们又打电话给他的舅舅、爷爷、奶奶,说他真有进步,这个快乐传递给了更多的人。这说明什么?一个人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就不会快乐。你想到自己,也想到别人,大家都快乐。这个故事孕含着浅显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我们的教育下,现在儿子大气多了,会处处想到别人。

  我再举一个例,星期天,一对夫妇带来3岁多的小女孩来我家玩,我拿出了巧克力糖。她拿起一块,就要吃。当时,我们正在谈小孩教育问题,她母亲谈不好教育的理由。我就对小孩说,“小朋友,你拿了糖,应该先给爸爸妈妈吃,然后再自己吃。这样就是好孩子。”小女孩,拿了两块,给了爸妈,又拿了两块,跑来给我们“伯伯、阿姨吃!”我们高兴的大笑,这孩子真受教,马上懂得要先要给大人吃。所以,关键在于父母有没有教育孩子的意识。确实“子不教,父之过”,小孩的错,就在大人不教。

  孝敬父母、学会爱人,这就是做人的根基。一个人有了这个根基,不管他将来职位高低、能力大小、赚钱多少,都会幸福。否则,尽管有一时的地位、财富、荣耀,最后还是会不幸的。

  夫妻要尊重对方的感受

  夫妇之间的关系怎么处,更是一门大学问。歌词说,相爱容易、相处难。确实如此,说我爱你容易,怎么爱就难多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对方的感受。

  我有一对很好的夫妇朋友,他们最近一直闹别扭,冷战了一个星期不说话。女的对我说,过去我要他往东,他就是站着不动,现在倒好,我要他往东,他一定向西,整个拧着,能不吵架吗?怎么会这样呢?他们本应该是一个幸福家庭,具备了所有的幸福元素,有车有房,生有二子,女孩聪明活泼,男孩憨厚可爱,丈夫清华毕业,合伙开了一个公司。可是,女的一直埋怨男的不会赚钱,一说起来,就是人家开公司怎么赚钱,车也换了,房也换了,我们还是开的七八年前的车、住的七八年前的房。数落男的没有进取心,总是与那些有钱人比。男的比较内向,过去随她说,现在逆反了。你不是不满意我嘛,我就是让你不满意,你要这样,我非要那样。我对女的说,你是否下决心离开他,如果是这样,你尽管这样说,说到离婚为止。如果你没有这个打算,就得改变现在这种做法,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与那些发大财的比,你老公赚钱不多,可是在经济危机中还能挺住,不少都倒闭了。难道这不值得欣慰吗?你老公赚钱不多,但为人厚道,忠于家庭,是当今男人中不可得的宝贵品德。你老公赚钱不多,但能与你期夕相处,享受天伦,是很多有钱老公的女人求之不得的。要看到自己老公的优点,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再说,你老是这么埋怨、数落老公,会带来你所希望的钱财吗?相反,只会伤害感情,使老公不快乐,到头来自己也不高兴。有钱当然好,但不可以强求,钱财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但不是家庭幸福的全部、更不是唯一。双方的尊重与鼓励是维系家庭、实现和谐、获得幸福的保障。我的一席话,使她有所感悟,对老公态度有了很大改变。

  这个妻子是嫌老公挣钱不多。有位妇女给我来信,诉说“金钱夺走了我的老公”。她说:“我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有一个英俊潇洒的老公,有车有房……大家都羡慕说我有福气,可我活得并不快乐。因为工作需要,他常常不在我身边,我担心外面物欲横流的世界会将他改变,我很不安,为他不接电话或长时间不回来而失眠,也为他几天不打电话而伤心难过……他说是为了多挣钱,让我和孩子过上好日子,听完后想想他一个人孤单在外,我不禁泪流满面……他把钱给了我便认为把幸福给了我,孰不知我更在乎的是病中的一声问候,更在乎的是他的牵挂,那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今天许多家庭都碰到这种情况,有钱了、富裕了,老公见不着了,非常留恋过去清贫、融乐的生活。

  我回了她一封信:“你目前几乎是所有有钱人的太太都面临的状况,当着没有金钱时希望金钱,当着有了金钱时更希望获得情感上的关爱。你老公的回答,几乎是所有忙碌在生意场上的男人的标准答辩,我还不是‘为了多挣钱,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殊不知,‘过上好日子’不只是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情感生活。对你来说,要想得开,你不用为没有房、没有车而发愁,不用为家庭开支不断增加而操心,而且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有‘英俊潇洒的老公’,‘ 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当今中国与世界,你是属于幸福一族了。你应该充分享受已有的幸福,从敬业工作、培养儿子、丰富业余、访亲交友、关爱他人、热心公益……等等找到自己的乐趣。一个人要想自己有,而他人没有的,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想他人有,而自己没有的。这样自我放大痛苦而不能自抜,越想越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人。既为在外的老公而不安,又为自己的孤寂而心痛。我劝你一定要首先从这种‘自我放大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寻求自己的快乐。其次,也要与老公很好沟通。对老公在外忙碌、四处奔波、挣钱养家表示从内心出发的感激,也要从生活的细节上表达对老公的关爱。同时,也希望老公能够理解自己的感情需求,一个美满健康的家,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你们家已足足有余,缺的是夫妇情感的交流,自己为此而痛苦,希望老公在工作与家庭、挣钱与情感的关系上有所调整。采取抱怨、不满的态度,是最要不得的,反而使老公觉得你‘不懂事’、‘ 不讲理’、‘ 不贤惠’而关系疏远。你也不要期求老公一下子改变,因为他已在跑业务中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只要有一点点改进就予以鼓励。你目前还不是焦虑症,但需要得到心理的抚慰,与家庭婚姻方面的心理专家谈一谈,是有好处的。”

  这两个案例说明什么?处理好物质与情感的关系是每一个家庭都要遇到的问题。家庭需要经济作支撑,柴米油盐、孩子上学、老婆打扮、买车买房,哪一样不要钱?所以,男人往往把挣钱放在第一位,忘了妻子的情感需要。而妻子往往把挣钱多少,作为衡量老公的标准,然而挣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还要有运气与机会。挣到钱了,又会发现见不到或者很少见老公了。我的观点是,每一个家庭都要努力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有一个度,就是不要损害和忽视双方的情感需要,物质是带来家庭幸福的基础与条件,但有很大的弹性,可以吃饱穿暖,也可香车豪宅,而情感关爱是家庭幸福的必需品,有了它,吃饱穿暖的家庭会很幸福。没有它,香车豪宅也会很不幸。

  现实生活中,最难抗拒的比较,人家有,我为什么没有?前面,我的朋友房也有、车也有,但妻子极度不满,是看到周围的人房更大、车更好。这叫人比人,气死人。人生活在社会中,肯定会有比较。问题是怎么比,老是比别人有、自己没有的,那永远痛苦。比自己有、别人没有的,那永远幸福。这需要对生活、对人生的开悟。

  我与妻子吵过无数架,层次、水平之低,难以启齿,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过去归罪于她,把我这个教授级掉到了幼儿水平。我们现在不吵了,主要是我开悟了。过去,我认为她不讲理,她说女人就是不讲道理的。我是个文人,文人就是讲理,靠讲道理吃饭,怎么能不讲理呢?真是岂有之理。这能不吵吗?我僭意识里还有两条,你学历没有我高、年龄没有我大、阅历没有我深,你凭什么跟我吵?还有我不能惯她不讲理的脾气,一定要消灭在萌芽之中。她个性也很强,所以吵架就不可避免了。我后来悟出了一个大道理,我与她一起是为了什么?终极的最高的目的是为了愉快、幸福,不是为了争理的输赢,幸福是第一位的,理是第二位的。只要不是大是大非,没有必要争,而家庭里没有多少大是大非,大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有什么必要争呢?我老婆还有一个习惯,喜欢指挥我,在家上厕所,出门开车,她都要教我怎么做。我过去很烦她,后来我明白了,她一辈子没当过领导,过去儿子在家,可以领导一下。儿子不在了,只能领导我了。我已当过领导了,应该满足一下她的领导欲望。这样,我对她的领导也就不太抗拒了。

  夫妻争吵是难免的,关键是通过争吵摸到对方的底线。每个人接受的底线是不同的,所以不同家庭承受的底线也是很不相同的。在我看来,完全不能容忍的,人家可能无所谓。而我认为,无关紧要的事,也许人家完全不能接受。通过争吵知道了对方的底线,我就不碰了,这就不会出事。就怕吵了无数,还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对方的底线,或者明明知道对方的底线,就是要碰。这就婚姻危险了。

  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自2009年4月28日启动以来,截止今年3月29日共接听电话3598个,其中婚姻问题1511人,恋爱问题947人,共2458人,占68.3%。婚姻、恋爱带来情感的困惑比重很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尊重对方的感受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儒学是家庭幸福的良药

  儒学的精华是医治现代病的一剂良方,尤其是家庭幸福的一付良药。现代文明把追求财富当作国家、家庭、人生的目标,认为有钱就成功、就幸福。这就使全人类步入了误区,带来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孔子把仁爱作为做人的目标、原则、理想、追求,为人类社会实现幸福找到了一条成本最低、资源最少、成效最好的路径。道理很简单,你对人家好,人家对你也好,你就快乐、愉悦、幸福。这种幸福得来很容易,不用竞争,不需成本,不担风险。

  对于家庭来说,儒学倡导父慈子孝,夫妇有别。西方文化更多的强调人的权利,父子平等、男女平等。从人格上来讲,这是对的,父子男女都是人,人应该是平等的。但是,人还要承担责任,作为父亲、儿子、丈夫、妻子各有自己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父母就要慈爱儿女,儿女就要孝敬父母。丈夫主要主外,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妻子主要主内,更多的操持家务。而责任是没有平等可言的,多承担是应该的,不能斤斤计较。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出了问题,与丢弃了传统文化有关。只强调权利、而不讲责任。年轻人往往用父子平等,拒绝接受孝的传统,认为孝是封建道德。范跑跑甚至用生命权利平等作为可以不救母亲的理由,来挑战孝伦理。他也用生命权利平等的理由来否认当老师的责任。一个社会,只讲责任,不讲权利,不对,会造成对人的压制。而一个社会,只讲权利,不讲责任,那就更糟。在家庭中,父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这就是父慈。而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孩子做人,其次才是技能。过于宠爱而不教,过于重才而不重德,都不是真正的慈爱。作为子女,就是要孝敬父母,这是做儿女的责任。不孝敬父母,是违背做人最基本的道德。

  今天的中国社会很多家庭倒过来了,是父母孝顺子女,儿女小时侯管吃、管穿、管送校,毕业以后托人找工作,结婚帮助买房子,生子帮助带孩子,一“孝”到底。这时候,没有看到中国有几个年轻人站出来反对这种东方传统。但是,当提倡孝敬父母时,年轻人中有一片反对的声音,说这是复辟旧道德。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说生我也没有跟我商量,凭什么要感恩。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社会原因,传统文化百年断根,另一方面是父母的责任,没有家风的传承。所以,怎么当父母、怎么当子女,在中国需要再教育。

  家庭中男女要平等,这是强调权利的平等。但忘了夫妇有别,就是男有男的责任,女有女的责任。光讲权利平等,我扫地你就洗衣,我洗碗你就擦桌。女的说,凭什么我要多干家务。男的说,凭什么我要把钱交给你。这个家怎么维持?台湾妇女联合会为了保证妇女的权利,规定结婚以前签协议,什么事情男的做,什么事情女的做。男女双方的责任,是不可能用条文规定的。这样做,只能导致更多的纠纷与不和。

  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倡导对人的情感关怀。中国历经苦难,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儒学功不可没。孔子应该是中国,也应该是世界的情感护理中心主任。
                                      徐景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2:45 , Processed in 0.1081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