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潘公凯热议中国高等美术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0 12:4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潘公凯热议中国高等美术教育
时间: 2009-03-06 来源: 美术报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院院长的潘公凯,在“两会”期间,对中国高等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对当前高教发展的形势作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察思路。
近10年中国高教质量大面积提高
潘公凯委员认为:教育质量的高低,是事在人为的,这是靠人做出来的。各校情况不一样。说当前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如果是一概而论地说,我是不赞成的。有的地方、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是有的,但应该看到大部分地方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提高了。否则,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普遍下降这还了得吗?这是我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判断。对现在的高教质量怎么看?有的说现在学生上课不是很用功,有的学生基本功不如以前,这样的情况当然有,而且以后也还会有。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现在的学科结构复杂了,门类多了,课程设置的面也宽多了,在传统学科以外的其他方面知识的增加、积累,也是质量。所以,对质量要全面看,我觉得中国高等教育近10年来成就巨大,总的质量迅速提高。就拿中央美院来说,质量水平不是我们自己说的,是外国教授、外国美院的校长说我们高,他们甚至不相信我们的学生能画得那么好,包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受到了外国同行的高度评价。
潘公凯说,教学质量在中央美院,当然还要进一步提高,要努力不断地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但是总体上,要看到中国高等教育在近10年的突飞猛进,看不到这一点是不公平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是好的。最近一位主管组织人事的中央负责人在教育部召开的会议上讲,大家对教育部门批评得很多,他有点同情,他真正感受到中国教育进步很大,批评的人往往只看局部,批评缺点、毛病,当然多批评也有好处,但不能只说缺点不说优点。关键要看全局,否则舆论就不全面。
抓好教学质量,不是简单的重视不重视的问题。如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非常年轻,建设时间短,但北京市最重要的7个地铁站的设计,全是中央美院中标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设计是否是属于各国地铁站中一流的,如果我们师生的设计是最好的,还要说我们的教学质量不行,那就是乱说了。我们学生的作品与国外学生的作品比,教学质量是可以比出来的。
学科结构的巨大改变
中国艺术教育在近5至10年中取得了进步,特别是美术院校。首先,是学科结构改变了,过去只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加上一点工艺美术,规模非常小。过去中央美院在王府井才200多名学生,其他院校也如此。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为代表的美术学院,开始扩展出去一大块设计专业,包括工业设计、视觉传达、服装设计、建筑内外环境设计等等。为什么以前没有设计?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不发达,盖房子根本不需要设计,有得住、有得穿就可以了,农民搭块床板,铺床草席,而棉花褥子、被子、红花衣服,那都是结婚出嫁时才有的。仅有的工业品,如热水瓶上印几个齐白石的虾,也不需要什么设计,产品极度贫乏。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的生活开始奔小康了,设计成为了一大社会需求,近10年来更是爆炸性地增长,各大院校都成立了设计专业,这个教学结构调整是几十年来最大的变化。以前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只有少数工艺美术,如景泰蓝、陶艺、漆画等手工艺,这些科目也是西方二次世界大战前传入中国的教学概念。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走向现代设计的大繁荣,我国封闭不知道,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知道,这就赶快建立设计专业,可以说这就是近15年来高等美术教育最大的变化。1978年刚开始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时,工业产品还不丰富,因此就不需要竞争。设计的兴起是在产品过剩、有了竞争以后,才越来越好,就像现在的手机多了,就要追求越来越炫、酷。现在,以设计为基础扩出去的专业,已有60%的美院学生在学,学习传统架上绘画的近20%-30%,还有10%是以史论系基础上扩展的新专业,如艺术管理、文化遗产保护、艺术教育等,以及热门的培养艺术经纪人、策展人等人才的专业。可以说学科结构的改变主要是设计专业的扩展,其中仅平面设计的人才就达四分之一,现在中国平面设计从业人员几乎已到了100万人了,整个北京已难以统计,个人的小设计事务所得有上万家了。凡是我们看到的东西几乎什么都得设计,从杂志的封面到电视台的广告。今天设计已成为一个特大行业了。设计专业的建立和兴起,是美术教育在中央美院的转变,美术人才结构的大转变,因为需要大批的设计人才。这些年来,尽管音乐、舞蹈也很火,但社会不需要那么多唱歌、跳舞的,而设计师则大量需要,有活干,可以说我们怎么扩招都不够。各种设计人才在近年来迅速地生产出来,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生产总值的提高起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在引进新的学科中,部分已是西方最新理念的,在建立了相应的知识结构后,正在思考如何发展自己的特色,怎么把中国文化融进去,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连我们这些身在其中的人都觉得快。从2001年到2007年,中央美院扩大了6—7倍,平均一年生长出一个老美院,现在整个中央美院的设备、硬件,是20年前不能比的,在国际上也已成为硬件最好的美院之一,其中电脑、软件都是国际上最好的。
中国美术发展进入了国际化平台
第二个特别大的发展就是,中国美术发展进入了国际化平台,这是以往没有的。现代设计是中国原来没有的,是向西方和日本学来的,发展现代设计专业,每个美术院校都作出了很大努力。在这之中中央美院是比较特殊的,一是因为地处首都北京,2006年一年仅外国教授来学院讲课就达270-280人次,2007年更在300人次以上。而我们全院的在职教师也不过300来人,国际化程度就非常高,每年学院的学术氛围就非常高涨,中外学者完全混在了一起,上课也在一起。国际上最新的动向、创意,我们马上就知道,从而保证了我们有可能达到世界一流的教学质量。高度的国际化,还表现在学生走出去的机会很多,以至于多到了学院领导都管不过来的地步。现在学生的带班老师不少都是留学归来的,他们和国际上的各种信息、展览咨询、沟通渠道畅通,要出国参观、参展,很方便。上课时,和班上同学说有国外展览想不想去,每人多少钱,出得起的就去,在得到父母给学校写出书面同意的条子后,就可以出国参加活动了。进出国都非常容易,没有任何障碍,学生对此特别高兴。出国开眼界,到国外去看一看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这都是难题,因为我们国家没钱,出国人甚至连路费都要外国邀请人掏,现在国家强盛了。
对美术教育,曾经全国讨论得很热闹,激进的要打倒传统,全盘学习西方,这种观点显然有些浅薄、不成熟。事实上,我们不是打倒传统,而是要调整结构,跟国际知名的平台对接上,做到既学西方,又要传统。我1996年出任中国美院院长时,提出了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艺术的“两端深入”的学术思想。在学术上如何形成中国特色,可以有各种药方,我们是明确了加强对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研究。外国有值得学习的先进的东西,中国传统的老古董也有有价值的东西,不能简单地否定。
设计学科的兴起首先是社会需要,我对此深入了解过。在美国作访问学者时,我就在美国调查,旧金山、纽约等地的好多私立、公立的美术学院,其中在校生学传统架上绘画和设计专业的比例是1∶9,所以我回国后大力发展了设计学科。纯艺术学科是很有必要的,但人数少,要求很精,弄一大批画画的,那画卖给谁啊?可以说大部分画家卖得并不好,卖得价高的只有少数人。
高校扩招的伟大意义是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目前对教育的意见,很大程度上是反对应试教育。但必须搞清楚,这应试教育并不是学校要搞的,不是学校逼学生,而是社会逼学生。现在我国高校每百名适龄青年中平均才只有十几个人能上大学,假如说能提高到60%,那么应试教育的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在高校扩招前,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才7%,扩招以后达到了20%,略高于第三世界的平均水平15%,但还低于印度。中国老百姓的孩子入大学读书的机会很少,就这么几个大学。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孩子读大学,中央决定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当时教育部都措手不及,但这个决定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就拿美术学院来说,我国也就10所,而一个法国就有100多所美术学院。
说起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这实际是中国人对工作岗位的观念问题。中国人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就要比没读过大学的人生活得好,外国人没这个想法。多少国外的博士在开出租车,他们认为都是正常的。读的专业与工作可以不搭界,中国人认为学的专业不对口就会怨气冲天,外国人不一样,他们的工作是一回事,回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专业。像我们美院的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常常是因为他们不肯离开北京,说起来就成失业了,他们不肯到其他领域去工作,可是都有钱赚,生活得挺好。从中央美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传统绘画造型类的毕业生不算很好,因为画卖得不大有把握。设计类的不错。我们调查过,对于毕业生就业问题不能从传统的所谓是否到一个单位去报到来界定。许多美院的学生不去单位工作,但赚到钱了。我们以毕业生的年收入来划分每年5万至8万元年收入的有60%,是大头;年收入8万至12万元的占20%;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占10%;而年收入不足3万元的才10%左右。这说明中央美院毕业生的年收入很好了。最差的如果什么工作、项目都找不到的,那他还可以办美术高考考前辅导班,一年下来收入十几万元没问题。
中国孩子质量好
还有种说法,说中国高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个批评已经落后了。现在高校对创造力培养也十分重视,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已经好多了。现在中国人没获诺贝尔奖,在我看来,不是我们创造力一定不如人,而是多方面原因,比如是我们的硬件不够,那需要巨大的反应堆、加速器。为什么中国学生一到国外学习成绩就那么好。我个人觉得中国教学中的死记硬背,很大的作业量是缺点,但也培养了中国孩子的承受力,使中国孩子用功、承受力强。美国孩子读一会书就要跑去踢球,难道我们中国孩子书读多了妨碍创造了?我看不见得。也许这个问题的看法我算少数派。现在多数中国孩子到国外去读书,都非常受欢迎,中国孩子质量好。我们中央美院办班,外国教授来上课,比如巴黎美院的教授带了10个法国学生来我院,我院配10个学生和他们一起上课,这10个学生是由法国教授自己挑的。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后,这20个学生的作品到法国去展出,办了几个班每次都是中国孩子的作品好。像我们这次参加奥运会设计招标,中央美院的师生承揽了大部分视觉艺术的设计项目,国际奥委会官员都震惊了,国外像这么大的项目一般都得40—50岁的成名设计师和跨国设计事务所来做的,在中国竟然是中央美院的师生们做的,做出来的东西还那么好。许多人不知道这些,常骂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差,媒体有责任去纠正这些偏见。
潘公凯委员满怀激情地说,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挨批比较多,我觉得这有点冤,现在需要为我们高教事业发展成就辩护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1:55 , Processed in 0.10727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