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关键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0 08:2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关键词
——例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程 璐
《论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见贤思齐,向名师学习,是我们年青教师的一致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在用一辈子的学习来准备上好一堂课。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教学的路上,我虽然已经摸爬滚打了15个春秋,不敢说自己就已经能够上好了一堂语文课。正如有的诗人“有好句无佳篇”一样,我在教学的路上只是有了一些粗浅、零星的感悟而己,所以,在此,我只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用几个关键词来例谈一点对课堂教学的肤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我讲话的题目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关键词——例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关涉到教师的素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怎么为学,怎么做人吧”,即要提高学生的素养,先得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关涉到教师的学生观,看老师能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流向;还关涉到教师的读写反思与经验总结,能否做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提升。这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语文课堂,我远没有这么高的境界,很难说好,故避而不谈。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也是一个很小的话题,说来无非是课前准备,课中演绎,课后练思这样的三个过程。把这三个过程做好,就算得上是上好了一堂语文课吧!这是一个平面的、线性的语文课堂,较好把握,也不难理解,我便捡个便宜,从这儿说起,借助八个自以为是的关键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吹吹牛,望大家斧正!
一、课前准备
1、视野
我以为,一个语文教师的眼界应该开阔,要多做一些资料积累的工作,这样备起课来便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在我的教学研究里,有这样的一个工作,那就是对“教学案例与资源”进行有序积累。其中在“阅读课教案与资源”中,我现已对不同版本的初、高中210篇课文进行了“案例资料”、“论说资料”、“媒体资料”的积累与索引。
如:上朱自清的《春》,我便有这样一批索引资料:
l        《生命的赞歌》于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1期第13页
l        《导读,从有效的朗读指导出发》——重演《春》的美丽  金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2期第20页
l        《春》教学实录  吴献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7-8期第65页
l        《预约“意外”,衍生“精彩”》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3期第19页
l        《春》教学设计 樊丽英《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3期第31页
l        《巧妙穿插解疑难》  何相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3期第24页
l        《如何品味语言》  廖贤枢《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01期第27页
l        《语文教师要善于独树一帜》  徐长林《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11期第21页
有了这样的视野,我们还用担心备不好课吗?还用担心没有新意吗?
2、创意
网络的发达、杂志的丰富、书籍的充实,使得我们备课不再是一个难题,当然,这也为教师的偷懒种下了祸根。我反对照搬别人的教案,我主张有自己的教学创意。
我所说的创意,就是说教师要在充分研读教材、整合信息的基础上,创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班情、学情的教学案例来。这样的创意,缘于教师独道眼光,要求教师能找准一个好的教学支点,抓住一两个主问题,带动全篇的学习。这样的创意,往往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余映潮语)这样的创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与成功的喜悦。
如:
讲《骆驼赋》,我用了“一词经纬”法,借助“刻骨铭心”牵起全篇。
讲《重复与变化》,我用了“用足例子”这个主活动。
讲《观舞》,我抓住“舞”这个牛鼻子,用“舞的引入”、“舞的感知”、“舞的品味”、“舞的迁移”一以贯穿。
我从“学法体验”的角度,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艺术性改写”、“对比式评说”来上诗词诵读课。
我用“轻松走进,踏实走出”的方法,组织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用“开拓视野,细化操作”来组织专题复习课的教学。
我用“答记者问的形式”组织作文教学评讲课
我用“诗词经纬”与“击鼓传花”的形式,上诗文背诵复习与指导课。
……
这样的创意,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由于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适合班级的,因而也是最好的。
二、课中演绎
3、自然
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往往有一、二、三、四这样的教学流程,这个流程的设计容易出现简单堆砌、不便操作的现象,最让无法忍的是刚刚开课,便无端出现一个“认读字词”,“作家背景简介”。这里的自然,是指时间的分配合理,过渡无痕引领,各块知识间自然融合。更是指教学板块的推进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与阅读期待。
如: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集体备课中,我们设计了:“用英文写标题”、“借标题说主题”、“按小说情节四步概括情节”、“说说插叙的妙用”等教学环节。
应该说“用英文写标题”的开头,很能吸引学生,颇有新意,也巧妙地点示了文章的主题“于勒是一把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子”。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设计不太自然。
姑且不论英文翻译是否牵强,就谈这里的学生兴趣,只是一种新鲜感式的,不是缘于对课文的领会,缺乏生成性。而且直接将主题和盘端出,也不利于学生的悟读与习得。把“插叙”放在最后讨论,也不太顺畅。
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按照集体备课的第二种导入方案,我作了相应的调整,设置了“讲故事”、“自读课文,说相同点”、“范读课文,讲故事情节,说插叙”、“小组合作,编写回目”的环节。它明显地增加了同样有趣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激励着学生去关注文本,保留兴趣。将插叙与故事情节的讲解捆绑在一起,问题更加集中。变概括故事情节,为编写回目,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与深度。
教学内容大致相同,但是顺序一变,便更能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更是教得自然,学得轻松。
4、丰美
所谓丰美,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语文味道,极具美感,形式多样又主次分明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大面积,长时间地占有课堂,让课堂生机勃勃。我常在课堂上设置这样的一些活动:
如:
读的活动:讲《安塞腰鼓》,我对课中材料进行了改编式的艺术化处理,让全体学生分角色演读。我也常在课中充当朗读向导,让学生们在我拉指引下分块朗读前行。
说的活动:讲《乌篷摇梦到春江》时,我说“富春江的景色是别具特色的,然而景色之美,还靠导游一张嘴!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为了吸引游客,你将如何向游客进行精彩的解说呢?下面把我们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两个小组竞争一个景点,请各小组推选最佳导游,借助文本与想像(三分想像,七分真实),帮他设计好解说词,准备参加竞争。……”
写的活动:在学《[正宫]端正好》时,我让学生动笔用描述的语言来表现诗境
演的活动:在《变色龙》的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分角色演读,在学完《威尼斯商人》后,我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公输》,并在教室上演。(剧本在博客上发表)
评的活动:在阅读课上,我常组织学生进行“读、注、议、评”活动,在作文评讲课上,我组织了答记者问式的作者、代表、组员、老师的多方互动是评点活动。
这样的活动,不宜过多过滥,它往往出现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因不同的活动,可以产生不同的课型,如说读课,写读课,演读课,练读课,品读课,评读课等等;有不同的活动,课堂也就有了不同的美感。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活动,一般不是独立进行的,往往是交互穿插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5、激情
面对情感丰富的文本,面对朝气蓬勃的初中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是不言喻的。我们常听人说,有的老师往台上一站,举手投足之间就像一个老师。这里面恐怕跟激情有很大的关系吧。
那么,语文课堂的激情是什么呢?我以为是老师那满含的微笑,是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是那脱口而出富有才气的谈吐,是那信任与鼓励的眼神,是那会说话的手势,是那忘情的、会心的、痴迷的投入……
本期我在这样为自己寻找语文课堂的激情:
我拜读黄波老师的《恋上你的课——幽默教育,教师魅力四射的秘诀》,打磨自己的语言,力图让它变得幽默。
我随时注意自己的手势与肢体,让它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情态。
我变着声部,满怀激情地为学生变读《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表演,我用滑稽的动作为学生表演《窃读记》中的连串动作。我满怀赞美地对学生的美文、精彩发言作激情评点。
有时候,教师的教学激情,还在于能够精心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置三个左右的教学高潮来,用一波三叠,富于美感的课堂来,体现着对学生的深切的关怀。
如:在讲《安塞腰鼓》时,我营造了逐级提升的 “画面变读”,“美文扩读赏评”,“全文分角色表演”三个教学的高潮。
在讲《骆驼赋》时,我先为学生当向导,对课文进行三次导读,颇有新意;然后组织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句段进行品析,用精心设计的与激情评点,迎来了学生的掌声;最后更是将课文用三次集美的,情感逐渐加浓的方式来齐读,让教学氛围达到了最高点。
6、机智
语文课堂呼唤教师的教学机智,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更呼唤教师的教学机智。这里的机智,可以理解为教师在课堂上临时的急中生智,能显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我以为,教师的教学机智应该包括一堂课的短效机智,也包括一个阶段教学中的长效机智。
一堂课的短效机智,大家是比较熟悉的,它可以是教师如何接近学生,可以是巧妙地设计导语,可以是智慧地进行对话,可以是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回答,也可以是无痕地设置过渡与引领,还可以是聪明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如:我就大家容易忽视的课前交流进行一点例说
凤凰中学讲《诗词诵读》课前的开场白——我说:“今天,我是第一次来凤凰中学。‘凤凰’是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它还与‘龙’一起代表着呈祥如意。看到这个名字,让我想到了山青水秀,地灵人杰。看到大家刚才的表现,更让我坚定了这种想法。”
“刚才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我觉得大家很会学习嘛。拿到我发的纸后,有同学便开始读背了,还有的同学马上找到了出处,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习惯。(抓住校名套近乎)
五里界中学讲《最苦与最乐》课前的开场白——去年中考,咱们五里界中学在乡镇中学名列第一,确实让人佩服不已。所以,今天来上课,有很多学生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他们让我来打探一点情报,看看大家有什么学习的高招。何止是他们,其实我也想知道呀!希望大家在课堂上不要保守,尽情展现哦!不会让我完不成任务吧?(抓住中考巧鼓励)
在一初中试教《第六单元复习课》课前的开场白——同学们,听你们王老师说你们很聪明,对不对?(在此预设了两个答案)学生回答是——看来大家很自信哦!学生默不作声——看来大家是默认了哦!下面我就来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两个答案的预设中见机巧)
在作文评讲课《紧盯评价标准,营造作文亮点》课前的开场白——这节课将全程录像,请大家课堂上,积极的发言,认真的思考,踊跃的参与,将为我们留下美丽的瞬间,好不好?(用潜在的奖励吸引学生)
以上说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发生在一堂课中的教师机智,而我认为我们教师更应该用心研究一下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几个学年内的教学中的长效机智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个开始接班时,学生对自己还挺感冒的,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学生便开始厌倦了,淡漠了,甚至是逆反了。应该说,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也是很正常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保鲜,让师生间出现了审美疲劳。
怎么进行师生情感保鲜呢?我在本学年有意识地进行了如下尝试:
用风趣的自我介绍迎得第一印象(见博文《开学了请亮一个好像》)→“……我对你”的书信交流与深情的回信加深三方了解→不断地创新阅读与作文课型,避免单调乏味,让学生对自己佩服→利用家长会、博客、活动等展现自己的才情,吸引学生→组织看电影、听音乐、课本剧表演、击鼓传花背诵、情境剧表演、主题阅读、答记者问作文、作文快报等调节补充情感养分→在博客上建立“每周语文大家谈”栏目,建班级QQ群等形式产生新的情份。
这样一连串的过程,让学生在一个既熟悉,又捉摸不定,既清晰又有点朦胧的师生情感中生态地前行。我建议在师生情感出现疲劳症状的老师不妨在情感保鲜上动动脑筋!
三、课后练思
7、余韵
一堂课上完了,教师不能夹着书一走就算完事了!语文的课堂教学也需要作业,也呼唤训练。只不过语文的练习应该有语文的味道。
我以为语文的练习应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素养的积淀。所以我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作业设计中有雅词摘抄、名句积累、精段记诵、文法学写、快乐读写等积累式的任务。同时,在我的课堂上也不乏素养形成式的任务。
如学《变色龙》后,补写想象作文《广场事件之后》,学《我的叔叔于勒》后,发挥想像,表演《那个人像于勒》的课本情境剧,学《戏剧单元》后,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公输》,学完九上诗词后,我教学生画诗词经纬,组织学生用“击鼓传花”的形式检查背诵,学完《差不多先生传》后,我让学生学写《……先生传》,学完《香菱学诗》后,我组织学生看《红楼梦》,并看电影《红楼梦》片断,学完《安塞腰鼓》后,我组织全班学生设计朗读,并进行全班演练……
8、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经历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亲身体验后,我们往往会获得一些深切的认识,这时,我们便可以写教学反思了。可以说,写教学反思,是现代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写教学反思可不拘形式,可以是在上完某课后,随即在教案后记下的一些零星的感受:如教学程序的创意叙说,时间分配的处理,课中活动的调整,教学亮点的呈现,新的发现与思考,教学案例的再次简化设计等。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后,将用过的教案保存下来,便成了一个很好的资料库。这样,下次再进行同篇课文教学时,拿出来参考,就会很快找到感觉,少找弯路。(我一直保有写课后反思的习惯,变学校要求写为自己主动写。因而我也有了保存旧教案的习惯,我保存了参加工作来的所有教案,它们成了我个人的又一资料库。)
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向前跨进一步,写教育教学博客,将零星的反思,进行放大,进行规律提取,形成2000字左右的教学反思小论文,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向教学研究迈进了,也意味着我们已开始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了。
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坚持在自己的教学博客“教坛漫步”上写了80余篇教学反思类的文章,平均每篇2000字以上,有10000字以上的作文教学实录《互动最精彩》,也有六篇课文合写的《一周教学花絮》,为自己的教学平添了许多乐趣。
如:
讲《骆驼赋》后,我写了《做一名优秀的导游》;
讲《事事关心》后,我写了《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后,我写了《过程简约,细节丰趣》;
讲《语文知识竞赛卷》后,我写了《化繁为简,趣味操作》;
讲《明湖居听书》后,我写了《用艺术来领悟艺术》;
讲《听泉》后,我写了《内行笔下的乐曲》;
讲《观舞》后,我写了《抓住舞这个牛鼻子》;
讲《重复与变化》后,我写了《融入文体,用足例子》;
讲《窃读记》后,我写了《简化程序,细化操作》(获区教学反思一等奖)
讲《诗词诵读“卜算子”与“端正好”》后,我写了《把课中活动想细想足》;
讲《威尼斯商人》后,我写了《威尼斯商人教学的三板斧》;
讲《诗文背诵检查》后,我写了《让精细化走进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学语文报发表)
……
有意思的是,在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定向研究。如诗词诵读的八种课型,复习课的三种课型,作文课写、改、评课型(上过示范课)等。写了复习课再设计系列共计五篇文章:《是关注知识,还是关注流程》《删繁就简,留有空间》《集中火力,猛攻一处》《两相对照,学会提取》《思路是标,情感是路》。
当我们带着自己的两类教学反思,再次走进新一轮的课案设计时,我们也就进入了新一轮的“八”字循环,在再一次的“视野”“创意”“自然”“丰美”“激情”“机智”“余韵”“反思”中,我们也就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生态的语文教学之链。
正像学无定法一样,教无止境!我将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用实践去体悟怎样上好一堂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25 , Processed in 0.1011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