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师心语:不会玩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7 11:3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心语:不会玩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2010年01月08日  作者:毛荣富  来源:新闻晚报
  近日《新闻晚报》上有一篇报道《沪上中小学试点“闲暇教育”》。在学生负担日重的今天,这则消息令人振奋,闲暇教育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学生需要闲暇,教育需要闲适。爱因斯坦说:“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 ”现在的学生会考试、有知识而无智慧、无思想、无情趣,只有当学生拥有了足够的时间,他们才能消化知识,潜心体验,静思默想,放飞想象,培养兴趣,发展爱好。长时间的紧张忙碌已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厌学,也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是闲暇。或许在希腊人看来,教育就是享受一种闲适,学习就是一种有益的游戏。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句似乎难以让人接受的话却充满了辩证法。正如他所说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一位读到博士的学生哀叹:十几年的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已经把我们铸炼成了考试机器,他自嘲道,所谓博士,乃啥都“不是”也。
  据报道,开展闲暇教育的学校都把学生的“玩”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这使人想起最近去世的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的一句名言: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不仅在“玩”中做出了许多学问,而且他那豁达、洒脱、充满文化趣味的人生态度本身就是一笔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闲适不是空闲,也不是闲散,而是一种心灵的自由;玩也不是无聊的游戏、无度的纵欲,而是有知识、心智、情感、团队精神等等参与其中。理性的顿悟,灵性的生发,视界的敞亮,性情的陶冶、趣味的养成往往都在其中了。没有了闲适,没有了玩耍,小孩子会丧失灵性,成年人则会磨灭悟性。而一个人小时候没有灵性,长大了又没有悟性,那还有什么希望?学校当给孩子教育的闲适,教师从事的也应是闲适的教育。 (毛荣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16:57 , Processed in 0.11872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