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用一生来备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7 16: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用一生来备课 作者:李佳  
  寒假中,我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用一生心血铸就的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面前,可以聆听到许许多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在很多方面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给我们以启迪和借鉴。他的一些经典话语和教育理念,直到今天还在被大家广为引用。我想,真正伟大的教育思想是能穿透时空的,不但没有国籍的差异,也不会有时代的隔阂。

  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两个字: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无论做哪行,只要学会了坚持,那么他就必定会成功。而对我们教师来讲,坚持一词的含义就更加意味深长了。坚持,就是甘守清贫,把一生的精力都花在教育上面;坚持,就是甘于寂寞,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宁做“萝卜头”,不做大官;坚持,就是用爱照耀每一个学生……

  当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时,最令我震撼的是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我们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应付面对一切便可游刃有余,而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誜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誜1,30誜1,50誜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

  想想自己,在平日的纷繁芜杂的工作中,一年中又读过几本书呢?突然之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让听课者觉得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教师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无懈可击,但是在讲解问题时却往往让人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上课显得捉襟见肘,不能游刃有余了。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本书是一位长者送给我们年轻人的一件珍贵的礼物。书中,这位长者那么执著而真诚地对我们提出建议和劝告,这些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则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积累”,他用那么多的实例和体会、经验,把枯燥的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阐述得生动明白,如在我们耳边娓娓道来。

  要想用三言两语概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他全部理论的基石无非就是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他的教育信念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

  《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2日第8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3:29 , Processed in 0.0585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