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语文教学名家的三大个性心理品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9 06:4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代语文教学名家的三大个性心理品质
任玉霖 作于 2006年6月22日



何谓语文教学名家?我们所说的语文教学名家,特指那些在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教学效果最好、贡献最大和知名度最高者。他们是教育人才的精英,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语文教育实践的领头雁。中学语文名家如:如魏书生、于漪、欧阳代娜、钱梦龙、宁鸿彬、洪镇涛、吴心田、连树声等;小学语文教育名家如:斯霞、丁有宽、霍懋征、李吉林、袁瑢等。语文教学名家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有人称这些人是“中国当代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锋和旗帜”,有人称这些人“代表这个时代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还有人称这些人是“语文素质教育叱咤风云的先进典型”。不管怎样评价,语文教学名家都是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独辟蹊径,在当代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均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人。这些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佼佼者,除了具有学为人师的科学文化素养,行为世范的思想道德素养,点石成金的教育创新素养之外,他们还具备极为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

1、 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预定的目的任务,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人是万物之灵。在自然界,只有人类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意志是人类所独有的心理特征。

语文教学名家都是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矢志不移、意志坚强的人。他们当中,有的经受过错划右派长达20余年的屈辱,有的经受过“文化大革命”的残酷批斗,有的人生坎坷,历尽磨难,有的做学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他们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受到多大挫折,始终把语文教学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兴衰紧密结合起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1957年因说了几句真心话,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一夜之间,人事全非。他含着热泪离开了可爱的学校,离开了天真无邪的农民子弟,被押送去劳动改造,心想学校,抽空偷偷学习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对班集体理论作了深入地研究,写出了《班集体形成的三个阶段》的文章和《教育顽童拾叶》一书初稿。有一次,当小学教师的妻子拖着孩子来探望丁有宽,他没谈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把一切委屈置之度外,给妻子修改教改方案,帮她设计课堂教学,和她研究班集体的形成,并把书稿交给她,鼓励她按书稿继续搞试验。

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为出色的教学成就而被诬陷为“反革命学术权威”,把她打入苦难的深渊,游街、批斗、监禁,遭到非人的摧残。在所谓的“隔离审查”期间,她13岁的儿子赵鸣惨遭非命,小女儿也因极度惊恐而被吓傻,但霍老师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承受了这一切,在常人不能承受的灾难中她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党,相信这一切都将过去。磨难并没有压垮霍老师,反而使他更加坚强。拨乱反正后,她重拾粉笔,又登讲台。霍老师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袁微子先生这样评价她:“想不到阔别了横遭浩劫的10年,她竟以如此勇猛的姿势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种怎样的可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便是在正常的历史时代和工作环境里,任何一名语文教学名家也会付出艰辛劳动,刻苦严谨地治学,尽心竭力地育人。著名特级教师连树声,学生时代就攻读了《尚书》《周易》《左传》《论语》《孟子》《诗经》等古代经典。毕业后到一所寄宿制中学任教,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他一直忙着上课、辅导、生活护理等工作事务。晚上10点以后,还能听到他轻声背诵古文作品的声音。酷夏三伏天,他不睡午觉,总要汗流浃背地读完规定的期刊,或把古今中外的名著如《文心雕龙》《青年近卫军》带在身上,随时背诵。

语文学习是一个熏陶渐染、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语文教学需要一种“水磨工夫”,语文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十年磨一剑,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思想,这当然需要意志力的支撑。“有志者,事竟成”,意志薄弱的语文教师只能充当语文教学的奴隶,只有意志坚强者才能成为语文教学的名家。

2、 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具有迷恋的情绪色彩。语文教学名家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是一种献身于语文教育事业的高尚志趣,是一种以教好语文为最大快乐的情趣。这些教师既是传授民族语言文字的神圣导师,又是承传祖国璀璨文化的光荣使者,他们“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生紧紧拥抱其酷爱的语文教育事业。他们无不潜心师先而不循规蹈矩,都善于创新,他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自身特有的人格力量,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一首动人的诗歌,每个人的历程都是一部人才成长的教科书。他们在教学上,各有风格,他们在研究上,各有建树,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反映着他们的不同个性和特色,真所谓“五岳之美,各异其秀”。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写过一篇叫做《我深深地爱》的文章,开篇就说:“我和语文也许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生时代就深深地爱上了它,有时竟达到废寝忘食入了迷的地步。后来当了语文教师,与它朝夕相处,钻研它,理解它,感情就更深了。教中学生语文,成了我终身从事的高尚事业,我为此而感到无上的光荣与自豪。”因为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于漪十几岁就萌发了献身民族教育事业的理想,确立了一辈子做一个合格中学教师的信念。大学毕业以后,她先教历史,后来改教语文。为了教好语文,她用了两年时间,把高中语文所涉及的知识,尤其是名家名篇深入地钻研了一遍,每天晚上开夜车到一点。“文化大革命”中,于漪被揪斗、被抄家、被审查,一切业务成果被全盘否定,精神与肉体遭到双重摧残。但是,为了自己深爱的语文教育事业,她没有就此到下,后来终于回到了语文教学的讲台上。于漪曾说:“几十年来,我把我的一切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三尺讲台,是我的一辈子钟情的地方。有多少次要调离,但我舍不得学生,因为我的崇高信念是做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也是如此。他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为了实现自己做语文教师的夙愿,他在5年多的时间里,向组织提出当语文教师的申请达150次之多。在他的最后一份申请中,他这样表达过自己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爱:“进厂6年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中,我对学校深深眷恋之情,是一天也没有中断过的,即使在‘四害’把教师地位压到最低点的时候,我还是以极其羡慕的心情衷心向往着这个职业。为着有一天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把教师工作做得好一些,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钻研有关教育的知识,常学到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即使身患重病,也还是不愿间断,为此而度过的不眠之夜时难以数计的。”

著名特级教师吴心田有一段话,更让人感动。他说:“回顾我的一生,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的40年,我确确实实是酷爱着语文、语文教学、语文教研事业,这已经化为生命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夸张地说,我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思考语文教学,及至退休以后,也几乎天天在思念语文教学。近两年多来,在全国范围展开了语文教学问题大讨论,对此,本人十分关注,曾阅读有关文章一百多篇,写了十几篇讨论文章,有时候晚上已经躺下就要睡觉了,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便欣然起身命笔,一吐为快。在我来说,语文学习和语文研究已经成为难改的习惯,一种莫名的乐趣,就像我对音乐、对工艺品的爱好一样,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想,对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的酷爱,可能要伴我终身。”

以上例子足以说明对语文教学有浓厚兴趣是语文名家突出的个性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语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语文教育事业中去,甘愿寂寞,甘愿清贫,甘愿辛苦劳累,甘愿无私奉献。

3、 丰富的情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语文教学名家对语文教学都具有丰富而美好的情感,特别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一个冷冰冰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的。因为教与学虽然都是理智活动,但同时也离不开情感的参与。从教育对象的角度看,学生都是有情人,喜怒哀乐尽分明。中小学生一个个活蹦乱跳,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未来满怀着憧憬,对人生渴求着理解,对知识有强烈的追求。如果能把他们的情感调动起来,那么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狄德罗所说的:“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巨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从中小学教材的角度看,“文章本是有情物,文字不是无意言”。可以说自古至今一篇篇名篇佳作都是作者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情感,乃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而写成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美好而丰富的情感,有亲情、友情、爱情、民族情、人类情,有对自然的爱恋,对生命的赞美,对真理的追求,对邪恶的抨击,对英雄的讴歌,这些都表达了作者一定的审美观念。语文教师阅读和讲授这些课文,必然动情于心,激起情感的波澜,乃至引起表情姿态、言语声调的变化。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或喜,或忧,教师总要按照自己的情感,做出不同的美学评价,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语文教学感染力极强,她情感充沛、绘声绘色、文采飞扬地讲述,激起学生的共鸣。她讲《春》,仿佛春天来到课堂;她讲《雪》,雪景即在眼前;讲《小珊迪》,学生会和她一样对珊迪产生深深的同情;讲《孔乙己》,使人辛酸的直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讲《过零丁洋》,胸臆间油然而生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她充满情感和文采的讲述,句句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从而进入教材所展现的情境中去。她善于把作者创作的***全部释放出来,把作品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同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例如她教《茶花赋》,一上课就洋溢着爱国主义感情说:“这篇课文时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一提起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的感情就会充盈胸际,奔腾欲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有无数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还有以勤劳勇敢著称的各族人民。每当一提起这些,心中就会激荡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于漪把作者和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教学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曾经游览过漓江风光又现眼前,那奇特秀美的山光水色给她久远的美的感受,她深深为祖国有这样的山河而引以为豪。教学开始,她便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山大川,孩子们显得很有兴致。随即,她便热情洋溢地告诉学生,她亲眼看到许许多多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祖国的桂林,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丰富的美感与民族自豪感充溢在李吉林的心头,连她自己也感觉到情绪是那样的激动。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李吉林深深懂得,以情动情是语文教学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只有充满情感的教学,才能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语文教学名家丰富的情感教学修养来源于对学生的殷殷之情,拳拳之心,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来源于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并且将这种使命感全身心地倾注于“功在国家”的信念行动之中。欧阳代娜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滕英超在《欧阳代娜的风格》一文中写道:“听过鞍山市第十五中学欧阳代娜老师的课,逐渐了解了欧阳代娜老师坎坷的生活经历和为人后,蓦地,令人忆起唐代大诗人杜甫《春夜喜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绵绵的春雨,无私的春雨,静悄悄地自天而降,投入到大地的怀抱,亲吻着抽芽的嫩柳,滋润着干枯的小草,无条件的献身,从不向谁索取回报。这春雨,就是欧阳代娜老师的化身,就是欧阳代娜老师的写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22:52 , Processed in 0.0694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