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话题作文写作流程及亮点设置 [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9 06:3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话题作文写作流程亮点设置

         



·写作流程围绕如何让文章"出彩",让阅卷者“一见钟情”,留下深刻的印象来设置。基本内容是:准确新颖的审题立意,一个亮丽的标题,巧设题记,别致的起首、轻灵的结尾和富有创意的文体,清爽的卷面。


§
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作文就是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

一、审题立意:准确全面,立意新颖。


   
审题即明确题目的所有要求,全面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以便立意为文。因此在动笔之前,必须对作文的要求、注意点和提供的材料作全方位的审视,逐字逐句的分析,捕捉引发灵感的信息,力求立意新颖。如2002年高考佳作《凭心灵选择》,作者扣住心灵的选择心灵二字,将目光聚焦于心灵的痛苦上,从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生选择中凸显一代哲人的风骨,进而联系社会转型期对人文精神的召唤,坦陈了自己无悔的选择——人文科学为我终生的事业,切中时代的脉搏,升华主题,境界全新。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要启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如满分作文《〈小重山〉后的选择》,作者遵从历史上广大人民的意愿——岳飞以爱国作为最终选择,假想性地重新创造了历史,让岳飞选择了进军!立意新,奇。这虽然违背了历史真实,却体现出一种艺术的真实,心灵的真实。引导学生沿着话题的顺向逆向侧向作发散思考,对与话题有关的情事理展开联想,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确立主题1、虚题实写,实题虚写
文章的主题一旦确定之后,就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行文作一番精心构思或是对主题进行提炼之后用于自己虚构的故事之中,从而让其凸现话题的意志旨,也可以对一个话题进行发挥阐释,表达作者对话题所持的态度或观点。


2
、缩小范围,以点写面
作文所选话题题材不一定要大
,只要我们用心思考,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它的本质,发现细小背后蕴藏着的不同寻常,就可以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来。缩小话题的范围,往往可以起到以小见大、以点写面的效果,能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但若对所给的话题自己能够写出实在的内容来,就不宜将话题缩小。

3、以正为主,以反辅之
写具有思辨性的话题作文时,宜以正面的叙事或说理为佳,至于事物的反面,作为辅助即可。在文章中只要将事理的正面交待清楚,便会给人们一个鲜明而正确的认识;事物的反面,只是为了防止片面认识带来认知上的形而上学。

二、新颖亮丽的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衣裳,破旧的衣裳令人望而生厌,漂亮的服装则会刻骨铭心。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同学们切莫等闲视之。下面就从高考满分作文寻求拟题的蛛丝马迹。 (一)移用或套用诗词拟题 流传的诗词大多是经典性的语言,本身就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含底蕴,用它们来做标题,一是不落俗套;二是喜闻乐见,富于亲切感。如:《蓦然回首》《独上高楼》《道是无情却有情》《感时花溅泪》《怎一个字了得》《月若有情月亦老》《淡妆浓抹总相宜》。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标题,也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 (二)巧用修辞拟题  修辞,能够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语言,沟通的钥匙》《守信心灵的契约》《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三)借用歌词影名书名拟题  如:《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在心口难开》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文人》《追忆逝水流年》。 (四)转换角度拟题 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或是从侧面来拟题。《己之所欲,请施于人》《不知足者常乐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人物的语言、性格或者形象特征来拟题。《我是一只想死老鼠》《师傅,您错怪徒弟了》《夸父追日》《弥勒规则》 《黛玉,你为谁愁》。 (五)故设悬念拟题《7-1=0 10减1等于…… 《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
  • ()巧用标点
《争渡!争渡? 亲近=成功?》
三、内涵丰富的题记
1、显旨式:

 画龙点睛 凸显旨意

福建考生《圆润锋芒》的题记:“阳与落日总是更能令人感动,只是因为那一刻他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圆润的辉光。”文章围绕“两幅图展开联想,列举了大量少年才华横溢的诗人而最终成长为渐臻圆满、真正成熟起来的文人;揭示了年少时的锋芒,在成长中会使自己圆润、丰盈的人生哲理。“题记”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文章的旨意表达得酣畅淋漓!
2、抒情式

激情倾吐 感人肺腑

陕西考生《二胡.江南》的题记:“要忘记流浪,却铭记了江南。想要忘记丝竹,却记住了二胡的那一抹忧伤。”如泣如诉,仿佛是自言自语,其实是倾吐内心的深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引用式

至理名言 力透纸背

恰如其分地引用至理名言作题记,充分运用了其经过长期历史考验的正确性,让人易于接受的特点,极具说服力,蕴涵隽永,启人心扉,吉林考生《踩在位置上的价值》以“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的资源。”以这句话为题记,紧扣文章的内容,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引人思索。这样的题记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4、对比式

对照衬托 凸显主题

巧用对照,将几种迥然不同的人或事摆在一起相互对照,从而鲜明地衬托出所凸显的主题。陕西考生《筛出细沙的筛子》的题记:筛子和过滤器是兄弟/聪慧明智又深邃/留下的是精华/漏下的是糟粕。用像诗那样的句子作题记,后面对照式的两句,“精华”与“糟粕”,“留下”与“漏去”相互对照,鲜明的反差,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5、衔接式

引线穿珠 贯穿全文

陕西考生《大脑的行囊》的题记:“岁月的风,吹拂记忆的枫叶,时光的雨,冲洗忘记的画卷。总是记住所有美好的东西,总是忘记所有伤心的往事。这里的题记自然而然地与全文连接在一起,成为全文的有机部分,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四、别致的起首

1.引名句,起点高远。

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
《问世间情为何物》)


(2)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乐山之挺拔峻秀,乐水之轻盈灵动。无怪乎一条青溪会引来诸如李白杜甫的驻足凝视,会令众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骚客甘愿在此了却一生,不原再误入尘网中 (《水的联想》)

2.借书信,平中见奇。

1)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 (《给孔子的一封信》)

(2) 屈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 (《谏屈原书》)

3. 作排比,造势磅礴:

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 雄鹰穿过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

骏马突破级绳的束缚,奔驰原野; 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 (《摆脱束缚》)

4.巧用诗文显诗意

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5.巧设问,发人深思。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 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6.用对偶,严谨整齐。

1)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

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

有一种美丽,叫目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共击长空,尽显风采。 (《响起,彼岸的风铃》)

(2)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慨。

活着真叫苦,有人这么喟叹。

活着真的轻松快乐,我却喜欢这样对生活箢结。是我的累颜比别人少吗?不是,因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满了四个字:清点生活。 (《清点生活》)

7.巧博喻,形象开阔.

(1) 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诚信——永远的绿卡》)

(2) 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8.用呼告,亲切动人。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这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9.合用修辞,美不胜收。

如果说成功是一个征程,那么路旁的荆棘乱石只是它的点缀,繁花似锦的山谷才是它的栖息地;如果说成功是一个四季轮回,那么酷夏的炙烤只是它的外表,累累硕果的秋季才是它的意境。潜力无言,它又该牵扯出一轮怎样灿烂的朝阳? (《潜力无言》)

10.巧述故事,引人入胜

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儿,门口王屋、太行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日子难过啊!这里好像与世隔绝,城里有什么新鲜事儿传到这儿早已变成旧闻了,这种生活真的需要改变了。愚公寻思着: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给搬了。 (《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愿上面这些他山之石,出你更好更美的作文开头之

五、轻灵的结尾

结尾有时比开头更重要。阅卷老师一般是边看边判断,阅读完毕,即可判分。如果开头妙语迭出,而结尾却晦涩不畅,仓促即就,甚至出现败笔,分数上必定要受影响;反之,若前文平淡,结尾处却抖擞精神,波澜横生,给阅卷老师以深刻印象,那么不但先前的平淡乃是为结尾的高潮蓄势,自然会让其另眼相看。好的作文结尾是轻灵的,不管是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曲赋,还是运用比喻、排比力求画龙点睛,或是运用反问、设问等的气势雄浑,都要做到看似蜻蜓点水,实则意味无穷。

结尾实例:朋友,不要再让挫折蒙蔽了双眼,不要再让痛苦充塞了心灵,让你我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共勉吧。(北京考生《一蓑烟雨任平生》)

世界是可感的,生命是可感的,我们惟有以乐观、开朗的心去看待人生,沧桑与变幻掩饰不住的是心河的绿水长流。(2004年全国卷《让心河绿水长流》)

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以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2000年全国卷《沧桑看云》)

六、富有创意的文体

话题作文的创新并不仅仅指的是文体上的翻新,但读过优秀的话题作文之后我们会发现,文体的的确确是创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然是文体的创新突破,它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话题作文记叙、议论、说明等体裁的基本形式的划分,而是有着强烈个人创造色彩的其他文体,如我们课堂教学一般不作要求的童话、寓言、剧本等等。
(一)
文学笔法  在实际考场作文中,同学们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诗歌、小说、戏剧、寓言等等,都可选用,但应考前,应该把各类文本摘抄、准备一些,反复阅读,以至成诵,达到熟悉每种文体在格式上、体例上等方面的要求,在考场上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二)
新闻媒体  如时事新闻类,在一个主题下,通过连续性的报道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一类写作客观性比较强,要像记者一样充分考虑方方面面的反映和情感;网络类,有个人的主页设计,有给某人发的一封电子邮件,有QQ上的留言摘要等等。
(三)
实用文体 如说明书、病历报告、演讲稿、日记体等。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共同的:1.正确的运用该文体的固定写作格式。因为所有的实用文体均有一套固定的规范。2.切合话题。选用任何一种形式都不能够脱离话题规定的范围而自言自语。3.主题集中。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不要把它仅仅当成一种实用文体的写作,而是要有明确的思想指向,一切都要由此出发。
七、清爽的卷面

话题作文的评分标准虽然一般是以文章的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之后卷面所占的有形分并不多,但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是,其无形分极多。俗话说“文如其人”,卷面是文章的外表,是文章形式的视觉形象,因此,考场作文必须讲究卷面上的处理。如

(一)
书写要认真,字迹不能潦草。不要有横没竖,有撇没捺,不要涂抹,不要力透纸背,不要写成细水线。

(二)
成篇后,要注意对错别字、异体字、繁体字、生造字词的修改。

(三)
在标点符号方面,要注意准确性、规范性。要注意平时易犯的毛病,如一逗到底、将句号打成英语的点号,破折号、省略号要占两格,省略号要写足六点,点号不能用在一行的开头等。同学们对此切物掉以轻心。

(四)
俗话说得好,“言多必有失,话长毛病多”,因此,要多写短话,多用句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19:20 , Processed in 0.1607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