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过沧桑历史的陡岗古戏楼 文/刘惠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0 17:4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过沧桑历史的陡岗古戏楼转载



1.    地位
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文昌阁是孝感的标志,戏楼是陡岗的标志。她是孝感市乃至湖北省唯一残存的古戏楼。

2 先说陡岗埠
陡岗镇过去叫陡岗埠,。一条小河上接澴水,从陡岗埠东穿过,再在陡岗境内蜿蜒南下,通孝感、汉口,因此,云梦无铺、曾店、倒店乃至安陆部分地区都取道陡岗埠下汉口。一时小河里商船穿梭,白帆点点。河边的埠头上,船比肩接踵,船工喊着号子上上下下。河街和南街依河而建,分别有两排大约百米长的吊楼,吊楼的房子,前一半建在地上,后一半悬在水面上,吊楼的立柱没入水中,水波倒影,相映成趣,幢幢吊楼,婷婷玉立,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南街吊楼,因地势较高,枯水季节,就可见吊楼立柱支撑在地面的石墩上。沈从文笔下湘西边城的吊楼,也不如陡岗吊楼的风致。
小河南北两桥呼应,南曰凤阳桥,用一排排长条麻石铺成,桥墩靠上游的一边,截面呈锥状,用来分解洪水对桥的冲击力,北曰广济桥,和凤阳桥结构相仿,相传为广大群众集资建成。沿广济桥的码头上岸即是北街,和河街形成7字形。沿北街的石板路北行百余米就可仰望戏楼。

3第一座楼
戏楼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戏楼面朝北,高三层,结构如中间堂屋两边房的民居。底层只有两边的偏房,中间是近5米宽,十米深的过道。过道的上面就是戏台,戏台深六米多,背景木板屏风上镂刻山水风光和一段段戏文图像。后台的演员可以窥见前台的情形,后台也连同了左右偏房。二楼左右偏房后缩一两尺,正面各书斗大繁体草书“寿”字,字的笔画遒劲有力,笔笔相连,镂刻工细,浑然天成。这两个字相当于左右,偏房的窗户。演员、器乐演奏人员可以通过笔画间缝观察观众的反映。整个二楼的前沿是一道精致低矮的栏杆,上方有一排钩子,不唱戏时挂一排木板,可以把整个前台封闭起来,防止风雨的入侵。三楼只有中间一间,楼顶八檐角高远扬起,,振翅欲飞。八条近米长的陶制鲤鱼张嘴衔住檐尖的宝珠,像在空中翻腾。这种创意叫做“鱼搁斑爪(zao)”(檐子尖,像鸟的爪子,即是鱼搁在斑鸠爪子上)。北望戏楼,高高耸立,犹如骏马飞奔,大鹰翔空,气势非凡。又像热情的主人,张开双臂喜迎远方来客。戏楼八角各有大铜铃,风吹铃响,声闻四里之外。楼下由石狮墩托住石柱,柱上刻有“二龙抱柱”、“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楼下的石板通道越壕沟,穿行于稻香鱼肥中,延伸至大塘洼的八神庙。通王店、曾店。清晨,吱吱呀呀的独轮车推行在这条路的条石上,穿过戏楼通道,将农副特产运抵河街码头,销往大江南北。长期的磨砺,近尺宽的条石上至今还留有深深的槽。夏天,戏楼下的过道了是绝佳的乘凉圣地,北来的风带着稻麦田禾的清香穿堂而过。竹床上的龙门阵也是一曲好戏。

4,修建过程
戏楼为民间工匠朱朝启所为。朱朝启为当地有名木匠,技艺精湛,曾制作过七寸长的水车,运转自如。他为众乡绅之托,按大家的想象造楼,楼成,皆不中意,拆除。为此赊却三石良田。他尝闭门造车之苦后,遍访江南名楼,后聚焦文昌阁,装疯卖傻,夜宿搂底,昼夜观摩,画图于心,胸中有丘壑,又集诸家之长,乃重修戏楼,成,众皆惊叹,名越文昌阁,声超凤凰台,享誉澴川。朱朝启赎回三石田后,再赚三石田。
5.戏楼唱戏
河街一带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的兴盛,陡岗古戏楼的艺术风格和陡岗老艺人精湛的演技同时名扬澴川。春节祭祖,戏楼就开始打闹台。各大商户轮流做东,地方剧团,外来名角竞技。没有一定底气的角色是不敢来此献艺的,此地高人多矣。戏楼到壕沟之间是一个大场子,四里八乡的人们都来围观,人山人海,欢歌笑语,鼓乐喧天,热闹非凡。艺人的功底厚实,没有扩音设备,嗓音竟能吸引过万观众。同时,龙灯、高跷、舞狮、蚌壳精、出故事,玩大把戏都集中广场,各种风味小吃围在广场四周。节假日,这里是欢乐的海洋。

6,戏楼移址
1964年,陡岗兴建棉花采购站,为了省耕地,也为破四旧所需,采购站就选址戏楼广场一带。传统文化阻止不了共产主义建设的步伐。在震天的号子声中,戏楼砖崩瓦解,木雕化柴,鱼身沦为瓦砾。拆除前夜,几个老艺人坐宿戏台,抱柱而眠。拆卸后,揽屋檐鱼身,欲哭无泪,久不释怀。拆卸的材料又在陡岗村加工厂旁做新戏楼,由当时手艺最精湛的钟自良木匠负责仿造。钟师傅参与了老戏楼的拆卸,他惊叹前辈的设计精巧,自愧不如。新做的戏楼,飞檐缩了几尺才能安装上去,“斑爪”上再也没有飞鱼亲吻了。木雕屏风、窗格寿字为“四旧”不能再用,除了两个石狮磉墩和一些改造缩短的飞檐,再也找不到原楼的痕迹。较老戏楼,新戏楼规模小了许多。新楼一楼两用,上面唱戏,下面榨油。戏台后台中间留有一个圆洞,镶嵌着螺旋式压榨的顶端,一伙人喊着号子拉着木杠子在戏台上蹬吼:嘿,嘿,咿呀藿嘿,呀和的嗨呀,呀和的嗨呀,嗨呀和嘿。

7,新戏楼的文化
新戏楼前同样有一个广场,在这个戏台上,人们认识了李玉和、阿庆嫂、杨子荣等英雄人物;在这个戏台上,举行了陡岗剧团自编自演的新戏《澴上红旗》的首演式,随后就在整个孝感市巡回演出;在这个戏台上,走出了高月桥、方巧云、姚小如等民间艺术家;在这个戏台上,陡岗人民初次认识了电影;在这个戏台上,劳模得以表彰,罪犯得以惩处。戏楼仍旧是陡岗的文化中心,在六七十年代的人们心中,她仍旧是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楚厚生先生曾有同韵二绝句:

            其 一
      紧鼓密锣打闹台,帝王将相上台来。
      三家演的都一样,劳动人民是“贱胎”。

            其 二
      画栋雕梁旧舞台,人民大众上台来。
      新人新事新腔调,不颂皇家颂“贱胎”。

8.戏楼文化的衰败
八十年代,陡岗修建了露天电影院,稍后又修建文化宫,一切文化活动转移了地点,她就像被抛弃的怨妇,失宠地孤立街头。戏楼不演戏,好在还能榨油,只是戏台前用砖砌牢,和房屋无异了。随后,新戏楼广场前都做了房子,她又被包围于楼房丛林中。

9.现状
戏楼仍旧是一个油坊,因此还有人料理,否则早已坍塌。不过墙有几处破洞,梁柱断了一根,几处漏水。楼板无存。楼内外看,蛛网密布,灰尘累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使人无法和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锣鼓钹板琴和声齐鸣联系到一起。
既便如此,戏楼还是犹如一本残破的史书,记录这一段珍贵的历史,拥有她,我们不会忘记过去。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7:42:33 | 只看该作者
                戏楼
       刘惠君
一、研究背景

澴水西望,梦泽东眺,碧水蓝天下影映着一个历史文化古镇——陡岗镇。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泊文化。早在解放前,河街一带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的兴盛,陡岗古戏楼的艺术风格和陡岗老艺人精湛的演技同时名扬澴川。古戏楼上演绎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陡岗儿女。而如今,在高楼大厦包围下的古戏楼破烂不堪,戏楼无戏,龙灯、高跷、舞狮、打蚌壳已一去不复返。与古戏楼仅一墙之隔的陡岗中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我们关注她,牵挂她,心痛她。于是我们开展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传承、发扬地方传统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2、让学生的行动感染相关部门,号召人们维修古戏楼,保护文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
课堂一:激趣、定题、分组
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陡岗镇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呢?经过讨论,学生指出是古戏楼。当我们指出古戏楼是孝感市唯一残存的古戏楼时,学生的自豪感和想探究的精神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我又因势利导地介绍了陡岗的文化发展情况,学生提出了许多想探究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我们成立了5个调查组,开展初步调查。
活动一:了解戏楼及其文化
内容:
1、走访老人,查阅资料,了解戏楼历史;
2、上楼查看,查看破损情况及安全隐患;
3、访问老人,绘制戏楼广场平面图;
4、拜访老艺人,了解传统文化活动;
5、看业余剧团演出,探讨戏剧的时代性。
课堂二:汇报调查结果,形成维护戏楼、弘扬文化的活动方案。
活动二:宣传发动,争取支持
内容:
1、宣传口号:戏楼文化,源远流长;维修戏楼,保护文物;弘扬戏楼文化,开展文化活动;告别麻将声,迎来说唱声。
2、争取支持:争取村委会支持,消除安全隐患;争取镇政府支持,制定维修方案;争取社会名流支持,解决维修资金;争取文化站支持,开展文化活动;争取老艺人支持,培养后继人才。
课堂三:反馈反思
内容:
1、反馈活动结果;
2、讲讲活动中的酸甜苦辣;
3、活动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4、做文化使者的倡议。
活动三:
内容:
1、写“古戏楼”的话题作文;
2、文化活动画展;
3、跟老艺人学艺。
四、活动反思
在一个月的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采访、写报告、绘图、设计标语、作文拍照,学生的表现在我的意料之外。
一个月的活动暂告一个段落,我和学生们一样累并快乐着,我和学生一起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惊叹老艺人精彩的表演,惊奇古建筑的魅力,痛心于古戏楼的破烂与衰败,婉惜于传统文化后继乏人,欣慰于我们的活动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保护古戏楼,传扬古文化的活动,我们将不懈地延续。
3#
发表于 2010-4-20 19:3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钟裕华 于 2010-4-20 20:36 编辑

读小学写作文,只要是老师布置写建筑物的作文,我们陡岗伢不是写女儿岗大桥,就一定是写八角戏楼。也是我们78前出生的见过戏楼最热闹的最后一拨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2:00 , Processed in 0.0693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